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牵绊谁
有一个日本电影,名字记不太清了。电影里有一个小山村,那里的老人,活到一定岁数以后,就算身体健康,也会自己带着些粮食,到山上去等死,因为村里的粮食不够,得留给年轻人和小孩。
中国的农村,老人老了以后,有些身强力壮还能自力更生,守着一亩三分田,靠天吃饭。有的已经年老体衰,只能卧病在床,靠着被父母扔在村里的留守儿童们照顾。这也许就是农村老年人的现状,
把一辈子留给了土地,等到年老,也出不去这村,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还是那桃花源中人。
珞狮路121号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深知老人老了之后,是多么的不容易。
条件差点的,生病不敢医,保险不敢买。
就拿我邻居的老人来说,“八十多岁,身体比同龄人都要好,可有一次,这位老人患了点小感冒,并伴随着咳嗽。他家里人都催他去镇上的医院看病,可他却为了省那几百块钱,说什么都不去,还相信吃“姜”就能祛寒,治病什么的。
再过几天,体温达到了39度,这简直是发高烧了。这时,他拗不过家里人,才乖乖的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待了好几天,什么输液、打针、吃药花了好几千块。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以只能原价给。这位老人在付费时脸都绿了,就差生气了。
农村的老人,大多都体验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对“钱”会比较敏感,在他们的思维里,则偏向于“能省则省,能不花则不花”。
这也反应了,农村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只希望我们做儿女的多尽一点孝心,多回家看看!
也希望国家能给老人多一点福利,让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萧宗林
人口老龄化是现在社会一普遍现象。政府也在努力倡导“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失有所济,伤有所保”。问题中的老人何去何从,最关键的是儿女的孝心与老人的开心。
我有个亲戚,两个老人住在乡下,女儿女婿还有孙女住在城里。每个周末,孩子们都会回乡下看望老人家。两老的呢,身体也很健康,70左右很少生病。女儿回来会给他们打扫卫生,烧菜洗衣,女婿呢回来帮他们修修电器,孙女也会陪老人聊聊天。每半年呢一家五口都会出国旅游,看看世界,也让老人开心开心。老人也知道儿女平时工作忙碌,每个礼拜能看到他们一次,看到他们平安快乐就很满足。女儿也说了,在工作几年,等孩子工作了,就回乡下陪爸妈。父母最大心愿是孩子们过得好,最开心的也是能有孩子们陪伴。
我的舅舅呢十几年前半身瘫痪了,只有左半边身体能动。儿女能都移民出国了,一个人在家很不方便。平时呢都是我妈和几个舅舅照顾他的。最近呢决定让他去养老院,这样在养老院呢也能有个照应。孩子们在外呢也能放心。
我觉得呢,如果父母年纪大了,儿女们能陪在他们身边呢尽量陪在他们身边。想我们小时候,父母们耐心的教我们走路,说话,吃饭。他们老了,不会走路,说话,吃饭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也“教”他们走路,说话,吃饭呢。如果儿女力父母太远,那就送他们去养老院吧,那里毕竟有很多人,万一父母摔跤,生病了也有人看到。而老人老年时候么,也应该多走动走动,打打太极,下下棋,跳跳广场舞。丰富一下剩余的人生。心情愉悦,身体会更健康。
幽都风广陌233
我也慢慢的往老年人走了,我自己亲生的儿子22岁做善事离开了我,我这几年已经习惯了孩子在天堂,有空,没人的时候我就会看着天,想想我儿子在天堂做啥呢?是不是又去帮这个送衣服,还是给穷朋友送钱呢?我每次都会给他烧很多钱,身前我也经常拿钱给他济困,救急,我会做他永远的好妈妈!我不会轻易告诉身边的人我的事,遇到刨根问底的人我就逼得说出来,有些人很惊讶,有些人很同情,实际我啥都不需要,就是希望对方不要太八卦!让我安安静静生活就行!村委想给我搞个低保,多少好给我一点补贴,我拒绝了,我还没有到老得做不动,我不需要那低保,给家庭真的贫困的人吧!我已经把自己老年生活安全得好好的了,现在有空就学习道教,佛教方便的东西,有空就去做点善事,照顾好身边的人,我自己财产谁都不考虑,等有一天我感觉身体不行了,就把房子卖掉部分,最后快不行了,就把所有房子卖掉,送给最后经常照顾我的人!亲人比较多,提早把财产指定送给谁就会得罪人,还不如自己爱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你们说对不对?😄😃
川江贾姐姐
这其实反应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青年的一代都到城里打工了,留下年迈的老人在家里。
我老家就有很多这样的老人,我的三爷爷就是留守老人。他的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在城里甚至更远的大城市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但每月会给三爷爷生活费,邮递生活用品。最开始,三爷爷身体还很棒,就自己做饭,种菜,干少量的农活,还打麻将。
这老人有时候就像小孩,没人管了,他就比较任性、自由,有时候喝酒不注意,连续打麻将不好好休息,再加上年龄大了,身体就越来越不好,这两年开始生病了。于是,两个儿子商量了,其中,有一个儿子和媳妇就把打工的地方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基本可以实现每天回家,就是比较辛苦,赚的也没有以前多了,但是可以在家给三爷爷做饭。
要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这需要家庭、个人及社会保障的多重协作,如果社会保障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投入能有所提高,年轻人也可以在事业上多用点精力,当然,作为子女,也要把老人的问题挂在心上,必要时做出牺牲,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老有所依。
总得来说,我的三爷爷还是很幸福的,祝愿他健康长寿。
图片是,今年夏天三爷爷来参加我的婚礼时照的。
皮克车眼镜侠
我有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而且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民政干部,可以说和农村的一些经济困难的老人贴肤的接触过。
今天我来说说我自己看到的情况:
在农村有儿子,且儿子孝顺生活过得去的老人在晚年一般不会很差。
例如:有一家的老人瘫痪在床8年时间,家里的媳妇一直伺候,虽谈不上很好,但一日三餐均可以做到合口。
但如果遇到儿子生活本身过的不好又不孝顺的就有些惨了。
例如:我认识的一家,在老人得了白内障,生活无法自理时,经常不给老人吃饭,最后把老人活活饿死。
还有没有儿子,女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能维持生活的能力和不菲的收入的。这样的老人一般会被自己闺女接到自己家里生活。生活大多挺好。
还有一种就是儿子比较多,老人还能行动的,我认识一位,自己开个小商店维持生活。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生儿还是生女儿的,都要努力把孩子教育好,这样晚年时才有可能得到儿女的照顾。
