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晉朝是歷史上最爛的王朝,史書都不願記載?

品明鑑清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這個提法不太準確,晉朝分西晉和東晉,應該說西晉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大統一王朝;至於東晉,只不過是和五胡十六國並存的偏安於江南的一個王朝,這段歷史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史書是有的,比如唐房玄齡著的《晉書》,北魏崔鴻撰寫《十六國春秋》等。但《十六國春秋》此書損害比較嚴重,遺失較多。所以,關於“五胡亂華”這一段歷史記載非常少,大部分人對這一段的歷史知之甚少。一個是資料少,再一個是太混亂,記不住。把人看得是一頭霧水。

今天,我們先拋開東晉和五胡十六國這段悲慘、混亂、黑暗的歷史不談,單談大統一王朝的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

如果不是前有秦朝,後有隋朝這兩個短命王朝在那裡擺著,西晉就可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最沒有存在感和最爛的大統一王朝了。

但是為什麼不說秦朝、隋朝是最爛的呢?因為他們的開國皇帝秦始皇、隋文帝,放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去衡量,都是超一流的帝王。

西晉呢?總體評價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個混蛋皇帝,第二任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第三四任司馬熾司馬鄴是短命皇帝。所以由他們四個組成的一個王朝,還能好到哪裡去?

西晉應該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大統一王朝,為什麼武斷的下這個斷語,等了解完全過程大家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了。

(一)混蛋皇帝司馬炎

在所有大王朝開國皇帝中,司馬炎應該說是最無能、最沒有作為、最不負責任的一個。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史稱“西晉”。從此,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

王朝成立後,應該幹什麼呢?當年(公元266年),立妃楊豔為皇后,這個無可厚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要想江山穩,必須要管理好後宮,皇后是後宮的統領,穩定了後院,自己的男人才能輕裝上陣,去幹革命事業不是?

第二年,公元267年,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這一點本來也極為正常。接班人早早地選好,是為了預防萬一。保不準哪天自己突然“蹬腿了”,有個繼承自己衣缽之人,能防止王朝改姓不是?

但恰恰在立皇子上,司馬炎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因為這個皇子司馬衷是個白痴!

司馬炎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夭折,司馬衷是次子,按順序他是活著的兒子裡的老大,歲數是老大,智力恐怕是老末了。

試想,你要交給兒子的是一個完整的大帝國,他以後要替你對這個國家進行管理,不能壯大門楣,至少要守業有成才行,選一個“白痴”來接自己的班,是不是自己本身就是個白痴!

不管是大臣們如何勸要“立嫡立長”,還是在考試中司馬衷“作弊”,順利通過考核,但是最終的決定權歸你司馬炎,所以這個責任必須由你來承擔。

選完太子,該選太子妃了,選了賈南風,結果又是選擇性錯誤。最終誤了太子的美好生活,也影響到西晉的國祚。這個下面詳述。

既然是司馬氏的天下,那司馬家族都應該沾光不是?所以接著開始大肆封王,總共封了五十七個王,都是同姓諸侯。這些諸侯王不但有封國,還有軍隊,具體規定是這樣的:兩萬戶以上為大國,設三軍,共有五千人;一萬戶為中國,設兩軍,有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設一軍,五百人。

這一次又出現重大失誤,為王朝的動盪埋下禍根。

這些事做完後,就該享受了。

司馬炎後宮妃嬪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

這就是成語“羊車望幸”的來歷。司馬炎這次到有些貢獻,中國文學詞語庫中多了一條成語。

在他的帶動下,望族大臣們開始驕奢淫逸,競相鬥富。這樣的例子太多,僅舉幾例:

司馬炎每次舉辦宮廷盛宴,何曾都不食用太官烹製的饌餚,認為不如自己家制的味美,無法下嚥。司馬炎並不惱怒,反而特許他自帶家廚烹製的菜餚——大臣吃的比皇帝還好?

