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沒有稱帝?

Three-C


已經權傾天下的曹操為何不稱帝呢??

三個字:不划算


為什麼這麼說?曹操不稱帝,就可以繼續做他的魏王,繼續做他的丞相,繼續做他不是皇帝的皇帝。因為他手裡握著大漢王朝朝廷,手裡握著大漢天子-漢獻帝,漢朝勢力雖然已經無法統治全國,天子也早已是曹操手裡的傀儡,但是漢獻帝仍然是名義上的天子,仍然是你名義上的全國的元首,曹操可以以皇帝的名義號令四方,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劉備和孫權以及其他勢力集團,在漢朝中央政府仍然存在的情況下,他們的地位也就是個地方豪強之類的,說好聽點的叫地方政府。如果劉備和孫權敢於公然稱帝,那就是僭越,是謀逆,就是亂臣賊子,曹操就可以以天子之名痛加討伐!袁術公然稱帝后的下場他們不會不知道。


反而,如果曹操篡權稱帝呢?!那麼以漢室宗親自居的劉備就會名正言順的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藉口繼承大漢皇祚,曹操也就坐實了“漢賊”的身份而被天下心向漢室的人討伐。而孫權也名正言順的稱帝,二者就會從漢朝的下屬變成了和曹魏政權平起平坐的政權,後來曹丕稱帝后的事情發展也確實是這樣的。曹操當時和皇帝也只差了個名號而已,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不同,所以,已經到了暮年的他真沒必要做這樣賠本的買賣。


歷史課課代表


可以說是曹操的豁達和隱忍。

畢竟曹操被他的敵人抨擊的最大根由: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甚至連衣帶詔都整出來了,無不是說曹操勢必會篡漢自立。

曹操始終不稱帝。

我認為有兩大理由:

第一是不讓這些指責成為事實,否則對方更加師出有名,在古時候的師出有名是需要的,否則很難進行全體總動員;

第二就是內部各方勢力的平衡,曹操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他的能力,還有就是各方人才的投奔,要知道大夥雖然知道投奔的是曹操,但還是自欺是投奔朝廷,目標就是跟著曹操平定亂世。

因此曹操對稱帝是很謹慎的,甚至是避免陷入這樣的陷阱。

不給對手以正義的理由來討伐自已,也避免了內部因為撕下了這層遮羞布而產生的動亂,畢竟那些人才隨著自已打天下也算是居功至偉,部署在各個要害。

基於這兩點,貿貿然稱帝會很受傷,搞不好就是玩完。

曹操內部的情況在演義裡就多次有描述,譬如銅雀臺完工搞的慶典什麼的,曹操無不是在測試手下們的心意和他們各自對所持立場的態度。


鴻哥iouyh福小鋪


三國的故事,其實已經人人熟悉。倒沒有多說的必要。

曹操到底有沒有想過稱帝?

說沒想你信麼?我是肯定不信的。

曹操在《讓縣自鳴本志令》(又稱《述志令》)中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當時正值曹操赤壁打敗而歸,士人階層皆藉此嘲諷曹操的不可一世、妄自尊大,曹操為堵眾人口於是寫下此文。

看看老子打跑打敗的那幫王八蛋,要不是有我在,他們哪個不想不能稱王稱帝?

那幫人都想過,曹操能沒有想過?

想一定是想過,但卻最終沒有選擇稱帝,原因何在?

其實對這個問題,很多朋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都有道理。

對於稱帝這件事,其實我們可以看一看當時曹操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三國志 魏志 武帝記》裡有這樣記載:魏略曰: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王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孫權向曹操上書稱臣,並說你當皇帝好了,這是天命,曹操馬上笑了,拿著孫權的上書給周圍人看,說:這老小子是想把我放到火爐上烤啊!

