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08:05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 本報記者 何雙伶 徐子淵 通訊員 陳設
實地測量、上門解釋政策、發放青苗款……最近,仙居縣下各鎮裡積路村、下張村的21名村幹部都在忙著。自8月13日京東仙居數字產業園啟動徵遷以來,兩村村幹部同心協力,10天便完成550畝土地的徵收簽字工作,青苗款發放有序推進,施工隊下個月便可以進場施工。
推進速度的背後,是全鎮幹部高漲的幹事創業激情。而一年前,對於縣委、縣政府啟動的徵地項目,不少幹部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敷衍推諉。轉折,始於去年底開始施行的一項制度。
去年11月,為破解村幹部管理難題,台州在仙居縣試點開展不稱職村幹部“歇職教育”,村社幹部“歇職教育”期間暫停行使相應職權,不享受績效報酬。這在全縣村幹部中引發震動,警示效應之下,村兩委戰鬥力明顯提升。
亮明底線,幹部不再任性
仙居縣大戰鄉對山村村幹部徐子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免職。
去年12月,大戰鄉“換屆回頭看工作組”瞭解到,對山村黨支部委員徐子敖存在“崗位不勝任”的情況。鄉黨委討論後慎重決定,對其進行3個月歇職教育。一開始,徐子敖並不服氣。他牽頭召開10多次會議,商議新農村建設的相關事宜,然而,工作依然停滯不前。
3個月到期,幫扶小組的意見是“建議免職”。這回,徐子敖同意免職:“吃不消幹了,就應該讓位給適合的人。”現在,他依然是村裡的熱心腸,幫助鄉親種植吳茱萸增收。
走心教育,喚回幹事熱情
按照制度規定,“歇職教育”有7種適用情形,包括政治不過硬、崗位不勝任、長期不在崗、工作不作為、辦事不規矩、群眾不滿意等,時間為1至6個月,最長不超過9個月。對整改不到位的幹部,應啟動辭職、免職、罷免程序。
“‘歇職教育’的重點是教育。”仙居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度中明確“五步幫扶法”,即接受“歇職教育”期間,村幹部將經歷組織談話、學習教育、實踐檢驗、返崗申請、返崗工作5個流程。
“五步幫扶法”讓張永建歇職一個月後,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2017年中旬,大廟前村的兩個省級工程啟動徵遷工作,40位村民代表簽字率未到50%。看反對聲浪如此之大,大廟前村村委會主任張永建猶豫了。
不久,他被“歇職教育”1個月。街道紀工委書記、組織委員、駐村幹部等組成5人幫扶小組,一邊做張永建的思想工作,一邊推動徵遷工作。他們邀請專家來村裡考察,向村民們解釋項目規劃,還和張永建一起挨家挨戶給村民們講道理。最終,徵遷任務圓滿完成。
恢復幹勁的張永建向街道黨委提交返崗申請。重回崗位後,他感慨:“‘歇職教育’及時幫助村幹部糾正思想和工作上的偏差,我從幫教小組學到不少工作方法。”
能上能下,激發隊伍活力
仙居縣中心鎮——下各鎮工業園區多、重點工程多,矛盾也相對集中,是全縣首個試行“歇職教育”的鄉鎮。鎮黨委書記楊含呈說:“我們第一個吃螃蟹,也最早嚐到甜頭。”
根據規定,接受“歇職教育”的村幹部雖然繼續手頭工作,但失去職務,在農村這樣的熟人社會,可是件傷面子的大事。村主職幹部被停發績效工資,普通幹部則停發誤工補貼。雙重壓力,讓村幹部再也不敢懶散。
涉及2288戶8345人的朱溪水庫移民安置用地,5個月內順利完成土地徵收;臺金鐵路482畝土地徵收和99戶農戶的徵遷工作,全部按期完成……一系列中心工作推進成效明顯。更讓楊含呈欣喜的是,各村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良性政治生態正逐漸形成。
“長期以來,如何管理不稱職但還夠不上免職、罷免或職務終止條件的村幹部,一直是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難題。”仙居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用‘歇職教育’模式,掃除村幹部管理的模糊地帶,尤其是填補村委會管理盲區。”
截至今年9月,仙居縣已對29名不稱職村幹進行“歇職教育”,目前已返崗工作10人,免職3人,正在接受教育整改16人。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臺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