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学生都读大学了,还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到?

贵港小曾哥


你这问题怎么说呢,其实送孩子对于有的家长来说就是当出来溜达溜达,我10年上的大学家里是内蒙古一个小镇上的,之前最远的门就是去我们高中上学,120多公里,10年去来哈尔滨上学离家一千多公里,说实话我出了火车站真是懵逼的,如果没有我父母可能我会懵逼许久。

从我一个大小伙子心里出发其实我也不想让父母送因为我觉得我能行,但是我父母其实也好多年没出过远门了,也出来走走,现在我条件一般,我再努力几年不敢说多好多好我只希望又能力让我父母出来走一走,看看山外的世界他们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老年人_


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学校,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就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此之前没离开父母,生活能力不强。做为父母送孩子报到,一方面孩子独自出远门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儿子的大学去看看,甚至顺便去旅游一下。


但其实也有不少孩子是独自报到的,不说孩子有多独立和能干,是由各种条件限制不得而为之。我们家都是自已去上学的,其实也都不是很情愿,但没办法。

1985年,我姐17岁去西安上大学,从家到西安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郑州火车站转车。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孩独自坐三十多小时火车去上大学,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于经济条件,来回车费付不起,也是很无耐。让一个女孩自己带着行李出发,在郑州火车站转车时又是晚上,她真的很无助的。


1990年,我也是自己坐二十多小时火车去的郑州上大学,到郑州已是晚上12点。做为男孩,也就无所谓了。

去年,儿子高中毕业去加拿大上学,我们也没去送,是在多伦多转机。说实话,我们也是很不放心,从入关,到拿学签,再到转机,就是我自己去都有点搞不清,更何况是没什么经验的孩子。尽管有些波折,但儿子还是独自完成了各项λ境、转机及入学手续。这也是他走向独立的开始,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庇护下生话吧。


不要送孩子上学,取决于各人的选择,送去上学可以更安全,不送去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当年你是自己去大学报到的吗?现在你会去送孩子到大学报到吗?请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所说是已经读大学了,但是现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准大学生们还无法做到独自去学校报到的能力的,至少让孩子独自去大学报到的话家长也不会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来说吧,我来自于山区农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镇子周围,偶尔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就这样想去那镇子上转转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运气了,更别说是去县城了,县城距离家里面有100里的路程,坐车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颠簸。

后来去县城读高中,见识相对于哪些来自于县城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的,电脑基本上是没有碰过的(2005年高一),手机也是基本上没有用过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就是这座离家100里的县城了。整个高中阶段都是在那种紧张有序的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进行的,每个周末仅有两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每个月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但是因为离家远并不是一定回家;暑假的话基本上是提前一个月结束暑假到学校里面补课,即使是在家休息的暑假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怕知识生疏了;寒假的话也是过了正月初五就要返校的,基本上在家只待了不到10天的时间,在家的那几天也是需要看书学习的,除了过年前后的那几天。曾经在高一的暑假,有过去省城西安转转的想法,毕竟历史书中的那座“长安城”距离老家也就500多里而已,但是可惜因为没人带我去也就作罢了。

就这样一直紧张到了高考结束,高考结束以后也还是没有出去走走的机会的,所以到了大学开学前,我还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地级市的城区,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省的省城西安,就这样我还考了遥远的广西南宁的一所大学。

父母肯定也是了解我的社会经验之浅的,因为我还没有做过火车,没有做过长途班车,准备到时候开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大学。后来 在暑假里面,我陆陆续续的联系到了另外几个也在当年考上那所大学的学生,最后就决定我们几个人组团去上大学,不让父母去送了。假如当时没有遇到这样几位学生的话,当时估计就需要爸爸去送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没坐过火车、社会经验尚浅。


饕餮视听


这个问题可能是站在某些孩子的角度问的,其实作为父母来说,第一次上大学,无论多忙,无论学校远还是近,都是要送的,这和孩子是否有独立性无关!又不是每次上学都去送,何谈独立性不强?

父母坚持去送孩子,首先也主要是心理原因!儿行千里母担忧,只有父母亲自去看看学校、看看宿舍、看看舍友、看看食堂,父母才能放心,毕竟这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再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焦虑的,这个时候如果去了宿舍,看到别的父母都送来了,给收拾床铺,而你只有一个人在那里坐着,心理上是不是有点不舒服呢?

