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利支天MLZT
問題裡面所說的內容是不準確的,或者說不嚴謹,我有以下理由,還請方家多多指正:
首先說說春秋戰國亂世的形成問題。分裂禍起洛陽的說法,這個,洛陽真的背不了鍋,春秋的形成是禍起關中才對,只是遷都洛陽而已,即使不遷都洛陽,國家一樣會陷入分裂。
1.西周末期,王權已經衰落,這種現象並不是起源於洛陽。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開始了他的作死人生。他在位期間,朝政腐敗,外交疲軟,對外戰爭也屢次遭到失敗,更加要命的是,連年天災,天怒人怨,事實上,這個時期的西周已經成了矛盾即將爆發的火藥桶。
真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周幽王寵愛褒姒,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寵愛歸寵愛,誰也不會管你的床幃之事,壞就壞在他把寵愛當成了事業來做,為了博得自己愛妃的一小,他不惜“烽火戲諸侯”,可見此人有多荒唐。後來,要命的事兒來了,周幽王惹了一個不好惹的諸侯——申侯,怎麼回事兒呢?他寵愛褒姒,就把原來的王后給廢了,太子也廢了,這位王后不是別人,正是申侯的女兒,遇到一個霸道的老丈人,也活該周幽王倒黴。一怒之下,申侯聯合犬戎,發動了叛亂,犬戎進入鎬京之後,大肆搶劫、屠殺,周幽王最終也被犬戎在驪山幹掉,整個國家已經陷入了動亂。
動亂之後,在申侯等人的擁護之下,姬宜臼最終即位,就是周平王,後來,鎬京已經不成樣子了,加上犬戎的威脅,平王無奈,選擇了東遷洛陽,就這樣,西周滅亡,東周開始,事實上,東周開始之前,王室的威望已經大大下降,對諸侯國的控制能力也大大下降,要不然,申侯也不可能會有那麼大膽子,居然造反。所以,春秋之亂不源於洛陽,而是源於鎬京。
2.周室遷入洛陽之後,國家進入了班級模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西周滅亡,王室的威望已經下降到了冰點,各個諸侯國也不再把王室的話當回事兒,而是各自為政,這樣的情況下,周天子就開始依靠大諸侯國來管理小諸侯國,這就像是一個班級,周天子就是老師,強大的諸侯國就是班長,其餘的小諸侯國就是學生,於是,春秋五霸五任班長先後上臺,國家陷入到了以大欺小的動亂模式。
其次說說五胡亂中華。這個事情,如果說是禍起洛陽,倒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畢竟五胡亂華的事兒確實是在洛陽發生的。 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為洛陽當時是西晉的國都,胡人叛亂當然是想將晉朝皇族取而代之,所以,攻擊洛陽就沒什麼稀罕的了。
那麼,洛陽周圍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胡人呢?這個現象得追溯到漢朝了,西漢時期,國都在長安,所以,投降的很多胡人就逐漸遷徙到長安一帶定居,而東漢的國都是洛陽,投降的胡人就遷徙到了洛陽周圍,經過很多年的繁衍,洛陽周圍的胡人數量猛增,這也為後來的叛亂埋下了隱患。
那麼再說說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都是由長安統一。
戰國歸於秦,天下統一,這個說法沒毛病,但秦朝國都在咸陽,與長安還不是一個概念,現在兩個地方雖然看起來很近,可在古代,咸陽還要靠西,長安還要靠東,二者離得不近。
五胡亂華由長安統一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可能您指的是前秦對北方的短暫統一吧,那麼,咱就姑且以這個來論。兩次分裂都由關中一帶統一,我覺得得從以下幾點說起:
關中一帶沃野千里,農業發展便利,可以提供雄厚的物資基礎。大家印象中,現在的陝西溝壑縱橫,土地流失嚴重,看起來並沒有那麼肥沃,可是,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到了南北朝時期,長安附近的平原還是非常肥沃的,糧食產量很高,能夠供應大量軍需,所以,長安建都時間才會那麼長。
關中一帶有地利優勢。長安坐落於平原腹地,往東走就是高大的山脈,而且有易守難攻的函谷關作為屏障,東出中原,打勝了,來自關中的補給可以遠遠不到輸出,打敗了可以撤軍入關堅守,非常便利。
