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香暴擊七千萬
通貨緊縮是相對於通貨膨脹而言,本質上都同屬於貨幣現象。
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追求的宏觀的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相對均衡,此為經濟發展的理想狀態。
當以貨幣為最終實現手段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就發生通脹現象,當遠遠大於時就演變成嚴重通脹或惡性通脹,隨著價格的不斷攀升,引發貨幣的嚴重貶值,反過來最終抑制總需求,引發危機。同樣當有效需求嚴重滯後於商品或者服務的供應量時,引發商品服務價格的不斷下跌,導致出現通縮為表現的經濟衰退,比如九十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危機。
所以保持貨幣總量供應的適度,對經濟保持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經濟發展史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以通脹為表現方式,這是因為經濟的增長是需要總需求適度大於總供給,這樣才能推動生產,向社會提供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服務上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發展,經濟增長。而在特殊階段,由於政府過分強調了經濟增長而忽視了大量供應貨幣而引發的需求過渡,最終導致價格雪崩的通縮危機。實際上每一次危機就是無數個小的決策失誤累積所致,在一定的特定條件下被引爆,進行危機大範圍傳導與擴散。
對於通縮變成危機的轉變,我們聽過兩個詞:軟著陸和硬著陸。
軟著陸就是利用風險管理手段,平滑物價下跌的速率,使其慢速,長期的釋放風險,從而減緩對經濟出現大的衝擊或是說演變成危機。一般來說軟著陸後的經濟復甦是很快的。比如說中國中國在東南亞危機衝擊中的1998年,當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在98年3月舉行的世界經濟年會中提到中國遭遇了通縮並開始施行抗通縮舉措。很快99年我們就走出了通縮陰影。而日本則沒有那麼幸運,九十年代末期通縮發生後採取了錯誤的抗通縮方式,導致出現‘失去二十年’的長期經濟低迷!
風險永遠不能被消除,但是可以管理,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其將破壞性降到最低程度,這就需要正確的宏觀調控!
股語言
貨幣通縮和通貨膨脹有點相反。通貨膨脹大家見得比較多。就是貨幣發得多,物價上漲等等。
貨幣通縮就是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經濟學家們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惡性的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如何辨別貨進入通縮呢? 一般認為,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有三個要素: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解決通貨緊縮的對策要麼是自由放任,企業破產後的強制恢復,要麼是增加貨幣供給,利用通貨膨脹的方式助其恢復。
大貓財經
現代經濟史上,最著名的兩次通貨緊縮有兩次,一是1929-1933年期間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二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持續20年的日本通縮。希望這兩次通縮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示:
1.通貨緊縮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物價的持續下降,一般表現為螺旋式下降。美國大蕭條是由股市崩盤與美聯儲錯誤的貨幣收縮政策疊加所致,日本大通縮由股市、尤其是樓市大崩盤後的經濟低迷所致,期間日本央行多次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在銀行存款銀行要收儲戶的錢)都無濟於事,定量寬鬆也無可奈何,都無法讓經濟走出通縮。
2.在通縮期間,不論是居民收入還是企業收入很難獲得實際提升,因為適度的通貨膨脹會使人產生“貨幣幻覺”,在經濟活動中感覺自己賺錢了,哪怕通脹後自己的實際收入並沒有提高,但是紙面數字的提高也足以讓人高興,刺激每個經濟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創造性。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不僅""貨幣幻覺“”消失了,人甚至會感覺虧錢,經濟活動容易陷入持續低迷。
3.在正常經濟環境,即輕度物價上漲的過程中,對借貸活動和債務人非常有利,因為隨著物價上漲,潛在的債務在緩慢的被價格上漲抵消,這鼓勵了人們加槓桿,我們都知道,適度加槓桿對經濟快速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在通縮的環境下,加槓桿變為去槓桿,對經濟下降帶來進一步的衝擊。
期貨老古董
通貨緊縮—熟悉的“陌生人”
通貨緊縮:市場上流通錢少了,到人們口袋的錢也少了,錢更值錢了,物價一段時間下跌了,這種經濟現象叫做“通貨緊縮”。經濟學家得出:長期的通貨緊縮對經濟有明顯的傷害,會抑制生產和投資,從而導致失業率走高和經濟衰退。
馬克思—是第一個觀察到它,並且記錄下它的人
通貨緊縮最早出現在馬克思的1867年9月《資本論》中,他認為通貨的膨脹和收縮可能由經濟的產業週期引起,可能由流通中的商品數量、價格變動引起,可能由貨幣流通速度變化引起,還可能由於技術因素引起。
很可惜!他沒有說出造成通脹和緊縮源於貨幣的供應,但也提到了貨幣的流通速度和價格變動(債務緊縮就是由價格變動引發的)。雖然沒有找出具體原因,但他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通脹和通縮的經濟現象,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馬克思之後,凱恩斯論將一理論繼續發展,並且將它們與貨幣政策聯繫在一起!
