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yMaggie
出于对生命的爱护,对健康的珍惜,对死亡的恐惧,现在的中老年人养生有了很多的心得和妙方,但是谣言和真相交叉在一起满天飞。
到秋冬季,“冲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病提前吃点阿司匹林,都算是很典型的例子。
辽宁省名中医郭振武教授提醒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冲血管”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反倒是临床上出现休克、过敏、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
首先,输液是一种医疗行为。你是不是应该输液“冲血管”,那不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事,而是医生根据相关指标才能做出的治疗方案。所以,“冲血管”即便有用,也得是医生牵头去做,精准制定输液药方。
其次,偶尔几次“冲血管”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和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个人体质、体重指数等等都有关。“冲血管”如果涉及用药,也存在药效有效期的问题,不可能“冲”一次保一冬吧。
再次,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客观存在。如此前专家所说,休克、过敏或者血管损伤的发生,是存在一定几率的。从获益性和危险性对比来讲,并未被临床完整的“益处”和偶然就可以发生的“坏处”相比,怎么比?只是徒增烦恼。
所以,恐慌于自己是否可能患心脑血管病,还是认真听医生安排才是。医生如果提到你应该输液,那才是你真的有必要“冲血管”了。
辽沈名医
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在老年人群中,一直流传着“一年输两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说法,健康君在各大医院采访时也发现,经常能碰到一些人主动要求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对此做法,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曾智桓明确表示,输液通血管的作用不大,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输液不当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输液不是想输就能输
据曾智桓介绍,钟情于输液“通血管”的多数是中老年人。这些人群中不少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病史或曾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突发心梗或中风的风险比较担忧。
他告诉记者,静脉注射“通血管”使用的药物成分多数是活血化瘀的中药,主要有丹参、银杏等。在输液期间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若停止输液,药物的半衰期就过了,药物代谢完就没有通血管的作用了。
曾智桓表示,这种所谓的预防方法充其量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血管疾病是一个逐渐形成且长期的过程,单纯通过输液的方式不可能降低血压黏稠度并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实际上输液不当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输液的中药要通过萃取提纯,但由于成分复杂、工艺繁琐,可能会出现大的中药颗粒残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其次,对于血管本身有斑块、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舒张压180毫升、低压达到110毫升)等,过度活血化瘀会引起出血。最后一点副作用是若反复扎静脉,还会引起静脉闭塞、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因此,不建议中老年人进行输液“通血管”。
相比输液,曾智桓认为,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作用更胜一筹。对于肝肾功能较好的中老年人日常可服用丹参、银杏、红花、川芎、三七等中药,从而抗血小板凝聚、抗氧化、调血脂,还能改善内皮功能。
健康养生周刊
我们知道,中国是个输液大国,早在几年之前,国人输液量就达到了每人8瓶的记录,输液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让很多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输液的弊端也开始日渐显露。
现在医院的门诊都不允许随便输液了,并且有一些种类的疾病也已经明确,根本用不着输液。用输液的方式冲血管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是不足取的。
输液有哪些不良反应或者有可能出现哪些危害呢?
第二,心力衰竭、肺水肿等:输液过程中,会把大量的液体输入人体,如果患者存在心脏、肾脏的严重疾患时,大量的液体有可能引起心衰,肺水肿等,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第三,空气栓塞:这个不良反应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不良反应并不怎么遇见,甚至可以用少见、罕见来表示。
第四,静脉炎:药物浓度高,或者药物本身刺激性较强,就容易出现输液部位发生静脉炎,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
第五,微粒的危害:这个问题以前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随着我们对输液知识的认知,现在明确,输液过程中,也是有可能把一些微小的颗粒输进体内的,这些微粒如果长期积聚于体内,有可能对人体造成远期的损害。
综上所述,在危急重症时,输液能够抢救人的生命,这显示出它的快速性,以及其他给药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输液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我们要严格筛选输液的适应症,该输的才输,不该输液的就不要输 。
殷殷期盼话健康
可以肯定地说,不好,对身体不好。
首先,输液不是用水冲水管子,一头进,一头出。人体的循环系统是密闭的系统,从静脉输入的液体是在身体的血管中循环的。所有液体的循环,都要通过心脏一次次的收缩泵出,需要心脏做功(会增加心脏负担);血流在血管中通过也得是正常的压力,不能是高压水枪那样,那血管壁也受不了(其实输液多了血压也会升高的,因为血管中的容量增多了);血液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时,也是要过滤成尿才排除体外的。因此,血管中的所谓“垃圾”是冲不出来的。
静脉输液的目的,主要是输注一些无法或不适宜经口服给予的药物,补充无法从肠道给予的水分、营养,还有紧急情况下需要药物尽快发挥作用时的应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一般是在急危重症、抢救、手术时(围手术期)需要输液;所以从来都是说,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注。
治疗都是双刃剑。输液除了可以增加心肾负担外,还要承担对输注药物的热原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会比口服药物来势凶猛),还有可能输入微粒,还有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可以引起血管炎)等,都可以造成身体的损伤。对于老年人,输液增加的容量负荷影响更大,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心衰、引起肺部感染等,即使必要的输液治疗时都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呢!