秦人故地,民風強悍。這個就不用我多贅述了,秦人護駕天子有功,被封於西戎之地,剛開始,秦人與西戎雜居,經常發生戰爭,可以說,西周的諸侯國裡,創業最艱難的國家當屬秦國和楚國,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一些,長期與戎族、蠻族發生戰爭,久而久之,就有了強健的體魄、豐富的作戰經驗、血性十足的性格,這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元素之一。
貓叔說歷史
第一無論春秋戰國,還是五胡亂華,都是禍起長安。當然,春秋戰國,還沒有長安。不過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是因為周天子到軍事要塞豐鎬去抗擊犬戎不幸被犬戎攻破導致身死國滅,然後才開始了春秋戰國。而某地經常說長安就是豐鎬。所以說,第一大亂世,禍起長安,很好理解。到了洛陽,憑藉洛陽之力,又生生把大周延續了500年。而五胡亂華的發生,根本原因在於五胡的內遷,而胡人內遷,始於漢武帝,而且故人內遷的集中地帶就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五胡亂華前,關中胡過半,為胡亂中原,提供基礎條件。如果沒有關中等大量胡人做基礎,即使有八王之亂,也只是漢家內部貴族之爭,不會有民族倒懸之危。五胡亂華後關中胡滿天,正是關中有大量胡人基礎,所以五胡亂華都把都城放在長安,以鞏固胡人統治。而最後國家真正的統一則是基於隋都遷洛後,經濟上以大運河溝通東西南北,文化則一掃舊都長安的胡羶戎風,才確定了隋唐一統。
石珀天
西邊的朋友提的問題有點賊喊捉賊之嫌。
犬戎之亂:以廣為人知的烽火戲諸侯為開端,犬戎攻破鎬京,周天子東遷洛邑得以續命500年。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天下共主,但諸侯國互相攻閥,天下亂世由此開啟,追根溯源在於關中地區被異族侵佔。
隨後發展起來的秦國也被排斥在中原文化圈之外。
《戰國策》有言“秦與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所以同知也。”
五胡亂華:關中胡漢雜居早在秦時已是如此,而西晉初年,又有大批胡人內遷關中。關中之地民風彪悍,不識教化之禮。
晉書《徙戎論》有言“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戎狄志態,不與華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隨著西晉八王之亂導致國力衰退,盤踞關中的胡人開始作亂,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之地淪為五胡亂華的策源地,最終釀成五胡亂華的慘劇。亂華,自然指的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深受戰亂之苦。
如今,西邊的加害者卻偽裝成無辜者一次次針挑民族苦難的傷疤,賊喊捉賊,其心當誅!!
北道主i
個人感覺這個問題提得有些怪異,因為春秋戰國、五胡亂華之禍亂原因與結束理由和洛陽長安這兩個地方並沒有本質上的聯繫。
咱們先來看看春秋戰國,其始於東周、歷史標誌是平王東遷洛陽,建立東周。但這禍亂之緣由和洛陽沒多大關係啊,早在東遷之前,周朝就已經亂了,歷經周厲王被驅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及與犬戎的戰爭等一系列事件,才導致了周朝王室的實力與影響力的虛弱,不受諸侯待見,禮樂崩壞。隨後缺乏約束的諸侯國們這才肆無忌憚的爭霸、兼併,以致於東周禍亂數百年。
這和洛陽有什麼關係,就算要扯,也是鎬京啊。當時犬戎進攻鎬京,鎬京變成一片廢墟,無奈只好遷都。所以這個禍起洛陽,是真站不住腳。
再說說由長安統一這件事兒,這沒錯,秦國都咸陽,統一六國,和長安可以掛上鉤。但是,這並不具備因果關係啊,並不是說秦國定都了咸陽,就一定能取得天下。而是秦人當時被封在了這塊地方,至於統一天下,是商鞅變法,是秦國數代人的努力。
接下了,再說說五胡亂華。五胡亂華的起因的“八王之亂”,是晉朝貴族們爭權奪利搞亂了國體,給了胡人以可乘之機。那關洛陽什麼事兒?如果當時都城再長安,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嗎?