再來看《三國志 魏志 武帝記》另一則記載:

夏侯惇謂王曰:“天下鹹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依歸,應天順民,復何疑哉!”王曰:“‘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一個是不想讓人把自己放火上烤。

一個是隻想做周文王。

說明曹操當年動過稱帝的念頭,但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之後,還是認為現在的時機並不適合稱帝,而且自己也沒必要稱帝。


山東花和尚


哎呀,這個問題害真是應該好好回答一下。學術界普遍認為曹操審時度勢、適可而止、知難而退,把稱帝留給下一代。我倒是腳著晚年的曹操其實內心也猶豫,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不吉利。曹操年輕時候曾經說過“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詳也”。晚年時可能害有這種思想困擾記幾。

二、逮報恩。怎麼說曹操也是漢臣出身,世受漢恩,報恩之心害是有的。

三、不好張嘴。為啥陣麼說膩,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的說,絕無篡漢之意,總不能記幾打記幾嘴巴子吧。

四、不咋合適。劉備和孫權一方面罵曹操是漢賊,另一方面又巴不得你早點稱帝。孫權甚至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上表稱臣,說天命就在曹操這裡。要說曹操是偉大的政治家膩,就偉大到這裡,只要自己稱帝,劉備、孫權馬上跟著就稱帝了,然後篡漢的罪名害逮記幾來背,反過來說,我如果不稱帝,我這是中央擰門倆那就是地方,我特木一稱帝,擰門從特木地方變成對方了。所以曹操說孫權這是把自己當火爐上烤呀!然後就有了那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母門都知道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伐商自立了。

五、有反對。為什麼有反對聲呢?難道整個漢室王朝害不是曹操的四梁八柱再把持著朝政嗎?這要先說一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曹操封魏公、加九錫、建社稷。這裡我先做幾個名詞解釋,為啥封魏公非常重要呢,我們知道公爵之前是侯爵,侯爵不過得到了一片土地而已,而封公是可以建立社稷和宗廟了。什麼是社稷?社是社神,稷是稷神。也就是土神和穀神即土地和糧食。擁有了土地和糧食也就擁有了統治權。所以母門在很多古裝朝代局劇裡面聽說過一個詞語,“江山社稷”。所以國家的統治者一定要立社而祭土神,立稷以祭穀神,合起來就叫社稷。宗廟說白了就是祭祀祖宗得地方,古代的統治者歷代都是世襲的,建立宗廟就是說統治者得位而正,千秋萬代。九錫呢,就是皇帝的具體待遇,比如穿什麼衣服呀、坐什麼馬車呀、舉個例子,現在國家出國訪問如果是國家一把手,出國迎接的禮炮一定是21響的,類似於這樣的意思吧!具體的我記不太清楚了,好信的可以去百度查查。好了,介紹完這些大家都知道了吧!封公的重要性,就是你可以建立國家了,特別後來自己害加封了魏王。這樣就遭到了荀彧和崔琰的強烈反對,雖然後來曹操逼死了荀彧殺了崔琰,但是由於荀彧和崔琰在效力曹操的這些年當中給曹操推薦了無數得人才,雖然他倆死了,但是大部分受二人知遇之恩的人才,依然在重要的崗位任職,在外有孫、劉虎視眈眈,內部妹有選才用人合理制度建立起來的時候,曹操總不能把反對的聲音全都殺掉,選兩個有代表性的敬敬猴得了,比如孔融、禰衡等。至於為什麼荀彧和崔琰反對,要寫篇幅就太長了,再說我再上一個問題“荀彧為什麼不支持曹操稱帝”裡面回答過。但是反對的聲音依然存在,曹操不得已放棄了。

六、沒時間。公元220年曹操駕崩,享年65歲,而從213年封魏公開始,曹操一直在跟反對派做鬥爭,對內不斷殺掉反對自己的人,對外發動戰爭,雖然都是徒勞而返,但是回來之後必須晉升待遇一直到216年封魏王,這時的曹操已經61了,而距離帝位實質上只不過一個名字而已,可就是這一個名字的差距終其一生都妹有跨過,一者,反對之聲妹有肅清,這跟用人體制的改革有絕大的關係,我講過亂世的曹操一生大部分都在外征戰,用人的風格也是簡潔明瞭“唯才是舉”,而晚年天下三分已定,妹有個良好的提拔選才得機制這是困擾曹操政府的一個嚴重問題。再者奪嫡之爭已經耗盡了曹操的精力,本就順利成章曹丕的太子之位,為什麼有曹植跟他爭的如此血腥?為什麼曹操確立曹丕太子之後,要殺掉楊修?這都跟曹操為什麼不成帝有關係,害是那句話,如果頭條有一天問為什麼曹丕能取得奪嫡的勝利和稱帝,那我更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地中海的蔚藍29395427


阿瞞做夢都想,但由於當時各種各樣的形勢,條件所限,一直沒有實現他的皇帝夢想。曹公明時刻都想稱帝,但上天一直不允許他,所以他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



痴騎朽翁


因為他為了更多的政治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