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靜靜地等待花開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忙或者在外地上班,讓老人幫帶孩子,可以幫助年輕人分擔生活的壓力,隔代教育有好處也有壞處,那麼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呢?

1.老人比父母更加溺愛孩子,老人愛孩子可能沒有原則,讓孩子養成自私和嬌慣的性格,年輕父母能學習到新的育兒觀念,對待孩子的教育更加科學.

2.老年人由於有過養育孩子的經驗,養孩子方面比父母更擅長,而且老人帶孩子更有時間,也更有耐心,這是老人帶孩子的好處,但是老年人由於年紀大了,看管孩子有一定的危險性,孩子喜歡跑,老人反應慢,體力差.

3.老人帶孩子可以讓年輕人把精力放在工作和事業上,可以更好地發展.

4.老人帶孩子可以增進祖孫的感情,但是對於孩子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隔閡,讓父母覺得和孩子之間不親.

4.老人思想保守,孩子的事情都幫孩子包辦了,讓孩子產生依賴性,與其他的孩子相比缺乏自信心,也沒有其他孩子活潑,沒有獨立性.

5.建議以父母孩子為主,以老人帶孩子為輔,年輕人對老人要理解,在育兒理念上與老人達成一致,讓老人以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


侯媽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在這個問題上,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形勢看,隔代教育是有點疑準,爺爺奶奶蒂孩子,教育孩子是不如父母適合,必竟對老人來說是一件麻煩事,要爺爺奶奶格外操心受麻煩,況且爺爺奶奶有時侯束呼管教,優期是麻煩了,不愛給孩子輻導教學,有時候為溺愛孩子而嬌慣於孩子,放任自由,對教育好孩子也有影響因素,應當取消隔代教育。

可又從家庭的現實情況來看,隔代教育當時還取不掉,孩子的父母正值是工作幹事的年代,爺爺奶奶畢竟屬於二線,有一定時間,這個僵局當前無法轉變調整,其實質是逼迫所行,不是爺爺奶奶愛管教孫子,也不是父母不愛管教自已的孩子。

所以說,按理說應該取消隔代者育,按實際存在的現實條件講,當時仍取不掉,要轉變這種局面,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文筆緣


有一位奶奶,她非常與時俱進,自己開了頭條號,努力學習育兒知識,並將生活中的感悟寫下來,時不時的在網上和其他的媽媽們討論育兒疑惑,所以,她的兒媳很幸運有這樣一位婆婆,很放心的將孩子交給奶奶帶,自己則毫無牽掛的去上班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這樣一位奶奶,媽媽們會讓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嗎?

有一位小女孩,從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屬於那種能幹型的女人,雖然沒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家裡裡裡外外是一把好手,小女孩也特別的喜歡奶奶,奶奶把她照顧得很好,而且教她讀書寫字,甚至做人的道理。於是,小女孩與奶奶的關係特別的好。

可是,很不幸的是,當小女孩剛剛上大學的時候,她的奶奶去世了。

小女孩很傷心,因為她最親愛的奶奶離開她了。從此,她的性格特別孤僻,很少與外界溝通,雖然女孩的媽媽一直對她很好,可是在女孩眼裡,奶奶才是最重要的人,她根本不和媽媽溝通任何事。以前奶奶在的時候,什麼都和奶奶說,現在奶奶去世了,那就只有憋在心裡了。

所以,奶奶即使再有文化,再怎麼與時俱進,也換不回媽媽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在育兒道路上,親子關係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爸爸媽媽們需要重視,這比學習成績重要很多倍。

所以,我覺得隔代教育不那麼可取,奶奶可以負責孩子的生活,但教育和陪伴還是爸爸媽媽來做比較好。



度仔媽咪


對於隔代教育,我們的態度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支持或者反對,畢竟不是我們反對隔代教育,隔代教育這個現象就不會存在了。很多時候是我們明明知道隔代教育不一定好,我們也想把孩子放在身邊帶,但是我們沒有選擇。



我覺得以下幾個關鍵詞,才是我們對待隔代教育正確的態度。


第一,是感恩。

這是我認為我們對於隔代教育,最該持有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為什麼會有隔代教育出現?


