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復出,有何陰謀?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的情形是這樣的,十三阿哥從理藩院被放出來後,與四阿哥團聚,期間他發出了“這樣的太子值得我去保麼”的感慨,並且讓四阿哥去爭取太子之位,聽到這裡,鄔思道立馬贊同並稱在十三阿哥是“國士無雙”,隨即拿出了兩份已經擬好的密摺稿件交給了兩位阿哥,要二位阿哥以各自的名義上奏康熙皇帝,內容當然就是保舉廢太子胤礽,復立二阿哥。

這一段劇情看似平淡無常,但是我認為在整部電視劇裡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四阿哥胤禛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奪嫡之路,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輔佐太子,而這一刻開始,則完完全全不一樣了。

鄔思道建議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保舉廢太子,不能說是有什麼陰謀,但是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日後四阿哥的奪嫡鋪路:

其一,鄔思道在之前“張五哥刑部冤案”的劇情中就提到,太子名分早定,三十多年的太子經歷讓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誰讓太子倒臺“將不容於朝廷,不容於天下,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康熙自己也提到,“一廢皇太子”是在特殊情況下,為了穩定局面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真的有廢黜的打算,他心中的首選繼位人還是廢太子胤礽,所以保舉胤礽正是應了康熙的心思,必然得到康熙滿意。

其二,這個時候舉薦太子,必然得到康熙的信任與重用,此時的太子黨羽被俘獲,滿朝又極力保舉八阿哥,即便是復立太子,太子的勢力也是勢單力薄,保舉廢太子,是對太子的支持,也是對於康熙的支持,必然得到康熙的重用以平衡朝中勢力,事實上,四阿哥兼任了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十三阿哥監管了刑部,德妃被晉封皇貴妃,就連弘曆都被安排進宮由康熙親自教育,都是說明了這一點,正是以退為進,鞏固自己的勢力和成果。

其三,康熙對四阿哥胤禛的要求是做“孤臣”,而這次,面對滿朝保舉八阿哥的局面,保舉廢太子,就是與朝臣的意見相左,會進一步的為朝臣所“孤立”,在其他兄弟那裡也會被另眼相看,但是這卻迎合了康熙的想法,做了皇帝的孤臣,替皇帝分憂解難。

劇中的鄔思道之所以“神”,就是因為他深知康熙心中的想法,康熙非常反感阿哥們與朝臣結黨,這一點也有明珠和索額圖的先例,而八阿哥就犯了這樣的忌諱,倒臺再所難免,而太子的心智和能力以及手段,比起四阿哥還是有些差距的,即便是復立為太子,也很難吸取教訓,難免重蹈覆轍,再次被廢就是在所難免了。所以,康熙給八阿哥來了一個“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而鄔思道也讓四阿哥給太子來一個“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如果是陰謀,可能陰謀就是在這裡吧。


雍親王府


保舉廢太子發生在太子首次被廢以後,康熙下旨讓群臣推舉新太子人選,就在雍正犯難的時候,鄔思道提議:保舉廢太子。

太子剛剛被廢,卻又主動保舉,看起來不合常理,但這裡邊卻大有文章。

作為《雍正王朝》中的大智囊,鄔思道和張廷玉可謂最瞭解康熙的兩個人,後者常伴君前,對康熙一舉一動洞若觀火,而鄔思道雖然沒有張廷玉那樣的條件,卻能通過蛛絲馬跡猜到康熙的心思,的確是了不起。

鄔思道建議雍正保舉廢太子基於兩個判斷:

第一,康熙是一代聖主,立儲這種大事必然乾綱獨斷,不會因為百官推舉誰而做出改變,讓百官推舉不過是引蛇出洞的計謀,如果隨大流必然被皇帝打壓。

第二,康熙是仁孝之人,不願意看到兄弟鬩牆,所以在選擇接班人的過程中不僅看重能力,還要考察人品,雍正屬於太子一派,如果太子剛剛被廢就急吼吼提出新人選,必然被康熙看做寡恩薄情,影響印象。

第三點,鄔思道認為康熙對太子依然未死心。太子是嫡長子,地位遠高於其他皇子,且從幼年開始就被立為儲君,可謂傾注了康熙半生心血,只要有一線希望康熙也不會願意放棄太子。

鄔思道的判斷十分準確,康熙的心思被他完全猜到了,當然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張廷玉。一心想著推舉八爺上位的佟國維馬奇等人卻調入康熙設好的陷阱,徹底失寵。而置身事外的隆科多則趁機兇猛上位,成為康熙為新君留下的一道保險。

不能不說,康熙太老謀深算了!