所谓“定期输液冲血管”,指的是定期输注中成药制剂。实际上,这些制剂和用法缺乏严格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科学研究的证据证实,定期输液对于防治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疗效。简言之,没有证据证明定期输液有效。所以,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也只是说在发病急性期,可以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选用中成药静脉点滴。
再者,输液进入体内的药物,一般作用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有些时候需要持续的静脉点滴才能维持疗效。因此,不能指着输十天半个月的液,就能管一年半载。事实也是如此,临床上经常看到才停输液没多久的患者又脑梗了。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慢性病,防治这样的慢性病,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坚持有效的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治疗,并且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在理想的目标值范围内,就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发生,并且可以降低死亡率,用药的安全性也是好的。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病,需要的是坚持长期的药物、非药物治疗,而不是定期的“输液冲血管”。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很多人检查“血液流变学”后发现自己血黏度高。于是,担心自己会发生血栓、半身不遂、心肌梗死。为此,他们要求医生输液治疗,觉得输进去了液体就可以稀释血液,血液黏稠度就可以降低了。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过输液“降低血黏度”会给病人带来好处。
“血液流变学”检查,确实可以发现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血黏度增高。比如,检查前你喝水少了血液黏稠度就可能升高;另外,则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以及高龄等,也是血液黏稠度增高的原因。后者才需要治疗,但这个治疗不是去冲稀血液,而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高血压就降血压、有高血脂就降血脂、有糖尿病就控制血糖、有心血管病或者存在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就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这样做了,血液的黏稠度就会降下来。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是因为饮水少引起的,喝水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只要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努力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生活规律、充足睡眠,就能够有效保护心血管健康。从这个角度上说,单纯检验血黏度,对于维护健康不能起到任何帮助,除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其他所谓“降低血黏度”或者“稀释血液”的药物,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中国家庭报
第一,静脉输液是给药途径中不良反应最多、最不安全的一种。现在医院的门诊都严格控制输液治疗。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机体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缺氧,引起水肿或静脉炎。输液中配伍的药物越多,所含微粒就越多,产生的后果越严重。
第二,定期输液大多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 为主,虽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程度不等的作用,且起效快,但是,由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很短,药物代谢后身体还是原来的状态,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无任何作用。
最有效的保健手段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⑴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饮食;⑵控制饮食,防止肥胖;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通过运动降低血压、降低高脂血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周围组织对糖的摄取,从而降低体重;⑷改变烟酒嗜好等不良生活习惯。必要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
开门见山,直接回答:不好!
第一、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的本质就是血管狭窄,血管狭窄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斑块附着在血管壁,通过任何方法都是很难消除的,我们目前正规的治疗就是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引起病情加重。
第二、药物
包括输液,所有的药物在体内作用,都是有一定时间的。 药物经过几个半衰期就逐渐失去了作用。您想想输液就算输个几天,也就维持十几天在体内。很快就全部排除体外了,怎么可能维持更长一段时间的血管通畅呢。
第三、指南
各种心脑血管指南,都没有提及过每年输液可以疏通血管,指南的就是这个领域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评估、判断一个病最好的治疗原则,指南根本没有提出过一段输液这一说法。
第四、输液风险
输液本身有很多风险,大家记住不是只有青霉素过敏会死人,每一次输液理论上都有输液反应的风险,输液反应也会危及生命,只是概率比较低而已。
所以,从疾病的病理生理、从药物的作用时间、从指南都没有任何心脑血管疾病输液的提法。
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的去输液了,不但意义不大,还增加风险。 正规的治疗就是正规的用药,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活动,严格的控制三,这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法宝。
我是小王医生,长期致力于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
如有疑问❓请 。
心血管王医生
小编发现,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士都会前往医院要求定期输液。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甚至部分基层的医生都认可了这个方式,究竟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隔一段时间冲血管对身体好不好?