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由於工作或者地域等關係,無法親自照顧孩子,以至於照顧孩子這個重任,就落在了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老人身上,所謂言傳身教,有隔代照顧、隔代撫養,就必然會產生隔代教育。


因此,我們不應該一說起隔代教育,就覺得應該支持或者反對,還是首先應該感恩。感謝長輩們願意在應該享受的時間,放棄自己安樂的生活,來替我們照顧孩子。


另一方面,如果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隔代教育,很多小事引起的糾紛,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是放權。

老人因為學歷、見識等原因,在孩子的教育甚至是撫育上,都會與我們有不一致的觀點,他們可能更加習慣於老一套的做法,習慣於認為“你就是這樣被我養大的,不也活的挺好嗎?”。耐著性子跟他們討論,到底誰的育兒方式正確,也往往都會白費力氣。


這種時候,不如就試著,給他們放權。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就聽由他們的做法來吧。雖然,可能這些做法與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與我們所理解的科學育兒法都不太一樣,但畢竟家庭的關係和諧也是影響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既然是小事,偶爾聽從一下老人的做法也未嘗不可,也能給他們帶娃的過程中帶來一些安慰和信心。



第三,是原則。

之前提到的“放權”,更多的是一些小事,但是在一些原則性、方向性的大事上,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理念。


這個大事和小事怎麼區分呢?或許每個家庭都會有各自的標準。以我自己舉個例子,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我讀和老人讀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我會更加註意孩子的反應,讓孩子也參與到這個閱讀的過程中,而老人有的時候可能只是想著把繪本讀完,如果孩子沒有特別不滿的情緒,我就會任由老人以他們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抵抗情緒較為明顯,我才會出面制止。


這是我理解的“放權”和“原則”的關係,可能不一定準確,但在育兒和隔代教育的過程中,確實需要這樣張弛有度的把握。



第四,是溝通。

在隔代教育中,無論老人做的對或不對,都應該及時地把我們自己心裡的想法告訴他們,與他們保持溝通。不過,哪怕他們做得不對,溝通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態度,避免正面衝突。


比如,可以等事情過去之後,或者等孩子不在現場的時候,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大家心平氣和地好好討論一下這件事,比如跟他們說說,你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做法又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討論一下到底哪種方法更適合孩子?


或者,也可以在平時看到一些科學的育兒、教育方法時,轉發給老人看看,與老人一起交流,這樣的方式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


個人覺得隔代教育最大的矛盾,就是老人覺得,我們不過是學了一點知識,就硬要套在孩子身上,“照書養”;而我們覺得,明明有更好的方法,而老人們偏要用老一套、已經過時的、甚至是錯誤方法。

一來二去,互相看不順眼,又憋在心裡不說,才使矛盾更加突出。


因而,溝通才是化解這個矛盾的最有效的方式。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只要好好說,老人也不會不聽。



最後我想說,別讓“隔代教育”涼了三代人的心,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親的人,如果條件允許,儘可能地多陪陪孩子。或許,在孩子的心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懂得再多、教得再好,也不如爸爸媽媽的一次陪伴…


怕只怕,明明孩子想要的這麼少,你卻還是給不了;明明老人付出的這麼多,你卻還是不滿意。


瘋狂的小羽


個人認為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育兒專家郭昕老師說,“你不用為把孩子送到祖父母那裡感到愧疚,孩子正在與不同成年地交往中成長著、快樂著甚至學習著。”

關於隔代教育,相信每個家庭都有經歷過或多或少的愉快的不愉快的或者現在的困惑階段。

簡單來說,隔代教養的優點在於可以減輕年輕父母們的壓力,增加孩子與老人的互動,有的隔代老人也具有學識和經驗,這樣對孩子的養育也有幫助,而且有些護理觀念或者生活經驗也有借鑑意義。

但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對孩子的溺愛,這在隔代教育上是很多年輕父母反對的一點。有的隔代長輩的育兒方法在年輕父母看來不科學,在一些方面過於節省,這讓他們不放心把孩子交過去,而且隔代長輩不能進行早教培養,也容易混淆孩子對大人教養方式的看法。

其實不管是親身父母還是隔代養育,宗旨和目標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也是出於愛心。所以在猶豫對隔代教育的取捨和教養觀念衝突的時候,重要的是解決辦法。

以下分享幾個小點:

1)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

年輕父母主動改變想法和觀點,對老人應該有個包容心態,先做出改變更容易帶動老人改變。在遇到孩子養育問題上,對老人不認可的地方,把“我不要”改成“我想要”,明確具體地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要抓大放小,不要一次性說出所有的不滿。給出具體做法指導、避免指責,原則問題上又能佔主動權和和善而堅定,基本上能減少很多矛盾。

