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10月31日定为区块链日。”一个社群里,有人给出了这样的提议。
十年前的这天,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第一版白皮书。不到3个月,他将白皮书的设想变为了现实。2年后,中本聪选择事了拂衣去,而他开启的区块链世界却渐渐热闹起来。
这片尚未完全开垦的土地,吸引了技术极客、投资经理、科幻小说作家、牛肉销售员、英语老师......他们并非互联网世界的主角,却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开荒挖地,成为行业的领路人。运气、眼界、能力......多种因素综合下,他们站在了舞台中央。
回顾这十年,争议不断,机会不断。伴随着一个个造富神话,区块链的车轮滚滚向前。区块链真相沿着时间脉络梳理了这十年的过往,希望尽可能地记录下这段奇妙的时光。
1
2008年9月14日上午9点左右,一通电话彻底决定了雷曼兄弟的命运。
“我们一致决定,选择一家影响力足够震慑市场的鲁莽机构开刀,主动放弃对它潜在的一切承诺,让它彻底倒闭,借以警示所有市场参与者不要再心存幻想。实际上,雷曼只不过在错误的时间被选择了。”电话那头美联储主席伯克南告诉掌舵人理查德·福尔德。
最后一线希望落空了。此刻,62岁的福尔德再也无法重新上演911事件当时的奇迹——力挽狂澜,让这家百年投行成功从灾难中挺过来。
9月15日凌晨1点,福尔德走出雷曼总部大厦,面对赶来的媒体,宣读了董事会决议: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向联邦政府申请11号破产保护法案。
这只是金融危机的开始,并不是结束。
当天,美国银行宣布以近50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当月,美国五大投行中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型公司。6个月以前,华尔街五大投行中实力最弱的贝尔斯登,已被摩根大通以总价约2.36亿美元的“超低价”收购。
就这样,美国著名的五大投行彻底分离崩析。
很快,经济危机蔓延到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疯狂印钱,公众手里的货币贬值,通货异常膨胀,群众购买力大幅度削弱。金融危机中的旧世界风雨飘摇,公众的信用和经济一起缩水,抱怨声此起彼伏,新的秩序亟待建立。
2
此时,一个密码学极客出现了,带着去中心化的梦想。
2008年10月31日,名为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com(密码朋克)”网站的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在论文中,中本聪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可惜的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即便是全是密码行业大神的地方。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受影响,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2009年1月3日,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
他在区块链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这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彼时,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英国财政大臣达林不得不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此时,不单是英国,美国、俄罗斯都如此,糟糕的金融货币体系在全世界蔓延。
中本聪的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新体系对旧体系的嘲讽。
当天下午6点15分,创始区块计入公开账簿。区块链1.0时代——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时期,正式拉开序幕。
3
早期,比特币更像是技术极客的玩具,未能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直到一个名为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出现。
2010年5月18号,Laszlo Hanyecz在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上发帖声称:自己可以付一万个比特币购买几个披萨,对方需要把披萨送到自己的住址。
19岁的小伙子Jercos在BitcoinTalk看到了这条消息问询而来。事实上,Jercos和Hanyecz并不相识,但是二人总是在同一个IRC(聊天室)出入,因此,Jercos对Hanyecz的马甲比较熟悉。
最终,Hanyecz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约翰棒披萨优惠券。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一个比特币值0.3美分,自此比特币有了价格。
但是,此时并没有专属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矿工们只能通过论坛发帖来找寻买家,价格也需要不断商量。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够方便,于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2010年7月,纽约北部的天气异常舒适,但Jed McCaleb却觉得无聊。
