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历史风云
商纣王的纣这个字,其来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观点是商纣王,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例如裴骃《史记集解》在注解“天下谓之纣”时,就引用《谥法》的内容将“纣”当做了帝辛的谥号。第二种观点认为,帝辛名受,而“纣”与“受”古音相同,这两字彼此相通。第三种观点是商人对帝辛的称呼,辛是帝乙的小儿子,兄长为微子启。微子启因母亲地位低贱,不能继承王位,而辛作为嫡子被立为继承人,后辛继位,天下都管他叫“纣”。见《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而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纣指的是驾车马后部的革带,见扬雄《方言》“车纣,自关而东, 周、 洛、 韩、 汝、 颍而东谓之鞧,或谓之曲绹,或谓之曲纶;自关而西谓之纣。”而在谥法中,残义损害曰纣,就是说纣这个字是残暴、凶残的意思。
不过谥法也是周之后才正式编辑和使用的。 我个人认为商纣王帝辛称之为纣,很有可能是他在位时候并不在意称号的严谨性,纣这个词很可能就是个称呼,但周之后为了统治者需要,就把纣这个字定义为残暴了,毕竟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嘛。水平有限,有达人轻喷。
许多谦
纣在古代的意思有两种:
「纣」本义很中性,根据《说文》和扬雄《方言》的说法就是「马緧」:可能是马车上套马的绳索。
- 《說文》:「馬緧也。从糸,肘省聲。」
- 西漢楊雄《方言》卷九:「車紂,自關而東,周、洛、韓、鄭、汝、潁而東謂之䋺,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
但是「纣」这个名字后来渐渐变成「暴虐、荒淫的暴君」的代名词,所以,《谥法》的解释是:「残忍捐义曰纣」。
那么,我将这个问题在引申一下:
1、「纣」是怎样变成「大坏蛋」的代名词的?
2、《说文》和《方言》说的「纣」的本义「马緧」具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商纣」之「罪」:层累的造成
《尚书·牧誓》是伐商以前,周武王鼓舞士气的「演讲檄文」,在《牧誓》中商纣王名字叫「受」:
《尚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檄文」就是洗脑文,把敌人搞臭,可信度肯定要打折扣。
但即便是这样,周武王历数纣王罪状,今天看并不是罪大恶极——不祭祀、不重用皇亲国戚,连「妻管严,枕头风」,这种鸡毛蒜皮都算进去了,可见纣王真没有多坏。
《尚书·成武》周武王克商以后的祭文,给自己看,夸张没多大意义。《成武》的罪名十分空泛,大意就是说纣王是「人民公敌」: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丞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晋代梅氏所献的伪古文《尚书·泰誓》三篇:除了加上上述罪状,还加上纣王残害「殷末三仁」的罪状,完全就是罄竹难书了:
- 《泰誓·上》: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
- 《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 《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一定要记住《伪古文尚书》不是假在内容,而是版本,并不是「孔安国版本」。虽说是伪,还是具备史料价值。
可以看出,纣王的罪名越早越少,越晚越多,而且记载不一,矛盾之处很多。
比如:纣王把孕妇的肚子挖开,这个记载多处抵牾,《吕氏春秋》说是一个平常人,《帝王世系》说是比干之妻。
是毛主席还是谁说过,被纣王残害的说比干,以及被逼走的微子、箕子是商朝通周的「内奸」。
在周原还发现过微氏家族的青铜器,其中大名鼎鼎的《墙盘》上有周王世系,铭文显示微氏家族非常古老,在周王朝的地位非常之高,而这个家族可以追溯到商晚周初。
这个家族是不是商代的微子的后裔还没有定论,如果是,说明微子投靠周人以后,也照样是「赵家人」,我们只要想一想杜聿明就行了。
关键争议在《墙盘》中一个「十」形字,是「甲」还「在(才)」,如果是「甲」字,极有可能就是指的「微子」,符合殷人用天干字命名的习俗。徐中舒和裘锡圭认同这就是「甲微」,也即「微子」。当然这里就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只是说明,微子真有可能投靠周人的「内奸」。有些史料记载的纣王是一个体型健美的大帅锅,是一个武艺高强,手撕老虎的运动健将:
- 《荀子·非相篇》: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 《史记·殷本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国家博物馆的虎骨刻辞很有可能就是纣王猎到老虎以后的纪念品:
根据顾颉刚先生《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的考证,商纣的罪名也出现一种「层累的造成」之背离:也就是:越早罪名越少越轻,越晚罪名越多越罪大恶极,
殷纣王共有70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到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加二十一项,东晋增加十三项,而且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
见:顾颉刚主编,《古史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第二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82-93页。综上可见:
