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致力打造“MALL”業態

陳智,祖籍湛江吳川。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局主席、香港國際投資總會聯席理事長、香港江西社團聯誼總會創會主席、廣東省民營企業商會執行會長、廣東省製造業協會執行會長、河北省廣東商會名譽會長、世界華人企業家聯合會主席團主席,還曾擔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2004年,陳智佔據胡潤零售富豪榜第11號席位。他在商業界和商業地產界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中國商業地產舉足輕重、深具影響力人物之一。1996年,陳智經過幾年深入考察和研究世界發達國家SHOPPING MALL的發展之後,前瞻性地預見這將是未來中國商業的發展方向,並當即著手籌建中國第一家MALL(體驗式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業態就這樣正式進入中國。陳智成為中國MALL第一人,成為行業形成的啟蒙者。這一業態的始創及流行,大大地啟發了中國傳統商業,對中國商貿流通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化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不僅催生了商業地產行業,還催生了時下比較時髦的商業業態——“城市綜合體”。目前,“銅鑼灣廣場”商業網點已經遍佈全國24個省的82個城市。其中,江西省就有21個。

陳智先後被評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商業服務業傑出貢獻人物”“中國連鎖業十大年度人物”“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中國商業地產傑出貢獻人物”及“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9月26日,在廣州舉行的“第24屆廣東省企業家活動日”上,陳智被評為“改革開放40週年廣東省優秀企業家”。本次同時獲此殊榮的還有李東生、許家印、王文銀、王傳福、董明珠等知名企業家。

10月3日下午,在廣州,陳智接受本報“丹丹有約”欄目專訪。

儒者從商:最大的成功是貫徹“商道也是人道”理念

記者:我看了您2009年開的個人博客,博客內容很特別,可以用“書香企業,詩意人生”來形容您的企業和個人,尤其是您寫的很多古詩詞,意境美又含蓄雋永。在商業這個圈子裡,您的“文武雙全”讓人刮目。您對古詩詞的喜歡,是欣賞它的什麼?儒商走在商道上,您的定位是什麼?

陳智:謝謝!對古詩詞的喜歡,從小就喜歡了。要說為什麼喜歡,是因為其蘊藏著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詩詞中自有顏如玉,詩詞中自有良師益友,是心靈港灣深處的一道靈光。當然,詩詞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哲理禪意。而且詩詞韻律優美,意境深遠;古詩的玄妙亦在於它為中華獨有,他國無法翻譯。人的一生,如果能真正走進詩詞世界,攝取其中的能量和養分,必大大有益。為什麼古代中國有“詩教“這個概念?意味深長。

說起喜歡詩詞,我還有一個小故事和您分享。好多年前,緣於自己對詩詞情有獨鍾,閒暇之時我也會小範圍和一批有共同愛好的企業家聚聊,主題就是討論、分享古詩詞,也在網絡平臺上寫一寫,也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詩友們對詩、接龍、唱和。平平仄仄,詩香四溢。這種以詩會友的方式大家都很是享受,隨著參與詩會的企業家群體越來越大,大概是2009年我開博客,有時間就“玩玩詩”,沒想到圍觀者眾,而且還有不少人跟帖評論。期間我被一則評論大大地激勵到了,雖然時隔多年,但我對內容依然記憶猶新。這則微博網友評論是這樣說的:“我每天都關注你們的微博,每天關注你們一班企業家在一起寫詩切磋,你們對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情懷、熱烈與專注,讓我看到了中國古詩詞發揚光大的希望,也讓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我心潮澎湃,就這樣,我決定成立專注於古詩詞的大中華詩社,後來又擔任了香港詩詞學會會長,現在擔任大中華詩社社長及香港大中華詩詞協會會長,在中國詩詞界的影響越來越大。記得7年前,我們應邀組織、發動我們詩會的詩友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詩詞大賽。從接受組委會邀請到比賽前夕僅僅35天時間,我們的會員就專門為此次比賽創作出了2000餘首詩詞,最後經過評選篩選出1733首詩詞參賽。當時組委會收到我們報送的作品後可以說是目瞪口呆了。一個來自珠三角的詩社,30多天,竟然寫出這麼大量的詩詞,怎不叫人驚訝?!當時不少省份的參賽作品一個省也就只有幾十首。後來我們詩社在大賽中獲得了全國唯一的一個獎項:最佳組織獎。我正是基於愛好和受到社會的鼓勵,內心中越來越篤定地要為弘揚中華傳統的文化精髓——古詩詞做出自己應做的貢獻和力量。

儒者為商所要明確的定位,正如多年前我寫過的一首小詩,題目為《儒者為商》:漫漫商者路,步步坎坷途;忠義禮智信,仁者自有途。真正的商人,要能對別人感同身受、知其所想、知其所求,能根據別人的期待去鎖定自己的定位,從而可以贏得價值的回饋。這才是真正有智商、情商、心商的人。商道也為人道。儒家“仁”的思想,“恕”的智慧和“中庸”的境界,都值得當代人思考和學習的,損人害人的商業行為不會獲得持久發展,不懂得滿足別人需求的經營行為和產品不能給企業帶來永續發展,不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做人的尺度,生意也不可能長久。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和金錢的關係明顯突出,能否正確看待處理義和利的關係,已是社會一大問題。孔子所說的“見利思義”,有助於啟迪我們在面對義利時做出正確的抉擇,符合道德的抉擇。

記者:同樣是從您的博客感受到,您是一個非常念舊的商人。您說在您記憶中見過自己最小時候的一張照片是2歲多時與二姐的一張合照,兩人坐在一張長板凳上,四個腳懸著,您老老實實沒有一點笑容,姐姐穿著大格子衣服。但非常可惜,怎麼也找不到這張照片了。您還對外徵集小時候、讀書時代的舊照片。至今,您仍然強烈的懷念你的故鄉嗎?