他坐在空荡的房间里,身边堆满了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书籍。突然间,他聚精会神盯着屏幕,眼前的新事物让他着迷。
原来,游戏间隙,Jed无意间浏览到一篇Slashdot报道比特币的文章,文章提到的P2P技术像是一个催化剂,彻底激活了Jed的好奇心。
这是Jed早就研究过的技术。2000年,Jed研发过一款名为eDonkey(俗称电驴)的商业软件。这是一个用于共享音乐、电影和软件的分布式网络,其背后采用的就是P2P技术。
好奇心驱使之下,他打算入手几个比特币研究下,却发现现有的网站购买比特币极其不方便。
于是,Jed打算自己成立一个任何时间都能购买比特币的网站。第二天,全球第一个交易所mtgox-com上线了。
7月18号,开业第一天,Mt.Gox成交了20个比特币,5美分一个。因为24小时可以交易,且界面美观,交易速度够快,还没到一周,Mt.Gox单天的交易额就超过了一百美金。
此外,随着挖矿难度增加,很多矿工转而购买比特币,这为Mt.Gox吸引了更多用户。到了7月底,Mt.Gox就成了全世界成交额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与此同时,依托交易所,比特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4
2010年,比特币先后闯入未来区块链界两个大神的世界。
7月28日,一个昵称为ByteMaster的用户在BitcoinTalk论坛上向中本聪发难。他认为:“和银行相比较,比特币每10分钟一次的交易时间太长,我们需要更快一些,如果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改变比特币的共识机制。”
ByteMaster真名Dan Larimer。他诞生于美国的工程师家庭,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父亲Stan Larimer是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的资深软件工程师。
Dan Larimer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对新技术颇为感兴趣。2009年,Dan Larimer希望能够创造一种在互联网上流通的数字货币,他理所当然发现了比特币,并在比特币论坛上与中本聪取得了联系。
中本聪回应了关于比特币去中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霸气的表示: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sorry。
深陷离婚官司的Dan Larimer并没有回怼,但此时的质疑却为他日后创办EOS埋下了伏笔。
2010年,一款叫做《魔兽世界》的MMORPG网游风靡全球。
一位16岁的少年对这个游戏着迷了。从2007年到2010年,少年一路从经典旧世玩到了“巫妖王之怒”。
2010年的一天,他愤怒得删除了《魔兽世界》客户端,因为暴雪刚刚在3.10补丁中移除了术士的技能“生命虹吸”。
少年曾在暴雪官方论坛提出抗议,但得到的回复都是出于游戏平衡才这么做的,不能恢复。
他意识到了网络游戏“中心化管理”的弊端——游戏的拥有者暴雪可以不问玩家意见,随意修改游戏内容。
少年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打破这种中心化的方式。
他从程序员父亲那里听到一个新鲜词——比特币。这是一种数字货币,却没有政府支持。
“没有任何实际支持的东西怎么会有价值?”这种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并没有引起少年的足够重视。
过了一段时间,少年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他偶然听到了有人谈论到比特币并非是官方发行,而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他开始决定研究这个东西……
为了解比特币,少年决定赚取比特币。“我做了唯一能做的事情,开始寻找以比特币支付工作薪水的人,我找到了一个策划比特币博客的人,他为每篇文章支付5个比特币,当时价值4美元。”
这个少年就是日后以太坊的创建者——Vitalik Buterin。
5
同样,在中国,这款游戏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游戏的火爆激发了另一个产业:代练。他们靠打装备、练等级、做任务、刷战场荣誉、倒卖游戏内资源而赚钱。
此时,他们又碰巧遇到了另外一个“比特币挖矿”游戏。于是他们白天代练赚钱,晚上机器挖矿又能赚钱,有了双份收入。那时,比特币价格在2-3元人民币,平均每台电脑每晚可以赚10元钱左右。
2010年末,比特币进入GPU挖矿时代,原有的CPU挖矿软件近乎失效。但游戏代练电脑硬件比较好,打金工作室第一次占据了先机,他们成了中国最早期的一批矿工,很多人因此财富自由。
与此同时,中国最早的老牌IT媒体《电脑报》也开始了对比特币的报道。
媒体当时并没有介绍比特币的原理和意义,只是教育读者如何下载安装挖矿软件。在老牌媒体的教育下,中国比特币矿工的队伍日益壮大。
可矿工们每天只能通过淘宝和QQ群交易,这样的交易模式对比国外显然有些过时。此时的中国比特币玩家急需一个比特币交易网站。
抓住这个机遇的人是一个温州商人杨林科。他没有读过大学,曾在汽车配件厂打过工,后来当了兵,退伍后便北漂做起了生意。先后涉足蒸房、酒店等等,这些传统生意见利快,杨林科也算是不差钱的,但他却一直在琢磨其他赚钱的买卖。
2011年5月,杨林科从一个程序员口中得知比特币可以赚钱。温州人敢想敢做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发现在中国比特币的交易很复杂,便投资了几万元钱找了几个程序员开始搭建网站。
2011年6月9日,中国第一个比特币交易网站——比特币中国上线。巅峰时期,这个网站曾一度占据了中国80%的比特币交易量。
閱讀更多 比特區塊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