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真的是伪科学吗,为什么?

未来探索菌


由于量子物理目前为止都还不是非常成熟,普及程度也不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理解量子物理学的很多概念存在很大的难度。量子通信作为前沿性技术的探索,本身又基于量子力学等艰涩难懂的知识,普通人难以理解甚至提出疑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除了该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一般人的质疑没什么价值和意义,把量子通信定义成伪科学更是无稽之谈。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量子通信不可能是伪科学。量子通信不管怎么说都是科学范畴之内的事情,就算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最终被推翻也不影响这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因为量子通信的相关技术研究都是严格按照科研准则进行的。即使再退一万步,如果最终发现量子通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那也只能说这是一次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不能说是伪科学。近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哈佛大学某泰斗级人物在心肌干细胞领域学术造假就是一个典型的学术造假事件,但是不会有人认为心肌干细胞是伪科学。当然,如果现在还有人继续宣传“心肌干细胞”有关的理论就可以说是伪科学了。但是在学术造假被曝光之前很多在该领域做研究的人只能说是研究方向出错,不能说他们是搞伪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伪科学呢?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已经被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证伪、但仍然当做科学予以宣传推广的所谓理论或假设。举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比如说“酸碱体质论”就是典型的伪科学,该理论被广泛宣传,但是一直被学界质疑。最近酸碱体质论的提出者在美国被处罚高额赔偿金,算是彻底戳穿了这个骗局。而学界对于“酸碱体质”则是一直以来普遍持否定态度的。

当然,伪科学的范畴非常广。我们这里只是对科学和伪科学做一个比较明显的划分,如果一个研究是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的,不管对错都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如果一个理论或研究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却继续被当做科学予以宣传则属于伪科学的范畴。如果是骗局,形式上按照科学规范进行的则属于学术造假,没有按照科研标准的杜撰则可以归类为伪科学。

因此,不管怎么说,量子通信都不可能属于伪科学,尽管量子同喜未必就一定正确。


镁客网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一样,本身严格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如果量子通信成了伪科学,那就代表量子力学成了伪科学,而现代物理学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整个现代物理学就成了伪科学……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只有那些没学问又没智商的民科才说得出来。

而且量子通信也不是潘建伟院士独创的东西。量子通信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Bennett和加拿大密码学家Brassard,两人在1984年提出了量子通信的第一个版本量子密钥分发,即BB84协议,成为了现在实用化量子通信主要采用的协议。随后两人在1989年和其它4位物理学家一同提出了利用量子纠缠传输量子比特的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Bennett和Brassard一同获得了2018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这是物理学界仅次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项,有几位沃尔夫奖获得者在随后几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潘建伟院士的贡献是将量子通信最先做到了实用化,并一直保持着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建成世界第一条量子密钥分发骨干线路、发射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世界领先。他对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意义就好比刘翔、孙杨对中国体育的意义,第一次让中国本土的成就站在了各自领域的世界之巅并多年保持。


九维空间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不开玩笑,整个悟空问答,甚至整个中国,99%的人都看不懂量子通信这个东西。

剩下的1%不到的人,都是顶级的高级知识分子。然而,这群人基本上就没有人站出来说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是伪科学的。那么,攻击别人说别人伪科学但是又拿不出业界和科学届认同的证据,只能说,攻击别人伪科学的人才是真正的伪科学,是民科。

再说,量子通讯可不是光是中国人在研究,欧美不少研究院也在研究。你难道说,整个世界研究的都是伪科学吗?难道整个世界都走偏了?

再说,理工科的同学都知道,量子力学的历史很久了,19世纪的最后一天,开尔文关于物理学的演讲是: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一朵就是量子力学。

再说,虽然在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上,中国是落后于外国的。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领域上都落后。尤其是量子通讯这种新的领域,中国是第一批实现了实用化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了。在量子通信的国际赛跑中,中国属于后来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所以,如果一定要别人拿出机密类的证据才愿意相信的话,那肯定是用心不良!

不过,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们已经慢慢的实用化了~爱信不信~


太平洋电脑网


如果这个问题成立,是不是也代表着中国的一群科研精英都被耍了呢?在中国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代表着什么?上位者是要掀桌子的。并且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这样的问题基本跟没问没什么区别!答案当然是真科学!不然自然科学的刊文和国际学术界如此高度肯定的态度,能是假的么?

题主能问这个问题,当然也与近些年来学术界很多造假的丑闻有很大关系,但中国的量子科学发展在潘建伟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到实质化的进展阶段,也就是说不但实物化通讯卫星已经发射升空,开始进行相关量子通讯的实质实验,而地面的长达2000公里的上海到北京的量子通讯干线已经达到实质运用阶段。

说到底,是因为在验证前人量子研究理论的这条路基本上是处处堵死的,而潘建伟做到的是把堵死的路打通,使得发现量子纠缠理论的前辈有了实质性的验证,并且为此做到了在通讯领域的突破,而这样的突破在现阶段是突破性的,笔者虽然讲不通这样的理论论述,但作为门外汉,如果连国际上公认的事情都有假,那么只能证明我们的科学家更牛掰,连全球都骗了!这水平也是没谁了!


