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佩萁
太有存在的价值了啊。
自打有枪那年开始,机枪就是所有用枪人的梦想所在。
一挺机枪几乎可以解决战场上的所有问题——除了重点之外没啥缺点。
但由于一把机枪2分钟打完1000发子弹这就开始怀疑机枪的存在价值的话就有点逗比了。主要还是来源于大家的认识了,机枪到底怎么用?
以M249通用机枪为例:
美国陆军目前使用的最多的通用机枪就是M249了,每分钟可以射击750至10000颗子弹。
那么1000发子弹如果持续射击的话也就是能打1分多钟。
但大部分M249装备的是200发弹箱,如果不断的射击那么200发子弹也就只能坚持不到10秒就被打光。觉得坑爹的去点赞吧。
如果机枪手无脑搂火的话根本发挥不了机枪的作用。因此,机枪虽然能够连续射击,但也是要打点射的。一般的来说 短点射是2-3发子弹,长点射是5发子弹。配合射手瞄准和射击的时间,一场低强度的战斗机枪手基本上200发子弹的弹箱是不需要更换的。上面的动图也就是一个长点射的过程。
那么M249在使用过程中和普通的M4、M16突击步枪是不是似乎就没有区别了呢?是也不是。大部分使用突击步枪的士兵都会以单发射击的方式进行射击,偶尔会给出一个短点射打出3发子弹(极少)。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低烈度的战斗一个射手也会打出2-3个弹匣的子弹。
但射手换弹匣造成的战机延误、火力继续性的下降就需要依靠轻机枪和通用机枪进行弥补,另外机枪比突击步枪有着更重的枪管,射程和弹道特性要优于普通突击步枪,所以会成为伴随步兵进攻的一种支援武器。在射击过程中就添加了很多不断移动的要素,因此在一个点持续打几百发子弹覆盖目标的情形根本不会出现。
说到火力覆盖那是重机枪干的事情,重机枪负责火力覆盖和压制。
在进行超越射击的过程中重机枪会向标定好射击诸元的区域持续不断的进行射击,基本上属于火炮支援的范畴了。
这个时候重机枪就会搭配弹链持续不断的开火,在目标区域上形成一场子弹雨。
而在压制射击的时候也是采取“看到了一群敌人以后再开火,看不到敌人就停火”的射击方式
无论是什么机枪肆无忌惮的射击只能早早的让自己弹尽粮绝无法作战。
军武数据库
两分钟打完1000发子弹指的是理论射速吧?要是真的扣住扳机不撒手 连续发射不到400发的弹量,用时不到30秒枪管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图片上是美军枪械设计人员对M249轻机枪700发连续测试时出现的情况,采用了700发连接弹链,扣动扳机连续射击不到400发枪管就已经开始融化了!枪管的后部显得有些膨胀。
单管机枪包括始祖“马克沁”,理论射速都在600发~1000发/分钟以上,个别的比如:德军的MG34的“S”型号居然达到了1700发/分钟!这样高的射速枪手不但难以控制,也是浪费弹药一扣扳机20多发就打出去了,一个弹鼓几个点射都打没了,这简直就是后勤保障部门的噩梦……所以,机枪射速太高没实际意义,现代机枪1000发/分钟(600发/分钟就不错了)已经足够了。
有“希特勒电锯”之称的MG34/42机枪,射速都在1200发/分钟,由于射速太快根本听不出其他机枪射击时“哒哒哒”的声音, 而是像电锯伐树的声音,二战期间初到战场的美军新兵听到这个声音会心惊肉跳,有未经证实的一个事情,说是诺曼底登陆期间有一个德军士兵隐藏在一个暗堡内使用一挺MG42对拥挤在“奥马哈海滩”上的美军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射击,打死打伤超过2000名美军士兵……。
机枪作为班排小队(轻机枪)和营连分队(重机枪)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是建制里的核心装备,在作战当中分队的火力是多层次的,机枪的作用是压制敌人战斗小组(三人)、消灭敌狙击手、火箭筒手,很少对一般的单个目标进行射击,因为有步兵的步枪去招呼……并且机枪的射击方式是3~5发短点射或者5~8发的长点射,这样既可以打击压制更多的目标又可以节省子弹,轻机枪供弹方式都在70发弹鼓~100发弹链,就这么一点子弹还需要保证火力持续性必须要省着用才行,战场上不宜频繁的更换供弹具,瞬息万变的战场可能就在换弹鼓的时候阵地就被突破甚至机枪手自己都被打死了,这些都是血的教训!
