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問題頻發,不賺錢的財務共享緣何仍受捧

自去年以來,共享經濟領域問題頻發,先有共享單車遭遇“倒閉潮”,後有網約車信息審核不嚴,還有共享租房亂象叢生……但是,這都沒能阻擋共享經濟的高速增長。

共享服務在國內逐步興起,其中,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尤為迅猛。

“設立財務共享中心有兩個最為明顯的好處:一是減少重複崗位,集中起來好辦事兒;二是確保公司出臺的管理政策得到有效執行。”WPP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志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半數企業近三年內涉足

總部設在倫敦的WPP集團擁有奧美、智威湯遜、傳立等一系列大型的廣告傳媒公司,僅在中國就擁有100多個分、子公司和14000多名員工。

今年7月,WPP正式在上海設立財務共享中心。“我們把很大一部分重複的崗位移到上海的共享中心,就不需要每個分、子公司都設立財務人員,去處理很多付款、報銷等較為繁瑣的日常工作。”張志舜說。

另一個好處在於,以往很多隻有在內部審計時才會暴露的問題,現在可以確保每一筆會計業務都按照公司規定執行。

中興新雲服務公司總裁陳虎認為,設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除了解決基本的票、帳、表、錢、稅,還通過財務的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獲得的最有效、最全面、最客觀的數據(包含財務數據及企業經營數據),對於企業整體管理將大有裨益。

2005年中興通訊建立了中國企業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即中興財務雲),2013年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全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負責中興通訊全球90個國家的核算業務,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資金管理。

事實上,這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在許多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集團公司中興起與推廣。

ACCA近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顯示,半數以上中國企業的共享服務中心都是最近三年內建立的。

同時,規模越大,採用共享服務模式的企業數量也呈增加趨勢。在年收入100億人民幣以上的受調研企業中,76.0%的企業建立了共享服務中心,其中,58.6%是全球化的企業。

與其他共享業態不同的是,共享服務共享的不僅是資源,更是人才。當財務基礎業務不斷向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和自動化發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環節可以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而這是財務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必然趨勢。

ACCA大中華區總監梁淑屏說:“今年的調研,我們走訪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共享服務中心。最深刻的感受是,無論規模大小、所屬行業和發展階段,共享服務中心總是繞不過‘人才管理’這一難題。”

陳虎告訴記者,當初中興在設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後,基礎財務人員減少了40%,目前財務人員佔總員工數的1.1%左右,明顯低於中國企業財務人員佔比3%-5%這一平均水平。

“這並不是說我們裁掉了40%的財務人員,而是財務人員的結構和素質發生了變化,公司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建立了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服務相結合的財經管理模式。”陳虎說。

不過,目前中國企業的財務共享人員規模較小,整體服務規模和水平還在起步階段,所以離職率相對穩定。

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企業中僅有7.8%的人員離職率超過20%,而在外資跨國企業的共享服務中心中,21.3%的人員離職率超過20%。

ACCA中國事務總監於翔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財務共享服務和企業規模及戰略息息相關。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不會出現流失率增高的情況。國內不少城市和地區因企業設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後促進了就業的增長,比如佛山的金融高新區、成都、大連和西安等地。

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化

今年2月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18》顯示,近年來,我國共享經濟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逐漸展現出引領全球的發展態勢。2017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4.9萬億元,同比增長47%,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

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這是繼《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之後,指導我國共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

當前,我國的共享經濟正從交通出行、住房共享等先發領域逐漸向生產製造共享、知識技能共享、勞務共享、科研資源共享等更廣闊的範圍發展。

目前看來,我國的共享服務中心由於起步較晚,仍定位於成本中心,不直接對外提供服務,也不產生收入。

調研報告認為,未來的共享服務中心應該是以市場為驅動的、相對獨立的組織機構,並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化。

當然,共享服務中心不僅僅侷限於財務領域,非核心業務領域如人力資源、供應鏈/採購、信息技術、銷售/市場支持、客戶服務、法務等都可以實現共享。

陳虎預測,中國企業還需要5~10年發展到這一步,按照世界500強80%以上都建立共享服務中心的比例測算,中國共享服務中心的數量將從現在的幾百家增至幾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