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古代中國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中國古代有一句霸氣的話很多,但霸氣到堪稱狂妄的話卻不多,比如說在出現在秦漢時期的一句話,就讓現代人無法理解,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古代中國究竟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這句話在現代看來,的確有點自信過頭,甚至還充斥著狂妄的氣息,因為在秦漢之前,世界上曾經出現了數個強大帝國,比如:亞述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孔雀帝國、塞琉古帝國等,都比秦朝要早。而在秦漢同時期,世界上還並存著羅馬帝國、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這些帝國的實力都是可以與秦、漢不相上下的。

既然如此,古代中國統治者為何敢口出狂言,說“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呢?難道羅馬、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頭頂上就沒有日月?其實,中國古人說出這句話是有時代原因的,絕非盲目自大。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古代中國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5000年文明史,一直是歐亞大陸東方的超級大國。但是在遙遠的古代,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精確地疆域劃分,也沒有哪個朝代多少萬平方公里這種說法,因為古代東亞地區,除了中國之外,周邊國家基本都是藩屬國,而藩屬國之外,那都是化外之地,原始社會狀態的無人區。所以說,對於世界到底有多大,古人其實是迷茫的。

當然了,古人之所以迷茫,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當時的情況之下,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探知更加遙遠的地方。所以古人便認定,世界上除華夏之外的地方,可能都是荒蕪的原始社會,甚至是沒有人煙的陸地和大海。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古代中國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在華夏文明早期,東亞地區的其他農耕文明幾乎都是由黃河流域遷徙轉變過來的,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都對華夏王朝表示臣服,比如說朝鮮半島、中南半島的一些國家。而那些沒有轉變成農耕文明的地方,如漠北、青藏高原地區,則因為其文明發展略微落後,不符合當時的大眾審美,而被視為沒有章法規矩的蠻夷。

那麼在當時看來,東亞的農耕文明之地基本都以華夏為尊,甚至遊牧民族在很長時間內也都是藩屬國,可以說是萬國朝拜了。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古代與匈奴或者是高句麗等地區的戰爭都不會被說成是入侵,而是採用“徵”、“剿”、“擊”等字眼。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古代中國哪來這麼大的自信?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華夏地區受地形影響,東部是太平洋,南部是無盡的熱帶雨林大山區,人跡罕至,西部是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阻擋,北部貝加爾湖以北是極寒之地,這四個極在古代幾乎是走不出去的。帕米爾高原將東西方徹底割開,甚至連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最遠也只打到帕米爾高原西部的費爾幹納盆地,並且認為這裡是世界的“極東”。很顯然,亞歷山大也曾認為自己是世界無敵,但他卻不知道東方世界的存在。

而在帕米爾高原以東的這個隔離的東方世界裡,便是古人所謂的“天下”,這個天下大多數文化、習俗、制度都效仿中原王朝,而中原王朝又打遍天下無敵手,是這個世界(東方)名副其實的王中王,至少在秦漢之前沒有存在真正的劣勢。


​帕米爾高原以西的世界?對不起,古人認為那裡是世界的盡頭,西邊啥都沒有了,那座山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大。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覺得“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句話很狂妄嗎?

其實,不僅是古人,也許我們現在認為的所謂“世界”,在若干年後,人們會說:“21世紀那群人好狹隘哦,竟然說地球那麼小點的地方居然還有什麼世界第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