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追憶上海知青李永平

他是一棵小草、默默無聞紮根在北大荒黑土地裡發出幽香;他是一塊鋪路石,甘願讓人們踩踏闊步前行。他一生雖然沒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一些老農戶、知青、戰友和同事們的心中留下深深印跡,他就是69屆上海下鄉知青李永平。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李永平在愛輝縣二站公社衛星大隊下鄉時的故事。

李永平是1969年“老三屆”畢業生,他積極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偉大號召,1970年6月從上海來到愛輝縣二站公社衛星大隊插隊。由於表現突出,他先後被選為生產隊出納員、副隊長。1972年1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應徵入伍到北京鐵道兵5872部隊服兵役並提拔為幹部。他在衛星大隊雖然只有兩年零六個月時間,卻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堪稱上海知青的好榜樣。

李永平剛到衛星大隊插隊下鄉時,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那時,他和許多下鄉知青一起跟隨社員們在距離二站公社7 公里外的南地營子(1971年改稱衛星大隊,現衛星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聽父親說,李永平這個青年與眾不同,別的知青下雨陰天都擠住在大隊西頭一個茅草房宿舍裡唱歌、彈琴、打撲克、打打鬧鬧。他卻與我父親等幾個社員擠住在東頭的小馬架子房裡,夏天三四點鐘就起床,頭上披一件衣服到食堂菜地裡鋤草、薅草、施肥、噴灑農藥。那時的蚊子、瞎虻特別多,他的臉頰、手背經常被叮咬的都是大包,卻全然不顧。早飯後他照常跟大夥兒出工勞動,幹在最前頭,特別能吃苦耐勞。

秋季收割小麥時,我父親和其他社員拿著苫刀在前面打小麥,他與其他知青在後面捆小麥堆“個子”。他看著社員們揮舞苫刀嫻熟動作,羨慕得不得了,非要掌握這門技術不可,便與幾個青年磨著我父親要學。我父親被他們磨的沒辦法,徵得上海乾部老方和支部書記李瑞斌同意,就手把手地教他們。不出幾天,他們就學會了打苫刀,活兒幹得有模有樣。

冬天是農村搞副業的最好季節,他跟著社員們上山打木柈、到林場倒套子、用牛馬爬犁拉木頭。他初來乍到,不會伐樹,也不會拉鋸、銼鋸、磨斧頭,我父親就手把手的教他,他悟性好,很快掌握了這些動作要領,幹起活兒來生龍活虎。

每到夜晚他就點著煤油燈學毛選、學文化、學財會,非常刻苦。雨雪天氣不能出工幹活,他就到食堂幫廚、幫飼養員鍘草喂牲畜。有時還找那些想家淘氣的青年談心,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努力進步。李永平深得社員、知青們的擁護和黨支部的信任,在上百個知青中第一個加入了黨組織,不久光榮入伍。

時光荏苒,我與他再見面時,已是2014年5月我去北京公出的時候。他急切地向我詢問我父母、老書記李瑞斌家屬和老武裝部長範玉龍等人的情況。他十分動情地說,衛星大隊是我的第二故鄉,那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家的黑麵饅頭、豆包、大楂 糕子養育了我,教給我許多在大城市裡無法學到的東西,使我得到了鍛鍊,為後來當兵和到中央機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啊!

李永平是一個特別注重感情、懂得感恩的人。去年國慶節後,他同剛剛退休的愛人一同回到黑河,探望他的戰友和培養他成長進步的父老鄉親。看到村裡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磚瓦房,吃上了自來水,水泥路面寬敞整潔,院裡擺放著先進的大型農業機械和堆積如山的糧食時,他由衷的感慨,稱讚村裡變化太大了,真是不可想象啊!我陪同他來到老父親家,他拉著我父親的手動情地說,一晃44年過去了,記得我在衛星大隊插隊的時候,你手把手教我幹農活兒,愛護我們知青,這些事情猶如昨天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他看望我父親時在水果袋裡悄悄放了2000元錢,直到他離開後才被發現。他還探望了培養他入黨的李瑞斌書記的遺孀,為老武裝部長範玉龍慶祝八十壽辰,給二站鄉鄉史館捐獻了3000元錢。

今年7月28日,我和家人去秦皇島和北京辦事,在路上接到他的戰友葉軍發的信息,稱李永平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定於在八寶山革命公墓2號院蘭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獲悉他不幸逝世的噩耗,我感到很突然、很悲痛,當即決定代表二站鄉黨委、政府和父老鄉親去八寶山公墓送他最後一程。遺體告別儀式上,我接觸了他長期共事的一些同事和一些與他患難與共的北大荒朋友、戰友,這些人都對他讚譽有加,令我既激動又難過。我回來後把李永平生平簡介和現場錄製的視頻、照片拿給老父親看,老父親手撫他的照片默不作聲,眼含淚水,好幾天茶飯不思,追憶往日的歲月。

我根據李永平的戰友、朋友和老父親的回憶,整理出這篇文章,來表達對李永平最好的懷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