1、纣王的荒淫残暴极有可能是千年积毁的结果,郭沫若曾经为历史上两个人翻案,一个是曹操,一个就是纣王。其实,历史怀疑纣王罪名的学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孔门弟子子夏。
2、正因为这样的千年积毁,「纣」渐渐成为「不作不死的大坏蛋」代名词。因此,「纣」由中性的名词变成贬义词,就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就跟「尧舜」代表「贤君」,「潘金莲」代表「荡妇」一样。
3、「受、纣」一声之转,古音相同,不同时代用字不一样,纯粹的假借字,区别就跟「奥巴马」和「欧巴马」差不多。
------------------------------------------------------------------
「马緧」曰「纣」——套马后腿上绳索
如上文所言扬雄《方言》和《说文》都将「纣」的本义解释成「马緧」。
「纣」是一个形声字,从「系」从「肘」省声(意思就是将声符「肘」省去了「月」):
我好奇的是「马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
《说文》对「緧、纣」是互训的,成了典型的循环解释:
- 緧,馬紂也。
- 纣,马緧也
但是《说文》段玉裁注解「緧」字,引用经典文献《考工记》郑众的注解:
《考工記》:必䱸其牛後。注云:䱸讀爲緧,關車謂紂爲緧,按亦作䋺。商王紂、古文尙書作受。
根据《说文注》「緧」有个异体字「䋺」,而「䋺」和「鞧」也是一个意思: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4631、3654《考工记》是先秦文献,肯定接近先秦称谓,「必䱸其牛後」是《考工记·輈人》中的一句话,原文是「必緧」,这种现象在中国文献学中叫做「异文」:
引自:《考工记图说》,页36《考工记》和《释名》都指出「緧」是系在「马屁股上的皮带」,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一些背景信息:古代马车的构造和系驾方式的演变。
《考工记》说的「輈」就是「车辕」,单根叫「輈」,两根叫「辕」,上面所引的那这文字,描写的古人制作的「车辕」技术标准。
下图是「輈车」和「辕车」,可以看出「辕车」有两根,在工程构造上使得牲口拉车越来越简便,一匹牲口就可以拉车,这样降低了畜力车成本:
这个图比较清楚一点,红线圈的地方就是「輈」:
輈开始是直的,后来演变成弯曲,这样的工程设计是让马车在上坡下坡的时候,发挥马匹最佳性能。
引自:《考工记图说》,页100古代马车各部分称谓:
先秦商、西周大多数是「輈车」,「双辕车」始见于战国,普及在秦汉以后。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了很多双辕车,都是一匹马拉:
「马緧」就是「牲口」连接「輈」「辕」的绳子,一般是套在马、牛的的后大腿上。
在「双辕车」上叫「緧」:
在「輈车:单辕车」上叫做(革引):
比如:秦始皇出土的铜车马上这个绳子就是(革引):
在《汉语大字典》中,字头「纣」引王筠《说文释例》:「纣加横木为其肩狭于马也」
在「纣」的另一个异体字「(革纣)」中的解释是:牲口「尾部横木上的皮带」:
引《汉语大字典》,页4362说的都是一种东西,这是秦汉以后形成的一种系法:
套牛则用「轭头」加「纣(緧)」,因为牛有隆起的肩部,所以跟马的系法有点区别:
综上所述,「纣」的本义「马緧」就是「系在马屁股上绳子」,这是中国独有「轭靷法」所使用套马方式,可以增加马的牵引力,避免绳索压迫马的呼吸道,让马能更快速的奔跑。
以上黑白图片全部来自:
- 韦静雯. (2012). 中国古代车的渊源探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京艺术学院).
- 彩色图片搜索自网络
小汉字见大历史
“纣”这个字,如果单独来看,是个名词,《说文解字》解释为:
驾车马后部的革带 ,纣,马緧也。从糸,肘省声。扬雄的《方言》这本书里这样解释:
车纣,自关而东,周、洛、韩、汝、颍而东谓之鞧,或谓之曲绹,或谓之曲纶;自关而西谓之纣。可见这个“纣”,是关西周地人的方言说法。在周人战败商的最后一个国君帝辛之后,就把这个字专门给了帝辛,他们把帝辛称之为“商纣王”。
在商纣王中,这个“纣”就有了专门的含义,古典著作中,对“纣”的解释为:“贱仁多累曰纣”( 《吕氏春秋·功名》中的注解)“残义损善曰纣”(蔡邕《独断》),简单的说来,“纣”就是“坏蛋”的意思,而商纣王解释下来,就是“商朝的那个坏蛋王”。
如果从“纣”这个的本义以及扬雄《方言》的解释来看,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天下人都叫帝辛为“纣”,这个天下,应该指的是周人的天下。商人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国君称之为“坏蛋“的,而且商地的人也没有“纣”这个称呼,它是关西周人的方言词。应该是带有极大的污蔑、侮辱性的。
同样的道理,“纣”是个使用范围不宽的方言词,处在关东的帝辛是不可能叫“纣”的。本来叫“受”,通“纣”的说法太牵强了。
根据最新的研究观点,周人偷袭帝辛成功,帝辛自焚,为了洗白自己的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就要极力抹黑帝辛,抹黑先从名字开始,用一个周地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字眼来称呼帝辛,很容易流传开来,反正斯人已死,这样商纣王这个名词就诞生了。纣王就成了荒淫、残暴的代名词,“坏蛋王”一下子流传千古。这应该是最早也最成功的一次抹黑了。
烟花三月09
纣(肘)是由织的省形“糸”和肘的省形“寸”会意而成的字。织表示编织的带子;肘为掣肘,限止,以之为参照,用来表示马后的皮带子,肘即标音有会意。驾车时马受纣,目的在掣肘马狂奔带来的危险。纣的本义为马后带。引申为牲口的后鞧,即纣棍,用于系驴马等尾下的横木。----解字参考-《中华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