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飞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在出逃的路上,慈禧太后颁布新政上谕,以光绪帝的名义宣布实行新政,同时与义和团划清界限。这就是清末新政的由来。清末新政不管从改革的范围还是改革的力度上来看都要远远超过夭折的戊戌变法。
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在新政时期都被废除了,而且说废就废,这在之前是不敢相信的。
在办理新政的过程中,慈禧太后任用了一批新的官员,其中就包括了在庚子国变中存留的唯一一支新军的将领袁世凯。袁世凯在当时已经四十多岁,资历实际上还可以,并不是如题目中所说的资历不足。
袁世凯此前担任过驻朝鲜的军务督办,还负责过天津小站练兵,并担任过山东巡抚以及武卫右军的统领。军政两届,袁世凯都有所涉及,而且位阶并不低,所以资历还是可以的。
慈禧太后任用袁世凯,一方面源于李鸿章身前的推荐,另一方面则是袁世凯因为戊戌变法时期的告密和庚子国变时期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识。
此后袁世凯一路高升,直至内阁总理大臣。
青年史学家
之前的“戊戌变法”都被慈禧给平定了,为什么后来慈禧又有搞改革呢?这个改革的前提就是当时大清王朝的格局决定的。在西方人的思维观念里当时的中国一直如马可波罗描写的像天朝一样,从那时候就开始垂涎中国这块“大蛋糕”了。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失败,西方就更坚定吃定这块蛋糕的想法了,然后就借着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实际上来瓜分和掠夺中国。
在八国联军战争之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返回北京,面对破败不堪的帝国,心中愤恨不已。誓要奋发图强,一雪前耻。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慈禧萌生了改革的想法。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选择袁世凯?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正值用人之际却无人可用。八国联军之后,袁世凯是唯一一支掌握着新军的军队头领,而且实力并未受损。所以说袁世凯碰巧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罢了。
看我风情万种
慈禧选择袁世凯不是从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以后,而是在戊戌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投效。
八国联军的时候你发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所有南方的督抚,实权派,都没有勤王北京。无论清政府怎么勒令都没有用,李鸿章,张之洞理都不理清政府。因为东南互保协议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如果清政府灭亡,李鸿章马上就任中国元首。事后清政府还不得不表扬李鸿章,来维稳局面。从这个时候起,清政府大部分实权派已经离心离德了。而袁世凯不同,在戊戌变法变法的时候已经倒向了慈禧,是相对可靠的人。
虽然康有为到死都百般抵赖围园杀后这个想法,但是依然有很多认为是确实存在的。当时围园杀后想调用的兵力就是袁世凯的兵力。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成了了新军。总共有三支,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就被李鸿章看好,当仁不让的拿到了一支的军权。当时光绪派的人连夜拉拢袁世凯,表示袁世凯以一敌二没有问题。
但是袁世凯觉得还是投靠慈禧更靠谱。连夜做火车去和慈禧的心腹荣禄告密。然后慈禧先手发难,百日维新结束。所以袁世凯明显是站队慈禧的。
虽然清政府一直防范袁世凯,但是还有比袁世凯更靠谱的人么?让南方的汉人督抚到北京来执政,估计一个月后紫禁城要换主人了。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砍历史
袁世凯和列强关系较好,容易协调各方事宜,袁世凯头脑灵活,不同于其他封建守旧的人,所以改革用他最合适
阳光沐浴大道
袁世凯在关键时刻出卖了光绪,慈禧应该是心里感激袁世凯的,自然会把重任托付给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