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他被西方媒體稱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譚盾曾說:“這世上,唯有馬友友一人,能將大提琴拉得像胡琴、像二胡、又像馬頭琴!因為他是天才!”

奧巴馬說:“馬友友是白宮的常客,歷任總統都會誠邀他來,他也從未回絕,我告訴他,白宮應該為他準備一個專屬房間。同時,奧巴馬還打趣地說道,他與馬友友的距離只差14座格萊美獎盃。(奧巴馬在當議員和總統候選人時,曾分別以《父親的夢想》和《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兩本書,兩次榮獲格萊美最佳誦讀專輯獎)

喬布斯說:“你的演奏是我迄今為止聽過最棒的,有如上帝駕臨,因為我不相信一個凡人能做到這樣。”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馬友友,1955年10月7日生於法國巴黎,祖籍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大提琴家,畢業於哈佛大學。父親馬孝駿為音樂教育學博士,作曲家兼指揮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母親盧雅文則是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的聲樂女歌手。

在父親的啟蒙下,馬友友4歲開始接觸大提琴。

1962年,全家移居紐約,同年年僅7歲的馬友友同姐姐一起,受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邀請,為慈善音樂會獻奏。當時,肯尼迪總統夫婦,各界名流紛紛到場,現場5000多名觀眾,倫納德·伯恩斯坦為宴會致辭。馬友友猶如少年莫扎特般,受到世人的喜愛。

9歲時,馬友友便同許多大師合作演出,推出個人專輯,榮登各大暢銷排行榜。隨後,馬友友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進行學習。

然而,這位天才少年的藝術之路,卻並不平坦。

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後,馬友友也同時迎來了他的青春叛逆期,抽菸、曠課、酗酒……這些惡習曾一度要毀了這位音樂天才。

就在此時,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出現了。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一次聚會上,同學與他打賭,如果他能親吻到學院裡的美人吉兒,那他將獲得兩張NBA現場門票及一整塊外賣海鮮比薩。

在此之前,馬友友並不知道吉兒是誰。

當他真正面對吉兒時,馬友友對她一見鍾情,令他更為驚訝的是,他竟是吉兒一直在尋找的那位天才少年。她對年少時他在維也納的一場音樂會印象深刻,為了他,她移居美國,搬到紐約,但這位少年,卻好似人間蒸發般,此後再也搜尋不到關於他的任何演出信息,直到她聽說,他正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院時,她興奮的溢於言表。

馬友友聽後沉默許久,她不知道這位天才少年銷聲匿跡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沉謎在了聲色犬馬中。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在激動與掙扎間,他還是親吻了吉兒。

得知真相後的吉兒,因承受不了打擊,留下一張當年音樂會的票根及一封信後,便匆匆離開了美國。信上,吉兒只寫了一句話“我後悔來到美國,你摔碎了我的夢。”

面對如此美好的愛情就這樣被自己親手葬送後,17歲的馬友友決定從茱莉亞音樂學院退學,他覺得自己已沒有資格再作一名音樂人了。他決定放棄大提琴。

錯過了吉兒的馬友友曾一度很痛苦,那是他的初戀,他還曾問母親“有沒有辦法讓時光倒流?”母親告訴他“沒有,但是我們可以重新書寫未來。”

於是,他考入哈佛,從頭開始。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也就是在他進入哈佛學習的第四年。一天,習慣低頭走路的馬友友不小心撞到了一個人,抬頭的瞬間他呆住了。

“你胖了高了,還換了眼鏡。”她平靜地看著他說。他驚訝的一句話也說不出。

就這樣,時隔4年,他們再次相遇。

為了表達歉意,馬友友決定為吉兒單獨舉辦一場個人獨奏音樂會。這也是時隔4年,馬友友再次拾起大提琴。

1974年,哈佛大學生反越戰的集會上,馬友友在吉兒的鼓勵下,用大提琴演奏了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及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依的《悲慘世界》,感動了在場所有人。大家長久地呼喊著“YO-YO MA”的名字。也是那次集會讓馬友友再次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他決定重新找回自己的音樂夢。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他曾在《時代》週刊的專訪中提到與吉兒的婚姻“我慶幸擁有這樣一位集美麗、智慧和愛於一身的女性為伴侶。我們就如同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誰離開誰都不是琴,都做不成音樂。”

後來,在吉兒的建議下,馬友友開始在創作中大膽嘗試非洲音樂元素。一年後,承載著馬友友全新音樂理唸的《Meyer》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大獎。

同年,由馬友友錄製的4張專輯也全部榮登世界古典音樂排行榜。其中《巴赫靈感》這張,因對巴赫作品的全新詮釋而風靡一時,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界的一次偉大革命。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巴赫,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 1007-1012)是無伴奏樂曲中最早聞名於世的典範,在音樂結構、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舉世無雙,自1901年被卡薩爾斯發現並介紹給全世界聽眾以來它們便成了無限意義的延伸,更被譽為演奏家技巧與修養的試金石,這首無伴奏,也是馬友友所詮釋的巴赫中,一首里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他這樣大膽的嘗試,同時也激怒了古典音樂界的保守派。

維也納國家劇院宣佈取消與他簽訂的演出合約。就連他最崇拜的恩師,指揮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絕與他同臺演出。他說:“孩子,你在自以為是的路上走的太遠了,難到你想把古典樂變成兒歌秀?”

馬友友因此大受打擊,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將音樂變成一種可以連接世界的語言。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1999年,44歲的馬友友醞釀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問世。格萊美第12次為他加冕。

2000年,他與中國音樂大師譚盾合作,參與李安《臥虎藏龍》的配樂,並在當年斬獲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頒獎禮中,上臺演奏得獎作品的馬友友遇見了以《真愛伴我行》配樂入圍的埃尼奧·莫里康內。這次會面給了埃尼奧·莫里康內將自己的電影配樂譜成大提琴作品的靈感,他勝邀馬友友參與其藝術創作,這才有了《Yo-Yo Ma Plays EnnioMorricone》這張佳作專輯。專輯中囊括了《海上鋼琴師》、《新天堂樂園》、《教會》、《四海兄弟》、《真愛伴我行》、《黃昏三鏢客》、《鐵面無私》、《越戰創傷》、《狂沙十萬裡》、《嘉莉琺夫人》、《摩西傳》、《馬可波羅》這些跨越了半個世紀的電影名配樂。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大提琴深沉內斂的旋律線,讓人有種悲從中來的感傷,他的每一次延遲,每一次停頓,每一次急促與輕柔的轉換,都牽動著聽者的心。它彷彿是對愛人的竊竊私語,又彷彿是不為人知的內心獨白。

與此同時,自1998年起,馬友友在美國註冊的非營利性藝術、文化和教育組織項目“絲綢之路”也在世界各地大獲好評。這個彙集了全球各地音樂藝術家的樂團,意在隱喻“連接和溝通東西方文化”,被《波士頓環球報》譽為“無界的流動音樂實驗室”。

2017年,絲綢之路憑藉《歌詠鄉愁》斬獲了當年的格萊美世界音樂專輯大獎。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馬友友藝術上的成功,最終也讓學界放下了身段,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他發出邀請。

至今為止,馬友友共榮獲了18座格萊美獎盃,但他從未到場領取。

馬友友的演奏技巧毋庸置疑,但他從不參與任何音樂比賽,純粹只為音樂。他把音樂當成情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並一直為之努力。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音樂 · 拒領18次格萊美獎的華裔古典音樂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