央行公佈的10月金融和社融增量數據全線下挫,讓市場為之一驚。
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傍晚時分公佈金融數據,10月金融數據全部不及預期。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較上月數據腰斬,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不及前月的三分之一,且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則持平今年6月創下的歷史最低。
分析認為,當前貨幣政策“貨幣寬”但“信用緊”,銀行風險偏好仍低,經濟下行壓力猶大。目前國務院和一行兩會出臺的政策僅能遏制信用負向傳導,不能有效釋放信用,未來央行降準降息或可期。
人行數據顯示,10月M2貨幣供應量年增8%,較前值減慢0.3個百分點,不及市場預期的8.4%。社會融資規模增量7288億元人民幣,僅是9月的三分之一,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遠低於預期的1.3萬億元。同時,10月人民幣新增貸款6970億元,較上月數據腰斬,並低於市場預期的9000億元。
另據央行初步統計,中國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197.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創至少2017年以來新低。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速出現下降,其主因是資管新規下,非標融資大幅收縮。
實體融資偏緊尚未緩解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10月社融增速繼續大幅下降,且新增信貸同比增長明顯放緩,從細節上看,目前的實體依舊“缺錢”。
從社會融資的結構上看,源自於貨幣持續寬鬆下人民幣貸款未見明顯抬升。10月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同比分別減少1273億元和949億元,兩項合計較上月僅少減119億元,同比則多減3284億元,整體仍處於快速萎縮狀態。
人民幣新增貸款上,“拖後腿”的並非居民部門。數據顯示,居民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1907億元(9月前值3134億元,去年同期791億元)和3730億元(9月前值4309億元,去年同期3710億元)。也就是說“房貸”和“消費借貸”從歷史經驗上沒有出現大的變化,而最為重要的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937億元,成為拖累本期貸款情況的最主要原因,短期貸款不增反降、中長期貸款較9月的下落幅度也嚴重大於去年同期。
貨幣增速方面,因為企業存款的大幅減少和財政存款的增加,導致增速明顯偏低。M2增速不及市場預期,M1的增速也創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
川財證券策略首席鄧利軍表示,從新一期的M2及社融數據看,前期政策調整的作用未能完全實現預期,企業中長期貸款仍舊增長乏力,企業存款持續萎縮,實體融資偏緊的現狀尚未得到有效緩解。
“票據融資依舊充當了信貸投放的主要渠道,同比多增1442億元,表明在央行一系列貨幣政策指引之下,當前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仍舊偏低,對信貸投放依然較為謹慎。”財通基金固收分析師鄭良海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預期增強,企業整體經營效益下降,進而會影響再生產的擴大。
銀行缺的是信貸“額度”
今年 7 月之後,政策上由“寬貨幣”轉向“寬信用”的趨勢十分明顯。8月銀保監發佈76號文進一步推進信貸服務實體經濟,標誌著監管政策從“寬貨幣緊信用”切換成“寬貨幣寬信用”。9月以來,為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央行等部門推出了諸多舉措,如推出定向降準、擴充合格擔保品範圍、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MPA增設臨時性專項指標,改革金融機構內部激勵體制等。
不過從10月的金融數據上看,“寬信用”政策效果尚未顯現。宏觀政策還需微觀主體響應,時代財經發現,除了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存在一定時滯外,銀行自身所受的制約也非常關鍵。
一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支持民企融資相關會議剛開完,目前只有部分大行的相關政策已經啟動,更多的銀行還需要時間反饋,另外銀行問責機制也需要時間調整。”
“現在商業銀行面臨的不是‘缺錢’,而是缺信貸‘額度’。”一位城商銀行副行長對時代財經表示,因為資管新規的落地,部分非標資產需要由表外轉回表內,佔用了大量的風險資產。現在面臨的是資本金佔用和準備金計提的壓力,如果不發金融債補充資本,明年也可能沒有太多的投放餘地。
川財證券宏觀策略首席鄧利軍認為,“目前市場不宜過於悲觀,近期發佈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已經明確聚焦於貨幣政策傳導問題,未來政策或將在整體保持寬鬆的前提下,著力於打通流動性的傳導路徑。”
而在信用擴張通道打通之前,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央行會將以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合財政共同發力,此外未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是政策關注的重點問題,降準降息政策或可期。
時代財經
時代財經從企業新聞出發,及時客觀的報道企業的資本動態,人事變局以及模式解讀,為企業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閱讀更多 金評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