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11月6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晨)“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欣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流行了起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身邊的熟人凡是家裡需要老人帶孩子的,多數是外婆幫忙,奶奶卻很少露面。外婆看孩子似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為什麼現如今都是外婆而不是奶奶帶孩子?”這一話題經常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媽媽、外婆、奶奶們都深有同感,媳婦抱怨婆婆,奶奶大喊冤枉,外婆心疼閨女……究竟哪邊老人來帶孩子,儼然成了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你們家是誰帶孩子?對此,記者做了一個投票調查。
生活習慣不同 婆媳倆都窩火
小汪是一名新媽媽,生完孩子後,婆婆很主動地從老家趕來幫她帶孩子。不住在一起的時候,小汪和婆婆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可真住到一個屋簷底下的時候,“火藥味”頓時濃了起來。實際上,她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尖銳矛盾,只是生活習慣不同讓兩人嫌隙漸生。比如說,婆婆做飯時,喜歡做一樣收拾一樣,切完菜,立馬把菜刀和案板洗乾淨收起來;用完鍋鏟、笊籬,也都是馬上放回原處;爐灶上一邊熱著飯,就一邊把灶臺和油煙機擦乾淨了……基本上是飯菜端上來,廚房跟沒動過一樣。可小汪就完全相反,她會把用過的廚具都一股腦地扔進水池,油鹽醬醋的瓶子隨手亂放,爐灶和油煙機上全是油漬……每次做完飯,廚房都是一塌糊塗。可是,小汪並不懶惰,她會在飯後做一個徹底的清潔,照樣把廚房打掃得一塵不染。但婆婆就很看不慣媳婦的做法,每次都要數落她一頓,這讓小汪心裡特別窩火。“我又不是不收拾,為什麼非要幹一樣收拾一樣呢?我最後歸攏到一起收拾,不也沒耽誤事嗎?”小汪特別不理解婆婆的做法,爭辯幾句就會引來婆媳倆的一番口水戰。
總之,生活中全是這些雞毛蒜皮、無傷大雅的小事,卻讓婆媳倆覺得無法再相處下去。婆婆在北京看了兩個月孫子之後,帶著滿腹委屈回去了。小汪把外婆接了來看孩子。外婆來了,家裡緊張的氣氛馬上煙消雲散,娘倆的生活習慣幾乎是一致的,發生矛盾的幾率就低多了,就算是偶爾有些小摩擦,彼此也不會心生埋怨。現在,外婆已經在這邊幫小汪帶了半年多的孩子,爺爺奶奶會在五一、中秋這樣的節日過來看看孩子,大家相安無事,關係又回到了融洽的狀態。
2018年11月5日,浙江金華市,雨後天晴,秋高氣爽,在市區市民廣場上和當代江南小區裡,眾多大伯大媽帶著各自的寶寶來到戶外“遛娃”曬太陽,享受秋高氣爽的暖陽,場面壯觀,煞是熱鬧。(來源:視覺中國)
奶奶處處搶先 媳婦倍感冷落
記者採訪了多位媽媽,只有一位家裡是公婆在幫忙看孩子,其餘的都是外婆姥爺在幫忙。問起原因,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婆媳矛盾難處理。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婆媳都無法和諧相處。葉子跟她的婆婆就相處得非常愉快。公婆不僅負責照顧孫子,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就連水電煤氣費都幫他們小夫妻交了,給孫子買東西也都是自己掏錢,從來沒跟兒子媳婦開過口。
