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棍村大少
在讨论和谐美学思想时,我们最容易忘记的是禅宗。其实禅宗有一套非常有特色的和谐理论,它对唐代以后美学的影响根本不亚于儒道两家。
禅宗提倡一种无冲突的和谐。儒家是立于天,天有尊卑,有冲突,有摩荡,创造就是新生代替旧生的过程,气化其实就是差异中的摩荡,在儒家,是肯定这种冲突,在冲突中调整,从而实现和融;而禅宗并非由天及人,而是由人及天,一切冲突都是人内心的冲突,都是背离本真的冲突,禅宗强调回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在无冲突的境界中展现自己的真性。
有和尚问赵州: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赵州说:“老僧只管看。”“只管看”,不是做一个世界的看客,而是不起一丝争执之心。这句话可以作为禅宗和谐思想的典型表述。禅宗神迷于无冲突的和谐境界。
不争之心,就是和心。唐代云峰文悦禅师给弟子举“有诤则生死,无诤则涅槃”上堂说法,他说:“直得风行草偃,响顺声和,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无纤芥可留,犹是争诤法。且作么生是无诤底法?”〔12〕无凡无圣,一味平等,是谓大和。如风行草偃,响顺声和;鹤飞云空,去留无迹。不争之心,不是于心念上去除,而是不起念。有争辩之心,就是冲突而不平之心,此心流转于内在幽暗的波浪中。唐代有一位禅师叫玄朗,是慧能弟子永嘉玄觉的朋友,他曾有一句著名的话:“世上峥嵘,竞争人我。”证悟之后,就是由峥嵘的尘世,而走入平和澄明之境。
禅心是一种无冲突之心、不争之心、所在皆适之心,虽无所追求,无所得,无所辩,但一切圆融:平和如大海,不增不减;如太虚,廓然荡豁;如朗月,一片澄明。这就是禅家所说的:长空不碍白云飞。长空无际,白云自飞,哪里有一丝的滞碍。这是彻底的平和。人的心性于此得到绝对的自由。所谓“道妙峰孤顶,是一味平等法门,一一皆真,一一皆全,向无得无失、无是无非处独露”。
宋代的雪窦禅师诗云:“春山无限重,绿树碧层层。山下春水深,碧山映水中。独立无人境,谁得知其终。”雪窦描写了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中,无人境,无我境,也无我相对的物境,一个破除我执法执的我,在世界之中徘徊,没有冲突,没有情感的波澜,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际,不知何以为始,不知何以为终,只有山下的春水在流,山上的绿树重重,春山缅邈无尽,碧潭幽深澄澈,一个清澈的世界,一个澄明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自在兴现的世界。这就是禅宗(应该说南宗禅)创造的大和谐境界。唐代诗僧齐己诗云:“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13〕被明代文豪陈继儒“极喜诵之”〔14〕的这首诗,其实显现的就是禅家的大和谐境界。
一位禅师这样写道:“桥上峰无尽,桥下水悠悠;唯有苍白鹭,伴我此隐休。”寒潭雁迹,白鹭点高空,飘逸而无所滞碍。寒山《三百三首诗》中有一云:“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禅是孤独的,这孤独并非指处境、性情,而是指一剑倚天的境界,没有沾滞,划然无对,绝然无偶,不有不无。在这静谧的境界中,但见得孤月照寒泉,而潭中月非月,明月自在天,比喻尘世的一切如梦幻泡影,空虚不真。诗人在禅意盎然的境界中浮沉,他已经忘记了禅的本身。禅就是这任运自在的生命呈露。
禅宗以平和为至境,它接受大乘空宗般若学思想,高扬平等哲学。平等观是禅宗哲学的基础。所谓“虽然迷悟别,平等一禅心。莫向云门觅,休从临济寻”〔15〕。《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慧,是禅宗由大乘佛学中汲取的重要思想。得平等法,就得无上正等正觉,平等觉是佛教最高的觉性。佛的智慧就是平等的智慧,诸佛如来法身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界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差别是人的理性知识所造成的。
禅宗以了知诸法平等为最高境界。慧能要“念念行平等真心”〔16〕,以平等心为禅门的最高觉慧。禅宗的彻底平等观不仅体现在凡圣平等上,而且更强调有情世界、无情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所谓“以平等慈度一切生,挤一法雨润一切物”,“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有一禅师云:“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17〕禅宗道:“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这里采用儒家相同的口吻,从宇宙生成的角度谈平等一禅心。
道家哲学要致远概、著远想,脱离现在、现实,禅宗却关注平常。禅宗以佛教的平等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平常心”的观念。《信心铭》中就提出:“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所谓“有缘”,是指有可攀缘。“勿住空忍”是说不要强自压抑,使心念不生,只要能平等说一切法,不生高下、取舍、爱憎之见,便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了。“平怀”就是平常心。马祖道一对平常心的阐释最为详密,他说:“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平常心不有不无,不断不常,超越二边,自由自在。平等与差别相对,要齐同一切,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平常与造作相对,强调自然而然,不修不求,不动不静。平等觉和平常心用语有别,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根源上是一致的。
禅宗由平等哲学产生出任运随缘思想,就像陶渊明所说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黄檗希运提出“任运腾腾”的思想,在禅门很有影响。他说:“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随意而生。”行住坐卧,皆是道,皆是佛,终日任运腾腾,随缘自在,不粘不滞,无拘无束,既不住空,也不著有,饥来吃饭困来眠。德山慧远禅师说:“枕石漱流,任运天真。不见古者道:‘拨霞扫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雪霁长空,迥野飞鸿。段云片片,向西向东。”永嘉玄觉在禅法上出“随处任缘”,所在皆适,“触目无非道场”,强调随顺自然,随处领略平等法性。他的《证道歌》道:“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以山林的静谧托出大道的和融,所以永嘉的禅法颇具山林气象。看寒山的诗,也有这种境界:“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任运随缘,忘却营营。他有诗道:“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还似水东流。”赵州和尚有一首著名的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哪里有什么特别,平平常常地做事,就是得道。
禅宗的和谐观与儒家有明显差异,儒家的和谐是理性的、知识的、社会的。道家和谐思想与禅宗追求相似,但也有区别。道家和谐思想落实在自然哲学基础之上,它要通过宁静的参悟进入到与天地和融的境界中,强调人心性的自由。而禅宗的和谐理论是奠定在平等、平常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道家的天和境界,是在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去我去物的境界中实现,而禅宗的平和是在打柴担水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的。一是绝灭后的和谐,一是凡常的和谐;道家侧重空灵,禅家侧重淡远。二者结合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空灵淡远的传统。
厚德扬善文化小馆
唉!我醉后不知天高地厚,他狂来脸皮比天地都厚,连鸟都白眼看他。
鉴水渔翁
分析来看,假我三十年,肯定不是青年时代的话。只有垂垂老矣,才会感叹生命有限,青春不再,只好假以三十年,让时光倒流。
所以,假如范增真这样说过,起码也在六十岁左右了。这就是说,从六十岁开始,再倒退三十年,再回到六十岁然后超过八大山人。
如果能够假如,这个假如真的可以实现吗?