其次,第一次上大学,不管现在如何方便,免不了要带一些生活用品,有的甚至还要带大包小包一大堆,自己无论是坐车还是到学校报到,肯定十分不方便,所以父母陪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最后,父母也想借此机会出一次远门!很多父母,尤其是农村的,舍不得出远门,没有旅游的意识,所以很少出远门,借着这次机会,要趁机到孩子大学所在的城市转一转,也是不错的想法。

当然,父母不去送的,也有很多,其中有各种原因,有些可以理解,但是其有两种类型的学生,我也见过,我觉着是不可以接受的:

一种是个性很强,甚至是叛逆的孩子!个性强的孩子,独立性一般也强,但是独立性不等于个性。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独立性都比较强了,比如很多高中生高考完就自己或者和同学结伴旅游了,这都是独立性增强的表现;但是,有些孩子个性很强,甚至可以说有些叛逆,他们认定的事情,不管父母怎么想的,也都不会妥协,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可能不会同意让父母陪同到学校!

一种是自尊心很强,甚至有些虚伪的孩子!有些孩子不想让同学看见自己的父母,不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家庭,所以也可能会拒绝让父母陪同。

龙应台在《目送》中的这一段话,能淋漓尽致的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爱,虽然整句话中并没一个爱字,因为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爱的深沉、爱的真实,让我们一起来拼读一下吧: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希望所有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爱,无论父母能否去送你上大学!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大学新生报到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轻装上阵通常只背个背包,就来到大学报到。但是在学生身后有很多扛着麻布袋、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很多人对这种现象看法不一,各有褒贬。那么就让我们来对下面这种现象做一些简单的解析。

这种现象其实我们也可以简单的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我觉得大众所认同的正面的观点是以下这些。


首先,通常我们报大学都是离家较远,可能在校四年期间父母亲只有这一次机会来参观我们的大学,机会很难得。并且也可以在入学时分担一下孩子们的行李,随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大学校园,这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毕竟再之后这样的机会就很难得了。

其次,在开学期间,校内校外闲杂人很多,对于在开学期间的各类新闻,相信家长同学们已经看到不少。许多人借由开学纳新期间寝室楼全面对外开放,借机进去混水摸鱼,偷窃他人重要财物,家长陪同也可以多一份保障。并且一般新生报到排队时间较长,家长跟同学一起在此也可以轮流交替班。


最后,孩子们苦读十二年才换得如今步入大学的机会,家长们也在背后苦苦支撑了这难熬的十二年。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踏入大学起享受这新生活,这样别样的庆祝方式,当然要与父母共同享受这一时刻。而且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只要他们有能力替孩子分担一下,总是好的。

当然凡事都有对立面,父母陪同孩子到校,也在另一面上有消极意义。

一是大众所谈,学生上大学通常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可能是第一次经受这种考验。独自一人离家千里去上大学,面对途中的种种未知,既然要面对以后的独立生活,何不妨从现在开始就踏入自己一个人的旅程。尽早的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总是好的。


二是进入大学就是相当于踏入了一个小型社会,提早的适应也是应该的。再说家长总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适当的放手也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成熟。踏入大学也就算一个小成年人,学会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这个去往大学报到的途中及报道,就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方法。

家长陪同同学一起去大学报道,有利有弊,但我相信是利大于弊,毕竟这样的机会难得。


优学优考策略


首先,我觉得并不是学生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到,而是很多父母执意要送孩子去学校报到。我也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不成熟的行为,父母能够参与孩子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是一件很好的事。



相反,有些父母因为工作时间忙而不能陪同孩子一起去报到是会后悔的。让孩子一个人去面对那些人山人海,一个人拖着行李。或许有些人会说,孩子到了大学就应该学会一个人做一些事,确实是这样。但你应该陪他们一起去报到,铺床、整理东西这些事可以交给他们自己做,这样看着孩子迈入大学的大门不应该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情吗?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送孩子去大学报到可以当作是一次家庭旅行,我觉得很值得提倡。一家人一起去孩子未来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先看看,顺便带孩子提前去校园里转转,感受一下大学校园。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孩子去大学以后,就不能常常回家了。父母想要送孩子去上学也是常理,能陪孩子走久一些就多走几步。因为以后的日子,父母就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了,以后就需要他们自己走了。



总之,孩子能够步入大学的大门是全家都感到开心的事,至于要不要送孩子去报到,每个家长的思想不同。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为什么大学了就不能有父母陪同报道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感情色彩,都……还……的句式明显表示的是不理解,不理解的原因可能就是觉得孩子不独立吧。

我要明确地说要不要父母陪,完全和独立不独立无!关!

