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如果把平原君换成信陵君,以信陵君的个人魅力能不能取胜秦国?

阿布160104287


战国四公子多徒有虚名,言过其实,孟尝君手下净鸡鸣狗盗之辈,春申君公私不分,智计短绌死于李园之手,平原君碌碌无为。唯有一人出类拔萃,战国公子当之无愧,其他三人难望其项背,此人就是魏国信陵君。在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后,犹能率领魏国和诸国联军,多次击败秦国劲旅,而又恬薄名利,不贪恋权位,论人品,才能,别说在战国,放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都极为罕见。难怪能拥有刘邦张耳等大批粉丝。


有一则传说,有一官员因为一位考生与他同名,深感不快,便吟诵一句“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以战国和汉朝人同名讽刺士子,“小样,跟我一样名字,差远了”。士子一听不乐意了,也回了一句“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也无忌”。也以战国唐朝名人相对,委婉提出批评。官员听了改颜相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魏无忌就是信陵君的名字,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无忌之名起得有气势,因出身王侯之家,兼之天资过人,魏无忌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被封为信陵君。


信陵君长大后参预国事,多有建言,性格仁爱宽厚,又能礼贤下士,士人争相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威名远扬,信陵君在魏,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发兵侵犯魏国。过贤遭忌,魏王因此对王弟有所猜疑,不敢放手让他做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其中足智多谋的侯嬴,力大无比的朱亥,知恩图报的如姬,各种不同的人士,都乐于为他所用,甚至杀身成仁。特别在当时赵国先经长平大败后,秦军兵围邯郸,有亡国之危,信陵君一到,迅速扭转危局,打败秦兵解赵国之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解赵围的信陵君得到赵王的高度礼敬,在赵国住了十多年,待到秦国兵发魏国,魏国招架不住,魏王才想起这位弟弟,派人来赵国相请救国。信陵君一出,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公子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信陵君便率领韩赵楚燕魏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落荒而逃。大军直接进攻到函谷关,叩关而回。(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战国后期秦国少有的大败,就败给信陵君两次。以这样的人脉和能力,长平之战如果有他加入,局势必然改观。

平原君虽号称贤人,与其妻弟魏无忌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信陵君在赵国时,连平原君都不知道的贤士他都能罗致到。而长平之战,虽是战争,后面的政治外交角逐不亚于战场,当赵国四处借不到粮食,求不到援兵时,若有信陵君,不管为外交官还是当将领,必将面貌一新,军事上以廉颇为将固守,信陵在后方以他的能力运筹,秦国拉长战线作战,后勤负担过重,长平之战结果可能相异。


南方鹏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来看,的确较平原君在军事才能上要远胜一畴。若以信陵君为将,自然不可能出现长平之败,虽不一定能胜秦,但也不至于象赵括所领导的长平之战,全军尽没。长平之败,的确让人难以置信,四十五万士卒居然全部不能突围而被活擒,之后被杀,不可谓为将者无能。

长平之战,虽事情起因同平原君有关,但并非平原君所能主导,因平原君并没有为将。平原君只是在同赵王讨论是否应接受韩国将领率上党十七城归赵时,平原君为眼前利益,投了赞成票。如果不接受上党就不会有长平之战。但长平之战的失败却并不是平原君导致的。而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原本是廉颇为将,而廉颇在刚同秦军交战时,有小败,自知赵军不如秦军之勇。所以拒不出战,以守为主,想以逸待劳,等秦军疲惫时,再行出击。秦军无法,派人散尽千金,用了反间计,让赵王中计,派赵括换了廉颇,本来只有二十多万赵军在前线,后又追派了二十几万,凑足四十五万,意图速胜。所以才有此败,实则是败在赵王用人不当。


东易道昆仑国学馆


首先,历史没有假设。

其次,平原君换成信陵君都一样。信陵君在魏国声望太高,引起魏王的忌惮。他在魏国,连赵王的“阴事”都能知道,赵王会留下定时炸弹吗?没有一个君王会留一个强自己太多,信誉太好的异母弟出现。赵王尚且听信谗言在长平之战前夕,换掉老将军廉颇,任用赵括,何况是信陵君呢?一个将军都不信任,更不要提外人了?

最后,历史趋势。秦国多年的战争掠夺,主使了战斗最终结果。秦王信任手下的人,也是信任到底,譬如秦孝公信商鞅,惠文王信张仪,昭王信范雎,虽然他们也会犯错,但人才策略不变。而其他国家,只是一代君主或者两代君主比较贤德。继任者则昏聩懵懂。人才战略不能持久。

因此,信陵君的个人魅力,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纯属己见


老鸭说历史


不能。

长平之战,平原君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参与决策,主要的决策是两个,一个是接受韩将冯亭的投降和上党郡,一个是用赵括替换廉颇。说实话这两次决策,都不是太该怪责的,。接受冯亭和上党郡,看起来好像直接导致了秦国对赵开战,但实际上,秦国志在统一,没有这事也要找事来打。用赵括替换廉颇这个决策,也是没有办法了,用廉颇的方法终究耗不过秦国,迟早是败,至于用赵括,估计那时候确实也没别人可用,赵括能被选上,估计也是已经名声在外了吧。

个人认为当时唯一真正有可能挽救赵国命运的方法只有外交,找盟友来救援,如果真的是最强最义的信陵君,大概会比平原君那个庸碌之辈强得多多,但是可惜的是,当时秦国以远交近攻为为主题的外交策略得当,换他也不够用。


白露为霜65799235


长平是一定要败的,谁也救不了赵国,你要知道,相对于我们来说,赵国的君主赵王更在乎长平怎么打!而古代的君王与大臣都不是平庸的人!用赵括有用赵括的理由,廉颇真的不是所有人想的那么厉害,真的不是,大伙批评赵括是因为他打了败仗,但是如果赵括的作战计划不泄露,输的是秦国,赵括其实是要玩最早的闪击战!!但是保密不严,被秦国将计就计了!不要小看赵括!能担当国事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街头说评书


不可能。事实上不管是平原君还是信陵君所谓的战胜秦国根本就不存在。战争不可避免的一点是两个国家或者说两股军事力量的碰撞。山东六国自从齐国被大破之后就开始日薄西山了。略微胜那么几场小仗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做不到一战全歼秦军全部主力(当时秦国大概60万青壮)就没资格说大胜秦军。看看六国才吃掉了多少?


荡漾的可乐


那是个历史趋势,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


记住603


蠢货!平原君赵胜是赵国公家王的兄弟相当于公相,是大政策的决策者而不是军队主帅!赵胜在战国四公子尚不如黄歇算下下,魏无忌算是上上!


游龙楚昭南


至少不能全军覆没,以静制动可能还会有一线胜利的机会。


诗人歌者


换成李牧有可能赢 不过速度要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