最後楊堅結束分裂所謂的長安統一,那也和前面是一個道理,只是定都在這裡而已,與統一全國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如果非要扯到一起,與迷信又有何區別?那為何天下還有那麼多人選擇洛陽為都城呢?
講到這裡,我有點懷疑其問題本身存在著“地域黑”,通過這樣強行加入的因果關係來說明長安優於洛陽,進而凸顯西安甚至整個陝西的優越。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未免就有些不道德了。
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關照!
白話歷史君
遷到洛陽的有幾個盛世,建都洛陽的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到了那的都是半口氣,不久就王權旁落,權貴四起,動盪加劇,民不聊生,生靈塗炭,中華文明史上的災難,亂世自有豪傑出,江山代代有新人!秦一統江山結束了500多年春秋戰國的亂世,創立了中央一統的集權制,漢承秦制,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五胡亂華的西晉幾十年就又出現了亂世幾百年,巧了,又是隋唐一統亂世,上演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盛世在長安,亂世在洛陽!不得不說,得關中者盛世來!秦統強漢隋治盛唐寫進了中華史冊!
九州神行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可以肯定的說歷史上洛陽是胡人最多的地方!洛陽其胡雜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九支戎狄部落生活在洛陽,在洛陽融合繁衍!
東漢時期:光武帝時期大量遷徙五胡進入洛陽!為五胡亂華埋下禍根!
西晉時期:洛陽“八王之亂”導致漢人元氣大傷!禍起於洛陽!洛陽五胡趁機作亂亡西晉五胡十六國開始!導致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健康”!洛陽作為五胡大本營進攻漢人之都“長安”西晉帝死!
洛陽百科介紹裡面是胡人建都最多的地方!
洛陽建都史三分之二是胡都史 三分之一是陪都史!
根據記載,五胡亂華是中國西晉時期北邊眾多遊牧民族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內遷趁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歸根結底就是窮則生變,富裕地方的統治者不珍惜,貧窮地方的人們當然不高興了,一句話就是,憑啥呢。
雪山直送
贊同此君論椐,論點!
長安鎮守西戎,洛邑德化天下。
河洛郎五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古代史上分分合合幾千年,但是有三個時期被稱為“大分裂”時期,這三個時期分別是“春秋戰國、五胡亂華和殘唐五代”
春秋戰國之“烽火戲諸侯”
西周周宣王 是周厲王的兒子,是周朝較為有作為的一代君主,他繼位之後銳意改革,遷都鎬京,在統治前期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然而他在攻打南國失敗之後卻進行了西周第一次料民“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周王進行人口普查的行動嚴重損害了當時貴族的利益,這就為後來的周幽王之死埋下了伏筆!
緊接著周幽王繼位後,這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無道之君,這裡我們就不多說了。他對於西周的頹勢毫無作為,卻進一步得罪了當時的諸侯,具體表現就是周幽王舉行“嵩山會盟”的失敗。當他把自己的王后和太子廢掉之後,則直接引起了關中諸侯申侯的不滿,於是申侯就聯絡了位於陝北的犬戎進攻鎬京殺死周幽王,關中地區也被犬戎佔領,於是繼位的周平王只能去周朝原來的首都成周。
鎬京的淪喪,西周的滅亡就是陝西關中的諸侯聯繫陝北的犬戎對鎬京的一次軍事政變,所以遠在關東中原的諸侯甚至來不及救援,西周就滅亡了!
