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你最大的資產!

這是一個隨時被迭代的時代,是一個隨時創造奇蹟的時代;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未來,是一個變化遠超之前任何一個時代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有些曾經輝煌的企業已經劃過天空,而有些曾經稚嫩的企業已經照亮當下。在這樣一個被變化加速的時代,可以說,變是唯一的不變,變化是常態。尤其是對於企業來說,兼併、收購、出售甚至倒閉,也可能是一瞬間發生的事。

1

強者的本質是在變化中成長

創造顧客本身就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市場,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很容易獲得這樣的認識:只有在不斷變化的經濟中,或者至少是視變化為理所當然、且樂於接受改變的經濟中,企業才能夠存在。變化會產生新的顧客群體,也就意味著新的機會。因此,那些擁有創新能力、持續成功的企業,會非常歡迎變化並擁抱變化,因為他們深知,變化正是獲得機遇的絕佳時機。

縱觀很多企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不斷的兼併、收購、出售等變化中,總有些企業順應時代潮流,勇於抓住機會,自我變革,主動轉型,發揮戰略、組織轉型、文化傳承以及落地執行之間的有效組合,通過確立新的戰略、調整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和服務等舉措,使企業得以實現更強更久的發展。

也就是說,改變對於追尋基業長青的企業來說,是個永恆的主題。

2

改變的五大阻力

俗話說,稟性難移。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心智模式指導著個體的思考和行為,而心智模式與個人的成長經歷、信念、價值觀、家庭背景、人際關係、教育、自我認知等有很大的關係,並且深受思維慣性、看問題的角度和偏好、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已有知識等的侷限。

心智模式早早定型,讓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形成自動化思維,以更快地做出選擇。但是,一旦做出了某種選擇,這一選擇就會不斷地自我強化,從而使人在想切換到另外一條路徑上的代價越來越大,即這種自我強化會導致個體的路徑依賴。在這樣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相當於部分否定自我,放棄已有的經驗,重新塑造人格特性,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個體不容易改變,組織也一樣難於「對自己下手」。

組織的改變,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改變是企業的轉型。要成功轉型,就需要破除一些轉型的阻力。

在我看來,組織轉型的阻力主要來自五個方面:

1.過於迷戀現有核心競爭力。

一家成功的企業,可能已經有較長的歷史,甚至已經成為行業領先者,這樣的企業會非常自信於公司已有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能超越這一點,延伸新的能力,重塑市場競爭的新格局,那麼,企業的發展可能會被這個核心競爭力所限,甚至被淘汰。

2.無力打造新業務。

過度專注於原有的業務領域,並對已有的經驗津津樂道,就會形成組織的路徑依賴,所以就會想當然地忽略新業務,甚至遇到新業務的機會也認為不需要或者不可能。

3.部分管理者已經落伍。

現實中,有部分管理者是這樣的:面對新方向,想都不想一下,就直接將其否定。拋開轉型可能帶來的利益損失,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只是因為有的管理者不願變化,導致其所在的部門或領域無法做出改變,最終導致轉型失敗。

4.不安與恐懼。

改變必然會帶來波動和陣痛,打破「舒適區」,阻斷思維定勢,會讓很多人不安與恐懼。為了讓自己穩定和安心,有的人就直接拒絕改變。

5.避免衝突。

只要改變就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衝突。為了避免衝突,有的人就不願意做出改變。

3

改變已經成為組織最大的資產

當前,面對互聯網經濟的各種新技術,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新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進入者以顛覆的方式強勢出現……這一切都與過去的企業生存環境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為此,一方面,企業原有的業務本身會遭遇到產業調整的挑戰;另一方面,企業要面對整個外部環境劇變的挑戰。

那麼,當遇到困難、遇到挑戰、遇到壓力時,怎麼克服不安情緒,讓自己更安心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呢?我的觀點有四個。

