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怎么样?

微小步


澜沧江源于青海玉树,自藏入滇,在迪庆德钦县境内流程150千米,北起佛山乡,南至燕门乡,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迂回,这里水流湍急,船舟不渡。

左岸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晶莹皎洁,直抵苍穹,右岸的白马雪山如神兽守卫着神山圣地。

主峰扎拉雀尼峰高达5460米,它的江面海拔2006米,最大高差达4734米。

“溜筒锁钥”

南北走向的横断山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入侵,湿润空气难以降落到谷底,经常出现山顶降雨山下晴的天气,谷底是典型的横断山脉干热河谷地貌。

江边热浪扑面,山坡上的绿树丛中的寨子却在下雨,山顶苍莽的原始森林如盖,地貌垂直差异十分显著。

山中的泉流不时飞入峡谷中,为干燥的谷底带来生机,片片绿洲如一颗颗碧玉,被澜沧江串联起来。

澜沧江的上游流经洛马河入江口处,称为阴风口岩墙,江水遇到山岩阻挡,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劈开岩石,奔流而下,江岸岩石从水面垂直而上,平直如刀劈斧裁,长约100米,高200米,江面约50米,有“抬头一线天”之说。

风口不时有苍鹰盘旋而过,在岩壁间与风作斗,江水如万马奔腾,掀起巨浪。

大峡谷曾是民族迁徙的走廊,面对地势复杂险峻的峡谷和滔滔的江水,千百年来,人们设法在此开辟舟楫之便,都未成功。

很长时间这一地带的居民过江都要靠篾溜索,当地村庄因此得名“溜筒江”,即如今的德钦佛山乡。

碗口粗的溜索,由竹篾绳扭成,紧系于两岸的树身或牢固的大石之上,溜索上有硬木做的溜筒,过江时人马及货物绑缚在溜筒之下,借着绳索拉溜过江。

尽管地势凶险,这里却是滇藏交通之枢纽所在,有“溜筒锁钥”之称。

沿着澜沧江峡谷,可到达云南最北端的重镇——德钦。

德钦是入藏的重要门户。

唐代以后,它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茶叶贸易的需求让当地人民相信“苦读十年,不如千里一行”,纷纷赶着骡马跋山涉水,投身古道运输。

人们在岩石的墙上凿石穿木,修成狭窄的栈道。

马帮驮着茶叶、布帛等远赴他乡,换回西藏的羊毛、马匹、药材等。

在德钦,成年的藏族男子不论多么劳苦,都要跟着去拉萨的马帮走一遭,去圣城朝拜。

做滇藏印度生意的商旅冒着坠江的危险,人马财物往来并未间断,不知有多少马队和商人滚岩落江,葬身鱼腹。

1946年,一个丽江籍商人赖耀彩出资在此修建了一座铁索桥,名为普桥,从此人马才可顺利渡桥,免遭葬身江流之祸。

曾经的青石路已不复存在,昔日充满艰辛险阻的古道如今已换作宽敞的柏油马路,古道的风险在历史和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多元的文化在狭窄的峡谷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文化。

在曲折幽深的峡谷中,几乎步步都有文化遗迹,随手一探就能探出个传奇故事。

茶马古道

盘山绕水的滇藏公路穿越大峡谷,眺望峻峭圣洁的梅里雪山,俯视谷底江水如碧蓝的玉带,在巨石阻拦处又飞溅起万朵白花,江水流过竹卡大桥,来到芒康县如美镇。

距离芒康县城49千米的地方,澜沧江在如美镇优雅地转了一个身,用绝美的身影带着人们走进一个深邃窈窕的梦境。

虽然公路已经覆盖了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但住在峡谷深山里的山民,依然要靠马帮来驮运物资。

在江边那狭窄的山道上和平坦的现代公路上,时常可见山民赶着三五只骡马到山下的集镇里购买生活用品,或到盐井的盐田购买食盐。

马帮穿过晃晃悠悠的江山索桥,让人仿佛又回到了茶马古道的鼎盛年代。

江水如一条玉带环绕穿梭于峡谷中,两岸青山对峙,怪石嶙峋,它绝妙的地理构造给予了江水丰富的感情。

蜿蜒的江水在陡峭的纵谷间时而清澈如镜,照着碧空白云,时而作飞瀑下跌,清流急湍,水花怒放,雨季时又浑浊澎湃,水声如雷。

2005年,中国最美的地方选美排行榜中,澜沧江大峡谷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中,以峡谷深长,飞流急湍而著名。

