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如何理財的?

大愛無疆容


我認為要理財首先要學會對自己的財產進行分類,這樣才能最合理的去使自己的財產獲得的最豐厚的收益,而最為簡單的分類就是根據自己資金使用時間來進行分類。

最先考慮的就是閒餘資金,也就是平時大家可能隨時要用到的資金,這類資金用於平時大家的日常消費支出,因此我會把這部分放在餘額寶或者銀行證券的貨幣基金裡,餘額寶的利率近期比較低,兩個點多一些,但是優點在於方便使用。銀行證券的貨幣基金使用的話需要提前一天預約,方便性不如支付寶,但是利率一般在四個點左右,利率比較高。這個取決於理財者的需求不同。

其次就是短期資金,也就是短期內不用,長期可能要用於付款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可以選一些銀行或者證券的固定理財。利率通常在5個點左右,也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收益。

最後就是長期資金,也就是長期內不會考慮使用的資金,我建議可以買一些基本,目前來看,2018年A股經過多輪下跌,可以說是十年以來的最差的一年,但是要知道物極必反,正因為跌的很多,我們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會,所以對於長期不需要使用的資金,建議大家其中一部分用來配置基本,長期來看,必定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收益。

綜上所述,以上幾種理財方式搭配使用,堅持下來,是可以獲得一個豐富的收益。

感謝大家觀看我的回答,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點個關注,謝謝!


量價時空030


理財是一生的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不是空話,分享身邊朋友的理財案例,供大家參考。



朋友甲:在二線城市一家比較知名的網絡公司工作,月收入雖然趕不上北上廣深,但是每月收入8000-10000,還是遠高於當地的平均水平。然而,工作5年多了,自己還是一點錢都沒攢下!直到有了女朋友,開始考慮結婚的事,才想起房子這個大難題。甲大手大腳花習慣了,讓存錢真是一件難事。他試著採取所謂強制儲蓄,每月將工資中的3000元存入一個賬戶,但是堅持了兩個月後,就忍不住取出來花掉了。沒辦法,最後,家人給他想了個招:給他出錢付買房首付,讓甲自己付按揭,每月3500多元。從此,理財這事變成了固定的月供,不知不覺中就將消費減下來了。看來有壓力才能有動力。



朋友乙:朋友乙是一位35歲左右的中年,第一套房買得小,已經還清了月供。之後還添置了一套改善房,如今月供2800多。朋友兩口的月收入大約在13000元左右。除去還房貸、生活用費、孩子用費,每月還能攢下4000左右。因為朋友小房子已經出租,還可以增加一部分收益。如今手裡攢了幾萬塊錢,朋友將其投入到股市中,大約2萬,完全是練手。給家人買保險,每年一萬多元,剩餘資金存入餘額寶,方便隨時使用。就這樣,朋友也擔心失業或者換工作,畢竟每月的花銷也不低。


坤鵬論


您好,我是理財在路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理財。怎麼進行理財,其實理財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財務狀況打理好。

做好記賬,分析花費情況,量入為出

理財先從記賬開始 ,只有記賬以後才會發現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例如不必要的開支太多,我自己就發現自己購買的一大堆付費課程,沒有好好學,浪費了。還有的女生喜歡買買買,一旦買了就停不下來,買了衣服買鞋子再買個包包來配。這些不是生活基本開支的,能減少的儘量減少。

儘量不要充當月光族,更不要負債。現在好多人都喜歡用信用卡,還有花唄,唯品花之類的,每個月工資發下來都還這些去了。儘量把自己的花銷控制在收入以內,最好能略有結餘。

不斷學習,提升了自己,提高收入,儘早攢下第一桶金

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對於職場新人,努力提高自己,能升值加薪才是最重要。每個月發了工資,先存下工資的百分之十,剩下的再消費。很多專家做過實驗,每個月少用百分之十,其實對生活質量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如果覺得吃力可以從存下百分五5開始。

存下來的錢可以每個月存銀行定期存款,這個是最保險的投資方式。雖然收益低,可是風險小,很適合剛剛開始學習理財的小白。最重要的是能培養儲蓄的好習慣,日積月累,慢慢地就存下了第一桶金。