上大学要父母陪无非就是以下三种情况:

一.从来没有外出过的孩子

这种情况多见于农村,大学之前孩子都没有出过远门,独自一人去远一点的地方的话有难度。这个时候家里就一般会有父母或者哥哥和姐姐带着去报名。

其实这些农村孩子自身是很独立的,包括之后在学校生活,再次回家就完全可以自立了。



二.自己有能力独自去大学,还要父母陪伴的

1.求心理陪伴的

尽管孩子自身有可以独自去学校,可是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胆怯,所以这时候父母更多是陪伴者的角色,孩子求的也不过是心理安慰。



2.依赖性强的

这种才是不独立的情况,带父母过去也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等着父母为他安排好一切,甚至有些父母为孩子安排好当天的琐事之后,还留下一段时间继续来为孩子料理生活。



所以父母陪着去上大学,就得出孩子不独立或者这种现象就不好的,太过武断。


教育情感话题答者


我就没有家里人送,大一开学直接从暑假工的宿舍把行李带过去(在大学所在地找的工作),该扔的扔,带不走的有用的留给工友没多大用的扔,然后打车去学校,报道时候人山人海,排队,报名全是一个人,然后报好名分配了宿舍,他们只说个大概的位置,然后自己挨个挨个问寝室的位置,拎着两床被子两包行李,没有行李箱,来不及买,然后分配的寝室在五楼,一步一歇的把东西挪上去,到了寝室所在的楼层,我的楼层带我们只有两个寝室的新生,两寝室十二个人十一个都是家里人送来的,家里人帮着打扫床,柜,桌,我只能自己弄,没有抹布,只好找件不怎么穿的衣服撕了擦,也庆幸分在了五楼没太多新生,在寝室的话看着室友家人对室友的叮嘱,别的寝室的家人给的叮嘱,要是在别的全是新生的楼层我真的不知道报道的那两天怎么过,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东西弄好了就跑出去找了个网吧呆了一天


DreamControl


这句话说的,好像父母和学生去学校报道,都是学生要求的啊,但我敢打包票,绝不是这样,都是父母自发的想过来,看看学生的学校,食堂,住宿,等等吧,了解一下自己孩子以后四年的生活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如果有,他们当时就能给解决,这也是广大父母跟孩子过来报道的原因。

至于你说的,孩子让父母陪同过来,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这样的学生也绝对没有,大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有的学生还不想让父母跟过来呢,但作为父母的不放心啊,毕竟别人家的父母都陪着孩子过来报道,自己不跟过来,免得孩子的室友们认为自家的孩子家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就拿我报道的时候说吧,一个宿舍六个人,其余五个同学都是父母送过来的,过来看看宿舍,看看食堂,陪着一块吃顿饭,尝一尝饭菜的质量,体验一下价格,等等吧。我呢,是因为家里没人,所以只能自己过来了。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起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倒是一个人来报道的,我反而觉得不好,大学四年,你总归得过来看看孩子生活的环境吧。




小幸福的萌萌雷


暑假结束,很多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新的生活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要不要送孩子上大学很快又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要父母陪同报到,更多的时候是父母执意要送孩子。

我所在的地方不是贫困山区,经济条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这里不封闭、不落后,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甚至都没有坐过火车,尤其是一些女孩,社会阅历浅,又容易被人惦记,家长不放心送孩子是很正常的。我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就没有坐过火车,他就没有任何出行经验。为此,在孩子确定被录取后,我们专门带着他出去旅游了一遭,当然需要事先订火车票、定旅馆啊,中间也要乘坐公交、还有短途客车什么的,我们让孩子全程参与,告诉他一些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让他提前了解这些常识。不用担心,孩子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后,我们问他,如果现在让你自己到大学报到,你敢去吗?还很自信地回答,当然敢了。我们也相信他的确可以做到。

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送孩子去上的大学,等孩子一切安顿好之后,才离开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非常想直观地了解一下孩子将要生活4年甚至7年的地方(有可能研究生还在这所大学),想亲眼看看转转这所大学的角角落落,这样感觉心里更踏实一些。或许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眼看着孩子一步步远离你的羽翼,总是有种不舍和担忧吧!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开始叛逆,就像挣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何况是现在要上大学去了,他们已经成年了,要开始一段没有父母参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了。在孩子看来这是他自立的开始,是他开启人生征途的第一步。而在父母眼中,看着孩子的一点一点地远离你的视线,他的东西、他的气味、他生活的痕迹在你的生活中逐渐消失,总是有那么一丝欣喜和伤感交织的复杂况味萦绕在心头。欣喜的是孩子终于长大了,他有独到的认知和见解了,他可以逐渐地去独挡一面了,伤感的是孩子正在渐渐远离自己,越走越远。记得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说过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应该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去飞,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潇洒地做到呢?孩子成长需要过程,父母学会放手也需要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