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對經歷過的事物能夠記住,並能在以後再現(或回憶)或在它重新呈現時能再認識的過程,它包括
識記、保持、再現三方面。簡而言之,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大腦中的反映。人類文明能有今天,“記憶”功不可沒,起決定性作用。前蘇聯著名心裡學家魯賓斯坦曾說過“假如沒有記憶力,我們便會成為轉瞬即逝之物,從將來看過去,所看到的便會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謂現在,隨著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會一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
人類若無記憶,不但生命毫無意義,也決不會發展到今天,上一輩的經驗無論如何也不會傳遞下來,因為缺少“記憶”這一媒介。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了記憶的重要性,並著手研究之。在當今的高科技時代,儘管其它學科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人體科學的研究卻起步甚晚,有關大腦記憶的研究課題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離揭開大腦之謎還相距甚遠。大腦到底是如何記憶的?記憶的機理機制是什麼?這些仍是謎。“人腦的機能、宇宙空間、基本粒子”被稱為迄今為止還未完全揭曉的三大“宇宙之謎”。
長期以來,有關記憶問題的研究是分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研究記憶的生理機制,即內在的機理,如人記憶的過程。這部分的謎團尚未完全揭曉;另一方面是研究記憶的科學規律,改善、提高記憶力的方法與途徑等記憶的外在表現。雖然記憶的內在機理沒有完全揭曉,但是人們還是找到一些有關記憶方面的規律性東西,也創造出一些提高記憶效率、記善記快力狀況的方法,使人們經過短期訓練便可提高記憶力。
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記憶規律,這些記憶規律都是簡單實用的,掌握它們便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遺忘,提高記憶效率。
一、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第一個從心理學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人。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並繪製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遺忘的?怎樣減少遺忘?何時複習效果最佳?通過遺忘規律可以一目瞭然。
時間間隔 保持的百分比 遺忘的百分比
20分鐘 58% 42%
1小時 44% 56%
8小時 36% 64%
1天 34% 66%
2天 28% 72%
6天 25% 75%
31天 21% 79%
通過分析,顯而易見,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複習起來就“事倍功半”。我們在複習功課時,有時感覺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識似的,這就是因為複習的間隔太長了的緣故。今後我們要有意識的運用這一規律,切莫以為什麼時間複習都一樣。
二、魔力之七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米勒曾對短時記憶的廣度進行過比較精確的測定: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記憶廣度為7±2項內容。多於7項內容則記憶效果不佳。這個“七”被稱為“魔力之七”或“怪數七”。這個“七”即可是7個字符,也可是7個漢字,或7組雙音詞、7組四字成語,甚至於7句七言詩詞。由此可知,短時記憶廣度的大小不是取決於被記憶材料的意義,而是取決於被記憶材料的數目!
我們在記憶時可利用這一特點,把需要記憶的內容分配在7組之內,而這7組中的每一組的容量可適當加大。這樣每一組相當於一個集成塊,加大了集成塊的含量,記憶效率應會大大提高。比如百家姓,若是一個一個的記,就得記100組,若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即四個四個為一組記,則只需記25組,25組與100組相比,記憶效率當然會提高了。
再如記憶電話號碼02224120416,一個一個記要記11項,若分成022-2412-0416這樣3組,則記憶起來就快多了。再如記憶圓周率,若把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依次分成苦幹小段,每一小段為7個數字,把每7段即49個數字作為一首七律詩一樣背,就會感覺象背詩一樣朗朗上口,不會再枯燥無味了。每次一口氣背這樣一大段,10段就是490位,這已很可觀了。古代詩詞大多不超過7個字,我們覺得較易背誦,很大程度上是因在“魔力之七”的範圍內的緣故。
三、睡前醒後——記憶的黃金時段
記憶時,先攝入大腦的內容會對後來的信息產生干擾,使大腦對後接觸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遺忘,叫前攝抑制(先報入的抑制後攝入的);後攝抑制(後攝入的干擾、抑制先前攝入的)正好與前攝抑制相反,由於接受了新內容而把前面看過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擾舊信息。
如何運用這一規律來強化我們的記憶呢?睡覺前和醒來後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睡前的這段時間內可主要用來複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對於24小時以內接觸過的信息,根據艾濱浩斯遺忘規律可知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複習便可恢復記憶,更由於不受後攝抑制的影響,識記憶材料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另外根據研究,睡眠過程中記憶並未停止,大腦會對剛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睡前的這段時間真的是很寶貴。
早晨起床後,由於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複習一遍昨晚複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所以說睡前醒後這段時間千萬不要浪費,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四、複習、溫故——古老而又實用的記憶訣竅
“溫故而知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些話語我們都很熟悉,的確,複習是記憶之母,我們鞏固所識記過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複習!
巴甫洛夫學說認為,記憶是大腦皮層形成暫時神經聯繫的過程,建立起來的神經通路如果不暢通,則原來大腦中保留的痕跡就會逐漸消失,而複習就是對大腦中的痕跡進行再刺激,及時複習就是在第一次痕跡未完全消失時,緊接著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重複刺激,重複刺激次數越多,痕跡越深;重複越及時,費時越少,費力越小,記憶效果越好。
怎樣複習效果好呢?
及時複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特別是識記後48小時之內,遺忘率高達到72%,所以不能認為隔幾小時與隔幾天複習是一回事,應及時複習,間隔一般不超過2天。
分散複習
有一個實驗,讓兩組學生背育同一首詩,第一組一遍接一遍直到會背為止;第二組每天背兩遍,也是會背為止,結果第一組需要背18次才能記住,而第二組僅用了7次就記住了。分散複習可減輕大腦疲勞,保持大腦神經的興奮同時間隔的時間還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關於複習間隔
相互間意義聯繫較少的識記材料在學習後的1—2小時內必須抽出5-10分鐘來複習。
閱讀更多 腦邦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