配置好保險,轉移風險

人生在世,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風險,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能保證這一生什麼意外都不發生,也不生病。所以配置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是很有必要的,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再配置壽險。

家庭成員一年的保費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以內,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和老人。保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障,不要想著通過保險來理財。一些分紅險可能收益也就和存銀行定期存款差不多,如果存銀行短期自己還能隨時取,分紅保險一般要幾十年以後,流動性太差。

不斷學習,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

理財需要長時間不斷學習才能做好,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選擇風險比較低的投資工具比較好。例如銀行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國債、債券基金等,收益低但是風險也低。投資最重要是安全,不能只看收益。

隨著理財知識的加深,經驗也豐富以後,適當可以選擇一些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如股票、股票基金、指數基金等。收益會高一些,不過風險也高。為了分散風險,可以把投資資產做一個組合,一部分買銀行理財產品、國債,一部分買股票基金或指數基金。


理財在路上


本人銀行從業五年,身邊人的理財意識也都很強,各種投資可以說是各種虧:

一、股票,這一項十死無生。股票原本應該是一種價值投資,投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但是中國的股票幾乎都是投機。既然是投機,那就需要經驗判斷,玩的是心理。這一方面年輕人嚴重缺乏經驗,盲目追高。15年上五千點的時候,曾經有個朋友讓我跟著他入場,後來他虧了三十幾萬。幸虧我把持住了,把錢拿去買了房子。部門同事幾乎人均虧五萬以上。感謝我的自律性,至今沒有進入股市。

二、貴金屬,貴金屬一定要選對平臺。很多貴金屬平臺不規範,賺了錢也不讓你轉出來,銀行的平臺相對穩健的多。貴金屬市場相對於股票市場,漲跌比較合理,通俗的說就是能看的懂為什麼漲,為什麼跌!而且行情一般是我們晚上下班時間,這個時候美國公佈一些重要的經濟數據,可以根據美國經濟情況進行判斷行情。如果承受能力強的可以選擇貴金屬遞延,一般百分之二十的槓桿。如果想小賺就賬戶貴金屬,沒有槓桿。

三、定投,基金定投,黃金定投,都不錯!這種方式貴在堅持,時間越長你的收益越明顯。突然有一天你需要用錢的時候,會感覺突然多出一筆財富,以解燃眉之急。

四、銀行定期和理財產品,穩!不多說了。

五、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理財方式:首付一下,買套房子!你的財富會慢慢積累起來。不管現在房價怎樣,房價長期還是看漲的。因為中國有房的人很多,但是沒房的人更多的多的多的多的多的多!!



小融人看天下


一是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通過各大平臺閱讀大V的文章,每年購置2到3本財富有關的相對系統的書籍,關心時事,提升自己的理財觀念。

二是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瞭解自己的收支狀態,掌握自己的資金情況,收入方面,我們這個年齡主要還是工資,定期上銀行打個流水就可以了。支出方面,網上記賬軟件很多,我主要記錄自己的現金支出,而其他支付寶錢包會幫我搞定,最近發現有直接與支付寶直接關聯的軟件,正在嘗試使用,這樣自己的年度支出情況分析就有了,你可以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一個合理的支出計劃(主要就是控制不合理消費)。



三是合理的理財資金結構。這個要跟自己的資金和收入情況設計,網上的4321理財公式,需要您手裡至少有個六位數在研究吧,之前還是專注於一到二項吧,這樣更合理一些。


最後,想說專注於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加收入才是王道,所以加上業務學習,讓自己更值錢吧。


理財新起點


作為一名理財愛好者,必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根據配置象限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概括如下:


1.要命的錢;這一類的產品大家都不會陌生吧,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存取方便,利率較低;


2.保命的錢:對老百姓來說,主要還是現金儲備和補充商業保險為主了,現金儲備也可買入餘額寶,存取方便;(前2點的資金不超過可支配資金的10%)


3.生錢的錢:房產(這個毋容置疑,對工薪階層房子就是最要命的,佔比一定是最多超過70%以上吧)、p2p(優質平臺投入10%)、基金:(指數型10%,題材10%),虛擬貨幣(目前未配置);(總體佔比80%)



4.養老金教育金:企業年金以及養老保險,自己也選擇了一隻指數基金長期定投作為養老和教育用途(總體佔比10%)


大部分的中國人都被一套房子給套牢了幾代人,但並不意味可以不學習理財,不去理財;理財是持續而漫長的修行,你們覺得呢?


