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過出版社,就自己動手做衚衕畫冊,暗藏很多機關


前一段今日頭條“海綿演講”現場,我給觀眾贈送了一個小禮物——自己印製的一本衚衕畫冊。本來為了演講現場,我翻箱倒櫃只找出一本存貨。但意外的是,前幾天收拾東西又找出一小批。呵呵,這下好了,估計還有個幾十本的樣子。

因為之前出過一本衚衕書,但出版社做的很爛,我就不好意思講它了,但據說市場上賣的很火,但終究不是我喜歡的味道,所以也就不提了。於是我信不過出版社,所以,這本衚衕畫冊完全是我自己策劃、自己設計並親自盯著印製、裝訂的,總共做了200本。除專門贈送給業界大伽外,其他基本都被訂走了。此書採取特種紙,摺疊後兩面印刷。共64頁,手感不錯。

下面介紹一下書的構思:大家從封面看起,無字,封底也是如此。採用了牛皮紙製作。之所以無字,是因為我覺得寫什麼字都無以表達我對衚衕的複雜感情,倒不如無字更有包容性。也可以說,這裡雖無字,卻勝過千言萬語。


採用的是線裝的手法,也符合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打開書的第一頁,以最簡潔的“無設計”的方式標註了書的名稱和作者。名稱叫“衚衕影像白皮書”,因為“白皮書”就有點“報告”的意思,我是用“影像”的方式向大家做一個衚衕文化的“報告”。

再繼續打開,就是一般圖書的前言或序的部分。我仍然覺得用很短的文字無以描述複雜的內容,就用了一組衚衕門牌貫穿了一句話“謹以此紀念那些已經和正在以及將要消失的北京胡同”。最後一個路牌恰好是寶產衚衕的帶箭頭的,示意讀者由此進入書的正題。

但接下來並非一下子就進入書的主要內容,我也仿照寺院的“山門”的感覺,先做了這樣一個小設計。這本來是一幅門聯,“忠厚培元氣,詩書發異香”,以這幅門聯作為摺頁的兩側。這是拍攝於南蘆草園12號門的一張照片。

再翻開下頁呈現的門聯的另一部分。這幅門聯相當於起到了畫冊開端“山門”的作用。為什麼用這幅對聯,我們後面再講。

然後才是此書主要呈現的圖片。設計仍然是最簡潔的版式,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視覺元素,就是一張張圖片的陳列。書裡共展示了51張圖,並採用黑白的方式。每頁也基本不用圖說,但為了告訴大家拍攝位置,僅在書的最左側或最右側標註了衚衕名稱和頁碼信息。

最後一張圖用了這張貓,它的目光向右方延展。代表後面還有想象空間。

翻過來就又是一幅門聯的照片,同畫冊開端的設計方式完全相同,只是換了一幅門聯。這幅叫做“生財從大道,經營守中和”。

這是另一半門聯。這就要解釋一下前後兩幅門聯的用意了。開端的叫“忠厚培元氣,詩書發異香”,是講衚衕深厚的文化底蘊,代表我對衚衕文化的認知;後面這幅內容,通俗來講,就是人掙錢得講點良心,喻意是衚衕發展中遭遇了太多浮躁的勢利的商業侵蝕,很多沒有“從大道”“守中和”,藉此表明我對衚衕保護的基本態度。這樣一前一後兩幅門聯形成呼應,也是我對衚衕的基本觀點。

門聯再下一頁又十分“不協調”的出現了一幅照片,這張是廢墟里的場景,與上面那張向後看的貓,形成對比。一個在家門口,一個在廢墟里,沒家了。這是在喻意,衚衕的整體家園的氛圍正在被破壞掉。拿到書的感覺會更好,前後兩隻貓形成對視,中間夾著的是“生財從大道,經營守中和”。這樣我的態度就很明確了。


然後就延展到了最後一頁,是一串由拆遷場景組成的畫面。最後一個畫面成了空的方框。死去的人就會被方框框起來。這個寓意就無須多解釋了。 這頁的設計手法,與畫冊開頭的一連串門牌號又形成呼應和對比。開頭門牌號代表的是“存在”,結束的拆遷畫面代表的是“消亡”。

此書到此就結束了,最後是一張白紙和空白牛皮紙,讓大家去回味。還要提醒的是,最重要的一個設計元素在書的摺頁上,每個摺頁寫著一個字,所有摺頁的字連在一起,就是一句話,也就是我整個畫冊要告訴大家的基本價值觀。至於是什麼,大家看書吧。所以拿到書的朋友你一定要仔細琢磨我的用意和設計手法,裡面好多“機關”噢!

此書凝聚了我的一些心血,懂我的,懂衚衕的,懂傳承的,也許才能看懂這本書。由於印製量太小了,所以單位成本特高。原來一個朋友在文創店裡按每本200元售賣,“我是衚衕”的粉絲可按160元的八折價,頭條號後臺私信聯繫即可。期待這本書能與你形成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