不建议。
虽说血液过于粘稠更容易引起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病变,引起缺氧、缺血,进而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加重。
但是输液冲血管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输液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其症状,但是不可能通过输几次液就可以清除掉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需要比较长的一个疗程,输液一般只作为急症发生时的治疗方法。若是定期输液,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出现副作用和加重其禁忌负担。
过度依赖输液而不按医嘱服药治疗的人士,不仅会加重其自身的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发感染、静脉炎、静脉栓塞等输液风险。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与其输液冲血管,不如加强日常生活保健,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坚持服药
不论是哪一种疾病,坚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治疗,才是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
2、防寒保暖
因为冠状动脉遇冷时会出现收缩、痉挛的现象,容易发生供血不足、栓塞,所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3、合理饮食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士,日常饮食不宜过于肥腻,应戒烟酒、清淡饮食。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
4、适当锻炼
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但是适度的锻炼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可以调节免疫,帮助病情恢复。
5、心情稳定
心脑血管病变患者因放宽胸怀,不宜让情绪起伏过大。尽量避免过劳、紧张、激动等大起大落的情绪。
康爱多掌上药店APP
在门诊值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患者,或许因为之前有过高血脂、脑血栓或心肌缺血的病史,所以决定每年来医院输液两次,以防止因为“血稠”而导致再次发病;甚至还有一部分身体健康的人也来医院输液,理由很强大:冲一冲血管浑身都舒服;
大多数时候来的都是一些老年人,比较顽固又非常认死理,劝的多了会跟你急眼,认为你是拒诊,但若是不劝两句的话,我只觉心中很是烦闷!
在此处,我们再说一下这所谓的“冲血管”到底有没有好处;首先,冲血管的药物半衰期都不是太长,在用药期间或许效果不错,一旦停药其功效也就很快的消失了,所以,短时间的输液治疗根本不能维持太久的效果,还不如长期口服药物;
其次,很多患者会在输液后出现非常舒服的感觉,其实也并非全是药物的作用,因为液体的输入会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使得粘稠的血流变得顺畅,血液中的氧便可以迅速的供应全身,供氧充足,人们自然觉得舒服;其实,人们还可以通过喝水而获得同样的效果,那为什么还要去打针,花钱买罪受吗?
所以,除非治病需要,否则所谓的冲血管根本就是多余!
综合内科张医生
对于这个问题,先明确说下答案:如果临床上确有疾病需要输液,那么该输液就输液,但千万不要为了冲冲血管而输液!这是一个没有用,而且风险很高的事情。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话题与你分享!咱们老百姓,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士,因此常常会被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说法误导,这个“冲血管”学说就害人不浅。听起来挺有道理啊?血管壁上容易沉积脂肪,造成斑块啥的,输个液,冲一冲,就像地暖脏了清洗一下一样,每年弄上两次,不是挺好的吗?可惜,人体的血管是一个很精细的闭合回路,可不像冲洗地暖那么简单。
血管壁上的“垃圾”是如何形成的?
实际上,血管壁上沉积的血脂和斑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血管壁内膜受损,血管壁内膜受损是造成血脂和血小板首要因素,这就好比本来一个平滑的管道,里面流水很顺畅,忽然有一段出现了毛糙,毛糙的胶原蛋白纤维更容易沉积脂肪颗粒和血细胞等物质,最终凝集起来,就会形成斑块;
第二、血液流速变慢,血液流动速度的变化会影响血脂的沉积,当血液粘稠,导致血流变慢,就会导致血液中脂肪的沉积;
第三、血液成分的变化,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浓度高于正常,就好比本来澄清的水里加入了很多的小石子,这些小石子沉到水底,就会形成堆积。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会明白,输液对于清除血管“垃圾”没有任何作用,因为输液既不能修复血管壁内膜细胞,也不能改变高血脂和血稠。
输液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
在我国,动不动答个吊瓶的情况现在在很多地方还很普遍,但实际上,控制静脉输液,尽量能吃药不打针,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用药原则之一。为什么?其实输液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医疗行为,输液针穿透静脉血管,等于一个小型的创伤型手术;而将外来的异物(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等)输入血液循环系统,还存在着诸多风险:如输液器污染、注射药物热原清除不净,药物污染等,可能会引发疾病传染、严重发热、细菌感染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此提醒大家,不但不要输液去清理血管,在日常情况下,普通疾病都不要轻易的输液,在临床确需紧急治疗的情况下,再行输液才是正确的选择。
感谢阅读李药师的健康科普,更多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