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形勢下,科技研發區域協同如何率先突破?

YERO


長三角一體化不同於京津雄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後面兩個是一個相對獨立而且自成一體相對更加融合的共享經濟規劃,系統內有效地進行分工與協作,尋找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格局。

但長三角一體化還是叫長三角城市群比較合適,因為包括了江浙滬、安徽在內的三省一市全部地區。從2018年前三季度的GDP數據,上海2.35萬億+浙江3.97萬億+江蘇6.7萬億+2.16萬億=15.18萬億,京津冀只有6.2萬億,而粵港澳也就在8.5萬億左右。也就是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總量接近京津冀和珠三角的總和。如此大的規模和麵積不可能擰成一股繩,必定會出現分化現象!

也就是形成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三角格局。

上海都市圈囊括了蘇州、無錫、南通、湖州、嘉興、舟山和寧波等七個城市;杭州都市圈包括紹興、黃山、衢州等周邊地區;而南京都市圈是指鎮江、蕪湖等周邊地區;而安徽長江以南地區被南京和杭州基本劃分,留下了長江以北地區及淮北地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內陸地區。合肥地區可以參與長三角競爭,也可以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競爭,不過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有三大都市圈形成格局,合肥都市圈體量太小,只能是次級都市圈範疇。

三大都市圈在科技產業中不可能協同發展,只有相互競爭機制。

杭州可謂出類拔萃,增長率最快,又在阿里領軍之下勇猛無比;可南京也不可小看,有著大批的大學畢業生湧現,科技產業也是蒸蒸日上;不過次級都市圈的合肥也是會有不錯表現,主要是中科大的科技創新帶動下。

但未來實力最強的一定會是上海都市圈,其中的城市包括蘇州、寧波、無錫等個個都是重量級城市。在上海總體大規劃下,一定可以成為全球的科技創新基地。而且不久就會在嘉興或南通等周邊地區規劃處大片的科技創新飛地。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到國家戰略,主要還是體現在一體化的核心——上海都市圈的全球作用。相信一個科技創新的上海都市圈一體化共享機制很快就會出臺。並且形成了與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競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