另外,新兵在接受武器的那一刻就被告知要爱护武器装备,还要由资深的军士长教官“恶狠狠”向新兵灌输:机枪是分队的核心武器,要有集体意识!不能图自己痛快可劲儿的打……。
还有就是,枪管在射击的时候使用状态是非常恶劣和极端的!一个是子弹发射药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推进气体,一个是子弹头高速旋转当中与枪管膛线摩擦产生的高温。这两种高温会在极短时间内使枪管上升到600度的高温,这个时候就不能再进行射击了,否则出现800度的温度时枪管会呈现出“暗红色” ,枪管开始膨胀(第一张图片里那样)枪管内部的铁晶体链之间的排列会被打乱,降低了枪管的强度,再想让它回到从前的性能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从爱护武器这个角度来说也不可较长时间射击,枪管经受不起。
机枪虽然理论上射速在600~1000发/分钟,但是在战场上使用是受限制的,对于枪本身会设计有“射速可调档”,就是防止射速太快!而使用机枪的人都是老兵,知晓自己在班级或者连队里的作用,在战场上不会似“菜鸟”那样将扳机一扣到底,会充分的利用一个供弹具消灭更多的敌人、压制更多的目标。
皇家橡树1972
机枪的使用是有规定的战术的,实战中很少有人能一直扣动板机不松的不停的发射子弹。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在1000发子弹没有打光之前,机枪手已经被对手精确火力干掉了。尤其是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基本这种就是找死的做法。
机枪在战场主要是为己方部队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火力压制。射手在进行射击时,也主要都是采用短点射或长点射来进行有效的射击。这样会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弹药,像题主所说的2分钟打光1000发子弹,只能说这是一个很有运气的新手。因为只有理论射速才能达到这样的射速。战斗射速的话基本达不到。理论射速的话就是扣着板机不松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做法只能让敌人高兴,自己人崩溃。
实际上,机枪手一般是会配备副射手的。这个副射手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携带弹药及其他武器,还有就是在主射手失去的情况下,直接替补成为新的主射手。在携带弹药方面,即使是一个弹鼓70发子弹,携带1000发弹药,两个人也要各自带至少7个弹鼓。但实际上两名机枪组人员根本带不了这么多机枪弹药,除非有其他班组人员再帮助携带。要知道美俄开发的弹药背负箱一次也只能装500发弹药左右,基本不是体能超强的人根本无法长时间背负。所以就算机枪手想一下子射1000发弹药,也没有那么多供他挥霍。这种情况更多还是在工厂测试理论射击时才会出现。
最后说下,如果说没弹药就变成烧火棍,那别说机枪了,步枪打光了弹药是不是也成烧火棍?火炮打光炮弹是不是也没用了?战机没弹药是不是也没用了?坦克战车没弹药了是不是也没用了?那么既然都没用成烧火棍,按题主的逻辑是不是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机枪没弹药了可以想法再补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丢弃武器。当兵时,班长说得好,枪是士兵的第二生命,绝对不能丢弃。随意丢弃枪械对于士兵来说那就是犯罪,要上军事法庭的~~哪怕是烧火棍也要保护好。
陶德中士
二战时期,德国人在MG-34通用机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大量采用冲压件的MG-42通用机枪,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心急的射手搂住扳机不放,战斗射速也能达到1000发以上。
当时,其他交战国的轻重机枪战斗射速最高也不过每分钟500-600发,苏美两军在与德军的较量中,曾缴获了许多被美国大兵誉为“希特勒电锯”的MG-42通用机枪。
但都基本上没使用此枪,因为太消耗子弹了,且德军7.92毫米口径的子弹,与各自军队的口径不配套,缴获的子弹还不足以喂饱MG-42通用机枪这挺吞弹怪兽。
苏军直接让其躺在了军货库内,1949年后,还无偿援助了我兔数百挺,但子弹却非常少;70年代末,我兔从军火库内拉出来,参与了南疆边境冲突战,MG-42通用机枪依然宝刀不老,在战场上照样突突突地喷火不停。
德军培育培养一名MG-42通用机枪手非常不容易,因为没有射速调节器可用,射手只能凭经验射击,用脑子和手势,将每分钟射速控制到500-600发,也即与交战国的机枪射速大致相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MG-42通用机枪手。
因此,MG-42通用机枪手难以培养,加上此枪是吞子弹巨兽,在战场上老是子弹接不上,加上子弹不好搞,与自身装备机枪的口径不一样,是苏美军队尽管缴获了不少MG-42通用机枪,但却不使用的根本原因。
战时部队对机枪的射速,是有一定规定的,搂住机枪突突突地响个不停,不是个新兵蛋子,就是老兵被枪炮声吓尿了,精神高度紧张,操控动作失真而致。
打光子弹的机枪,与其他枪械一样,还不如烧火棍,用来防身实用方便,脚崴了时,还能当拐杖使用,一把打光了子弹的枪械,真的没啥用,也没啥价值了,除非他娘的子弹马上接上。
