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毁堤时,马宁远是怎么想的呢,是什么思路什么逻辑?

历史是什么


马宁远本来是个举人,家里人又都是老实巴交的举人。如果不是胡宗宪提拔他、栽培他,他是做不到杭州知府这个位子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马宁远是个认死理的人,为了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他是愿意牺牲掉自己的。

胡宗宪是浙直总督,改稻为桑自然是胡宗宪的责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改稻为桑国策的推行,都是马宁远顶在前面干。比如他带戚继光的兵去踏老百姓的青苗。面对老百姓的反抗,他都是毫不畏惧的,甚至可以说他是豁出性命去干这件差事。后来戚继光要把他的士兵带走,马宁远这样质问过戚继光:

戚继光,我也是部堂(胡宗宪)的人。”“想反水,没有好下场。

后来,他还对身边的官员这样说过:“怕死了,怕死就把纱帽留下。你们走。”面对无数老百姓的质问,他依然无所畏惧。从这一点来看,马宁远还是不错的。

胡宗宪上疏延缓改稻为桑,这使得严世蕃极为不满。毕竟胡宗宪是浙直总督,他不严世蕃的帐,严世蕃是很难光明正大的做成这件事情的。所以为了强力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严世蕃便趁着端午汛毁堤淹田,把浙江九个县给淹了,这样就可以贱买灾民的田地。

当时,在浙江执行严世蕃这个主意的人主要是郑必昌、何茂才。由于这个国策是嘉靖支持,司礼监的吕芳也是站在严党这一边的。织造局的杨金水也是积极的筹办这件事情。

可是他们三个人都是聪明人。谁都知道明哲保身,所以他们自然得不会自己出面去干这件事情。前面踏老百姓青苗虽然是马宁远干的,但是极有可能也是他们几个人的主意。另外,马宁远是杭州知府,他负责监修新安江大堤,毁堤淹田是不可能绕不过他的。


马宁远并非不知道毁堤淹田的后果,只是他被杨金水等人利用。毕竟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毁堤淹田又是严世蕃的意思。马宁远是想着自己替胡宗宪把这件事情给干了。这样能够让胡宗宪在严党那里过关。如果朝廷事后要追究责任,马宁远就牺牲自己,一个人把责任给担了。

正如马宁远自己所说:

部堂大人不再夹在里面为难,属下这颗人头赔了也值。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毁堤淹田是上面默许了的,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可以胡宗宪的性格他不会干。再者就是谭伦偏偏又在胡宗宪身边。用胡宗宪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本可以利用严嵩的关系慢慢办,一年分为三年干,这样也不会逼反浙江百姓,事缓则圆,可谭伦一来,任谁都会认为这是党争。胡宗宪就必须站队表名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