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遼寧艦會拆掉12具重型反艦導彈發射器?

大國武器大觀


當然是因為沒用啦!原本的12具反艦導彈發射器並不是我們國家加裝的,而是涅瓦設計局在原本設計的時候給安上去的!而之所以安裝反艦導彈,那是因為俄羅斯對於航母這種兵器,在理念上與世界各國有所不同。



庫茲涅佐夫型航母之所以加裝垂髮裝置主要還是因為蘇聯的戰略需求問題。當時蘇聯最擔心的就是美國的核彈,它的海軍並不像美國那樣以攻擊為主,防範美國的核攻擊才是其主要職業。所以蘇聯對於庫茲涅佐夫型航母的定義其實並非航母這種純攻擊性武器,而是載機巡洋艦。也就是說艦載機並非是這艘戰艦的主要武裝力量,艦體本身的火力才是這款戰艦的優先考慮,所以才會有了在航母上加裝反艦導彈這種奇葩設定。
而對於我國來說,蘇聯時期的這個理念就有些錯位,建設藍水海軍是我們幾代人


的夢想,走向遠洋才是未來航母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需要的則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再加上未來我國航母編隊有055這種艦隊防空主力做屏障,航母本身也並不需要太大的火力去個敵軍戰艦死磕,拆掉那些反艦導彈也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了,我國的航母上也不是一枚導彈都沒有,些許對空攔截導彈還是安裝了的,這個不止我們,老美的船上也有。作為航母最有力的防護手段,攔截導彈才是一艘航母真正需要的導彈類型。


飛豬漲姿勢


這還真不是我們拆的,只不過是封閉了而已。

遼寧號的圖片太多了吧,W君這邊就不放了,放點原汁原味的。

要說真心話,W君其實還很喜歡庫茲涅佐夫元帥級的設計的。

畢竟,這12具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在航母上並不佔太大地方。


中國當年實際上也向了發出邀約希望購買P-700反艦導彈,但是這筆買賣最終沒有談成。所以遼寧艦上的那12個導彈發射井是空的,而且也沒有希望繼續裝彈就給封閉了。


那麼我們回頭看看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上的發射井吧——眼饞一下。

這是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平兩視圖,在滑躍甲板中段,我們能看到一堆黑色的小方塊,這個位置就是導彈發射井了。本身並沒有佔航母太大的空間。

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別之前的蘇聯航母叫基輔級,採用直通甲板設計,現在通常的滑躍甲板位置就是巡洋艦的配置,裝有8個導彈發射器和艦炮防空導彈等一系列的巡洋艦武器。所以基輔級航母的最恰當的稱呼叫做載機巡洋艦。 但其載機雅克38由於需要垂直起降因此腿短的可憐,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於是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上就改用了傾斜甲板佈局和滑躍式起飛的方式。


但毛子總是有火力缺乏恐懼症的。於是就將水平安放的導彈發射器改成了垂直髮射了,將發射井放在了滑躍甲板中段。

發射井打開就是上圖的樣子。唯一的不足(而且就是這麼一點點不足)就是發射導彈期間會影響飛機起飛。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發射P700導彈的樣子。這12枚導彈一般的情況下是需要齊射的,會形成一個導彈群向敵方的航母戰鬥群飛去。在集群控制下分別攻擊航母和其周圍遊弋的其他大型軍艦。每枚導彈攜帶750公斤重的戰鬥部,基本上對航母就是一發重傷。更何況是12枚齊射呢。


6.8噸一枚的P-700,多帥啊!


最新的消息是俄羅斯起初要對自己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進行改進,也計劃封閉垂直導彈發射井,但後來思來想去的,直接給發射井進行了升級,使之可以發射更先進的紅石和俱樂部兩種反艦導彈。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連導彈一起買來,所以只好封閉了。一聲“可惜”難解眼饞之情。


