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玄机
《易经》与《周易》的关系,类似与《春秋》与《左传》的关系。前者是经,后者是传。
《春秋》是孔子所做的经文。左丘明、吴起等人为其做传,成为《春秋左氏传》。《易经》是由伏羲画六十四卦的卦画,文王做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孔子为其做传。
但两者不完全相同,孔子做《春秋》,已经赋予其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而伏羲和文王所做的《易经》,原本是纯碎的占卜之书。没有任何哲理。是孔子为其做传后,才赋予其深刻的哲理和高贵的品格。
《易》原本仅为占卜之书,孔子根据其卦画和卦爻辞的特性,赋予其德义与哲理:
《坤卦》象征地,大地包藏万物而无怨。于是,孔子赋予其高贵的品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体现物极必反,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展现的,当属《泰卦》与《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极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极泰来。
《乾卦·九三》爻辞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孔子赋予了其低调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发的高尚品德——“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圣人孔子为《易经》做传后。使其成为群经之首。《周易》之大义,一言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惧以始终,其要无咎;与时俱进,适时变革。
杨朱学派
《周易》和《易经》一般来说可以互用,《易经》其实是儒家化的《周易》。但是《周易》本身指向并不是太明确。如果说狭义的《周易》,那就是和《连山》《归藏》齐名的古经,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卜书,《归藏》是商朝的占卜书,《周易》就是西周的占卜书。准确点说,《周易》应该是成书商末到周初这一段时间内,一般认为是周文王所著,但是里面反映了一些西周初年的史实。
广义的《周易》,则除了《周易古经》还有了《周易大传》。《周易大传》也叫《易传》,是儒家学者对《周易》的解释和补充。其中包括十篇,又叫《十翼》。《易传》一般认为是孔子所著,但应该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作品。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广义的《周易》,那就是包含了《周易古经》和《周易大传》两部分,可以说是儒家化的《周易》,所以才被捧上“经”的神坛。
另外,《周易》并非周代唯一占卜书,《左传》中有些引用《易》的卜辞,并不见于今本《周易》中。也就是说,在当时应该有很多种占卜书,而今天的《周易》只是儒家学者整理好的一部。另外,近几十年也出土了不少《易》的简帛材料,和《周易》也不完全相同。比如93年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一批秦简,里面有些句子与传世《归藏》的片段相似,被认为可能就是失传的《归藏》。但《归藏》很可能也只是周代占卜书。
林屋公子
孔子在帛书《衷》、《要》、“二三子问”里面,同时使用了《易》与《周易》这两种名字。说明二者在当时,区别是非常明显,而且是世人皆知的。
从孔子引用原文的情况来分析,关于《周易》,与现在的用法差不多,主体也是那个周朝的“爻辞集”,这在后世,就是所谓的'著名的《周易》,因此,这个《周易》应该是与《连山》、《归藏》并列的不同朝代的“爻辞集”。孔子的使用区间,没有超过这个“爻辞集”的范畴。
孔子说《易》,不仅帛书里面有,今本《系辞》里面的运用也很多,分析以后可'知,这个“易”的含义比较复杂,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指“古之遗言”的那些关于《易》的知识。
2、指《易》的基本符号之一,同时并且指代整个的“卦”的象征意义。
3、涵盖包括“古之遗言”在内的各个朝代的易学知识,但是并不包括这些知识的载体。孔子在这一点上,明显有所保留。
4、仅限于“古之遗言”的《易》的传承。
至于《易经》,则是孔子之后,关于这方面全部知识,以及载体的统称。
陈芝麻吧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的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说《易经》是对《周易》的尊称,在语气上强调《周易》的“经典”地位。
《周易》经历了三千多年才成书,其中沉积着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但因其原本就是为占筮而作,所以外表看来就是一本占筮书。
但在《周易》成书500多年后,孔子及其后学,独具慧眼,为《周易》作了《易传》七种,共计十篇文章,世称“十翼”,犹如替《周易》插上十个鸟儿般翅膀,让《周易》内涵的哲学义理飞翔了出来,并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后人。从此《周易》的学术地位迅速上升,至西汉时就被尊称为“经”,划为“经典”一类,即称为《易经》。
