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衝刺合規檢查,備案,網貸矇混過關幾無可能

目前,網貸合規檢查如火如荼,機構自查基本結束,自律檢查與行政核查也有不同進展。備案在即,網貸平臺的分水嶺即將到來。

目前,網貸合規檢查如火如荼,機構自查基本結束,自律檢查與行政核查也有不同進展。新金融頭條發現正在積極準備合規檢查中一些平臺處於

“帶病”衝刺合規檢查,備案,網貸矇混過關幾無可能

“帶病”狀態。這些平臺或存逾期無法兌付,或存使用所謂業務轉型間接損害出借人的利益。事實上,今年下半年的合規檢查是P2P平臺自我審視問題的時間段,有“嫌疵”也在情理之內,主要是看這些問題是否能夠通過自律自查得已解決。

業內資深人士發表觀點認為,合規檢查是監管督促平臺進行整改,如若平臺未將問題寫入自查報告,沒有反映自身問題,那麼就是未能依照監管要求去做,如此想著企圖僥倖拿下備案,在目前的監管強度和體系矇混過關幾無可能。

“帶病”衝刺合規檢查

從野蠻發展到合規檢查,十餘年發展史的網貸行業泥沙俱下,風險釋放期裡種種聳人聽聞的“新玩法”漸漸浮出水面。為了加強風險管控,督促網貸機構合規檢查,迴歸信息中介本質定位。8月,全國P2P網貸整治辦下發《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稱網貸108條)旨在通過合規檢查,正本清源、市場出清,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引導行業良性退出,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合法權益。

按照“網貸108條”規定,本次合規檢查應於2018年12月底前完成,也就是說這場合規檢查剩餘時間僅剩54天。目前,各地區也壓茬推進這場合規檢查工作,全國範圍內的機構自查工作基本告一段落,自律檢查也正有序進行,部分進展較快地區已經啟動了行政核查階段。

新金融頭條發現,僅提交了自查報告的平臺數量並不多,這些平臺中大部分深受合規之困,也面臨著經營難題,要麼準備自動退出,要麼也預備了早早轉型。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毫無問題,也有平臺“帶病”衝刺著合規檢查。

日前,融360發佈的報告則指出,還有一部分“殭屍平臺”的存在,即這些平臺雖然也被歸納到正常運營平臺中,從官網信息披露情況看,平臺按照監管要求逐一披露的同時,多數平臺銀行存管也會接入。不過對比近一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無論從成交量、借款人以及投資人數量上看,數據下降非常明顯,且沒有反彈的跡象。

報告還指出,這些殭屍平臺雖然也有個別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但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數量佔比居多。

除了“殭屍平臺”,據新金融頭條瞭解,一家網貸平臺打著“業務轉型”口號,強制出借人所投標的年化利率按照統一標準,且到期本金復投一年,復投到期之後收益將自動發放至用戶賬戶餘額,本金將於到期後三個月內完成兌付。還有關於資產總額小於一萬元的未得收益不再發放,大於一萬元資產總額70%展期一年等等要求。

“我們出借人也很頭疼,報案意味著遙遙無期,但是這樣也讓算是耍流氓的行為。”這家平臺的出借人向新金融頭條表示,大部分出借人還是希望平臺能夠安穩度過這個現狀。

另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為了應付合規檢查,一家網貸平臺竟然尋找多家小公司合作,進行真假標的置換。其實,相對於上述平臺的問題,也有一些平臺存在逾期難以兌付等問題致使出借人連本帶利無法得到應得回款。

客觀而言,網貸行業正處合規檢查時期,P2P平臺存在種種問題實屬正常,畢竟合規檢查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處於提交資料過程中的網貸平臺存在“瑕疵”實屬正常,關鍵在於這個問題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那麼問題在於P2P平臺真實解決這些問題嗎?

互金專欄作家肥皂認為,提交自查報告是監管要求,如果平臺未提交報告相當於主動過放棄。那麼提交報告的平臺中,一些平臺真實如實的將自身問題寫進去報告,對於平臺而言,主動權已經在監管部門那裡,進行的現場檢查等也是督促平臺整改,對於平臺也是好事。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有一些平臺沒有把自己的‘病’寫進去,沒有按照監管要求去做,這種情況比較危險。”

網貸之家主編吳張傑認為,從平臺角度看,因前期墊付及衝刺合規等沉沒成本的普遍存在,即使明知“帶病”但也會抱著“扶我起來試試”的心態作最後的努力,而且一旦僥倖拿下備案,拋去經營層面的盈利價值,就類牌照的轉手價值也值得一搏,但以目前的監管強度和體系,意圖矇混過關幾無可能。

實際上,合規檢查是一場多方檢查核驗的工作,既為的是整個行業出清,也為的是良性平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遠離“硬傷”平臺

目前,網貸行業逐漸回暖,雖然成交量與貸款餘額仍在持續下降,但目前的下降趨勢已經企穩。數據顯示,10月行業成交量總額為1022.67億元,環比下降7.65%,同比下降53.17%;網貸待還餘額為8322.89億元,環比下降2.51%,同比下降28.64。

另據網貸之家數據,10月P2P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227.38萬人、263.01萬人,其中活躍投資人數環比下降5.90%,活躍借款人數環比下降4.13%。從數據上可以發現,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下降速度均出現放緩跡象。

事實上,經歷前幾個月的風險釋放期後,網貸行業的出借人信心開始重建,但仍需要注意“硬傷”平臺的存在。換言之,網貸合規檢查階段,一些“帶病”平臺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仍需要保持警惕。

吳張傑認為,網貸出借人需要明白提前交卷與最終的考分並無關聯,表象與實質的分辨能力就是對投資能力的終究考驗,當前還是應該聚焦於平臺的資產質量與流動性管理,對帶有108條問題清單的“硬傷”平臺理應遠離。

其實,監管部門為維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此前,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文表示,為切實履行網貸機構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協會要求正常運營的京籍P2P網貸機構,在開展行業合規自律檢查期間,不得以接受檢查為由中斷或停止正常經營。

長沙市非法集資專項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專門工作辦公室也發佈《關於報送P2P網貸業務開展情況的通知》要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期間,未納入整治範圍的機構不得新開展P2P網貸業務,未經許可的機構不得新設立或從事P2P網貸業務活動。並提示申報中需要聯繫或諮詢的,各相關機構可聯繫所在地區縣(市)互聯網金融整治辦(金融辦)。

總體來看,網貸行業監管體系開始逐漸完善,出借人也需要學會甄別存有“硬傷”的平臺謹慎投資,避免出現惡意清盤、跑路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