王濟在家宴請司馬炎,食器珍貴,蒸肫味道甚美。司馬炎問怎麼做的?王濟回答說:“以人乳蒸之。”弄得司馬炎目瞪口呆!中途退席而去。

司馬炎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自己的舅舅王愷,王愷如獲至寶,拿去向石崇炫耀,誰知石崇不屑一顧,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得粉碎。王愷既心疼又惱怒,厲聲斥責石崇。石崇卻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可惜的,現在我就賠還給你。”說著就命手下搬出六七株更高更美的珊瑚樹,任憑王愷挑選。這位皇帝的舅舅只好甘拜下風。

司馬炎其他的政績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應該說是總體平平。

總結:選了一個不合格的接班人,挑了一個亂政禍國的太子妃,封了造成國家大動亂的諸多王爺,自己帶頭驕奢淫逸,朝廷上下都飄逸著奢靡之風,整個社會都爛了。

現在這麼說司馬炎是個混蛋皇帝,相信大家沒有什麼異議了吧。

(二)白痴皇帝司馬衷

司馬衷歷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蛤蟆叫是為公家還是為私家”,老百姓沒有糧食吃,要餓死了,他卻說老百姓真笨,“何不食肉糜?”

過去的太子妃,現在的皇后此時應該出場了。

賈南風長相“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晉書》)皮膚黑黝,身材矬矮,長相難看,眉毛後面還有疤痕。就這麼一個女人(?!),竟然當了皇后!和南漢後主劉鋹著名的“媚豬”有得一拼。

古語說,家有醜妻是個寶。那是說醜妻安分守己,心靈美。不會給老公惹禍端。但賈南風直接顛覆了“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這首歌詞。

賈南風幾乎集所有缺點於一身,她妒忌、荒淫、狠毒、殘暴。賈南風全身的醋味濃烈,瀰漫皇宮,燻得所有的女人不能接近司馬衷。但她自己卻是打開大門,敞著衣衫,毫無顧忌。開始是和太醫令程據私通,一段時間後覺得他年齡大了。就派人到街上尋找年輕帥哥,看到後抓進宮,共度良宵,只用一晚,第二天清晨立即殺掉,真是繼承了晉朝奢靡的真髓。

你賈南風喜歡“小鮮肉”就得了唄,她還喜歡上了權力。要知道,權力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男人們的專有品。在亂政奪權中,殺了太傅楊駿,殺了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之後,還不收手,又進而逼害太子司馬遹。這一下引爆了火藥桶,引起“八王之亂”。

所謂的八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這都是當年司馬炎所封司馬氏的王爺中比較有實力的。司馬炎當年的第三個錯誤決定現在發酵了。

“八王之亂”亂了六十餘年,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直接引起“五胡亂華”,“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從此中國進入最混亂、最悲催、最黑暗時期之一。北方整個中華民族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其中,漢民族幾近滅絕。

這個動盪、分裂、戰亂一直持續了近三百年,直到隋朝統一。

現在可以下結論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了吧。國家混亂成這樣,他居然一無所知!奇葩吧。

(三)短命皇帝司馬熾司馬鄴

這個就沒有必要細談了,因為他們的短命,敘述的篇幅也簡短點。

晉懷帝司馬熾公元307-公元311在位,晉愍帝司馬鄴公元311-公元316在位。倆人都在受盡屈辱後被劉漢皇帝劉聰所殺害。

從此,西晉在歷史上消失。

晉元帝司馬睿帶領群臣,“衣冠南渡”,在建業建立了政權,史稱東晉。他們偏安於江南的一隅,拋棄了北方的百姓。這個,再往下就不值一談了。

結語:看過以上的整個過程,我們稱西晉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一個王朝,大家還有什麼非議嗎?

《晉書》唐·房玄齡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


何止是爛,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由於統治者的無能與荒唐是中華民族乃至整個漢族都遭受的滅頂之災!


首先先來說說晉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九個大一統王朝,何其輝煌,偏偏司馬懿的子孫不爭氣,窩裡鬥,史稱八王之亂,既然窩裡鬥北方的少數民族就自然想分一杯羹了,也就是史稱五胡亂華,這樣也就把晉朝分為了兩個階段,西晉與東晉。兩晉總共歷時一百五十六年,可人口銳減上千萬,北方長期淪為胡人燒殺搶奪的地區無疑是歷時上最失敗的王朝。

在公園280年的時候西晉一舉消滅東吳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國家再此進入統一,可誰都不曾想到,和平穩定的局面緊緊維持了十一年,不就司馬懿的八個子孫為了皇位變互相攻伐,大開殺戒,天下再度陷入互相割據的時期,八王之亂長達六年,國力一落千丈,司馬懿要知道都得氣的從棺材板裡跳出來!



