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IoT平臺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項變革

2018年,IoT有哪些變革?

從整體行業角度來看,2018年,IoT整體向AIoT跨了一步,無論是在智能語音方面,或是在互聯互通方面,雖然仍有劫數,卻已在路上,具體詳見雷鋒網此前年底特輯《2018,被AI的IoT終受恩寵,卻仍有劫數》;

從具體產業角度來看,平臺廠商開始選擇做“大”或做“小”,智能家居廠商開始尋求更多變革,各方勢力抱團取暖,加強生態意識,細分領域場景化落地也逐漸顯山露水,有所進,亦有所憂。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2018年的平臺廠商,做“大”or做“小”

對於平臺廠商而言,2018年是穩中求進的一年,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面臨著做“大”,還是做“小”的問題。

巨頭廠商的「大而全」

BATJ自不必說,作為巨頭廠商,他們自然是選擇做“大”。巨頭廠商在今年官宣中,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以阿里為例,阿里在平臺方面佈局雲管邊端。雲側有自家的阿里雲物聯網雲平臺(Link Platform),應用開發平臺(Link Develop),以及物聯網市場(Link Market);管側有自主低功耗廣域網平臺(Link WAN);邊緣側有邊緣計算(Link IoT Edge);端側有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 Things),以及多環境設備端的SDK。這一套下來,幾乎覆蓋所有領域以及宏觀場景。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邊緣側佈局成為阿里的重點傾向外,工業平臺也是阿里的佈局重心之一。

  • 2018年6月,在浙江,阿里雲與浙江中控、之江實驗室聯合發佈了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

  • 2018年8月,在重慶,阿里雲與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重慶市政府聯合了發佈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

而在此前,2017年11月,阿里雲在廣州雲棲大會上還發布了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

從阿里在物聯網平臺上鋪開的這張大網,也可以看出,阿里自然是要做基礎設施,做全連接和廣覆蓋。阿里雲市場總監王雲詞此前向雷鋒網表示,阿里會大力扶持核心開發商、集成商,基於阿里雲IoT物聯網平臺創建更多、更優質的這些物聯網解決方案,並通過阿里雲IoT物聯網平臺實現商業化、規模化。

中小型廠商的「小而專」

做大做全是巨頭廠商的事,中小型平臺廠商更願意選擇做“小”做專。

在消費平臺領域,雲智易有自家的雲智易物聯網雲平臺。定位於智慧生活物聯平臺,雲智易在四年時間裡將平臺架構拓展為「X-Link連接平臺+X-Develop開發平臺+X-Operation運營平臺+X-Data數據平臺」的組合,並根據具體應用場景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能力升級、版本迭代。在數據分析方面,強調做預測類小模型。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相對而言,雲智易不做硬件,不向上(設備端)下(芯片/模組端)遊進行業務拓展,選擇做純粹的第三方平臺;雲智易不服務於量級龐大的創客,只做自己的B端業務。在生態方面,雲智易既會加入巨頭廠商的生態,也會不斷完善自己的小生態(包括地產生態);在業務方面,也會服務GE、凱馳、歐司朗等國外頭部企業。

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時,雲智易CEO雷巧萍稱,雲智易定位智慧生活物聯網平臺,更專注於圍繞自身擅長的場景,並將場景做深、做精,這也是雲智易的成功之道。

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地產廠商的進一步入局為消費類平臺注入了經濟帶動和拓展空間,據雷鋒網此前瞭解,諸多業內人士都很看好未來幾年物聯網在地產行業的發展,當然,雲智易也看到這一方向,並投入大量精力,甚至參與組建了地產物聯網研究院,不斷拓展相關業務和服務能力(詳見此前雷鋒網專訪報道《物聯網的AI化和雲智易的前半生》)。

在工業平臺領域,智物聯有自己的Mixlinker工業互聯網平臺。由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安全和延時指標要求更高,更有效的方法是通過邊緣側實現大部分數據計算和存儲,只把少量重要數據和重要能力送到雲端備份或運行。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針對平臺能力,智物聯自家平臺除去注重安全性和低延時,在更重要的數據模型方面,也有比較成熟的團隊,針對動設備做了5個通用模型:趨勢分析模型、穩定性分析模型、指數分析模型、優化分析模型、風險分析模型;針對專用分析,智物聯做了沼氣發電模型、設備預測/評估模型、邊坡臨滑模型(礦山領域)和電鏟震動模型(露天礦挖礦)。另外,智物聯還配備了基礎引擎、數據集成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基礎能力,以及適配器、控制器、核心板等方案。

在工業互聯網這個圈子裡,無論是做“大”,還是做“小”,都有自己的活法,阿里的“大”平臺提供基礎設施,智物聯的“小”平臺則更強調提供更細分、更精準的能力。當然,在工業互聯網這一細分領域,智物聯也在構建自己的小生態——工業互聯網生態,同時也有加入華為的大生態。關於大、小生態關係問題,智物聯CEO國承斌此前向雷鋒網表示,智物聯可以為華為解決很多工業上的問題,華為也可以為智物聯在渠道和體系上帶來更多客戶,因而,智物聯和華為其實是互為生態。而在自己的小生態中,智物聯其實更願意做一個類似底層系統的角色,連接工業和軟件兩方企業(詳見此前雷鋒網專訪報道《智物聯:做工業互聯網的安卓》)。