日慕鄉關


鄔先生舉薦之前。特意講故事。以不爭而默默做事的兒子取得最後勝利為隱喻。為四爺指明方向。

而後鄔先生讓兩位爺舉薦廢太子。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讓四爺不要去爭。八爺黨現在勢力太大。四爺只能選擇做實事而不是去主動去爭。唯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這個策略。

第二,就是表現好印象。皇帝的態度晦暗不明。最穩妥點的選擇就是廢太子,無論結果如何,都證明了他們的忠義之心。可以給皇帝留下好印象。這也是先前故事裡面做實事兒子所採取的方式來讓老人最後醒悟。

第三,這點鄔先生不好當面說。不過呢,封建王朝選舉,說來可笑。皇帝獨攬大權,怎麼可能讓外人弄權呢。無論結果如何,還不是皇帝自己說了算嗎。這次選舉就是騙局,來試探各個皇子的勢力罷了。四爺和十三爺舉薦廢太子,幾乎就是棄權票證明自己沒有結黨營私。

而結果也正是如此。康熙以結黨營私為由強行結束這不公平的選舉。八爺黨落敗,廢太子重新上位。而舉薦廢太子的四爺,十三爺和張廷玉都取得了康熙的信任。


亂神虎


談不上是什麼陰謀,只是鄔思道分析得當,掌握了主動,順勢而為,以得到康熙的信任罷了。太子被廢后,康熙深知九子奪嫡的局勢必將弄得朝廷錯綜複雜,到底是重新再立太子還是不立太子,如果立太子立誰,在康熙心中都有個基本考量。但是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太子必須立,只是怎麼立,立誰的問題。因為如果不立,那皇位之爭不知道要攪到什麼天翻地覆的局面。所以:

1.太子肯定要立,這點毋庸置疑。鄔思道知道,朝野都知道,康熙帝自然也會要實行立太子的規矩。只是一廢一立,在朝野會掀起多大的波瀾,會有多少人跳出來,康熙心裡不是沒有數,他要以此事為契機,來一個大清理。所以,康熙帝想到了佟國維,與佟國維吃了一頓飯後達成了一個協議,佟國維心領神會,把隆科多推出來大義滅親,然後讓康熙打壓八爺黨。

2.立誰很重要,那麼,康熙會立誰呢?

很多人都以為會立八爺胤禩,那只是表面現象,康熙在作出舉薦新太子的時候也進行了誤導,比如那個道人的事。這讓朝廷上的很多人自以為是,加之佟國維是居中聯絡,都倒向的八爺黨。但是鄔思道一番“八王大,大王八”分析,得出了康熙對八爺胤禩根本就不感冒的結果,所以,八爺是沒戲了。再就剩下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四和十三了。最蠢莫過老大,康熙都否定了,就不談了,老三明顯是心有餘力不足,老九老十老十四是八爺黨不說,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夥的。現在朝廷就剩下老四老十三了。十三爺不可能,其實就剩下老四了。那麼是不是推薦老四呢?這就是水平問題了。

3.會不會有人舉薦四爺胤禛?雖然前面我們分析是老四老十三,但是當時的朝廷見風人士不知道啊,老四追比國庫欠款得罪的人可不少,所以要真正推薦起來,得票數估計還不如老大。康熙心裡肯定明白,因為若要舉薦四爺,那隻怕也是個打水漂的事件,在康熙心裡,也許肯定了四爺胤禛是接班人,但是時機不成熟,靠舉薦上位為時尚早,所以,舉薦四爺胤禛一定是個下下之策。

4.真正的新太子上位需要什麼條件?