因为《易传》作者是儒学创始人孔子及其后学,故将《易经》归为儒学经典中,并在儒学“五经”中列为首位。成为古代读书人必读经典,也是后来历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自此以后至现代,所有称为《周易》或《易经》的读本,均为《周易》本经(或称古经)和《易传》的合二为一本,没有任何区别。
准确地说,《周易》名称使用在前,《易经》名称使用在后。人们由于习惯,沿用《周易》名称仍相当普遍。
但出自《易传》的句子,均统称出自《周易》或《易经》,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虽出自《易传》,但世人都称出自《周易》或《易经》。
李保正聊易室
当今存世的只有《周易》,周易是姬昌根据先天八卦《易》推演的后天八卦,叫《周易》。《周易》一说,是演绎周天的学问。一说,是文王演绎,周公旦补足于大周的易学叫《周易》。孔丘作十翼解读《周易》,所以才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说。因此,儒家将《周易》视为经典,称之为百经之首。《周易》以乾卦为核心,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老子著述《道德经》解读的是《归藏易》,现今《归藏易》已经失传,仅有老子读经体会《道德经》传世,还是被历代儒生所篡改的读本。《归藏易》以坤卦为核心,讲地势坤,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孔子五十岁之前求教于老子,因此所言易者,多师从《归藏易》,如他讲述温良恭俭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师从《道德经》化生出来的。五十岁后,孔子得到《周易》真本,韦编三绝,如饥似渴,才完整领略《周易》的神妙,并为之折服。此后所做学问,基本原理是《周易》的易道之理。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从周公旦注释《周易》元亨利贞处化过来的。
另一部失传的易经叫《连山易》,虽然成为历史迷案,但也有踪迹可循。从易者口传心授,绵延至今。近日偶然发现有人曾根据口头文化传承,整理出这部经典,却难识真伪。不过《连山易》以艮卦为核心,讲养阴蓄阳,滋阴壮阳的易道,还是令人惊叹的。其中的理像数解读,自然不同于《周易》、《归藏易》,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三易各有不同,但都源自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只是入手的卦象差别很大,也就带来一系列不同的理念和变化。这就是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易经是总纲。周易、归藏易、连山易是流派。尽管分野清晰,但却是同根同源 ,均奉伏羲氏为人文初祖。
手机用户64148718763
《周易》和《易经》是没有区别的它们指得是同一本书,我们通常所说《易经》或《周易》实际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经和传,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只有经文部分才是周代的作品,而传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者试图解释经文内容的作品,那个认为经传不分家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般的说法是经文部分只是占筮书,而传将经提高到哲学高度,这个观点也不正确,因为传的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经文内容,其次传的内容根本也不是哲学的。
若要了解经文真相,就千万不要迷信易传的说法,也不要拘于成说。
国学新逻辑
易经是所有《易》的统称,上古流传下来的《易》有三本,分别是,夏朝《连山易》商朝《归藏易》周朝《周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现在传世的只有周文王的周易,其余两本都已经失传。也有说法认为:《连山易》是神农时期的《易》,以艮卦为第一卦,艮为山,如山之出云,故名《连山》。《归藏易》是黄帝时代所用的易, 以坤卦为主,坤是纯阴,一切阳能“归藏”到纯阴的境界里去了,故名《归藏》。周易专指周易一部书。
国学国用
《周易》和《易经》可以说是一回事。但周易是虚拟的书名,易经是真正的书名。因为在周代没有周易这本书,易经是后汉时期的产物,我们把它说成是周易,是为了提高其古老而为之。至于文王是否懂易经,尚需近一步考证,不可随意下结论。因为周代没有什么文献记录,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当今宋版的书也特别希少,汉代的书就更没有了。所以有许多文献是宋代完善的。只有考证了才能下结论,不可利用传说去构思!
泥水劳人
所谓周易和易经只是称呼不同而以,没有本质区别,原称易或者周易,后同,诗,书,礼,春秋,乐,被统称为什么儒家六经,后世又称为易经,只能不同时代,的称呼不同而以,比如周易集解,周易折中,周易本义,等书与通行本易经在经文上并无不同可证
如果风吹起
中华神学叫《曲全》,人们认识《曲全》就象盲人摸象,摸着象牙的说大象就是一棵大水管,摸着象肚子的说大象就是一堵墙,摸着象腿的说大象就是一根柱子,等。其实,这些肓死了都不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这些讲《周易》和《易经》的人都不知道两者只是《曲全》中的一小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