豆小寶


我是創新公元,帶您走進財富保值、增值的秘密。每個人的理財之路不盡相同,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吧。我的理財之路比較單一,就是銀行存款,接下來談談個人的理財經歷和選擇一條最簡單理財之路的原因。



首先,我之所以選擇銀行存款這條最低級的理財之路,還是主要是因為銀行都有存款任務,為了幫助親朋好友完成存款任務才選擇銀行存款的。銀行現在都天天給員工灌輸“立行是存款之本”的概念,正好有個親戚幹銀行工作,每月一千五百萬的存款任務,年輕人工作挺不容易,只能用微薄的工資存進去支持一下。


其次,閒置自己太少,只能選擇銀行存款。現在理財產品動不動就5萬起購,個人沒有那麼多不用的資金,現在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花錢,教育經費、汽車加油費、物業費……這費那費把自己的閒置自己全“套”走了,根本沒有多餘的積蓄去選擇更高端的理財產品。

再者,個人厭惡風險程度極高。本人曾經被騙子通過網絡詐騙弄走了幾十萬,報了案也無濟於事,今後凡是遇到關於資金的事情、網絡金融方面的情況更加小心謹慎,決不再參與其中,不管收益有多少,不管網絡還是現實,風險係數高的理財產品一概不考慮。只有保險穩妥的銀行存款還讓人放心。



雖然個人理財簡單老套,不買理財產品,在這裡還是奉勸各位雞蛋不可裝在一個籃子裡,要學會分散風險,做到收益最大化。


財富公元


其實現在市場還是有很多4個多點的理財產品,但是大多時間都比較長,流動性比較差,但是如果收益再往上走一般風險也會較中。

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短期理財產品

這個產品來自國信證券,是為了吸引新客戶而開設的活動,11月中旬截至。

這個產品有四個買點

一是它的收益真的很高,8%年化收益率。

二是它的流動性很高、時間段。只需要35天,期間可以提前贖回,但是提前贖回利息為當時活期利息。

三是它的安全性高、該產品是國信證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開發的,是以足額抵押品在登記公司作擔保的。所以安全程度是非常高的。

四是它的門檻低,只需要5000就能起投,1000倍數起追加。

希望這個介紹能夠幫助到你

這個產品我也買了。如果需要更詳細的介紹也可以私信(我可以給你推薦我買這個產品的理財經理給你詳細介紹)


喧囂說


對於剛入職的理財小白來說:

第一步是:記賬→節流

記賬不是記流水賬,每月分析各支出項目的比例,對自己的消費層次要了如指掌。然後,把支出分為必要、需要和想要,讓需要和想要佔更少的比例,以此達到減少不必要支出,從而節流的目的。


在支出中,還要明白資產和負債的涵義,建立正確的資產負債觀。買入資產,即能夠把現金帶入你的口袋。買入負債,即不斷從你口袋帶走現金。 例如,同樣是房子,如果用於出租,給你帶來租金收入,那它就是一項資產;如果貸款買房自住,你要源源不斷付出貸款、水電費、物業費,那它就是一項負債。所以要想成為富人,只需源源不斷買入資產。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減少買入負債。


第二步是:開源→增加本金

開源的方式很多,比如,提升工作技能,以此升職加薪或者發展興趣愛好為副業等等,總結來說,無外乎都是通過投資自己並獲得回報。


第三步是:系統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推薦書籍:《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戰勝華爾街》