更重要的在自己年轻时努力给自己创造一定的财富,作为以后养老的资本。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时,你的选择性会大的多。
谢汶青
农村老人老了以后,该何去何从是个有点沉重的话题。虽然国家向农村倾斜了一系例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特困户和孤寡老人可享受低保等。
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都是由农民自己出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组成。部分地区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的命根子“田”以承包的方式已转向了种田大户,农民收取的费用各地均不相同。有低的,有适中的。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田”的价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种田大户的角色,往往又是村干部占大多数,尖头户占小部分(尖头户是农村对一些刺头的俗称)而承包费用的多少,往往又是他们说了算,农户又因多种原因(如:子女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年龄偏大无力耕种等)也就认可了。
农民收取的承包费,要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和人情往来,所剩无几。部分农民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应交纳的一部分亦己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己进入老龄化,一代独生子女要负担四个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住房,婚嫁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非独生子女是无法理解他们精神,经济上所承受的压力。
农村是否能够取消种田大户承包的形式,以集体农庄的合作化新形式,组合成新的所有制或股份制,农民以自己的田地参股,再以参股的份额分取红利。集体农庄再从剩余利润里,逐步积累资金,用积累的资金筹建农村老人养老院。既能解决子女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也能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拍客苏州
农村老人面临着困境。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们更是困境严重……
关键是子女都到城市打工去了,孙辈基本上到市里读书去了。本来无能为力的老人们支撑着家太难太难了……
我有如下建议:一,鼓励子女为老人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国家要倾斜于连年涨幅,以典带面。二,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连年涨幅。三,对民师待遇要以法落实。四,对65岁以上老人在农合医疗方面国家以优惠政策。五,对残疾人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给予低保待遇。六,修文化广场,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体质。
gzj6068
农村的老人现在过日子当然比以前好过多了,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也给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老人补贴,所以基本上过日子不成问题。至于何去何从,大部分当然是在家里养老,还可以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带带孙子,倒也其乐融融。也有小部分随子女到外面生活的。实在孤家寡人没人管没地去,家乡还是有敬老院接收的,这一点也体现政策的人性化。
去年我们那发生了两件有趣的养老事件。有两个儿子的李大爷想去镇敬老院住,无儿无女的张大爷人家让他去敬老院他都不去。因为李大爷的两个儿子儿媳对于赡养老人互相推诿,经常为该住在谁家吃在谁家谁家来照顾闹的两家吵个不停,李大爷一气之下联系到敬老院,说是要住到那里去,可人家了解情况后不接受。张大爷就不同了,虽然无儿无女,但因为年轻时当过兵,七七八八的老年津贴补贴基本上就能让自己过日子了,现在身体状况还行,自我照顾没问题。上回有人找到张大爷,说可以去敬老院受照顾,可张大爷觉得还是自家舒服,不去。
所以农村老人老了后养老基本上还是老有所依的,不至于六亲无靠,这也是因为国家发展的好。
易知秋
农村老人老了以后何去何从?
我就是农村的,见惯了太多农村的是是非非,我所了解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很多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面打工,老人独自留在老家生活,如果老人身体还硬朗,就自己种点儿庄家,虽然行动慢点儿,但一个人还是能养活自己,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也可以算得上幸福,而且这种老人一般来说寿命都比较长。如果老人身体不好,那自然种不了庄家,日常的生活物资都是子女定期回来给她准备好,老人只需要在家做做饭,洗洗衣服,生活倒也轻松自在。但这种生活就怕生病,一旦生病就没人照顾,而且生病了还不一定有人知道,很多老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悄然离世的,不管你年轻时多么风光,到头来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着实辛酸。
第二种:子女都在家,而且对待老人都比较孝顺,孙子也有了,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这种老人就相对比较幸福,不仅不用整天为生活忙碌,而且精神上也比较满足,这种老人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生病离世,但他的一生算是比较圆满。
第三种:无儿无女,或者说子女不管老人的死活,这种是最悲惨的,不仅物质上需要救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需要慰藉。这种情况就不多说。
农村老人何去何从,确实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虽然说现在有农村医保,看病报销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老人的养老依然是个大问题。农村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最后却不知道何去何从,想起来就心酸。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落后,物质上无法善终,另一方面是道德问题,子女嫌弃、老伴儿去世,孤独终老。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吧,不要求每天大鱼大肉,只是希望老人们没有孤独,不带着悲伤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