在智慧城市平臺領域,特斯聯有自家特斯聯物聯網雲平臺。特斯聯定位政企賽道,算得上是今年在智慧城市平臺服務商中最火的一家企業。特斯聯在平臺方面,既有自家的「大腦」+「小腦」的平臺佈局,也有達爾文數據分析和數據管理平臺;在算法方面,特斯聯選擇通過合作,引入各領域頂尖AI算法。在語音方面,與科大訊飛加強合作;在機器視覺方面,與商湯科技持續合作。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與其他平臺廠商不同的是,特斯聯不僅擁有自己的物聯網平臺,同時也擁有一系列硬件產品,這樣也使得特斯聯有能力自成一體,完成整個如智慧社區這樣的項目的完整配套服務。

特斯聯副總裁謝超在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時表示,特斯聯的開發者平臺針對特定場景融入硬件設備或品牌,目標性更強。特斯聯將自己的開發者平臺視為「接口」,與特斯聯應用場景密切相關的硬件廠商會把設備接入到這一平臺。

特斯聯這樣自成一體的服務體系需要有很強的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由於有諸如訊飛、商湯這樣的合作廠商,因而也需要更強的整合能力和企業影響力。同時,雷鋒網認為,正如特斯聯自己的定位,這樣的服務模式更適合面向政府端應用提供服務,以及與政府需求類似的——對整體解決方案需求高於個性化方案需求(詳見此前雷鋒網專訪報道《智慧城市十年變遷,場景複用成特斯聯手中王牌》)。

平臺廠商的繁榮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進度和場景化落地進度,這與硬件廠商以技能換銷量的商業模式略有不同。

由於基礎技術能力基本得到完善,再加以此前諸如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發展規劃(2016-2020)》等政策導向,2018年的各領域物聯網產業場景化落地更多地被提上日程,這也使得2018年整體平臺廠商都在忙著籤合同、拿項目、做方案。

另一個問題是:做“大”和做“小”究竟如何分別創建自己的技術壁壘。現階段來看,雖然平臺廠商各有所長,但是並沒有更有辨識度的能力劃分。雷鋒網認為,由於物聯網的特性導致其需要互聯互通,更何況現在尚處在戰國紛爭時代,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遠高於技術壁壘的重要性,優勝略汰帶來的是狂奔式發展,走在前面、走在頂端的企業,才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和創造這方面能力。

2018年,除了物聯網平臺之外,智能家居也分外吸睛。

2018年,智能家居尋求變革

2018年的智能家居廠商,除了活著,也開始考慮新一輪變革。

2014年是智能家居,或者說智能硬件第一波浪潮興起的時間點,但是隨後的兩年則是大浪淘沙,大部分現在活得比較好的智能家居廠商都經歷了這段時間的洗禮,有沉浮,也有毀滅,而真正能夠活下來的,都或多或少找到了堅持下來的方式。其中,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從做智能單品,到智能方案。其中,控客科技也經歷了這樣的轉變。

變革1:主動式AI在路上

2015年底,控客開始做智能解決方案,直到現在,智能解決方案仍是控客的工作重點。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時,控客科技創始人林立表示,“智能單品其實只能解決用戶一兩個問題,用戶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舒適(智能)的居家環境,是一個場景的問題,這就不是一兩款智能單憑可以解決的問題,而需要一整套智能解決方案。”因此,現在控客將50%的精力放在了做智能解決方案上。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其實,現在來看,用戶對智能硬件的新奇感促成了2014年的智能硬件第一波熱潮,隨後由於功能單一,且並不「智能」,此前的需求被論證為「偽需求」。直到現在,靠智能硬件盈利來維持公司的生存仍不現實。

不過,控客仍然選擇保留智能硬件業務,一方面用以教育市場,培養用戶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為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提供硬件基礎和數據基礎。而控客科技的全屋智能方案對外售賣是在2-3萬元,主要面向地產商和80、90後購房者,也就是新裝市場(增量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控客科技向雷鋒網透露,控客現在在做一個“智慧大腦”平臺,這一平臺主要用來提供主動式AI技能,現在已經在做Demo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正式面向市場推出(詳見雷鋒網此前專訪報道《控客:你需要會“主動問候”的智能家居嗎?》)。

現在剛剛擺脫「智障」的智能,顯然需要更多主動式智能,用戶對智能、對簡單的需求遠超於想象。控客正是看到了這一剛需,再加以現在快速發展的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的快速發展,主動式AI又是未來智能設備、智能家居必備的能力,因而以此為點,尋求突破。

不過,這條純技術發展路線顯然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長的投資回報週期,而且這之間的時間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對階段性的技術產出有更高要求,也對控客科技,以及有類似變革思路的智能家居企業自身技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變革2:智能家居的生態開放

與控客科技有所不同,BroadLink在2019年更多會在技術和生態開放方面尋求突破。BroadLink在今年年底發佈了其FastCon「免配方案」、小程序對話交互和Remote Master(WiFi語音遙控器)。此外,生態開放也是BroadLink的戰略方向。