軍武數據庫


中國現在有兩艘航母,一艘是從烏克蘭買來的遼寧艦,另一艘國產航母還在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強的航母就是美俄航母,對於中國航母來說,到底是要學習美航母還是俄航母呢?兩者差距很大,最近,遼寧艦大修就給出了答案。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遼寧號航母接受大修大改,不但對艦橋艦島進行了“切割整容”,而且還對遼寧艦上的火力部署做了大規模的清除,268個導彈位全部都被造船廠的工人們拆掉了,例如甲板上的12枚“花崗岩”SS-N-19反艦導彈,甲板外側的SA-N-9垂髮系統,這兩個導彈部署位置就已經能裝彈192枚。

對此俄羅斯專家表示不解,稱這樣做會削弱遼寧艦的反艦和防空能力,讓6萬噸的航母變成活靶子。

不得不說毛子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世紀的大炮鉅艦的時代,認為航母+超音速反艦導彈就天下無敵了,如若保留“花崗岩”導彈系統,全部艦首都被佔據,裝載戰機的數量就少之又少了。

例如美國的一艘航母上有82架,甚至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規範載機大約為90架,但是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簡稱庫艦)上僅僅只裝41架艦載機,而現代化海戰是以奪取制空權為主要目標,航母主要的進攻手段就是艦載機,導彈必須得為艦載機讓位。

不過也不怪俄羅斯思維老舊,其航母設計也是考慮到其國情,毛子從太平洋的海參崴出門,當面就會撞上日本海上自衛隊和美國第七艦隊,甚至還包括韓國海軍菜。從波羅的海出門也很悲催,沿路一堆虎視眈眈的北約國家,黑海艦隊不談,被關在澡盆裡的艦隊,所以毛子的航母一出門就得自備戰鬥機,這也是有如此多導彈位的原因。

拆了導彈之後,遼寧艦載機對比庫艦也不會減少,裝載20至30架殲15,外加十幾架各類保障飛機沒有問題,但離美航母還是有段距離。


武器跟蹤狂人


遼寧艦前身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製造的1143.5重型海上作戰平臺項目,與西方的航空母艦不一樣,原蘇聯海軍的航母事實上是重型載艦巡洋艦,可脫離護航艦艇掩護,獨立遂行海上各種作戰任務。

艦上除了配備垂直起降的雅克141艦載戰鬥機、反潛直升機、搜索警戒直升機以外,還有大量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火箭、大口艦艦炮、小口徑近防炮等各類武器裝備,具備強大的防空制海反潛以及對陸上目標攻擊的能力。

國內引進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純碎是為了改造成航空母艦,因為國內無法研製和獲得垂直起降的艦載戰鬥機,蒸汽彈射包括電磁彈射技術又未曾掌握,所以只能將此艦改造成滑躍起飛的航母。

瓦良格號在艦艏的飛行甲板下方裝有1座12單元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內置12枚最大射程可達550公里專門用來反航母的花崗岩反艦導彈。

儘管花崗岩反艦導彈威力巨大,僅需一發就能使航母失去戰鬥力,但此彈位於艦載機起飛的跑道線上,發射反艦導彈時,艦載機起飛作業必須臨時中斷。

但國內在改造時,卻拆掉了威力巨大的花剛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原因其實很簡單,國內海軍不似前蘇聯海軍將航母當作重型載機巡洋艦來使用,強調單艦的反艦防空反潛作戰能力,而是與西方海軍一樣,非常重視航母艦載機的戰鬥力,至於反艦防空反潛,那是護航艦艇和艦載機的作戰任務,而不是航母的使命。

畢竟12單元的花剛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佔據了巨大的飛行甲板,戰時不利艦載戰鬥機的起降作業,甚至貽誤戰機,對強調艦載機攻擊能力的當下,發射反艦導彈時,必須停止艦載機的作業,是無法令國內海軍接受的。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



國平軍史


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海軍完工大半的“瓦良格”號,蘇聯解體後,無力再發展航母,所以這艘航母的建造工程隨後也終止了。我國的企業於1998年購買了“瓦良格”號,2002年拖至大連,2005年開始改裝。




當時“瓦良格”號從黑海造船廠抵達我國的時候,只是一副空殼子,除了保存還算完好的船體,剩下的只有幾臺主機;其餘的配套電子設備在出售前就已經遭到破壞和拆除了,俄羅斯宣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核心機密洩露。



和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一樣,“瓦良格”號上原來也預留了12單元SS-N-19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不過我國在改裝的過程中,並沒有保留這個系統。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拆除這套重型反艦導彈的裝置呢?



