婲瓣
【文藏來答】高古玉絕對是拍賣上的熱門話題,去年的養德堂白手套和溫索浦的藏玉都可以看出它!真的非常!有魅力!
新石器時代 白玉璧
直徑22、孔徑6.9、厚0.6釐米。玉料呈青白色,光素無紋。玉表面局部有糖色,並夾雜著米花點和明顯的黑色斑點,有一處長的綹裂,外徑不圓,邊緣有缺損。璧是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最古老傳統的玉禮器、“六瑞”之一,新石器時代玉璧是權位的象徵,與祭祀有關。
新石器時代晚期 黃玉璇璣
直徑14、孔徑6.5、厚3.2釐米。黃玉質,局部有深褐色沁,體扁平,中央有一大圓孔,外側邊緣有三個等距且朝一個方向旋轉的脊牙。一面光素,一面有一條明顯的切割痕。玉璇璣又稱牙璧,清末吳大澂最早將這種圓孔、周邊有三個機牙的器物稱為璇璣,疑是一種天文儀器的配件。現學界大多稱之為牙璧。
齊家文化 三璜聯璧
直徑14.8、孔徑5.8、厚2.5~3.5釐米。玉璧由三件大小、弧度基本一致的片狀玉璜組成,複合起來為璧。玉質本為白色,被大片的糖色包圍,器表面有風化紋及綹裂。三件玉璜的材質取自於同一玉料,採用成型三開的方式製成。玉璜的邊緣均有些缺損,在這些缺損的部位可見後世添加的染色。此器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為深入探討和研究齊家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
更專業的古玉知識、博物藏玉,來【文藏APP】找我吧!
西周 青玉獸面紋璧
直徑17、孔徑6.5、厚0.48釐米。呈青綠色,夾雜著大量絮狀物質(石英質),有綹裂,孔壁斜直,器邊緣有三處黑色沁。器為雙面工,兩面紋飾相同,均飾八組簡化的夔龍紋,兩兩相對組成四組獸面紋,有細陰線交叉而成的斜方格紋將其隔開,雙目圓睜。此璧在清代進行了邊緣部分染色。商周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國家各種禮制逐步完善,出現了祭祀不同對象和區分身份等級貴賤的專用玉禮器,如《周禮·宗伯》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西周 銀鑲玉璧
直徑8.5、高2.5釐米。青玉質,器表光素,局部有綹裂及褐色沁。玉璧在後世用銀鑲嵌成子母蓋,改變了其原有的用途。璧孔嵌圓形凸鈕,上鏨刻兩隻蝙蝠及折枝壽桃組成的“福壽”紋,璧邊緣鏨刻一圈錦地“卍”字紋,蓋內中心飾圓形紋飾,為荷花和打開的盒子,暗喻和(荷)諧合(盒)好。旁邊還刻有“老一元”印,整個紋飾細膩精巧。
戰國 青玉鏤雕夔龍紋環
直徑10.8、孔徑5.4、厚0.25~0.5釐米。青玉質,局部有褐色沁斑,整器採用鏤雕技法,環飾四條夔龍紋,夔龍相互纏繞如行雲流水。器物厚薄不均,一邊厚,一邊稍薄。戰國至兩漢,由於禮制衰落,玉璧開始被用來作佩飾玉和殮葬用玉,這一時期玉璧的用途相當廣泛,形式多樣,出現了大量璧環。
漢 鳳鳥紋玉璧
直徑14.8、2.7、厚0.4釐米。璧通體為黑色,器表面有黑褐色沁斑及綹裂。單面鑽孔,兩面的紋飾相同,均為內圈蒲紋、外圈鳳紋,中間用雙陰線圈隔開。璧緣平直,環刻文字一週。此璧為漢代白玉璧,在清代進行了染色處理並鐫刻銘文。
漢 谷紋玉璧
直徑5.5、孔徑1釐米。玉料呈綠色,兩面紋飾相同,均採用減地的手法在陰線內飾繁密的谷紋,紋飾排列整齊,璧邊緣有褐色沁蝕。谷紋為漢代常見紋飾。
漢 白玉環
直徑9.5、孔徑7.5、厚0.2釐米。白玉質,有淡黃色沁蝕,局部呈雞骨白色,整件光素無紋,器一面平整,另一面靠近孔緣處較圓滑。
明 青玉雙螭紋璧
直徑12.7、孔徑3.6釐米。青玉質,雙面雕刻,正面璧孔兩側各浮雕一蟠螭紋,首尾追逐,另一面飾四組鳳紋,鳳頸鳳尾相互勾連纏繞。此器為明代玉璧的典型作品,雕刻立體感強,體姿動感十足,充滿活力。
新時器時代 神面紋玉琮
上部直徑10、下部直徑9.5、高8釐米。玉料深褐黃色,局部有黃白沁斑。琮呈外方內圓的柱形,上寬下略窄,表面以橫線將其分成兩節,每節均以四角為人面部的中心線,以四面凹槽為界雕刻出八個簡化的神人面紋。這件玉琮被後人在孔內鑲嵌桶形銅盒,上配有鏤空西番蓮紋蓋,推測後世可能作為香薰使用,具有實用器兼陳設器的功能。玉琮是內圓外方的筒形玉禮器、“六瑞”之一。《周禮》中以其作為祭地神之器。玉琮造型似是印證古時“天圓地方”之說。