陳智:非常懷念。只有不斷地提醒自己,珍惜當下,把事業努力做得更好,把在行業上的發展做到極致,才有資格向故鄉彙報。

理念革新:致力打造不可被複制的“MALL”業態

記者:一個人的成功,少不了艱苦的努力和奮鬥,付出是別人的數倍或幾十倍。從您的商業軌跡來看,抉擇似乎更重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您開始創辦中國首家“MALL”,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美式購物中心——銅鑼灣廣場SHOPPING MALL,並將MALL業態和理念傳到全國,發展到今天,“銅鑼灣廣場”也被譽為是中國商業地產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並因培育了大量的行業人才而被譽為“中國商業地產的黃埔軍校”。您是如何發現並引入“MALL”這種業態的?這個過程,有抉擇故事嗎?

陳智:選擇更重要。對於努力和奮鬥來說,抉擇是第一要素。它先解決了方向問題。一旦抉擇了,就要全力以赴奮鬥和努力。這些年,我們在MALL及商業地產上的打拼,付出比別人多得多,及後來致力於“SHOPPING MALL”品牌的打造及業態的創新,也是具有商業戰略意味的,也是付出了非一般心血的。我對13年前的一個凌晨出差故事記憶尤為深刻。那天是農曆大年初四,我從天剛朦朦亮開始,一天之內走了6個城市,到達最後一站下飛機時已是第二天凌晨兩點了。我給一個朋友發了一條短信,簡單地描述了一下當天內“一天六城”的路線。朋友收到信息後回信息給我,說他會好好保存這條信息將來給孩子看,這將是教育孩子的一個絕好事件,是教育孩子努力拼搏的最好教材。不過,這也差不多是我的常態工作。

在國內,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從傳統走向現代化有兩個重要標誌,一個是以家樂福和沃爾瑪為代表的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在中國的出現並流行;另一個就是以銅鑼灣集團首創的MALL業態在中國的出現並流行。中國傳統商業升級換代,這是我早在20多年前就深度思考的一個問題了。因為世界零售第一的沃爾瑪1995年進入了中國,使我放棄了一開始進入超市行業的想法。此後,便開始尋找一種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業態,一方面希望新的商業業態難以被模仿和超越,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持續健康地發展,形成良性積累,長遠發展。因為可模仿的速度比較快、進入的門檻也較低,所以以專類商場和專業市場為主體的零售業態是難以大規模持續發展的。後來,另一次在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我見到了當時剛剛開業的全美國最大的MALL,裡面吃喝玩樂什麼都有,遊樂場都有,這種全新的業態讓我又一次被震撼住了。當時便覺得這種業態就是中國商業的未來,單純的百貨公司遠不如一站式購物、消費能滿足人們的各類需求。此外,MALL這種業態,對資金、人才、品牌、管理等有著更高的要求,很難在短時間內被複制,特別是在二十年前。

繼續踐行新思維,開拓城市新業態

記者:在中國商業地產的業態發展歷程中,MALL購物中心作為一種現代形態,也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20多年過去了,您對這種業態還持什麼態度?

陳智:我認為在過去其地位與作用越來越大,現在和將來也越來越重要。它將最大程度地轉變人們的生活模式、改變城市的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推動現代商業的升級與轉型、提升城市的品位與地位。這一歷程及其持續創新,將進一步見證今後中國的商業發展。MALL,可以說正在改變中國,正在改變中國的城市,正在改變中國的消費文化,也正在大大地促進中國的內需、拉動消費。

記者:我注意到您同時還是《中外管理》雜誌全國理事會的副理事長,你們也開設了“城市藍海”專欄,每月訪談一位地級市書記或市長,影響深遠。您是如何定位時下新思維和理念的?您認為也是理念與思維的革新嗎?

陳智:我們在堅持自己的投資領域非常專一和專注。這些年投資上有過很多很多的機會,或者說遇到不少誘惑,但我們都堅定地抵禦住了。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致力打造銅鑼灣廣場品牌、SHOPPING MALL、高端商業地產、文化旅遊地產是我們不變的核心專業選擇,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也是我的核心理念。儘管近年來中國的商業地產行業有群雄並起的態勢,但香港銅鑼灣集團在專業、人才、招商、運營及創新能力上仍然是龍頭。

《中外管理》訪談欄目“城市藍海”影響力確實很深遠,這是一個專門訪談地級市書記或市長的欄目,目的在於訪談他們如何在有效的任職期限裡,調正定位、釐清方向,將城市魅力秀向市場及投資者。在高度關注施政理念、方針和政策優勢亮點的同時,建議書記、市長走出去,開闊眼界和視野,曬出他們的新思維和理念。我們計劃於明年舉辦一場市長與企業家對話的城市盛典。如同您的訪談欄目“丹丹有約”一樣,做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做專業的事情,做對社會和城市有價值的事情。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希望也能為這個社會需要的這種持續理念與創新做出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