这就涉及一个教育问题:时间越多就会学术成就越高吗?
事实证明,这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一个杰出的画家,不是三十年就出一个的。
成为一个杰出画家,一般也就三十年左右吧。例如,傅抱石、徐悲鸿都在三十岁以前已经出名了,四十岁左右,已经是大师了。
范增不也是四十岁左右成为大师了吗?
但是,像八大山人这样的画家,不要说三十年,就是三百年也出不了一个。
像范增这么优秀的画家,何必超越八大山人,如果可能,超越自我,这是比较现实的呢?
再说,八大山人有自己的历史成就,就是超过了了,也是八大山人第二而已。
所以,我估计是不是有人拿范增开玩笑?
范增也说过一些可笑的话,有时也违背教育规律。比如,他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严,严格到什么程度?完不成学习任务,是要“跪搓板”的,也就是说,做范增的学生,体罚你,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听了范增先生这种教学高招,我是服了。不过,范增自己对自己也是要求比较严格的,例如,他也临摹过八大山人的作品,还号称自己就是不学山水画,如果学山水画,照样是傅抱石那样的山水画画家。但是,范增有一些山水画,我看了实在不敢恭维。
按照这个逻辑,范增要想达到八大山人的境界,我估计三十年太少了。至少一百年吧。
千千千里马
范曾超越八大山人,那是不可能的。
八大山人在书画家眼里,是神一样的。
不否认范曾有才,有大才。
但是,就算他有八大山人之才,也没有八大山人的性情。
八大山人怎么写?
哭之、笑之。
有值得恸哭的东西的艺术家才是有真性情的艺术家。
可以嘲笑人间的艺术家才是品味高的艺术家。
可范曾好像无可无不可,只要有名有钱。
八大山人皇家血统,遭遇改朝换代之祸,患过精神疾病(不知是否伪装),曾经出家为僧。
这些都是范曾没有的。
八大山人曰: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大悔忆智冰
假我三百年光阴,可超越吴道子了!
文史采薇
据说,当年8幅画糊在墙壁上同时画,产量够大的,卖出去过后,手中有他画作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捧高他,不捧不行啊!不捧他那自己投资买画不就是打水漂了吗?所以,一定会有人捧他的画作的,市场炒作运作是很成功的。
由于流水线作业,象深圳大芬村油画工厂生产线一样生产,单是《老子出关》图就画了一二百幅之多,连环图的产值,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看他画人物画的衣服,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到东晋的王義之,到唐代的诗仙李白,又到诗圣杜甫,再到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经历几百年上千年了,那衣服就没变过,一直穿着那模样的衣服,应该给他颁发“最长寿服装款式奖”,中国古代的服装历时那么久,一点都没改变,有范大师的功劳。
想成为大师吗?需把苏轼画得象他自己似的,把王義之画得象辛弃疾似的,再把辛弃疾画得象李白似的,再把李白画得象苏轼似的,保证成大师。
走街串巷吊儿郎当
因为范曾是流水线书画的推崇和实践者,顺应了这个时代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主流,开创了流水线书画的历史先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代自封大师!
具体能否成为后世笑柄,还得等大师驾牛西去后再看。
薰衣草户外旅行
因为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呗
古玩夜话
快投胎做这个也许会超越!
乌蒙雪峰Y4991133167
脸皮厚,啥都敢说。盛名之下,唯我独尊。除了老天爷最大,我就是老二。这是中国有一点文化人的通病。且不说范曾人品方面的争议,就事论事说他的作品,充其量也就是三流水平。放大了的连环画,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画风,翻过来倒腾过去就那几个题材。
纵观古今的一些真正的绘画大师,无一不是都在创新突破。突破传统,突破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连齐白石都懂的晚年变法。反观范曾先生几十年一成不变的重复自己,画法没有任何创新,题材没有任何变化。还大言不惭的说坐四望五超过八大,凭什么呢?
比脸皮厚可能早就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