西周 青玉琮
直徑6、高3.6釐米。青玉質,通體光素無紋。局部有黃褐色浸蝕。
明 玉介圭(左) 青玉谷紋圭(右)
(左)寬8.5、高29.5、厚0.8釐米。玉料呈紅褐色,器上部有沁浸,局部有綹裂。三角形尖頂,一面平滑,靠近頂部陰刻“介圭”二字;另一面中間厚,兩邊略薄,陰刻“受茲介福”四字,近底部方框內篆書“萬歲通天”。從透光來看,明顯經過染色處理。《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是說之所以受此大福,因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右)長22、寬5.5釐米。青玉質,有灰白色浸蝕,質地溫潤。兩面紋飾相同,各刻圓泡狀谷紋五列。
明 梅花紋玉圭
長22.8、寬6釐米。青白玉。一面雕刻折枝梅花,綹裂較多。一面左上角陰刻“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文。這二句詩文取自於宋代詩人林逋《山園小梅》,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
古代禮玉出現讓神的意志與世俗社會活動交融在一起,《周禮》更是將用玉納入到國家的典章制度之中璧、琮、圭、璋、琥、璜作為祭祀所用的六瑞玉,其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同時,玉斧、鉞、戈、鏟等並不具有實用功能的工具和兵器,為王室貴族所獨有,也成為權力和身份的禮制象徵。由此,開闢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和“政治化”的新時代,玉禮器亦成為政治社會活動神秘化的物質表現,一直影響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玉崇拜心理。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7年10月刊《古玉精靈 禮法天地 武漢博物館藏玉禮器賞鑑》
文藏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玉文化歷史,早在遠古時代就開始運用石器然後滿滿發現玉石,運用玉石製品。從開始用於占卜、祭祀,到後來達官貴人佩戴,最後流行與民間。一路走來,玉石已然成了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一 舊石器時代:
根據考古中出土資料證明,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這些都是早期的古老玉器。
二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佈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這個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種類非常豐富。
三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出土了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四 高古玉:
西周對古老的龍,也要具體的形象化。此龍,選用奇特玉材,集眾物形態之靈形,採用陰線,斜刀技法琢成。此玉龍,形成於西周早期天子戴於胸前以示威儀。
總之,以上就是代表性的玉器,當然還有很多古老的玉石,正是這些獨特的玉石文化,構成了今天燦爛輝煌的玉石文化。
我是GIC珠寶鑑定師媛媛,十年珠寶行業從業經驗,如果有珠寶方面的問題,歡迎諮詢。需要鑑定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定期在這裡為您解惑,讓大家可以放心戴上珠寶。GIC珠寶鑑定師媛媛
中國最最古老的玉件,是玉璽。是第一開國黃帝軒轅氏的三聯玉璽。同志們,,它沒有拋光,當時不會拋光,沒有光潔度,我所見到的,都是都己會拋光,和有了光潔度。放大看頭照片。雄鷹和金雕不是別國的專利。是軒轅氏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