长安小师爷


潘建伟从事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6年。



那一年,潘建伟硕士毕业,经导师推荐,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大师蔡林格。

1998年,作为学生参加了他蔡林格教授(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的项目, 成功实现纠缠态交换。这个阶段的小潘,展现的是一个优秀学生的闪耀才华。

1999年,潘建伟作为第二作者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取得“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个实验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欧洲物理学会将其评为世界物理学的年度十大进展,美国《科学》杂志将其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这可以看作潘建伟学术生涯的起点,1999年以后,他开始独立从事工作。他的学术研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且每一次成果都是发表在顶级期刊PRL,Nature,Science之上,接受的是整个学术共同体最严格的同行评议。

2001年,潘正式回国工作,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潘建伟所从事的,并不是理论物理,而是正儿八经的实验物理,那些所谓理论无法证明的人,恐怕是喷错了对象,潘一直都是在做实验,用实验验证前人的理论。物理学是两条腿走路,量子理论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建立,潘一方面在用实验证明理论,一方面也在将这些理论实用化。

潘的研究说起来也简单,量子纠缠,从获得单光子,到两个光子量子态纠缠,三个光子量子态纠缠,最近好像能做到十六个光子量子态的纠缠。



然后是量子通信,从13公里,到100公里,到200公里,再到2000公里,以至于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天地间的量子通信。那些说没有实用化的,2015天安门93大阅兵的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采用的潘之队的量子通信,而京沪两千公里的量子通信干线则每天都在为国家信息安全贡献力量。

为什么潘建伟伟能发表那么的Nature、Science论文,因为他是真正走在世界的前沿,每前进一步,都是世界级的突破。科学没有捷径,也没有一步登天,就得这样一个量子态一个量子态的往上做,一公里一公里的往上做,就这么踏踏实实地走过来,居然还被人称为伪科学,我也真是无语了。



此外,在潘的课题组还诞生了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验证了贝尔不等式,产生了量子随机数。。。就这样的人,还每天被各种谣言攻击,说实在的,我为中国的科学家感到寒心!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有点跑题。

是不是伪科学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全球最权威知名的两个科学期刊《自然》《科学》,这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崇拜的圣刊。潘建伟院士实现了第一次一天内在《科学》杂志发表两篇成果。2018年9月20号是科大六十周年校庆,潘建伟告诉《自然》杂志编辑,必须在校庆当天发表我们的文章否则就不投你们了。

哈哈,就是这么任性!

图为中科大校庆现场,刚刚雨过天晴出彩虹。



智鱼知乐


首先说几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然后再评论潘院士量子通信的真伪也不迟:

1.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爱因斯坦、罗森、薛定谔、贝尔等一代代科学家逐渐提出并逐渐证明了的。



2.光量子纠缠对的远距离分发传输

实现量子纠缠的远距离分发传输,是目前量子纠缠领域的重大挑战。因为纠缠量子对的衰减是随着通信距离成指数衰减的。目前解决的常用办法就是量子纠缠中继器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通信信道,这些已经有相关报道。潘建伟院士则是首次利用卫星建立了双向天-地信号通道,并成功检测到了量子纠缠对(是检测到,并未说明这种信号强度是否能够用于通信要求)。相关成果已经于2017年6月15日发表在杂志上,题目是:Satellite-based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over 1200 kilometers,科学杂志当时还以此为封面,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3.量子通信的分类

量子通信分为量子密码术和量子隐形态传输。可能大家都更倾向于量子隐形态传输才是真正的量子通信,而密码术不算。潘建伟相关的公司科大国盾,就是研制的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并不是量子隐形态传输。虽说都属于量子通信领域,但是大家对此还总有微辞。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认定潘建伟院士在量子纠缠的远距离分发传输上面确实开创了新局面。但是,如果说真的想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通信,我觉得差的还不是一点两点。不过,能做到这些,已经十分不易了。


科学探秘频道


根据这几年受骗的经验看,潘建伟的量子通讯极可能是伪科学。从目前中国科研的水平看,不具备冲击量子科学这样的实力。

这几年凡是吹成世界尖端,动不动让美国吓尿日本傻眼的高科技,最后都不了了之。讲理论我真不是潘粉们的对手,还好我知道潘院士根本拿不出真东西。


无雨无晴


潘建伟所谓的量子通讯,实际上与量子力学无关。从整个理论到操作,用到的都是经典光学和激光光纤通讯,根本没有他说的绝对保密性。详细的科学论证可见梅晓春,李小坚,俞平等人的文章(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不成立的证明),(量子通讯没有绝对保密性的证明),网上可查。也可看梅晓春新浪博客。潘建伟利用量子力学为噱头, 装神弄鬼,对量子力学是半通水。



俺没那么高的学问,安敢妄议量子通讯是不是伪科学???借我一万个胆儿,我都会收藏起来,坚决不敢用。谢谢提问者了。俺不配回答这种尖端高科的问题。谅。但是,据我所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一直在研究量子科学。这些外国科学家是十分敬佩潘建伟院士。外国人一直想得到量子通讯科技,但是,一些外国人还是徒劳无功。故放些烟幕出来,反激一些知情人,透漏出一些蛛丝马迹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