鄔思道分析得很正確,無論何時,八爺黨需要的是一個亂字,而四爺上位需要的是一個穩字。鄔思道知道,康熙更清楚,所以,康熙必須要保持穩定的朝局,才能鋪陳真正的新太子上位。此時的廢太子雖然被康熙否了,但是他不是沒有作用了,加之太子出事也是事出有因,他的存在至少可以保持朝局的穩定,不會因為其他兒子覬覦太子之位而互相爭鬥,而現在扶持真正的新太子上位,即胤禛,看朝廷的風向,還真不一定坐得穩。康熙需要時間來度過這個穩定期。

那最後,就只有保舉廢太子了,以求得一個穩字。鄔思道那是參透了康熙的心裡,所謂知大勢而為之,必成。就是這個道理。大勢是什麼?大勢就是康熙的心思和朝局的變化。


青燈問史


這是雍正王朝影視劇中的橋段。並非歷史,因為在正史當中,鄔思道是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幕僚,根本沒見過雍正皇帝。

咱們就事論事的拿《雍正王朝》影視劇來說,鄔思道的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幕僚。當時的康熙皇帝,雖然此時對太子已經失去信心,但是並不相信太子會謀反,在心中仍然想要給胤礽機會。

另外,30年的太子,其地位和勢力都已經根深蒂固。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事起倉促,這些問題並沒有解決。想要以雷霆手段將太子勢力清除更是天方夜譚。胤禛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實力,貿然行動只會適得其反,還會暴露自己的野心,使得苦心攢下的冷麵王口碑和聲譽一朝盡失。

在這種情況下,鄔思道正是冷靜看出了康熙皇帝深層次的心理活動,以及當時的勢力格局。於是建議胤禛保舉廢太子復位,不僅獲得了康熙皇帝的好感,更收取了很多忠志之士的人心。最關鍵的是借力打力,讓八爺黨徹底失去了皇位爭奪的權利。





老胡讀歷史


因為鄔思道太瞭解康熙大帝及封建王朝帝王權術的運用,只有“得君心者,才能繼承大統”,而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為鄔思道知道無論是大阿哥黨還是八爺黨都不會保舉廢太子復出,而是會置廢太子於死地。

鄔思道他是從哪幾方面去說服雍正的呢?我們試著去分析一下:
1.雍正以鐵面無私,嫉惡如仇地行事風格,在朝中大臣裡面是沒有人緣的,屬於孤家寡人的一類,從雍正之前就不涉及黨爭,就要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行事風格,只做“食君俸祿,忠君之事”。

2.按照漢民族以嫡為長的傳承製度,肯定以張廷玉為首的漢族大臣一定會在朝堂上保舉廢太子復出,那時候四阿哥可以聯合十三阿哥一起保舉廢太子復出奏請,即使廢太子無法復出,那也會在康熙大帝心裡留下“顧及兄弟之情,懂規矩,明事理”的最佳印象。

3.第一次太子被廢之後,大阿哥的行事作風導致自己身陷囹圄的結局,我們應該要警醒這樣莽撞的行事斷送自己的前程。八爺黨已經聯合朝中大臣一起上書建議,推舉自己為新任太子,人都常說;“槍打出頭鳥”並且康熙大帝已經多次在朝堂上闡述自己的意見,自有安排。現今不可莽撞行事,以便能否從中獲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4.保舉廢太子復出,這是乾的一件“雪中送炭”的美事,即使未來廢太子御極四海之時,雍正也不會被整死,繼續保持親王的待遇,或許還能更上一步,位極人臣。

5.康熙大帝對於這位皇太子從出生到如今,重點培養三十多年,一直是以繼承人的身份來對待,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短期難以撼動。還要一直遵循著“所有人都有錯,但皇帝沒錯”的標準,保舉廢太子復出,能夠讓皇上有臺階下,那麼雍正在那麼多位阿哥之中就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第二梯隊的第一候選人。

