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風堂love
所謂骨力其實就是說的書法的筆力,由毛筆的運筆而產生的一種視覺上的力量感。那麼這種力量感來自於什麼地方呢?我覺得來自三個方面,中鋒用筆、起收筆和書寫的速度。
1、要想書法的骨力強勁,中鋒用筆是必須的,中鋒用筆寫出來的線條幹淨整潔,線條的邊緣線非常的平滑流暢,這樣就能夠給人以力量感,如果側鋒或者寫出來的筆畫無規律的彎彎曲曲,則無法給人力量感。中鋒用筆書寫熟練以後,就會寫出筆勢,有筆勢則骨力生。
啟功先生寫的柳體
2、另外筆畫的起收筆也非常重要,比較方的起筆更容易給人以力量感,圓起筆給人的感覺則比較柔和,比如柳公權的楷書、魏碑書法看起來骨力更加的強。
3、骨力和書寫的速度也有一定的關係,書寫的速度快一點,則給人的力量感更強一點,但是這個要掌握一定的度,過快或者過慢有可能適得其反。
總之,要想書法的骨力強勁,則需要加強中鋒用筆的訓練,加上稍微方的起筆和適當的書寫速度。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謝謝激情。各有各的感受和看法,我感覺加強型線條的骨力,應該是,要提升運筆速度,保持中鋒運筆,起收乾淨利落,字體重心要落穩。
中鋒用筆:要想中蜂靈活流暢,就必須有正確的執筆方法,使筆在靜態時垂直而立,在不斷變化運動時,以立直為中心、左右上下運動靈活機動。
運筆速度:不能畫,不能描,只能寫。寫時快慢結合,該停時停,該走時走,該跑時跑。有了速度,就加強線條的骨力。
人們常說顏筋柳骨,柳體的骨、在他筆劃和結構中的表現比較明顯。在書寫過程中,每划起收都要乾淨利索,這樣也能增強骨力。
總之,就楷書而言,加強線條的骨力,要中鋒用筆和快而有節奏的速度,筆畫乾淨利落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一句話,功到自然成。
方風子19091072
線條的骨力與書法中的結字不同,並不是水到渠成或者寫得多了就自然線條有力了,我們需要努力的思考,骨力的來源,一儘可能多的去中鋒用筆,特別是楷字,側鋒僅用於部分橫畫,也僅起到變化的作用,實際操作中,橫畫的中鋒運筆是最難的,因為需要起筆的方圓變化,又需要調整到中鋒,收筆時又要回鋒收筆,再回到側鋒的狀態,而當你寫橫時考慮這麼多技術性動作時,運筆過程會變得不連貫,也就大大削弱了橫畫線條的骨力,其它佝筆畫相對容易些,不再一一贅述。
骨力好的有誰?趙佶瘦筋書,橫畫加了一些繞筆的動作,一是增加了中鋒運筆的長度,二是掩蓋了起收的側鋒狀態,黃山谷的是勢而非骨力,王羲之的信札和柳公權的楷書好一些。
不成熟的看法,見諒!