八王之亂後,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民族大舉入侵,剛剛經歷過八王之亂與嚴重自然災害的晉朝根本無力招架,無奈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北方先後成立十六個國家,也就是五胡十六國,雖然東晉進行了少數北伐,併成功的阻擊了前秦妄圖滅亡東晉的決心,但由於內部統治的矛盾始終為能收復北方,致使北方漢民族飽受戰亂之苦,五胡亂華時期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公元420年,劉裕推翻了東晉建立了南宋王朝,不就北魏統一華北後中國正是步入南北朝時期。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才結束了中國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所以說晉朝的建立非但沒能結束三國間群雄割據的局面,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意,反倒給漢族人民帶來了滅頂之災,司馬懿算盡一生,也沒能算到自己的子孫竟是這般模樣!


長安社


這個說法不正確,像平常我們瞭解晉朝這段歷史的話,有唐代房玄齡等人編撰的《晉書》。自晉代到南北期這一時期,有很多人撰寫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其數量多得達到了二十家以上,即便是到了唐朝初年,仍有“十八家晉書”的說法。《晉書》它在取材方面其實有損其史料價值。而且書裡面記載的事情也存在前後矛盾,疏漏以及重複之處。另外,《晉書》它的忌諱比較多,不能真實的反映出這段歷史。總體來說,《晉書》它保存了兩晉時期重要的史實,對於我們學習兩晉的歷史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兩晉分為西晉和東晉。兩晉時期中國歷史的總體狀況給人的感覺就是分裂要多於統一,混亂要比安定多。玄學在兩晉時期繁榮興盛。另外還有我們所熟知的“魏晉風度”,即指當時魏晉時期名士們所表現出來的這種風度。除此之外,東晉它是門閥制度走向鼎盛的。在晉朝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比如晉元帝司馬睿,是東晉第一個皇帝;“臥冰求鯉"王祥;西晉開國元勳,石苞;石崇和王愷鬥富;“墮淚碑"羊祜;竹林七賢,杜預等等,太多太多了。


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這個提問的問法有失偏頗,從唯物主義角度,歷史的存在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沒有說因為朝代亂就不願意記載。幾千年的史學家們客觀公正的記錄史實,本身就是一件靠職業使命感和職業道德的事。晉朝的歷史資料不是沒有史學家記載,相反的,記錄晉朝的史書卻是相當多。

光唐代以前寫成的晉史就有二十多種,在唐初,除沈約、鄭忠、庚銑三家晉書己亡佚外,其餘都還存在,並且有減榮緒比較完整的《晉書》。後來唐朝初期,李世民下詔書重修《晉書》,併成為官方主流的晉朝史書。

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學術發展有關,在魏晉時期,皇朝史和譜牒之書著述興盛起來,除了官方著書,民間著書發展也非常繁榮。這與當時的政治社會密切相關,門閥地主的興起逐漸取代了前一時期的世家地主,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無不開始著書立傳。

兩晉統一僅11年便發生了長達16 年的八王之亂,緊接著又爆發了各族人民起義,隨之由五胡貴族和漢族張氏、李氏建立起十六國割據政權,並長期形成了南北對峙,政權林立,分裂割據的局面。兩晉的歷史,包容各國的族別、地域、時間、人物和史事等,非常複雜。

現代史學家陳寅惜在其所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金明館叢稿二編》等著作中,對唐初重修《晉書》的原因,提出的論點,頗為獨特。認為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不是“未能盡善”而是“可稱美備”,因而沒有重修的必要,太宗下詔新撰的目的是為了“尊揚皇室,證明先世之淵源”,從而“藉此以欺天下後世”。當然任何一個政權的更迭都會對歷史進程產生一定的影響,正視歷史才是真。


大浪淘沙沙成土


晉朝(266年-420年)由司馬氏篡位三國時魏所世襲,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後分為西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時期,由於政治立場造成八王之亂,彼此之間的廝殺非常殘忍,從陰暗幽冷的皇宮到血流成河的戰場,大家都是機關算盡,可是沒有一個人是主角,一個接一個倒下,誰都沒有贏得勝利,到頭來都是失敗者。歷時16年的大動亂,最後,西晉有此而終。東晉時期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然而整體來說,晉朝這個時期一直處在暴亂與殺戮,沒有更多的政治輝煌色彩和民族團結,以及給百姓帶來常年饑荒與戰火。所以,很多年過去,歷史上很少有人原意提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