蘇聯在航母上配置重型反艦導彈是出於冷戰思維的考慮,當時“瓦良格”號配置的武器規格還包括 24聯裝SA-N-9防空導彈垂髮裝置、8座“慄樹”彈炮合一近防系統、6座AK-630近防炮、2座RBU-12000深彈發射器。



從上述中可以看到,蘇聯海軍設計的航母均具有一定的“巡洋艦”風格;比如60年代蘇聯發展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其定義就叫“載機反潛巡洋艦”,直到後來的“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還沿用這一風格,當然這種風格放在今天已經顯得落伍了。



我國在改裝“瓦良格”號時已經明確,要走潮流的編隊作戰與依靠艦載機的思路,而不是復刻蘇聯這種強調單艦全面作戰能力的路線,所以對於“瓦良格”號上原有的反艦導彈艙佈局設計進行了修改,將之改裝成艇員艙室與儲物室,這樣既擴大了艦上的休息室,同時也能提高航母的自持力。



梁無咎


中國在軍事武器前期裝備上,參考了很多蘇聯的設計。包括我國的遼寧號前身就是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他也參考了蘇聯的載機巡洋艦的配置。而蘇聯的航母配置,優點在於具有很大的攻擊性和防禦率。而缺點也在於它的艦載機過多,有時候會影響機動性。

俄羅斯在前段時間,調整了他們對艦載機的設計理念。拆除了甲板上的花崗岩反艦導彈。其實早在遼寧艦參考蘇聯的航母設計時,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弊端。早早將12具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器全部拆除。摒棄了蘇聯一貫的重型巡洋艦設計方案。

蘇聯對花崗岩反艦導彈的設計,雖然有很大的威力。但是非常笨重,而且佔用了很大一部分航母的甲板空間。在實戰過程當中,中國考慮需要有機動性更強的反艦導彈。所以進行了改造。在以前反導系統不完善的情況下,花崗岩可以說是非常有優勢的設計,但是現在隨著反導系統的跟進,這種重型巡洋艦的優勢就已經不復存在了。面對這種情況,中國設計出了,體型更為輕便,機動性更強的鷹擊反艦導彈。

它的彈頭含半穿甲高爆炸藥兩百多斤,射程達到500公里,速度為1.5馬赫。佔用甲板的空間非常小,中國的這些設計改造也給了俄羅斯參考。曾經在中國海軍不發達的時候,我們在藉助他們的理念,而新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軍事觀察員東旭


因為無論是庫茲涅佐夫還是遼寧艦,都是按照載機巡洋艦的思路設計的不過這一級的航母是屬於真正的航母一類的,而類似明斯克航母是完完全全的載機巡洋艦。

當時蘇聯的設計思路並不是為了用自己的艦載機去對付美軍的航母,而是通過遼寧艦和基洛夫級重型巡洋艦上搭載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國航母編隊發起攻擊。


而中國買來遼寧艦是當真正的航母使用,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因為中國擁有東風26 東風21D還有鷹擊12 18 等反艦導彈無需航母自身有太過強的反艦能力。

中國的作戰思路是在遠海區域以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獲取制海權制空權,讓艦載機成為主要武器。

所以不管中國有沒有花崗岩導彈中國都不需要這套發射裝置,更何況中國也沒有花崗岩導彈這發射系統擺在這裡看啊?還不如拆掉。


李曉偉


我們在1999年購買的瓦良格號就是按照一艘廢品船購買的,而本身瓦良格號作為1143.5工程的二號艦並沒有完工(只完工了68%),其艦體上並沒有安裝武器系統,更別說12具反艦導彈了。我們在購買瓦良格號回來之前艦上的一些已經安裝的相關武器系統就已經拆除,我們買回來的時候基本就是一個空殼。不過好在艙室內部的發動機系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這也給瓦良格號的恢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航母


瓦良格號航母是前蘇聯設計的1143.5工程,首艦就是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二號艦就是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我們今天改裝的遼寧號航母。兩艘艦在蘇聯的設計思想下建造的,由於蘇聯時期對於前期研製的雅克-38和雅克-141的整體作戰能力並不放心,因此在早期的基輔級上也安裝了大型反艦導彈。因此這些蘇聯的航母都叫載機巡洋艦,那麼瓦良格號也不例外。
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