婆婆對小孫子更是疼愛有加,但是葉子卻覺得這種過分的疼愛常常把事情弄得適得其反。婆婆總是擔心小孫子冷,給孩子裹了一層又一層。春天裡,小區裡的孩子都穿著單衣出門的時候,奶奶還給孫子穿著小棉襖,結果孩子熱得滿身是汗,隔三差五地起溼疹。幼兒園裡管三餐,食譜是經過營養機構研究的,能夠保證每天的膳食均衡和營養充足,但婆婆總是擔心孫子吃不飽,每天早晚還要給孩子加兩頓餐,即使孩子說已經吃撐了,奶奶還是不停地往孩子嘴裡喂……
更讓葉子感到不能接受的是,她總感覺婆婆在跟自己爭奪孩子的“主權”。孩子本來是向著媽媽跑過來,奶奶卻搶先一步抱起孩子;幼兒園裡組織親子活動,本來是讓媽媽跟孩子一起玩的,但如果不讓奶奶參加,奶奶就會老大不高興……葉子自己覺得,奶奶什麼事都搶在前面,讓她少了很多跟寶寶加強親子關係的機會。所以,就算是婆媳關係很好,她也總覺得婆婆在這兒帶孩子,她心裡有點牴觸感。
不願幫忙帶娃? 奶奶直喊冤枉
在被問到為什麼是外婆帶孩子時,很多兒媳都會說,婆婆不願幫忙帶孩子,只好讓外婆來。這個說法遭到了不少奶奶的反擊——“是我們不願帶,還是你們不願讓我們帶?”奶奶們紛紛表示,哪有老人不疼自己的孫子孫女的?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奶奶一般都是願意幫忙帶孩子的。
“吃力不討好啊!”一聽帶孩子的問題,楊大媽就憤憤不平。“那是我兒子的家,結果我在家裡像個外人,做什麼都要看兒媳婦的臉色,做什麼都嫌我做不好,那還待在那裡幹嗎呢?”楊大媽說,自己最初也是自告奮勇地去看孫子的,但看了不到一個月,就因為總和媳婦鬧矛盾,不得已回來了。
“心疼自己的閨女,害怕閨女帶著孩子太累,想幫她分擔分擔。”嚴大媽說,她來北京幫女兒帶孩子,並沒有考慮這有多累,多吃虧,就是單純的出於對女兒的愛。女婿多次提出要給她辛苦費,她都拒絕了。她覺得,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生育孩子已經非常辛苦,產假結束又要去上班賺錢,更是艱難,做母親的能盡一份力讓女兒少些勞累那是應當應分的事情。至於婆婆幫不幫忙,她並不在意。
三大原因讓奶奶帶娃越來越少
記者調查發現,身在外地、喜歡以權威自居、害怕產生婆媳矛盾並有可能升級等原因讓奶奶帶娃越來越少。
——公婆在外地,姥姥或者外婆成為帶娃首選。記者調查發現,在城市裡,妻子是本地人、丈夫是外地人是不少家庭的構成,這就讓外婆自然而然地成為帶娃的第一選擇。“我公婆在外地,身體也不太好,每次過來要坐7、8個鐘頭的火車,不好讓他們來回折騰,我媽隔得近,帶娃也方便。”成都市民李女士說。
——親媽帶娃更親,避免產生婆媳矛盾。“跟自己媽媽比較好說話,孩子哪裡帶得不好,有不同意見就跟媽媽說,媽媽也不會生氣,即使生氣了也能諒解;跟婆婆交流就有所顧忌,看不慣她帶孩子的方法也不好意思說,只能通過老公去溝通。”福州市民鄭佳說,婆媳相處肯定和自己媽媽相處不一樣,尤其是孩子出生以後,在帶娃上就更容易產生矛盾,身邊不少閨蜜也有同樣顧慮。
——奶奶帶娃“主人意識”強,缺乏同理心。兒子是自己養的,媳婦是兒子找的,一些婆婆喜歡以權威自居。事事以寶寶為重,忽略寶媽的辛苦。“我婆婆喜歡熬催奶湯給我喝,在她眼裡,孫兒的‘口糧’才最重要。只要對下奶有利,就不太管我吃不吃得下去。”成都寶媽尤女士抱怨說。
專家分析:不管誰來幫忙 都要心存感恩
對於究竟是該奶奶看孩子還是外婆看孩子的話題,網絡上也有熱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蓓蓓表示,法律並沒有規定老人對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他們照顧第三代完全出於對子女的疼愛。究竟是該由奶奶還是外婆來帶孩子,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一樣,這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對於幫著小夫妻照顧孩子的老人,不管是奶奶還是外婆,年輕人都一定要懂得感恩,不要把老人的付出看得理所當然,要對老人多些理解和孝順。
閱讀更多 遠平新視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