所以西周的滅亡,春秋戰國的亂世因該歸罪於周幽王及關中諸侯和陝北犬戎,而非東遷的周平王和關東諸侯!
五胡亂華之“八王之亂”
三國歸晉,天下一統,中國的大勢正朝著另一個盛世而走,甚至晉武帝太康年間已經被稱為“太康盛世”了,可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朝代竟然50年就滅亡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晉惠帝智力不行。但是小編認為“五胡亂華”這件事早晚都會發生,甚至晉朝時就有人已經意識到了戎狄之禍,著名的《徙戎論》就是晉朝江統的著作。那麼為什麼“五胡亂華”早晚要發生呢?
這是一張西晉時期胡人內遷分佈地圖,從西漢漢武帝開始周邊少數民族歸附中國之後都會被安置在中國的不同地方,從漢武帝到晉武帝三百多年的積累下來,原來僅生活在中國邊境的胡人逐漸內遷(這也與當時小冰河期有關),到了晉朝時四川,陝西,甘肅,山西,河北,遼東都居住者大量胡人,甚至在《徙戎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也就是說像西安這樣的古都都有一半是胡人居住了!而且這些地方對於西晉首都洛陽是一個半包圍狀態,且距離很近,近到關中的胡人可以一日就到洛陽城下,所以江統做了《徙戎論》希望晉朝把這些地方的胡人遷徙到遠處!
當然江統的話沒有讓沉迷於太平盛事的當朝著放在心上,甚至晉武帝知道太子智力低下也不擔心江山淪喪,然而歷史沒有後悔可言,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先後被自己的妻子和幾位叔叔操縱,晉朝開始變得風雨飄搖,於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徙戎論》”,胡人趁機顛覆了西晉政權,晉愍帝在長安城外投降了胡漢!
之後在陝西,甘肅,山西,河北,遼東聚集的胡人紛紛在自己的根據地建立政權!
所以五胡亂華的導火索是西晉八王之亂,但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北方除了山東河南,早已被胡人佔據!
殘唐五代之“安史之亂”
中國有一個大分裂時期顯得默默無聞,就是這個殘唐五代。一方面人們關注唐朝總是關注盛唐而沒人關注殘唐,另一方面殘唐雖然諸侯割據軍閥混戰但唐中央並沒有完全淪為虛名,再有就是五代十國時間短且沒有什麼英雄輩出,所以殘唐五代歷來都被人們忽略,好像安史之亂後就是陳橋兵變一樣!
安史之亂的爆發主要是因為唐玄宗晚年沉迷享樂,對外把軍事大權交給胡人安祿山,對內任用奸相把持朝政,最終安祿山造反貢獻兩京,唐玄宗倉皇西逃入蜀,從此之後唐朝就開始一路走向滅亡,雖有有唐德宗唐憲宗大力削藩,都不過是讓延緩唐朝的滅亡而已。
從安史之亂到北宋建立將近兩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長安六陷,天子九遷 ”。長安城內上演著改旗易幟的大戲,大唐,大燕,大秦,大齊,吐蕃可謂熱鬧非凡,然而百姓確實受盡了災難。而這一切小編以為這與唐朝後期放棄東都洛陽有很大關係。我們知道唐朝是兩京制,東都洛陽西京長安,在盛唐時期從唐太宗到唐玄宗開元盛世期間,每一位皇帝都是往來於兩京之間治理天下,而從安史之亂到唐朝名存實亡這段時間再也沒有哪位皇帝來到洛陽。
我們不僅要想了為什麼盛唐時期的皇帝都往洛陽跑,而殘唐時期沒有一個皇帝在洛陽呢?洛陽對於唐朝到底有多重要?