1143.5工程上在艦艏安裝的是12個反艦導彈傾斜式的發射井,位於起飛甲板中前部,每個發射井可以裝填1枚P-700“花崗岩”(北約代號為SS-N-19“海難/艦毀”)巨型反艦導彈,該型反艦導彈發射重量為7.5噸,射程為550公里。就這樣的一枚反艦導彈,就可以讓一艘航母癱瘓。而前蘇聯的作戰思想是一次齊射,展開飽和攻擊。那麼蘇聯的架勢就是一次性就能要了對方航母的命。


前蘇聯的 p700反艦導彈

對於我們的,遼寧艦航母上的P700發射筒,是否真的拆除目前還不得知。不過我們在002型航母上卻將其佈置P700的位置取消了,但是並不是網上說的更改為機庫了,那都是扯蛋,那個位置根本更改不了機庫。可以做其他艙室使用。只不過不知道遼寧艦上用作什麼,也可能是裝載油料一類的。我們之所以不留有P700發射桶裝置也是有我們的原因的。


其一,我們無法獲得P700反艦導彈,整個蘇聯設計的武器系統都是專用的,我們購買的瓦良格號同樣也需要使用P700反艦導彈,而我們根本無法獲得。對於2000年的時候,我們剛剛獲得,現代級的SS-N-22反艦導彈其射程才120公里,那對於我們都是至寶。而550公里的P700俄羅斯根本就是限制,烏克蘭方面想要出售給我們P-1000反艦導彈都被俄羅斯阻止了,可以想象我們不想獲得這樣的遠程大殺器嗎?
P700反艦導彈

其二,我們的航母使用思想不同,我們的航母使用思想更接近於歐美思想,不同於前蘇聯與大型反艦導彈作為主攻方向,而我們主要採用艦載機作為主要進攻方向,而這就決定了對於航母上使用反艦導彈需求的主次。在,研究多年歐美國家在使用航空母艦上的案例,我們並沒有,按照前蘇聯的思想,來發展我們的航空母艦。我們在航母的使用定位上,確定了以艦載機作為航空母艦的攻防利器,那麼我們對於航母上所裝載的大型反艦導彈自然就不是放在首位。


P700導彈發射裝置嚴重影響件載機的起飛

其三,大型反艦導彈缺點多多,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只要發射 p700玄武岩反艦導彈,整個發射區域在於滑越甲板起飛區域,根本無法完成艦載機的起飛。而且導彈發射的巨大尾氣,不僅僅對艦體甲板會造成嚴重的腐蝕,還會影響航母甲板上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可以說發射導彈時加班工作人員,就必須離開危險區域,而這也大大限制了導彈的使用範圍。
庫茲涅佐夫號發射 p700的景象

所以,由於種種原因吧,我們購買回來的瓦良格號航母並沒有遵循前蘇聯的思想,繼續使用大型反艦導彈作為主攻方向。那麼我們,拆除或封堵 p700導彈發射裝置,也就屬於正常的現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首先澄清一下這個準確的名詞應該是發射井不是發射器,1143.5航母上的前型級1143.3“Kiev”上前甲板整的那一大堆東西才能叫反艦導彈發射器,1143.5安裝反艦導彈的是12個傾斜式的發射井,位於起飛甲板中前部,每個發射井可以裝填1枚P-700“花崗岩”(北約代號為SS-N-19“海難/艦毀”)巨型反艦導彈,該型反艦導彈發射重量為7.5噸,幾乎比米格-21還要重,可以攜帶1噸重的巨型半穿甲高爆彈頭,在冷戰中後期可謂是蘇聯紅海軍為了突破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防禦而打造出的又一神兵利器。