最後的結局:確實如鄔思道所猜想的一模一樣,張廷玉代表漢臣請求復立廢太子之位,八爺黨的堅定支持者,馬齊,佟國維提前摘掉烏紗帽,回去退休養老,圈禁在家。

個人意見,不當之處,請關注並回復,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歷史上的雍正朝沒有這段人和事。只能用清朝秘史解開迷團,康熙皇帝廢掉太子胤礽後,胤禃是實對胤礽表現出救援態度。胤禛很著急,很想救他,此後發生的一件事情則更能表明胤禛對侍胤礽的態度。胤礽被廢出後,康熙皇帝準備宣佈胤礽被廢的告天文書,但在之前,他將文書給胤礽看,胤礽看後說: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給的,父皇要廢掉就廢掉好了,何必還告天呢?大阿哥便將胤礽的話轉奏給康熙。康熙聽後很是生氣,他下令說:做皇帝是受天之命,如此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這樣胡說,以後他的話就不要上奏了!大阿哥又將父皇的諭旨傳達給胤礽,胤礽又說:父皇若說我別的不是,我倒無話可說,只是說我弒逆之事,我斷無此心!請您帶我的話轉奏父皇。然而大阿哥卻以有康熙曾說一句:不必轉奏胤礽話,的諭旨為由,不肯為胤礽轉奏此話。在當時,胤唐得知了此事,便告之胤禛,並對他說,這件事關係重大,我們應該上奏給父皇知道。胤禛聽後也十分贊同胤唐的意見,他表示即使因代奏得了不是,也應該替胤礽轉奏此事。他倆一同找到大阿哥,希望他能夠改變主意,為胤礽奏明此事。然而,大阿哥卻厲聲拒絕了,胤禛十分生氣,他說:你不奏,我來奏。阿哥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代奏此事,康熙聽後非但沒有因他們違抗諭旨而生氣,反而誇讚他們奏得對,並命人將胤礽項上的鎖鏈拿掉。胤禛在皇太子的廢立事件中,採取與他人截然相反的做法。對胤礽表示關切,仗義執言,疏通康熙與胤礽之間的感情,並且伴隨康熙更是體貼人微。在皇帝面前更是經常誇讚其他皇子,在別人需要時給予幫助。在激烈的爭儲鬥爭中胤禛深得人心。


茹叔敬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61

主動保舉廢太子胤礽復出

清理戶部虧空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前後,緊接著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犯事第一次被廢,這次的太子被廢,徹底打破許久的沉靜,徹底揭開了九王奪嫡的序幕,一時朝廷上下人心湧動,都對康熙皇帝提出的朝廷上下舉薦新太子,到底會在哪位皇子阿哥中產生,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康熙帝鬧出的笑話)

這次的舉薦新太子風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狼煙四起,一時政治風向晦暗不明。

可是康熙皇帝的皇八子,八阿哥胤祀卻是高調行事,大有不做上這個新太子的位置,決不收兵之勢。 此刻的鄔思道徹底彰顯出他做師爺和幕僚的本領,沉著冷靜而又十分精準的分析出了康熙帝那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

鄔思道分析認為:

康熙皇帝雖然這次廢黜太子胤礽的“儲君”位置,但是並沒有對太子胤礽徹底失望,而且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廢掉自己大量心血,不可能說廢就真廢。

太子胤礽不但做了“儲君”三十多多年,經過苦心經營,他的門生故吏必然遍佈朝野,即使有舉薦出新太子人選,也絕無可能與太子胤礽相抗衡,這包括四阿哥胤禎及十三阿哥胤祥。


(陰險狡詐的鄔思道)

由以上兩條的存在,即使四阿哥胤禎與十三阿哥胤祥想脫離太子黨自立門戶,也切不可過於張揚,應該韜光養晦,低調行事,不可與任何一位阿哥兄弟分庭抗禮,以免過早暴露自己的實力,繼續站在廢子胤礽一邊,康熙皇帝最反對的就是牆頭草。

鄔思道強調;無論誰舉薦哪一位阿哥,我們保的仍然是太子。

繼續舉薦廢太子復位沒有風險可言,一個有情有義這四個字就值得康熙皇帝大肆誇獎,即使保舉失敗了也是各為其主罷了。

(康熙帝果然反悔了)

鄔思道與四阿哥胤禎的預料果然沒有錯,康熙皇帝真的反悔了!出頭的櫞子早濫,八阿哥胤祀在新太子的競爭中不但出手太早,更是大張旗鼓招搖過市,這讓康熙帝看了感到恐怖。

為了皇權不受於威脅,出於無奈的康熙帝只得反悔,反悔的說辭就是康熙帝說的那樣:當初廢太子是朕一人乾綱獨斷,太子也是一不小心犯了錯,近些日子以來,太子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畢竟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大概意思就是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

這次四阿哥胤禎與鄔思道的合謀又一次得逞,他更明白即使太子復位,他的下臺是早晚的事兒,個給自己參與奪嫡自立門戶,又增加了一個時期的緩衝時間,同時又打下了又一個對手,那就是八爺黨的八阿哥胤祀。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k古史


鄔思道之所以讓胤禛舉薦太子,原因有兩個:

1:向康熙表明自己沒有爭太子之心;

2:轉移了老八等人的注意力,不讓胤禛成為打擊的目標;

3:任何皇帝到晚年後,都喜歡忠誠、誠孝的兒子,鄔思道摸透了康熙的心理!使胤禛得到了康熙的贊同,為下一步爭太子鋪平了道路

4:高居皇帝之位:希望繼承人有孝心、有責任感、有擔當!