得出了三個新的成果!
(1)他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完整觀察到了“通貨膨脹”到“通貨緊縮”的演化過程,並且得出了國家的貨幣政策是根本原因。
他於1923年在《幣值變動的社會後果》中分析了1914年到1923年英國物價水平的變動,1914年—1923年間,金本位制的解體和“一戰”的爆發,各國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隨後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現象。從1920年起,重新恢復對其金融局勢控制的那些國家,因為不滿足於僅僅消滅通貨膨脹,從而過分縮減了其貨幣供給,於是又嚐到了通貨緊縮的苦果。”
(2)通脹和通縮是“天秤”的兩端,兩者都會損害經濟發展;
“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害,……兩者對財富的生產也同樣會產生影響,前者具有過度刺激的作用,而後者具有阻礙作用。
(3)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具有“殺傷力”。
通貨緊縮有個叫“再分配效應”是打擊生產者的積極性的,一般來說:企業主需要借錢,在通縮的環境下融資成本高企,企業主更願意保留現金而不願擴大生產,因為現金比勞作得到的收益更大,此時會減少借款。
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通縮現象——“債務”通縮!
他認為企業的過度負債是導致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主要原因。
在經濟的繁榮時期,企業家為追求更多利潤,會過度負債,而在經濟狀況轉壞時,企業家為了清償債務會降價傾銷商品,導致物價水平的下跌,出現通貨緊縮。這又會使企業利潤減少,生產停滯,失業增加。而失業的增加,會使人們的情緒低落,產生悲觀心理,對經濟和生活喪失信心,更願持有較多的貨幣,居民和企業的這種行為將使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這樣惡性循環,必然出現企業大量破產,無法償還銀行債務,造成銀行倒閉的危機。
歷史會重演——換了“馬甲”你就不認識了吧?
大家有沒有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破沒之後,長期的“通貨緊縮”,被稱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它就是典型的—債務通縮,日本居民在當年的經濟泡沫破沒之後,居民因買房欠下銀行大量的債務,很多銀行直接破產,倖存下來的銀行也出現了巨量的壞賬。這就造成是消費端(居民)和生產端(企業和銀行)同時因債務原因:都傾向保留現金,居民不願消費,企業不願生產,造成願意存蓄,不願借貸的現象。
當年美國走出“大蕭條”的方法:解決通貨緊縮的對策要麼是自由放任,要麼是增加貨幣供給,利用通貨膨脹的方,式助其恢復。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何其相似。
對於“通縮”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些瞭解。現在中國房價維持高位,一家6個錢包都給了房子,而企業和家庭的負債率也在不斷走高。如果在不抑制房價,未來會不會引發“債務通縮”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經驗分享不易哦,喜歡的話點贊+關注哦!
跳跳蟲掉坑了
通縮,也就是通貨緊縮,額,不知道是不是樓上的審題沒審清楚呀。。。。
通縮一般是指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減少,市場普遍缺錢,社會現象就是股市下跌,其他金融類資產,比如基金債券等大多也是下跌的態勢,人們能拿到手的錢更少,消費開始出現降級,生意開始很難做。再往嚴重點說,不少公司開始撐不住倒閉,失業率開始攀升(沒錯,現在就是這種情況)。當這一問題始終無法解決的時候,社會問題就會開始出現了,往下就不繼續了,自己可以想象得到…
比起通貨膨脹,通縮的危害性更大,其實目前世界所有國家大多認為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有利的。但是通縮就不一樣了,就比如上個世紀的美國大蕭條…
幣鮮說
貨幣通縮會造成貨幣稀缺,貨幣稀缺會導致貨幣自身價值上升,相應的商品價格會走低。會導致大家囤積貨幣,而不再是商品,商品將難以流通,經濟將難以發展,社會結構趨於崩潰。
clover鄭倩茹
貨幣通縮!次貸危機暴發!各種負債無法還上,債務鏈構崩盤。嚴重的可能進入經濟危機!
普通基民一個
不可能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