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陈叭叭谈
这几个因素都不排除,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天气因素。比如冬季,如果气温比常年要偏低1°,那么多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机率就会陡然上升。因为冬天是游牧民族最难熬的季节,尤其遇到寒冷的大雪,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将是灭顶之灾。所以,这时候他们扩张、掠夺的本性就暴露无遗,他们要活下去,只能挺而走险。这虽然是他们的本性,也是他们的无奈。
匈奴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据考证夏桀被汤灭后,夏的一部分残存势力西逃到西北,今河西走廊一带,繁衍生息。到战国时期,匈奴人已经崛起。秦始皇发动六国战争的时候,匈奴人趁势入侵了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秦朝稳定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将匈奴人赶走,并修建规模浩大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但是楚汉之争的时候,匈奴人再次趁虚而入,不断南侵。
汉朝初建时,民生凋敝、国力空虚,但此时的匈奴人正处于鼎盛时期。所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屡次挑战汉朝的尊严,最终气势上压倒了汉高祖刘邦,不得已,汉朝和亲纳贡。但是匈奴人并没有在得到好处后安分守己,因为他们更富有有人性的贪婪,汉朝给的那些东西和数量稀少的女人,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和需求。于是匈奴人有时候略显收敛,只是做做样子,表面文章,没吃没喝的时候照抢不误。
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睥睨天下的汉武帝刘彻把匈奴人摁地上好一阵子摩擦,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从此匈奴人四分五裂,一蹶不振。宣帝时期,匈奴人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到中原朝觐、称臣。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成功将汉朝最美丽的女子王昭君拐走。东汉时期,南匈奴归汉,汉和帝派大将军窦宪联合南匈奴将北匈奴赶出漠北,从此消失。有学者考证,北匈奴跋涉欧洲,寻找梦中家园。
三国时期,曹操将匈奴人收编管理。一大部分匈奴人仰慕大汉威严,改了刘姓。西晋经八王之乱,举国颓废,匈奴人刘豹以后汉自居。刘豹死后,其子刘渊建国号为汉,同时北方少数名族(鲜卑、羯、氐、羌)等趁虚而入,从此掀开了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的局面。
东晋灭亡后,汉人刘裕建宋,鲜卑人拓拔焘建北魏,只后,各自统一南北方,形成南北朝对立。
总结:纵观历史,匈奴人入侵中原的原因很多。但是,当中原政权强大的时候,匈奴人包括其他少数名族,他们找不到入侵的理由。当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会找到一千个入侵的理由。所以,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行为称作趁虚而入,也可以称为趁火打劫。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国史春秋
游牧民族乘虚南侵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基本就是个规律性问题。既不是巧合,也没有谁有本事故意安排这种事情。
回顾千年来中华文明,一直是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平行发展。每当草原民族强大的时候,游牧民族就会频频南侵;每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中原王朝就会主动出击。
从秦汉王朝与突厥,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羌族、羯族、乌桓等,隋唐王朝与匈奴、回鹘,五代十国时期沙坨族,两宋王朝与契丹、女真、党项及蒙古,大明王朝与蒙古,最后满清女真族入关,中原王朝一直与游牧民族在冲突、融合,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草原游牧民族在不断壮大更替,经历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族、羯族、党项、乌桓、柔然、哈萨克等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也在不断更替,经历秦、汉、魏、晋、隋、唐、宋、明等王朝。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不断变迁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的民族融合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血泪史,已经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融入中国民族的血液中了。
安定郡潜夫
中原王朝的动荡致夷狄强盛,终致外敌乘虚而入!就这么简单。春秋也罢、汉晋也罢都是如此!
风中乱发YC
这简单一句话就是,游牧民族的天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