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現場|“選票上沒我(名字),但我在選票上!”美國中期選舉的“特朗普效應”

中期選舉不選總統,但歷來被視為對在任總統的“中考”。而今年中期選舉選戰期間,這種音調尤為突出。

一來按美媒的說法,特朗普作為總統,全身心投入的力度和程度顯著超過他之前幾位前任;二來從兩黨預選開鑼到選戰最後衝刺,特朗普一直是共和黨選戰的核心。

兩黨預選階段,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風向”勁吹。多數情況下,特朗普支持誰,誰就贏;競選人爭相向特朗普靠攏,甚至互相比較“誰更特朗普”,反建制、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色彩凸顯。以特朗普式競選語言爭取選民支持,成為許多共和黨競選人偏愛的策略。民主黨和反特朗普的主流媒體批評特朗普挑動選民的“憤怒和恐懼”,前共和黨眾議長金裡奇則認為,特朗普並沒有“製造憤怒”,憤怒來自選民心裡,特朗普只是為他們“表達憤怒”。

選戰正式開鑼後,特朗普繼續成為共和黨選戰核心,全力以赴助選,主導議題設置,在選戰最後一週,特朗普5天內旋風式穿梭8州11場競選集會催票。早在10月上旬密西西比州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就明確說:“選票上沒我(名字),但我在選票上,因為這也是關於我的一場公投……我要你們投票,假裝我在選票上。”

普遍認為,特朗普入主白宮近兩年來,最大政績是成功提名任命兩名保守派大法官,使保守派在聯邦最高法院佔據上風;其次是推動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稅改立法。美國經濟全面復甦始於奧巴馬執政後期,但穩固和提速於特朗普執政之後,多數選民在功勞薄上記了特朗普重重一筆。

在此期間,國會共和黨人未能廢除並以新法替代《平價醫療法案》,被視為特朗普任內最大挫折。圍繞醫保、移民、控槍、種族、貧富、大法官任命等熱點,圍繞特朗普一意維護基本盤的執政風格和爭議言論,以及特朗普與美國多數主流媒體的“假新聞”大戰等,美國兩黨更加對立,社會輿論紛攘不休。在經濟增長同時,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風險快速增加、頻啟貿易爭端引發全球保護主義擔憂,“美國優先”和“美國獨行”導致美國形象受損並帶給世界諸多不確定性。

選戰最後衝刺階段,共和黨大談移民、民主黨大談醫保,成為突出景觀。在針對民主黨政要和自由派人士的炸彈包裹事件及猶太教堂槍擊案等“十月驚奇”發生後,反特朗普的美國主流媒體指責特朗普助選言論刺激了右翼極端主義情緒。特朗普一方面予以反駁,一方面打出一套生猛的反移民組合拳。他高調宣佈:“我不是全球主義者,我是國家主義者”,宣佈擬派多達1.5萬軍隊至美墨邊境攔截非法移民,如落實則兵力將超過美國在阿富汗駐軍;宣佈計劃取消“出生公民權”——在美國出生即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權利;宣佈計劃駁回非法入境者的避難申請……

多項民調顯示,美國民眾的選舉關切,與特朗普政策言行密切相關;他的反移民等強硬主張和爭議言論,在動員共和黨票倉同時,很可能也會刺激更多民主黨選民。從各州提前投票情況來看,民主、共和兩黨選民都很踴躍,投票率即便不會創歷史新高,預期也會處於過去二三十年來的較高水平。特朗普執政以來,幾乎一直得到逾八成共和黨選民的堅定支持,而約八成民主黨選民則一直對他持負面看法。兩黨選民對特朗普的兩極觀感,預期不僅拉昇中期選舉投票率,也會對選舉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