1.所有的成功,最終都是人的成功。

無論環境也好、挑戰也好、對手也好,他們永遠都會存在。很多人問我:陳老師,你關心對手嗎?我說:如果對手成長了,值得學習,我一定會關心;如果對手不成長,不值得學習,我就一定不關心。

無論是環境、政策、技術、對手,還是其他要素,其實都是會變的。當這些都在變的時候,就一定不會成為你的障礙。比如,每到一年的年末,會出現很多對來年發展趨勢和市場行情的預判。行情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但是絕不能作為行動的依據。行動必須基於目標、基於責任、基於追求。

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判斷,但是絕對不影響我的行動。我的行動只與目標、戰略和夢想相關,但絕不與行情相關。對行情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的是,確保不要離開趨勢,但不能因此決定行動。這也是為什麼說,所有的成功最終都是人的成功,因為你有主動權,你有決定權,這一切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要牢牢記住自己的夢想、目標、戰略和責任,因為這四個要素決定你的行動。我們可以看到,任何行情下都有優秀的企業,任何危機中都有觸底反彈的公司,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有強者出現,原因就在這裡。因此,你一定要相信,你有這個能力,你可以做到。

2.結果基於意願,始於行動。

怎樣才能得到結果?結果就攥在我們的手上,結果取決於我們的意願,我們想要的就一定是我們的。什麼叫做勝利?主要取決於你的決心。勝利一定取決於我們對它的追求,也就是意願,意願促成結果。

當然,不只是有意願就可以,還有一系列的行動和付出。要用踏踏實實的行動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得到結果。過程中,不需要有任何擔心,也不要怕運氣不好,因為世界是平的,命運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

3.保持成功和領先的唯一答案是更用心。

其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成功者比失敗者多付出一些東西。如果企業中每一個個體都多用一點心,每天進步一點點,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顯現巨大的領先力量。所有人都用心多一點兒,保持領先和成功的可靠性,根本就不用擔心。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沒有人能僅僅依靠聰明獲得成功,只能通過奮鬥和付出。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離成功才能更近一點。

4.分享與共生才是可持續的關鍵。

怎麼才能保證持續生長、持續增長、持續領先?那一定是分享與共生。我們怎麼才能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一定要建立分享與共生模式。一旦建立分享與共生模式,我們的生態圈就可以真的活起來。如果擁有一個活的、有生命力的生態圈,內外部一起生長起來,就一定是可持續的。生命的真諦就在於運動、在於生長、在於共同生長的過程。這種共同成長,本身就分享與共生,所以要在機制創新、產業協同、內外資源整合以及每位員工的成長中努力。

也許環境會有很多變化,也許發展中還會有很多挑戰,甚至無法預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我相信,有這四個觀點的支撐,應該是可以接受所有挑戰的。

4

能拋棄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即便已經產生了一些不安,也沒有關係。好消息是,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不安的存在也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適度的不安是一種能動因素,是建設性的正能量,有助於激發潛能,應對挑戰。

作為個體,要認識自我、激活自我、挑戰自己、完善自我,不斷地學習——向傑出的前輩學習,向優秀的同齡人學習,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漸進式的改進,努力追趕,持續進步,每天都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當你遇到最好的自己,就會發現:能拋棄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作為組織,要打開眼界,解放思想,認真向標杆學習,不斷認識行業,理解轉型,發掘組織具有的優勢和優秀的基因,揚長避短。在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上的變革,既能像大船一樣抗風浪,又能像小船一樣好調頭。變是為了不變,變的可能是使命願景、產業屬性、業務領域、組織模式、時間效率、盈利增長等,不變的是企業的永續發展和整個組織的團結及凝聚力。基業長青,需要組織擁有永遠敢於改變的積極心態。

總的來說,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組織都要深入追求新的轉型與變化,善於在戰略層面去思考,站在宏觀和歷史的角度去考慮推動自身變革和發展的原因。然後,自我變革,主動轉型,真正做到敢於放棄、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敢於挑戰,通過分享共生來驅動自身成長,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因改變而美好。願你不懼改變,變得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