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
享年94歲
世間再無金大俠
世間再無金大俠
金庸先生跟南京還有著不解之緣
在金庸的小說裡,其實也有不少江蘇元素、南京元素
1金庸的侄子住在六合,“查氏族譜”現身南京
在六合北門教育小區一戶普通寓所裡,住著查傳統一家。查傳統家保存著一套家譜,是由中國書畫出版社正規出版的,全譜的名字叫《海寧查氏》族譜,共有5本,100多萬字。
據介紹,查傳統老人的父親名叫查良鏗,祖籍浙江海寧。查傳統是老師,他父親當年也是老師,1952年,查良鏗為生計所迫,在友人馮其庸(史學家)的引薦下,到江蘇丹陽縣中學教書。4年後,同屬鎮江專區的六合縣中缺教師,查良鏗乘小火輪來六合赴任。此後,查良鏗率子女在這裡定居下來。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查傳統說,他父親正是金庸的大哥。只不過,父親早已去世。
對於這位叔叔,查傳統充滿了敬佩。據他介紹,在修譜過程中,主編曾把打印稿寄給金庸過目修改。在序頁上,金庸還親筆寫下査氏族譜的輩分排行:“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
查傳統老人做事為人很低調,對於自己和金庸的親戚關係,一直沒對外人講。
據查傳統回憶,在早年困難時期,金庸曾從香港給他們寄過幾次食品。1981年,金庸來內地,叔侄在杭州見過面。1986年,查良鏗七十大壽,金庸特從南京租車來六合為大哥祝壽。
2金庸竟“發掘”出一處隱秘的南京古墓
金庸的小說,很多南京人都很熟悉,但其中包含的南京元素,卻並不廣為人知。
以《碧血劍》為例,金庸開篇就寫了南京的浡泥國王墓。神奇的是,金大俠在寫這座南京古墓時,整個南京,幾乎都沒有人知道這座古墓的存在。
《碧血劍》是新派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生平第二部作品,也是金庸小說中寫南京最多的一部。
《碧血劍》開篇寫道:
“大明成祖皇帝永樂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來朝,進貢龍腦、鶴頂、玳瑁、犀角、金銀寶器等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悅,嘉勞良久,賜宴奉天門。
那浡泥國即今婆羅洲北部的婆羅乃,又稱文萊,雖和中土相隔海程萬里,但向來仰慕中華。宋朝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曾遣使來朝,進貢龍腦、象牙、檀香等物,其後朝貢不絕。
麻那惹加那乃國王眼見天朝上國民豐物阜,文治教化、衣冠器具,無不令他歡喜讚歎,明帝又相待甚厚,竟然留戀不去。
到該年十一月,一來年老,二來水土不服,患病不治。成祖深為悼惜,為之輟朝三日,賜葬南京安德門外(今南京中華門外聚寶山麓,有王墓遺址,俗呼馬回回墳),又命世子遐旺襲封浡泥國王,遣使者護送歸國,賞賜金銀、器皿、錦綺,紗羅等物。遐旺王奏稱:小國後山,頗有神異,乞皇上賜封,表為一國之鎮……”(摘錄有刪節)
明故宮奉天門遺址
接下來,筆鋒一轉,金庸寫道,由於浡泥與中國的交往,很多中國人到浡泥生活,有人做了大官,被封為“那督”,而《碧血劍》全書的故事,正是從一個名叫張信的“那督”的人身上鋪陳出來的。
熟悉南京古蹟的朋友猜到了,麻那惹加那乃墓就是現在的浡泥國王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
浡泥國王墓文保碑
浡泥國王墓與鄭和下西洋有著密切的聯繫,目前已經列為海絲申遺的南京四個遺產點之一。
古浡泥國,即今日文萊。鄭和船隊到達浡泥後,中國和浡泥開始了友好交往。永樂六年(1408),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領由王后、王子、大臣組成的一百五十多人的龐大使團,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八月, 麻那惹加那乃等人到達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熱烈歡迎和款待。朱棣在奉天殿接見了使團,並且將國王進貢的禮品陳列在文華殿展覽,並多次宴請使團。
鄭和下西洋航線圖 右下角能看到“浡泥”
可是,麻那惹加那乃突然患病,朱棣命御醫治療,並天天派人探視。十月,麻那惹加那乃在會同館(相當於國賓館)不幸去世。朱棣異常悲痛,“輟朝三日”,賜諡號“恭順”。麻那惹加那乃去世前,有“體魄託葬中華”的遺願,朱棣以王禮將麻那惹加那乃安葬於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烏龜山南麓,並設置守墳戶,命令禮部每年定期祭祀。
對比《碧血劍》的描寫和史料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兩者幾乎一致,反映了金庸先生在史學方面是有著極高的造詣。
3金庸曾在南京圖書館擔任過圖書館館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代武俠大家金庸曾在南京圖書館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圖書館館員。
471名金庸“大俠” 36人在江蘇
除了與南京的不解之緣,曾經有人統計過,在金庸15部武俠小說中的471位大俠中,“江蘇人”就有36人,位列全國第三,其中就有武俠迷喜愛的狄雲、王語嫣、包不同、陳圓圓等人物。
2014年3月,一篇《誰說90後不看武俠,看本人自制一份金庸大俠分佈圖》的帖子發在百度金庸吧之後,引起網友熱捧。發帖者特別製作了一份以前沒人做過的金庸大俠分佈圖,討論大俠都是從哪兒來的。”該網友發佈了兩張圖,一張是顯示471位大俠的分佈地圖;另一張,是各省份分佈大俠的具體姓名列表圖。
該貼中的江蘇共有36位金庸“大俠”,排全國第三,包括:狄雲、王語嫣、陳圓圓、阿碧、包不同、風波惡、卜垣、丁典、長青子、仇松年、丹青生、鄧八公、禿筆翁、衛春華、馬善均、於萬亭、孫大善、萬慶瀾、馬大挺、上官毅山、石雙英、玉如意、平旺先、龍駿、白振、李可秀、朱祖蔭、沈德潛、餘魚同、宋善朋、趙半山、徐天宏、石清、若可琳、劉於義。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大俠走好!
來源 / 南京發佈、龍虎網、交匯點
江蘇與臺灣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閱讀更多 江蘇與臺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