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為什麼針對德雲社?

M極致


還是那句老話:

人紅是非多,新京報純粹就是蹭熱度來的,誰叫德雲社和張雲雷的WIFI信號強呢,誰都想蹭一把,提高知名度。苗阜經常蹭,曹雲金也時不時蹭,連不知名媒體也想蹭,這就是流量經濟所催生的怪病。

新京報批判張雲雷的《聽相聲揮舞熒光棒?相聲演員想做偶像索性轉行》一文,署名“何殊我”,貌似是一位不知名的影評寫手,也是衝著博取眼球來的,不過這次很失敗,網友都只關注到新京報,而沒人理這位寫手。

洋洋灑灑2600多字,沒什麼新鮮觀點,基本都是網絡上抄來的陳詞濫調如同是一個性格不合群的小孩,從地上撿起一個一群玩鞭炮小孩丟掉的啞炮,然後用火柴點著了響了,用雙手捂著耳朵,自娛自樂

當然,作者還是有靈異般的鬼畜思維的,居然提議用《探清水河》“改成警示明星吸毒題材如何?”。很詫異,寫文章為了植入時下熱門話題,不惜生硬的胡說八道。遺憾的是,沒幾個網友有耐心看完這篇長文,作者只能又一次自娛自樂了。

更讓人遺憾的是新京報居然採用了這種文章,為出鏡幾乎不惜丟掉底線——估計本來也沒什麼底線了。2006年的“竇唯燒車”事件,新京報估計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吧,那件事讓當時還是新京報記者的“娛樂圈第一狗仔”卓偉徹底紅了,而作為東家新京報卻沒撈得什麼好名聲。

這次依然“悲劇”重演,網友一邊倒的支持張雲雷——哪怕是對張雲雷沒好感的觀眾。真是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岑詮


無論說好還是說壞,有話題就有銷量,還是郭德綱那句,現在啊他就是個wifi誰都想蹭蹭,什麼鳥獸魚蟲都出來了。

還有的人過度解讀,說哪個怎麼樣,不能代表相聲, 實際上,德雲社也沒有官宣,雲字輩的就是相聲新一代代表人物吧,這些都是觀眾認為的。

無論什麼時候群眾才是基礎,脫離群眾的所謂專家學者,也只能是在陰暗角落暗自卑鄙。

然後再說新京報,是叫這個名字吧,已經要淪為十三線小報紙,發了這個報到,恨德雲社的會關注收藏,愛德雲社的會研究反駁,還有幫開大會的,會把派送雞蛋改成派送報紙,何樂而不為?


阿超29770


相聲本來就不是什麼高雅藝術,就是街頭賣藝混口飯吃的,就像郭德綱說的聽相聲就是圖個樂哈哈一笑就完了,你想學到什麼道理那不能的。新京報批評張雲雷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明顯有人在操作,德雲社太紅了有人急眼了!


前世種因今世得果


新京報沒人關注了,銷售量上不去了,就找當紅的《德雲社》蹭光,這樣發行量就立竿見影了,所以說雖然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火了,蹭光的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例如:姜昆,苗阜,現在又出了個《新京報》,都是蹭郭德綱的光來了。


同應亦心1


鄙人有說法:《新京報》的做法不能理解成批評!作為一家大眾媒體有責任和義務對公眾事和物提些意見,在說這只是一方的觀點!不管他是處於什麼……能敢對公眾事和物提意見並不見得是壞事吧!媒體應該負起社會所事的正能量!在一個媒體應該為自己說話負責任是最基本的!並沒有過激或真對什麼!


衝刺狂奔


現階段內憂外患,希望該報不要添亂。放下屠刀,一致對外,多幹點正事。人生不長,國運長久。拋開私人恩怨,大步向前。又不是沒事可做,何苦為難自己人!


秋雲劃破雁南天


大眾喜歡的,就會有人站出來反對。這種心態要不得。相聲本身就是俗文學,它的存在就是硬道理,反觀電影戲子們 偷稅漏稅問題你們為什麼不跟進哪?有背景就不敢站出來,現在想找個沒靠山的。你們行嗎?


水128813621


自媒體的出現,讓報紙從“花錢買著看”到“不花錢也能看”,又到現在的“白送也不看”,成了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大難點,有關機構應通過大數據向上反映最真實的與情現狀,以免放任失控,釀及城池。


工人的名義


切記,媒體也是需要曝光度的,平時不懟個現象級的話題或事,不譁眾取寵一下,何來關注度?何來銷量?用啥餬口?吃瓜的擦亮眼睛都,指不定哪天這些無良媒體就給你帶陰溝裡了。


戒酒中103975756


🤗後人評說,今人辯論。

說啥都好,反正人家孩子也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