当然,实战时,机枪不可能连续发射1000发子弹,事实上,打不了多少子弹,就得换阵位,因为机枪一响,就成了对方狙击兵和榴弹兵猎杀的高价值目标,出于战术以及保命需要,机枪是不断转移阵位的,所以打完1000发子当,需要一定的时间。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枪的射速越来越快,火力输出越来越猛烈诸。机枪的射速快已经成为了发展的趋势。美军装备的M134机枪,射速最高可达每秒100发,每分钟就是惊人的6000发。
这不禁会让人心生疑问,这么快的子弹消耗速度,机枪真的还有存在的意义?机枪自其诞生,追求的就是足够快的倾泻火力,以疾风骤雨般的弹幕压制敌人的进攻。面对疾风吧,才是机枪正义的解读。机枪节省弹药和倾泻火力是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关系。在现实中可没有某些抗日神剧里全程不用换弹的机枪。
机枪的正面作用与副作用相比,显然前者作用更加的大。战场上布置位置恰当的机枪,可以十分有效的压制敌方步兵的进攻。一战的时期机枪真正主宰了战场,步兵的冲锋往往被机枪所逼退。著名的索姆度,机枪带来的杀伤力惊人,一天便打死50000名英军。在这之后直接催生出了陆战之王——坦克。
并且在近距离的作战中机枪的压制效果,则会更加明显。越战期间美国大兵非常喜欢将机枪的弹链缠在身上机动作战。这给活跃于丛林擅长近距离作战的越南游击队员造成了很大打击。
另起加上现代光学瞄具的发展,机枪的精准度也是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机枪在战场上将会更加致命。话又说回来,战争看的是一个结局,用两万发子弹或是十万发子弹击溃敌人进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那种时候后方武器的产量甚至可能比消耗的速度都快。
大国重器解析
机枪的战斗射速一般就是300发左右。2分钟内打完1000发子弹,这种打法只有在游戏中会出现,要是在游戏中,机枪就扔了吧,反正过一会就会有枪捡。
但是在真实的战场上,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首先你使用机枪不是胡喷子弹,子弹是要照着目标打过去的,而作为机枪手首先是要自己搜索目标,而这个搜索目标的过程中是不会来开火的。
原来美军曾经是招收过一批游戏高手作为无人机的飞行员,但是这批游戏高手干了三个月就都不干,这些游戏高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忍受不了飞行过程中的无聊,真实的战场不是游戏,过不了一会就开打,乒乒乓乓的打了一个热闹,打完了一键回车完事了。真实的飞机你打完了,还得把飞机飞回来才行。
2分钟打1000发子弹也是这样,游戏不能当真。况且,能够能让你能够那么喷子弹的地方肯定是预设阵地,一般在预设阵地上,都会储存大量的弹药,1000发就是存的太少了。一个英军将领的回忆录曾经记述到,他们每一个机枪的发射阵地都要储存6000发子弹,这还是英军用布伦机枪和志愿军打的时候,那种用弹链的机枪肯定会存更多。再说了,退一万步讲,你阵地上的子弹打完了,后边还有人给你送子弹呢。
有痰
如果一个机枪手,可以在2分钟打完1000发,那么可以视为他想自杀了。连续在一个地方猛烈的开火,只能告诉对方自己在哪,让对方把自己干掉,通常情况下,机枪的射击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单发点射或几发的短连射,要避免连续开火,有条件要尽可能变换射击阵地,射击不是胡乱打就行,有许多讲究的。也因此,机枪的实际射速并不高,所以每分钟几百发的射速,那只是理论射速,而不是实际射速,而且机枪所配送的配单量,要比一般步枪手还要多,往往是几倍的量。
在战术上,机枪属于步兵班组中相当重要的一分子,往往许多战术运用都围着它转的,几支机枪集中到一起,往往就可以担任主攻方向上的火力掩护,往往步兵班的进攻战术就是机枪以核心。
机枪存在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能够在及时与准确的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压制对手的火力,不能让对手为所欲为,必要时,可以实施强火力压制,这是其他武器没法比及的,一支机枪的效果往往相当于3支自动步枪,在关键时键的作用则往往大于此数,因为能在短时期内,倾泄弹药的也只有它了。当然了,它带再多的弹药,也承受不住消耗,但是在其把子弹打光之前,也基本可以完成任务了,起码基本的任务足够了。
大家别光顾着看技术参数了,需要更多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考虑问题了,理论终究只是理论。
讲武堂
一个子弹3cm,100个3m,一秒之内,一根3米左右的棍子飞向敌军,……
行者150099182
机枪一般枪管两百发子弹后,枪管就会发红,在往后的子弹就无精度可言。如果连续打1000发,我估计枪管进融掉了,所以机枪没有这么玩的。。。
老天直属
2分钟打完1000发,只是个单纯的射速数据,而且也不能会有机枪操作手连续射击120秒,枪管本身也是承受不了的,现代机枪的主要射击方式为点射为主,火力压制为辅,毕竟现代战争已经不是人海战术,也不会出现几百名士兵集体在正面进行强行突击,机枪当今的主要价值为提供较持续的轻度火力支援与打击轻型装甲目标和武器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