讀書耕田人王七
從本質上講,書法就是線條造型的藝術。線條是情感的載體,也是氣韻流淌的渠道。因此,線條質量的高低決定書法的成敗。那麼,線條的質量又是什麼呢?我認為,一是線條的骨力,二是線條的彈性,三是線條的伸展度。其中線條的骨力即力度是關鍵的要素,因為沒有骨力的線條綿軟無力,也無所謂彈性和伸展度了。
檢驗線條有沒有骨力以及骨力強弱的標準有兩個,一是線條筆力的深度:入木三分。二是線條筆力的高度:立體感。
那麼如何寫出既有深度有高度的線條呢?訣竅只有一個,就是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要十分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好筆法和墨法,做到到心手合一。具體說就是:
一,中鋒用筆,使筆鋒始終控制在線條的中線上。
二,篆、楷、隸要逆鋒入筆,澀行,回鋒、駐鋒(隸書的捺畫頓後出鋒)。行草書書的線條要有放有收。
三,下筆要堅定,行筆要有快有慢。通過線條力度的變化以表達書者的真性情。
四,篆書要用濃墨,楷、隸、行用墨要適中,草書尤其狂草用墨要根據紙的生熟度而定。篆、隸、楷無飛白,用筆不要過快。草書特別是狂草要飽墨入紙,一次醮墨,連寫數字,墨竭為止。枯墨更顯骨力深厚。注意,一定要飽墨入紙,不然有剛無柔,有骨無肉。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個人理解,注意中鋒線、發力點和穩定性三個方面問題,可以有效提高書寫線條的骨力。
有不少人認為,筆握得緊、下筆重,就是有骨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談談中鋒線的問題。
毛筆垂直紙面,寫出鋪毫時筆尖在筆畫中間、筆尖與書寫方向相反的中鋒線條,就比較有力量感。如果側著筆,毛筆右側與紙面形成銳角,這樣的線條,可能缺乏骨力。
其實硬筆也存在線質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有不少的在校小學生,字寫得歪歪扭扭的。筆畫起筆常常出現“彎頭",或者撇、捺畫軟弱無力,也可以說線質不好,很大可能是執筆角度有問題。
毛筆和硬筆,書寫時都需要與桌面(紙面)呈一個傾斜角度。毛筆大體要與桌面垂直,硬筆最好與桌面傾斜成45度到65度之間的樣子。這樣角度寫出的線條,可能是比較有骨力的線條。
當然,這裡所說的“中鋒線條”說的是毛筆書寫範疇。
第二談談發力點的問題。
從毛筆的書寫看,一般從小楷到大楷,如果是坐姿書寫,那麼發力點應該在右手手腕。如果大一點的字或者榜書,需要站著書寫,那麼發力點常常在肩部。但也不絕對,因為書寫的時候,基本是手指、手腕、手臂相互配合的聯合動作,只不過有主次之分。
硬筆書寫和毛筆小楷書寫,一般要找準一個發力的支點,那是手掌突出的一個骨關節。
同時,我們聽過一個王羲之在王獻之書寫時背後拔筆管的故事。這意味著王獻之在書寫的時候,需要握緊筆管,才能不被父親用力拔出來。而事實上,把筆握得過緊,不論是軟筆還是硬筆,對線條質量是有影響的,並不是把筆握得越緊,就越有骨力。甚至握得太緊,還有害於骨力的呈現,常常顯得侷促僵硬。因此可以說,這可能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故事。
因此,握筆最好是握得輕重有度,不宜過緊。
第三是穩定性的問題。
我們見過剷車,鏟抓物品的時候,它的力臂是相對恆定的,寫毛筆字的時候也應該是這樣。坐姿書寫時,兩隻手的肘關節,都應該相對固定在桌沿的位置。這樣既能保持相對正確的書寫姿勢,又能比較穩定地配合發力。
書法家牛子的書寫線質
當然,這裡講的穩定性,不是僵硬的動作,應該是靈活自然的,是相對固定的作業姿勢。書寫姿勢自然,呼吸均勻,保持平穩的心態,都能提高書寫的穩定性。
注意書寫中鋒線,發力點和穩定性,對於提高線條的質量和力量,都十分有好處。
書寫成有線質有骨力的方法還很多,比如書寫前用研墨,避免使用墨汁;如果要使用墨汁,也要調製得比較濃潤,切忌使用淡墨(淡墨寫出來的字缺乏神采,也就意味著看不出骨力)等等。
以上是個人在教學過程當中獲得的一些書寫體會,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批評。
孤山踏歌288
初學書法,當先求骨力。世有顏筋柳骨之說,其實“筋骨”二字指的就是筆劃的力度,筆力產生於正確的執筆和運腕、又產生於正確的運筆方法,運筆時能提按、頓挫,要經常保持中鋒用筆,就是古人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在提按頓挫間能時時提的起筆,不能使其偃臥則骨力自然強健,還要在行筆中任何時候能留得住筆,反之則浮滑無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筆畫沉靜入骨、精氣凝聚,筆力自然可觀!古人云:錐畫沙、印印泥,力透紙背,就是這種感覺。
魏清晨56956066
墨軒閣幽若F
書法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正確的用筆方法須認真學習,根據不同書帖的特點認真讀帖和臨摹,多總結,多琢磨,多感悟。日積月累,集腋成裘,筆力一定會突破,骨力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遠鴻歸來
多喂點蛋白質,曬曬太陽,勤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