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经远舰”沉船被发现!北洋舰队当年因何全军覆没?
最近,考古界出了一个大新闻。
自甲午战争沉没了124年的北洋水师“经远舰”,终于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被找到了。
“经远舰”出水文物
1887年底,“经远舰”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在1894年9月黄海那场惨烈的海战中,“经远舰”被击沉,包括管带(舰长)林永升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捐躯。“经远舰”的发现,不单是水下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更是对甲午英灵的告慰。
美术作品《下沉中的“经远舰”》
中国国运的转折点
甲午一战,号称“ 远东第一舰队”、世界排名前七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彻底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和东亚地区的基本格局。
甲午战争,是日本“大陆政策”实施的重要一步。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近邻中国很快成为其侵略扩张的主要对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配合军事行动,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量间谍。
谍影重重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 日本对华间谍活动实际是从1872年开始的。当时日本高层为“征韩”争执不下,参议江藤新平提出应尽快派遣间谍到中国搜集情报。此后多年,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大量间谍,组成间谍情报网,千方百计地搜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俗等情报。
日本间谍福岛九成花费数月绘测台湾,为日本侵台提供便利。海军武官井上敏夫“亲临渤海湾、大连湾、旅顺要塞、威海卫要塞、天津、塘沽等地,对地理水文数据和设防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他们的工作堪称详尽:“从渤海直到山东下来的海岸线,硬是用铅垂线测量一遍。他们的情报,详细到每个村庄有多少人、几口水井。”
早期前往中国的间谍经调查,向日本政府报告:“以今日之状态,不数年中国将土崩瓦解”,主张应利用清朝政府腐败、虚弱的时机发动战争。
在间谍情报的基础上,日本增强了与中国交战的信心。随着日本对中国情报的强烈需求,情报网逐渐扩大。间谍们不再跋山涉水、单打独斗,而是正式在中国设立间谍机构,开始大规模、有组织的间谍活动。
机构暗立
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华设立的主要间谍机构有汉口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
1886年在汉口成立的乐善堂分号,对外以药房和出版业务为掩护,其实是日本在华的间谍中枢机构,创办人荒尾精乃日本初期间谍活动的重要头目。
荒尾精(前排中坐者)与汉口乐善堂的间谍同伙合影
乐善堂内部组织相当严密,间谍人员分为两类:“内员”负责资料收集汇总和经营管理等,“外员”则多为一线间谍,在外以售卖眼药水和书籍、杂货为掩护,调查项目细分为土地、人口、运输、兵制等。这些间谍以汉口为据点,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以这些城市为基地,渗透到其辐射的乡镇农村。
乐善堂刊登在上海《申报》的药品广告
1890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清贸易研究所则由荒尾精、根津一、宗方小太郎等人创办,是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出资、打着培养“中日贸易人才”旗号的间谍训练机构。研究所学制三年,教师中就有乐善堂的职员。
日清贸易研究所第一届毕业生(白色衣服的几名毕业生有的穿起了马褂,蓄起了长辫,与清人几乎无区别)
1893年,正值中日关系紧张,研究所当下就安排学生分赴中国各地搜集情报作为毕业实习。甲午战争爆发后,该机构很多学生前往广岛大本营报到。
手段隐蔽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中国的情况,日本间谍对中国的渗透无所不用其极,很多日本间谍都精通汉语,像上文提到的间谍头目根津一、宗方小太郎都是从小学习汉文典籍、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他们或以外交官、商人、学生等合法身份做掩护,或蓄发留辫改装,冒充中国百姓甚至乞丐,四处侦查,足迹遍布中国战略要地乃至滇、藏等边远地区。
宗方小太郎手写日记
为了掩人耳目,日清贸易研究所还制定了周密的暗语系统,如“上等品”代表“旅顺口附近兵”;“中等品”指“大连湾附近兵”;“谷类”代表“步兵练勇”;“杂货”指“炮兵”等。
日本还通过高层亲自出马,利用“国事活动”刺探情报。不仅如此,其间谍还勾结中国的土匪恶霸,用金钱、美色收买清廷要员,甚至悬挂他国军舰旗帜,浑水摸鱼往来黄海海域,以窃取北洋舰队军事情报。
危害重大
间谍的频繁刺探,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廷应请派兵。日本根据此前获知的大量情报,认为与中国开战的时机已到。这时,日本间谍更加紧了活动,尤其关注北洋舰队的动向。7月25日,清廷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前往朝鲜牙山,却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号”巡洋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国。这次丰岛海战 ,是中日海军的首次交锋,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高升号”被击沉
而“高升号”的开船日期,正是日本间谍石川伍一“冒广东人,剃发,穿中国衣服”,隐藏在天津军械局一个书吏家中探知的。这个书吏的上司,竟是李鸿章的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候补道张士珩!清廷官员保密之疏可见一斑。
石川伍一原为汉口乐善堂职员,因“高升号”泄密事件在天津被中方处决
丰岛海战后,日本切断了中国至牙山的海路,控制了朝鲜海域,日本间谍在中国的活动更加猖獗。
已在中国活动多年的宗方小太郎化名“北平”,在北京街头摆地摊卖书。战争期间,为了掌握北洋舰队的动态,他奉命多次冒充中国人在威海探测,终于探得北洋舰队开往朝鲜的准确日期,日本联合舰队遂得以在9月15日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以逸待劳重创北洋舰队。宗方小太郎本人也因此被明治天皇破格嘉奖,嘉奖时,天皇还特意命其穿着刺探情报时的中国服装,以彰显其间谍活动的“丰功伟绩”。
日军占领清军防线
日本间谍的刺探活动,贯穿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一举攻占金州、选择荣成湾作为登陆点、采取包抄后路的战术都是间谍提出的。进攻威海卫前夕,日军派8名间谍到荣成湾龙须岛侦察军情,他们在“近村购食物并鸦片烟,与村民狎,得威海、成山兵防状以去”。后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在龙须岛成功登陆,仅10天之后就占领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封锁了港口,轰击刘公岛及港内的北洋舰队。不日,威海卫完全陷落,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有句话曾说:“甲午战争清军败于情报”,这是十分贴切的。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间谍成为军事行动的先锋,使日军“尽知我军情”。更可笑的是,由于技术落后、编制原始,清廷的密电码早已被日军破译,清廷竟毫不察觉,从未修改密码。结果在随后的马关谈判中,政府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被日本人一览无余,连“和谈”都不过是表面文章。
如今,甲午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它留给后人的启示仍然很多。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平建设年代,“经远舰”的发现,正是在无声地警醒国人:过去的屈辱历史时刻不能忘记,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好军事保密工作。北洋舰队曾经折戟的中国百年海军梦想,必将于新的时代,在防间保密的护航下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海、康沛竹:《甲午战争与日本间谍》,清史研究 ,1994年04期
【2】赵子云:《日本间谍在甲午战争前后》,炎黄纵横,2006年12期
【3】史常伟:《从“天佑侠团”到“乐善堂分店”——日本在甲午战争前的间谍活动 》,环球军事,2006年07期
【4】东辰:《甲午战争清军败于情报》,保密工作,2004年03期
【5】张浩:《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军事历史,1995年05期
閱讀更多 石龍政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