5:康熙二次立太子,首先是在給太子一個機會,看他經歷這麼多後是否能改過;更重要的是穩定朝局

洞察人性和人心的人往往都是最後的勝利者!


wyl一杯清茶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情節,真實歷史中雍正有沒有上書康熙保舉廢太子胤礽,暫時沒有查到相關史料。不過,從歷史發展推測,雍正彼時應該是有此態度的,至於有沒有這麼一個文字的東西,不好說。 單就劇情而論,為什麼鄔思道建議雍正保舉廢太子,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首先是撇清奪嫡的嫌疑。眾所周知,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康熙曾經命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一來,康熙自己仍在糾結,拿不定主意。二來,康熙內心並沒有徹底對胤礽死心,希望有人給自己遞一個復立胤礽的臺階。三來,接舉薦之事,搞清楚群臣的站隊以及兒子們的派系。這時候,如果舉薦其他人、或者被舉薦,等於就是明著告訴康熙,我站隊了、我結黨了、我有奪嫡之心。胤禩不正是因為這個事情被康熙公開否決皇位繼承資格的嗎?



雍正這時候保舉廢太子胤礽。一是為了向父親表明自己沒有奪嫡之心。二是為了向父親表明自己重視兄弟情分,二哥是老爺子你立的繼承人,我一直都是跟著二哥的,相信二哥這次只是一時糊塗、事出有因,希望父親再給二哥一次機會。這是兄弟之情,是作為父親最希望看到的。



其次,是為了跟隨父親的腳步。胤礽作為康熙自己冊立的皇太子,康熙對胤礽有著特殊的感情,一直親自教育、培養這個皇位繼承人。從內心而言,康熙不願意接受自己多年心血付諸東流的事實。作為父親,康熙也願意相信兒子事出有因,再給兒子一個改過機會。同時,胤礽被廢之後,兒子們的表現也讓康熙驚出一身冷汗,擔心會禍起蕭牆。這時候糾結的康熙已經產生了復立胤礽的想法,只是君王不能出爾反爾,正苦於沒有臺階可下。



這時候雍正保舉胤礽。一來是緊跟父親腳步,為父親遞上了急需的臺階。二來也讓父親看到了自己對於大局的認知和把控能力。



再其次,是為了向父親表明自己一心為公,不謀私利。面對諸子奪嫡一觸即發的局面,康熙權衡利弊之後,已然決定復立胤礽,斷了其他兒子的念想。這不僅僅從父親的角度考慮,而是皇帝的角度考慮問題。為的是維持政局穩定,避免禍起蕭牆、政局動盪。



這個時候,雍正站出來保舉胤礽,而不是結黨保舉自己或者站隊保舉他人,放棄了自己可能成為皇儲或者站隊獲得更大利益的機會。而是從國家安危、政局穩定的大局出發,保舉已經被廢黜的胤礽,恰恰讓父親康熙覺得,這個兒子不是隻打自己的小算盤,是顧全大局、先公後私的。這正是一個帝王應當具備的素質,不是嗎?



或許,在胤礽被廢之時,康熙也想到了雍正,但是,畢竟兒子們都很優秀,康熙也很糾結。而雍正的這一舉動,讓康熙印象深刻,一定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對其他所有兒子的印象。因此,這個時候康熙很可能已經把雍正當成復立皇太子胤礽的備胎了。再胤礽二次被廢之後,實際上康熙就已經認定雍正作為繼承人了,只是因為胤礽的前車之鑑,康熙並沒有著急立儲,而是繼續考察這個將來的繼承人,順帶著對雍正也是一種保護。否則,圈禁胤礽和胤禔、否決胤禩的繼承資格、把胤禎(允禵)支得遠遠的就說不通了,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