隋唐時期關中環境惡化,支撐不起朝廷用度,而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又遠離東南經濟發達地區,這就造成了“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的割裂”。在古代經濟對於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可謂是致命的,所以從隋文帝到唐玄宗整個隋唐盛世期間,沒有一位皇帝不對位於天下之中運河中心的洛陽傾注精力,他們在兼顧關中根據地的同時時常往返於長安洛陽之間,這一點唐玄宗總結的最好“帝業起,崤函乃金湯之固;天下定,河洛為會同之府 ”。殘唐時期涇源軍在長安城外叛變攻陷長安建立大秦就是因為糧草問題。
洛陽另一個重要所在就是軍事作用,關中四塞封閉不利於信息的傳輸,且主要的國土都在東邊,國家發生動亂時朝廷不能及時作出反應,就容易造成尾大不掉,這一點隋煬帝在遷都洛陽時就明確提出了“今者漢王諒悖逆,毒被山東,遂使州縣或淪非所。此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所以在殘唐時期皇帝待在關中,對於東方的諸侯即是是唐德宗,唐憲宗那樣的中興之主也都不能徹底消滅,最後“人亡政息”,而當黃巢等山東起義爆發時,中央政府也都顯得反應遲鈍!
所以小編認為一個朝代的終結原因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因為某個城市,難道西周,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德滅亡都要歸於西安?
亦或者說遷都長安就能中興,那漢獻帝,晉愍帝和慈禧太后都曾逃難到過西安,可東漢中興了嗎?西晉中興了嗎?清朝中興了嗎?
殘唐皇帝可都在西安,不一樣是兩百年天下紛爭?
司馬光說“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北宋文學家李格非說“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歷史從來都是有治有亂,有亂就有治!
雲星午夜
換個說法:為什麼只要國都在洛陽,不管天下有多亂,中華文明都是不僅不敗亡,相反還文化繁盛,大家燦若群星,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在古中國,洛陽,是中華魂魄之所在。揮舞出去的金戈鐵馬,都不過是魂魄所驅罷了。
對祖國的歷史,要有敬畏之心。對洛陽,這座中華文明的聖城,要有敬畏之心。
198084715
題主提問用語也是不準確的。春秋時期還沒有長安洛陽兩大都城。周幽王荒淫無道,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又妄廢太子,引起申侯的報復,遂勾引胡人攻入鎬京,把京都摧殘得滿目瘡痍。雖趕走了胡人,但周朝元氣大傷。為了修復戰爭創傷,周平王遷都洛陽,遠離胡人聚居地。周朝得以鬆散地統治中原500年。
五胡亂華事件發生在西晉時期。當時的長安和洛陽才成為中原王朝二選一的首都。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一連串的對匈奴的征服戰爭俘虜了大批匈奴人。他把大量的胡人俘虜安置在長安都城附近,便於時刻監管。西都長安與西都洛陽相距不是大遠,歷朝歷代的戰爭胡人俘虜都安置在兩京附近,造成人滿堪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原王朝強盛時,胡人安份守己,不敢輕舉妄動。但是,沒有永不衰落的帝國。西晉末年,遭受八王之亂的打擊,晉朝勢力衰微,於是胡人乘機發動暴亂,他們人多勢眾,強悍勇武,圍攻京都洛陽。晉朝勢力逃離洛陽,匯聚長安,積蓄力量,反攻倒算,奪回洛陽,平息叛亂。
易經雲: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小人道長。當王朝處於強盛時期,君王順天應人,有力控制全局。這時奸邪詭詐,胡作非為的小人物就偃旗息鼓,乖乖做個好良民,但是他仍賊心不改,時刻等待時機。國家承平日久,君王就放鬆警惕,不能居安思危,沉迷逸樂,不思修德。以為我這樣放縱自由地過日子,不也平平安安嗎?殊不知禍亂已潛伏在門口,正在醞釀之中,若不及時悔悟,經過一段時期,禍亂暴發了,就無力迴天了。君王失德,無力控制局面時,小人便勢力大漲了。沒有了管束,他們肆無忌憚,胡作非為了。妄圖憑暴力和詭詐攫取政權,繪天下帶束戰爭苦難。君王只有謹慎修德,倚靠上天的幫助才能平息叛亂。為了天下的安寧,為君者不能不居安思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