至於為何1143.5級的“瓦良格”號被拉到中國後並未使用這12個發射裝置,主要原因也並不複雜。一是俄國並未向我國轉讓P系列巨型反艦導彈的技術——這個不難理解,在紅海軍的作戰序列裡,那個什麼3M86、Kh-61其實都是敲敲邊鼓的角色,Kh-35這種貨色更是跟小手槍沒什麼區別,紅海軍向美軍航母發起的全力一擊,主力靠的全是P-700、P-1000、P-1200這種射程遠、重量大、威力強的巨型反艦導彈。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怎麼可能拿出來隨便賣呢?當年,有傳言說烏克蘭準備將僅有的一艘“光榮”級巡洋艦“烏克蘭號”轉讓給我國時,還打算連帶轉讓P-1000反艦導彈的技術,結果被俄國方面及時喝止了。搞不到P-700的技術,就算我們有心為它配套反艦導彈也沒得配啊,難道配套YJ-8這種短腿貨?

二是中、俄兩軍對於航母戰鬥群地位與使用原則的不同,俄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的使用原則在冷戰時期是作為前出艦隊的伴隨防空力量而存在的,主要任務是使用艦載機在艦隊外圍構建防空網,攔截蜂擁而來攻擊蘇聯艦隊的美軍F/A-18A、A-6攻擊機等艦載機,為艦隊逼近美軍航母、在防禦圈外圍發動反艦導彈齊射創造機會,最後一擊靠的是各艦齊射的反艦導彈。在這種情況下要創造足夠的火力密度與突防強度,參戰的每艘戰艦最好都攜帶反艦導彈,航空母艦自然也不例外;而中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的使用觀點更類似於美國海軍,即將航空母艦視為Task Force的核心艦隻,通過承擔多元化的任務(戰鬥巡邏、對地攻擊、反艦攻擊等)來確保T-F作為移動的海上打擊基地存在,並掌握這一海區的制海權以確保己方力量可以自由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艦載航空兵的出動效率、任務強度、任務廣度全面壓倒了單一的反艦攻擊的需求,而1143.3航母的導彈發射井在發射時與發射後都嚴重影響艦載機的放飛作業(發射準備時間較長,發射後尾焰對甲板燒蝕嚴重),兩相取捨的結果就是我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改裝時徹底捨棄了這一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CV-16、CV-17兩艘航空母艦儘管沒有如1143.3型航母一樣在飛行甲板前部安裝導彈發射井,但是對於這一閒置出來的區域,我軍似乎也未能做出其它安排,傳言說我國的造船企業將其同機庫區域打通後用於擴大艦載機的停放面積的傳言是不屬實的,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閒置區域有可能作為備品航材庫,儲備油水艙室存在,也有可能就是一個空艙室。


軍武次位面


首先明確一下,“遼寧艦”做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次級艦,在性能配置上兩者基本一至,根據公開資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資料更豐富,我們進行對比分析。

上世紀60年代冷戰時期,蘇聯赫魯曉夫時代所提倡的“導彈萬能論”,主要基於導彈的高效費比,難於攔截、威力大、相較於飛機既經濟又划算。同期,蘇聯大力發展潛艇,以不對稱方式對陣美國(古巴危機時一敗塗地),而航母只是做為潛艇的掩護力量存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聯早期各型航母名稱都冠以“載機巡洋艦”,艦體佈局雜亂,大量裝備反艦、防空武器,只能起降垂直短距飛機。

“新羅西斯克”號載機巡洋艦。

“巴庫”號載機巡洋艦。

“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這是小編在天津“基輔”航母上拍的,甲板上載機確實太少,艦頭部分如上圖所示,都是武器裝備,佔用大量空間。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蘇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第三代),設計艦載機為4-50架,裝備12枚反艦導彈,由早期的“玄武岩”改為“花岡巖”。相對於西方航母來說,裝備大量反艦、防空系統,自身防禦火力極強,但是擠佔了大量艦體空間,在強調體系對抗時代,整體性能反而下降。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發射P700反艦導彈,這麼大動靜,一時半會很難再起飛戰機。

導彈發射瞬間

這是小編在天津“基輔”級航母拍的“玄武岩反艦導彈”(SS-N-12),看個頭就知道會佔用大量空間。

花崗岩反艦導彈P700

做為引進的同級“遼寧艦”,中國軍工人員在吸收各國航母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裝,艦體更為整潔,艦內空間更大,可以增大載機容量,並且提高載機起降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