事实上,因为峡谷地形与江水的相互依托使得山水都多了一份情怀,也令人多了一重感应。


小白杨文化传媒


澜沧江是中国养在深闺中的金凤凰。澜沧江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由越南注入南海的国际河流。在云南看,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澜沧江-湄公河丰富的鱼类资源中包括目前已经高度濒危的鲶鱼、伊洛瓦底江豚,以及其他极具商业价值的常见鱼类:倒刺鱼、淡水鲨、黄貂鱼、面瓜鱼、红尾巴鱼等。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水生物种暹逻鳄、淡水龟、蚌类等以及大量以鱼类为生的水鸟。区域内大部分人直接或间接地以鱼类资源赖以为生,同时鱼类资源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柬埔寨为例,全国人民80%以上的蛋白质摄入都来自湄公河的鱼类资源。

澜沧江,傣语称为“南兰章”或“南咪兰章”。以为百万大象栖息的河流,或象乡江。由于南兰章与澜沧江读音近似,汉族便称它为澜沧江。相传,远古时候的澜沧江,两岸地广人稀,到处是古木参天的热带雨林。茂密的大森林里,翠竹满山,野芭蕉成林,沟谷中还生长着数不清的槿棕树。翠竹、芭蕉和槿棕树都是野象的“佳肴美味”。四处漫游寻食的野象,见这块地方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森林茂密,食物丰富,便在澜沧江两岸“安家落户”,生息繁衍。沿江两岸的森林便成了野象的世界。由于野象众多,无法精确统计,傣族先民便用“百万”形容其众,给后人留下了南兰章——百万象江的美名。从前的澜沧江,沿岸野象多,江中水怪恶。江中水怪,不时卷食临江饮水的动物,就连野象这种庞然大物也深受其害。一次,有头母象带一头不满一岁的小象离开向群,到澜沧江边饮水。顽皮的小象不顾象妈妈的劝阻,在江边的浅水中东奔西跑,戏水取乐。这时,一条有“缅沙”之称的水怪(当地汉族称其为席子),在江底迅速移动,偷偷地接近了小象。只听“哗啦啦”一声水响,在浅水中嬉戏的小象便被卷入江心。消失得无踪无影。母象见小象被怪物卷入江底,便发疯般在江边狂奔怒吼、哀鸣,那悲惨的吼声,震得江水打抖,绿树舞枝。散步在两岸密林中的野象听到母象的哀吼便纷纷奔出密林,云集在沿江两岸。不到半天时间,江边的野象已是黑压压一片。象群弄清母象哀鸣的原因以后,一起对着江水怒吼。震天动地的野象吼声,几里以外都能听见。象群怒吼一阵以后,便用象鼻卷起岸边巨石,抛向江心。几里长的江面上,处处是石块落水的“哗哗”声。无尽其数的巨石如冰雹落入江底,砸的江中的水怪难以藏身。它卷着那头还没来得及受用的小象离开江心,滑向一片布满礁石的浅滩。站在礁石附近的野象,看见一团灰黑色的东西在礁石附近游动,发出一声怒吼,一齐冲入江中,用象鼻扭住那怪物软绵绵的躯体,你拉我掀,硬把那裹着小象的怪物拉出了水面,无数野象,把那怪物席状的躯体拉扯开来铺在地上。只见那怪物到处是眼,浑身是嘴,被它卷着的小象已是皮开肉绽,气息全无。母象卷着象儿在一边悲鸣,愤怒的象群扭着那又宽又长的“缅沙”撕拉翻甩。当那怪物被弄得不能蠕动时,野象们又你踩我挑,把它撕成碎片、踏成肉泥。自从无计其数的野象在江边云集将“缅沙”弄死以后,人们就把这条用乳汁哺育了无数野象的江,称为南兰章。


旅行中国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沿途浩浩荡荡,有着美不胜收的风光。曾经有句话“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不算到过云南”,今天我要说“到西双版纳不去游览澜沧江,则不算到过西双版纳”。

澜沧江以青藏高原为起点,从北向南分别流经青海、西藏与云南,在向南又会经过缅甸等五个国家。最适合在每年的夏季前往旅游。

每当你泛舟澜沧江,两岸的岩石峭壁最先映入眼帘,吹着清风,欣赏旖旎风光,再加上美丽的傣族村寨,让人流连忘返。再加上那两岸的稻田以及四季飘香的水果园,听着世代的民间故事,绝对让你浮想联翩!


凌小波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七长河;澜沧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干流全长4880公里。

澜沧江出中国后名为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中国南海。

澜沧江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

澜沧江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量约2400万千瓦,干流为2100万千瓦。

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的淡水鱼类生态系统,这是由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所形成的。

淡水鱼年捕获量超过200万吨,价值15亿美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淡水渔业。

澜沧江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千米。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景洪至橄榄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

澜沧江也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沿江的工程建设造成了植被破坏,河流年均输沙量接近一亿吨,澜沧江有可能成为第二条黄河。


风车车看天下


大江,云南境内就修建了几十座水电站,最大的是糯扎渡水电站,发一张图,水蓝,高原大河特有的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