2)開家庭會議

正面管教有個“家庭會議”的工具卡,其指導理念是尊重彼此,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表達觀點,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不點評的討論,針對問題而不是個人進行方案的確定。重要的一點是有具體的流程可參考,第一項是致謝,先對家庭成員的每個人發出感謝,看到彼此的付出和需要,這就鋪墊了會議的良好氣氛。愛是最好的教養,如果是為了孩子好,那麼就應該選擇為孩子好的方式解決問題。

3)先處理情緒再關注解決問題

有時候在產生困惑和育兒衝突時,可能每個人都在情緒上,就沒能更多心思關注問題。而有時候很多父母開始覺察和反思,真的是老人帶孩子有問題嗎?還是隻是被情緒牽著走了?

希望我們可以先處理情緒再關注解決問題,每個家庭都有適合孩子成長的和樂環境。


蟲媽育兒經


說真的,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是雙職工,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其實已經是特別幸福的事情了,我們家在我們夫妻上班時間就是老人帶孩子的。別的不說,至少我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孩子肯定不會被虐待,也不會餓著冷著。但是,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不是說父母就不用盡自己的責任了,就是因為要上班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少,我們就更要珍惜休息的時間,陪孩子互動交流,陪孩子游玩,建立親密的親子依戀關係。其實孩子很容易接受一個人,做父母只要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各項規則就能被建立的很好。當然,也要與家裡的老人多多交流,把各種先進的理念帶給他們。



baby的童年足跡


我覺得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下,隔代教育是可取的。現在許多八年後90後爸媽,育兒經驗都不是很豐富,而老人剛好有經驗,可以彌補這一點的不足。



其次,爸爸媽媽大多比較忙於工作,然後也想有自己的生活,這樣可以借取老人的時間來看孩子,然後再充實自己。

三是我們可以更好地和老人互動,帶著老人一起學習科學育兒知識,傳播自己的育兒方法,當好他們的顧問。



最後的最後老人帶娃可以緩解我們的一些壓力。所以如果我覺得條件不是那麼充足的話,隔代教育還是可取的。這是我的觀點。


小奇奇媽媽


跟林怡交談,不論什麼時候都能給人十分輕鬆的感覺。她語速不快,卻直接切入主題。“我的寶寶2歲半之前就讓奶奶、姥姥帶了,我覺得老人帶孩子更放鬆,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在談到隔代教育時,林怡如是說。

我們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在這一點上,老人就做得比較智慧,他們不會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也不強迫孩子學習。對此林怡說了自己的觀點:“孩子學多少東西不重要,心理是否健康才是重要的。因為成功不取決於早期學了多少東西,而是取決於孩子的綜合能力,如分析判斷、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父母倘若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反而不是好事,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接收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刻意讓孩子學習,只會帶給孩子不愉快的體驗,進而壓制孩子的學習欲。”

老人對孫輩的心理期望不一樣,特別是婆媳之間比較容易出現育兒衝突,因為婆媳之間的心理距離遠。如果家庭內部的矛盾處理不好,再加上孩子敏感的話,孩子就會很在意,他就會成為協調家庭關係的小角色,這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比如,孩子去了幼兒園之後,沒有興趣和其他小朋友玩,因為他關注的是家庭關係。

“此時,媽媽要明白,育兒衝突不可避免時,要把握‘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就是採取對孩子影響最小的方式解決矛盾。”林怡說。在孩子面前,媽媽要起到示範作用,用感恩的心去與婆婆相處,同時,婆婆也應以相應的情緒回報孩子的媽媽。要知道,這一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孩子看在眼裡,將來也會照著學。

無論孩子與老人在一起,還是與父母在一起,他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愛。當孩子可以明確判斷如何與家長互動的時候,說明他已經是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了。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我個人認為隔代教育是不應該被提倡的,如果沒有特殊的需求,隔代教育是不可取的。

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的父母照顧我們已經辛苦大半輩子了,我們自己的孩子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撫養,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其次,老人帶孩子大多會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依賴思想,所以隔代教育是不可取的。


成長中的媽媽


我覺得隔代教育不管可不可取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隔代教育亦是如此。隔代教育中可取得地方,比如說,老人照顧孩子的精心,細心和耐心,有足夠的可以自由自配的時間,老人帶孩子也算是比較有經驗,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些都是我們年輕父母缺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