BroadLink CEO劉宗孺在年底發佈會上表示,BroadLink全面對外開放基本分為三期:即日起(12月21日),第一期電工類、照明類、電機類品類產品已經對外開放,這些產品只要集成了BroadLink的SDK,可以一次性打通所有已經和BroadLink合作的平臺。第二期、第三期分別為「服務平臺的開放」和「行業服務的開放」,也將會在之後相繼開放(詳見雷鋒網此前報道《BroadLink:三款新品力求無障礙人機交互,三大平臺分三期對外開放》)。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此前,「生態開放」這一概念更多是被巨頭廠商在物聯網平臺這一個更大的概念下提及,相較而言,在智能家居領域,現在尚且沒有巨頭公司(專精於智能家居的巨頭公司),因而,並未能形成很大的生態。

其實,科大訊飛在今年的1024節上也曾宣佈對外開放的MORFEI智能家居生態,不過訊飛的智能家居生態的構建更偏重於自家智能語音方面的能力(包括魔飛(MOREFI)智能麥克風和AIUI平臺)。這主要因為智能語音能力被視為下一代人機交互技術,也是智能家居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才得以有這樣的技術開發架構和生態構建思路。

BroadLink作為智能家居廠商,融合產業能力宣佈開發生態,更多依靠自家技術、方案、平臺的連接能力和服務能力,這樣的抉擇將會為BroadLink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當然,也會帶來更大的技術挑戰,包括對更多需求的響應和響應速度的判斷和決策。

變革3:拓展海外市場,打造現象級產品

拓展海外市場其實並不是國內智能家居廠商獨創,在智能家居廠商之前,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已經走國際化路線,華為、小米、OV等智能手機品牌在國外市場已經頗受追捧。有所不同的是,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多為在國內打拼多年後,為尋求更大市場份額和銷售增長,繼續向外拓展;智能家居廠商則是考慮國內外用戶對「產品質量」和「性價比」的不同需求而同時選擇的兩條並行路線。Lifesmart雲起選擇的就是這樣的路線。

此前在接受雷鋒網採訪時,Lifesmart雲起CEO董熠表示,“目前,國外業務在公司業務佔比已經達到25%,LifeSmart明年在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地會進一步拓展市場,預計未來五年內,我們希望LifeSmart海外市場佔比可以提升到40~50%。”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董熠告訴雷鋒網,Lifesmart選擇投入國外市場有兩大原因:

  • 在國內市場推智能硬件產品,用戶會考慮性價比的問題,一般會選擇低價,品質相對差一些的產品;相較而言,西方價值觀下的消費群體更傾向於選擇高品質、高價位的產品;

  • 降維打法也是LifeSmart選擇加大國外市場開拓力度的原因之一。由於日本、歐美用戶對品質更挑剔,也使得在國外市場得到「驗證」的產品,重新回到國內市場也更容易得到市場及用戶的認可。

(詳見此前雷鋒網專訪報道《LifeSmart雲起:智能家居的現象級產品和降維打法》)。

當然,不只是Lifesmart,據雷鋒網瞭解,現在大部分廠商都在開拓國外市場,包括前文提到的控客、BoradLink,也包括塗鴉、毫米。雷鋒網認為,兩條腿走路也可以說是現階段智能家居廠商的又一特色,以現在市場趨勢來看,國外市場對於國內智能傢俱廠商的業務中佔有的權重,在未來兩三年內也會繼續上升。

變革4:巨頭擁抱智能家居

2018年,智能家居領域的另一個趨勢是巨頭廠商擁抱智能家居,這一現象除了體現了智能家居的市場潛力,其實也從另一方面論證了智能家居產業開始逐漸走向成熟。

11月28日,小米在其AIoT開發者大會上宣佈牽手宜家,繼續在智能家居領域開疆拓土,並體系化進行產品和方案輸出,當然,這作為小米AIoT戰略的一部分,同時,小米生態鏈這兩年積累的產品和技術也會有更體系化的應用和規劃。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12月26日,華為在智能家居方面的佈局得以進一步展現,除了此前的HiLink平臺、HiAI平臺,華為今年6月發佈的華為智選,作為華為在智能家居的生態品牌,經此前發佈三款智能照明產品後,再次發佈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智能家庭套裝和空氣淨化器等多款產品。

2018,IoT平台的“押大押小”和智能家居的4项变革

巨頭的入局帶來更多的往往是推動作用,這一點從智能音箱的發展歷路可以完全體現。2018年,巨頭再度加碼智能家居,2019年,智能家居也必然會大步前進。

雷鋒網小結

對於IoT而言,產業界帶來的變革更緩和,也更踏實。

從平臺佈局來看,無論是巨頭廠商,或是中小廠商,無論是押大,或是押小,各有思路,也各有千秋。總體來看,無論是在2018年,或是即將到來的2019年,仍會是互為生態,技術上也會分別在架構層面和垂直能力上不斷補充;

從智能家居領域來看,經歷了2018年的佈局與變革,經歷了巨頭廠商的入局和加註,2019年也將會有更多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