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54歲的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蜀軍主力攻入關中,駐兵於關中平原西端的五丈原。長年的操勞,正可以用積勞成疾來形容此時的諸葛亮,加上戰事陷入膠著,勞力之外更勞心,諸葛亮病倒了。

轉眼到了這一年秋天,秋風起,天氣涼,秋風蕭瑟,又容易讓人感傷,諸葛亮的病情竟然嚴重起來。消息傳到成都,後主劉禪大為驚愕,趕緊派尚書僕射李福星夜趕往五丈原,一方面探視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面還有一件大事相問。

一、李福的忘性太大了

李福趕到五丈原,看到諸葛亮的病情已經很重了。李福在病床前向丞相詢問對國事方面的交代,聽完後就急忙回成都覆命。走了幾天,李福突然想起來還有重要的事沒有問,於是又返回來重新面見丞相。

諸葛亮已知道了他的來意,對李福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說的很多,再說一天也說不完,你想的問的,公琰合適。”公琰是蔣琬的字。李福道:“前幾天確實忘了問您這件事,就是您百年這後誰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來。我還想再問您,蔣琬之後,誰可以接任?”諸葛亮回答:“文偉可以。”文偉,是費禕的字。

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合適,諸葛亮不再回答。諸葛亮隨後向後主上了一份表章,託付後事:“我家在成都有800株桑樹,有薄田15頃,家中子女的衣食,已經很寬裕了。我在外領兵作戰,沒有別的收入和花費,隨身的衣物膳食都依靠國家,不從事其他營生以增加一分一毫的私產。如果我死了,不會使家中有多餘的資產,身外有多餘的錢財,以致辜負陛下對我的恩情。”

二、李福真的很健忘嗎

李福千里迢迢來前線探病,還肩負著重要使命,見到諸葛亮以後居然把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忘了,說出來誰信呢?

李福不是普通官員,他是尚書檯僕射,尚書檯是朝廷的秘書局,李福的職務相當於秘書局副局長,能坐在這個位子的絕對不是馬大哈。《三國志》評價李福“果銳”,果斷而且敏銳;《益部耆舊雜記》評價李福“為人精識果銳,敏於從政”,是個能力很強的官員。李福怎麼能在關鍵時刻犯如此低級錯誤呢?

顯然,不是李福“忘了”,而是行前並沒有向諸葛亮詢問接班人的任務。沒有任務,自己就不能多嘴,這是紀律。李福去而復返,顯然又接班到了新任務,當然在諸葛亮面前不能如實地說,只好說自己忘了。諸葛亮當然也明白,所以沒有追問你為什麼忘了。

三、誰派李福去的前線

誰派李福來前線的呢?是不是蔣琬?應該不是。史書上說“後主遣福省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宮中”與“府中”,這是蜀漢權力結構的特殊情況,宮是皇宮,府是丞相府,諸葛亮“開府治事”,日常軍政事務其實是丞相府在管。諸葛亮上完《出師表》就去了漢中,從此再未返回成都,但成都的丞相府一直都在,由留府長史負責管理,前期的留府長史是張裔,張裔死後是蔣琬,但李福不應該是蔣琬派去的,如此重要的事情,又可能涉及到蔣琬本人,也只能是劉禪下的命令。

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從李福任職經歷來看,他也是直接服務於後主劉禪的人。李福擔任尚書僕射之前,還擔任過巴西郡太守、江州都督、楊威將軍等職,都是重要的職務。但李福在蜀漢官員中名氣倒不太大,除了這次出使五丈原,史書基本上沒有留下關於他的太多記載,這很大程度上與李福的出身有關。李福是益州刺史部梓潼郡涪縣人,益州地地道道的本土派,益州本土派儘管也出了張裔、李洪等後起之秀,但在蜀漢的政治格局裡並不處於主導地位。

不過李福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當過劉備的書佐,相當於文字秘書。劉備大概對這個秘書相當欣賞,後來提拔李福當成都縣令,雖然只是個品秩六百石的縣官,卻是首都所在地的縣令,重要性非同一般。

李福作為尚書僕射,是直接服務於後主的管員,雖然此時的尚書檯並不是蜀漢的權力中杻,但作為劉備曾經的書佐,李福在劉備身邊工作過,對劉備想必也充滿了感情,綜合來看,他是後主劉禪信得過的人,派去執行重要任務也是合適人選。

四、誰給了李福新任務

李福離開漢中,“別去數日”後再返回,一定是在半路上接到了新的任務,這又是誰下達新的任務呢?

一個可能性是後主劉禪,也許當初派李福去就是探一探病,但李福走後,後主想到諸葛丞相年勢已高,所雙想到了還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問一下丞相,就又派人去了漢中,半路上遇到了李福。

但更多的人會懷疑到蔣琬的頭上,因為他是李福重複漢中的最大受益者。也許後主派李福去前線探病事先沒有知會蔣琬,蔣琬得知後意識到李福此行的任務中缺少一項重要內容,他要麼派人立即趕赴漢中找李福,要麼面見後主陳述意見,這就有了李福的新任務。

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李福再返漢中,得到了諸葛亮關於接班人的遺囑,蔣琬順利接班。蔣琬接替諸葛亮主政後,迅速將李福由尚書檯的閒職調任為前監軍兼領大將軍司馬,蔣琬時任大將軍,大將軍司馬相當於大將府裡的秘書長,李福成為蔣琬最重要的助手。

五、諸葛亮的兩次遺囑

不過,蔣琬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卻實屬多此一舉。諸葛亮對蔣琬一直讚賞有加,曾稱讚蔣琬:“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尤其是,在此次北伐前諸葛亮已自覺來日無多,已提前密表後主:“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也就是說,諸葛亮其實已經對後事進行了安排,即便李福不再重返漢中,蔣琬也將會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那麼,李福重返漢中只能是後主劉禪的安排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新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諸葛亮已經明確密奏過的事,後主還要再問上一遍呢?

當然,為慎重起見再核實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諸葛亮的繼任者也是蜀漢實際的掌門人,不僅要有能力帶領蜀漢復興漢室,還要有很高的威望,能把蜀漢官民團結在一起,確定這樣的人選,後主劉禪必須慎之又慎。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劉禪向諸葛亮二次追問遺囑也許另有用意。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劉禪只有16歲,那時需要諸葛亮輔政,但劉禪現在已經27歲了,從年齡上看完全可以親政了,劉禪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呢?如果有,也許追問接班人的問題是為了提醒諸葛亮。

諸葛亮臨終前,此人千里探病,卻把至關重要的事給忘了?

這個問題諸葛亮想必也考慮過,但他最終的決定是延續蜀漢既有的政治格局,於是指定蔣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繼續主持蜀漢軍政事務。這樣做,不是諸葛亮貪權或有野心,更不是諸葛亮對後主和先帝劉備的不忠,這是蜀漢特殊的現實所決定的。蜀漢外有強敵,復興漢室的任務仍然艱鉅,而內部隱患也很多,必須採取強勢領導,而劉禪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