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前期多家企業搶灘市場的瘋狂後,企業的發展最終要回到正常的市場運營模式。現在的共享單車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充滿情懷的“新四大發明”,其中一些已變成了城市的“牛皮癬”。全國不斷湧現“共享單車墳場”,越來越多的殭屍車散落在城市街頭。資金鍊危機、運營問題、城市政策收緊等諸多因素,導致共享單車運營舉步維艱。共享單車企業將何去何從?
靠押金和租賃費
營收渠道較單一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指出,共享經濟是一塊大蛋糕,這種“互聯網+”的模式剛開始出現時,引來眾多資本投入。2017年,多家共享單車企業不計成本地融資和投入,形成惡性競爭,打亂了企業預想的盈利發展模式。
業內人士分析說,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模式,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押金和客戶用車的收益。如果一輛車能收取4~8名用戶的押金,每戶收取99元到199元的押金,按計劃投放50萬輛,用戶在短時間內不退的話,則可直接用押金投資產生收益。其次是租賃收費,如按用戶每使用一次收費1元來計算,一輛車一天被使用4次,一個月下來就是120元,一輛造價為300元的車,三個月後就能實現盈利。
南寧火車東站附近的一個“共享單車墳場”(資料圖片)。
另一種收入為廣告,用戶在使用前都會下載企業的APP,廣告可以直接在開機時植入。隨著用戶和流量的增加,可以吸引更多客戶投放廣告達到盈利。車身廣告也是另一種盈利方式。
而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目前共享單車的收入主要靠收取押金和租賃費,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盈利來源。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共享單車在投放市場後,車輛被盜和破壞,維修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導致成本增加,也讓企業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一些企業為了吸引更多客戶體驗,甚至推出零押金的促銷,讓之前設想的盈利模式受到衝擊。押金難退事件的不斷出現,更讓共享單車企業遭遇信任危機。一旦更多的用戶不再繼續掃碼加入,或直接申請退回押金,企業未來發展將面臨很多考驗。
“燒錢”模式不可持續
大浪淘沙行業將洗牌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市場已迎來洗牌階段,因為還沒有形成清晰成熟的商業模式,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摩拜和ofo作為當前共享單車市場上的領頭羊,採用“燒錢”模式佔領市場份額,但是這種模式不可持續,企業要生存發展,還得有長遠策略。
該人士指出,在國內市場上,共享單車進駐到各城市,沒有設定明確的准入標準,大家蜂擁而上,前期更是以投放數量來獲得市場的佔有率。在資本的熱捧下,企業跑馬圈地、擴張較快,但輕視運營維護、缺乏管理經驗,再加上用戶素質參差不齊,以致堆積、毀壞問題不斷加劇,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從2017年到2018年,共享經濟發展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瘋狂之後有所降溫,比如網約車市場交易下滑,出行體驗明顯下降。在經歷洗牌和調整後,共享單車企業在未來通過合併和重組等方式,或許會柳暗花明,找到新的增長模式,但目前來說,市場仍充滿著變數。
共享單車路在何方
需發展和規範並重
很多市民為何寧願花錢去租ofo或者摩拜單車,而不願去用政府的公共自行車呢?市民何女士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一是政府推出的公共自行車需要辦手續才能使用,不如共享單車直接用手機掃碼快;二是站點太少,騎行後還要放到指定的站點,不能隨處停。雖然公共自行車不是很方便使用,但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護自行車,比共享單車單純的道德約束模式要有用得多。如果兩者能達到有效的結合,共享車跟政府合作,爭取政府補貼,揚長避短,或許是未來共享單車的一種發展模式。
廣西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鵬博士表示,共享的模式還是受大家歡迎的,目前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但只要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政府監管部門出臺更為細化的管理細則,以有效解決諸如共享單車領域的過度投放、無序停放、用戶押金安全等問題,共享經濟還是會持續增長。他談到,未來的共享的模式應該是發展和規範並重,除了政府的監管,還要構建利益相關的工作治理模式,更好地促進共享行業的健康發展。
來源 |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經小飛/文 唐輝吉/圖
值班 | 劉冬妮
閱讀更多 南國早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