《聰明的投資者》

《偉大的博弈》

《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

市面上還有很多關於理財的課程,建議通過看書後,在有一點基礎上再去看課程,以免被忽悠


小牟說


看了不少答案,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

在個人理財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多元分散。但是,很多人對於多元分散的理解非常膚淺,沒有理解多元投資對於他們達到理財目標的重要性。

讓我在這裡幫助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多元投資,即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早在2,000多年前的猶太法典塔木德(Talmud)。塔木德在猶太教中被認為是地位僅次於塔納赫(Tanakh,即猶太教正統版的希伯來聖經)的宗教文獻。

在塔木德中,那位睿智的古人明智地給出了以下建議,即把一個人的財富平均的分散在商業實體,房地產和流動資本之間。原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應當每時每刻都把自己的財富分成三份:1/3投入土地(不動產,編者注),1/3投入商業,1/3留在手上(現金,編者注)。

這個古老的概念後來被莎士比亞加以發揮,體現在其著作《威尼斯商人》之中。

讓我在這裡摘抄一段這部經典著作:

“My ventures are not in one bottom trusted,Nor to one place; nor is my whole estate.Upon the fortune of this present year:Therefore my merchandise makes me not sad.”

意思就是說:我的財富,需要放在不同地方,這樣才能讓我安心。

不過,現代金融理論對於投資多元化的研究,需要等到1950年代。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是現代金融理論研究最為發達的大學之一,師從於Milton Friedman的Harry Markowitz成為了現代金融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在後文中簡稱MPT)的教父級人物。在Harry Markowitz之後,還有許多傑出的學者,比如William Sharpe, James Tobin, Robert Merton等都對該理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MPT的基本邏輯是,投資者在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時,不應該孤立的看待自己的投資標的,而應該把他們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投資組合一起看待。比如單單關注自己買的可口可樂股票,或者在上海浦東的某套商品房是沒有意義的,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把所有的資產全都包括起來一起研究。

如果把這些資產加在一起研究,Markowitz發現了一道“免費午餐”,即因為這些不同的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不高,把他們放在一起可以在不損失資產回報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即波動性)。

相關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你同時持有股票和房子,股票的價格會上下波動,房子的價格也會上下波動,但這兩者的價格不會在同一時間一起上下波動。在大部分情況下,股票上升,房子價格可能上升,或者不動,或者下降,在絕少情況下會和股票一起上升相同的價格。

Markowitz的發現是劃時代的,這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我們大部分人對於多元投資的理解可能還在塔木德的層面,即我們心裡都明白,不能把所有的財富都賭在一個標的物上。但同時我們心裡也有這個假設,即分散投資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會降低收益,畢竟不可能每個投資標的都能讓人一夜致富。

但MPT對於金融理論的貢獻在於,它證明了通過多元投資,可以在不影響投資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資的風險,這對於投資者來說,難道不是一盤“免費的大餐”麼?

很可惜的是,即使在該理論被提出五十多年之後,甚至已經進入了大部分大學金融系科的教材之後,大多數投資者還是對分散投資的好處熟視無睹。Source: Woodsford Meta Analysis

比如我檢查了這方面的一些研究,大部分研究發現,世界各國的投資者都沒有做到分散自己的投資組合。唯一的例外是在一篇研究(Calvet, 2007)中作者發現瑞典的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非常聰明,符合金融理論建議的國際化投資策略。

那麼為什麼普通投資者們對分散投資這一建議不感冒呢?這其中有不少原因。比如有我們常見的行為偏見,如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和本地偏見(Home Bias)。

本地偏見大多見於大國的投資者,比如美國,中國,英國等地的投資者,即他們更喜歡投資本地的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

這可能也是一個小國,比如瑞典投資者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所在:作為一個小國的投資者,可能除了放眼全球以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多元投資的一個更大的好處在於,它可以給投資者更強的信心以保持自己的投資組合。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從機構投資者的專業角度來看,普通投資者都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和經典錯誤操作? - 伍治堅的回答)中強調了投資者容易犯的行為偏差,而這些偏差導致投資者無法長期保持自己的投資策略,讓投資者吃了很大虧。

舉個例子來說吧,在2008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美國國際集團(AIG)在破產的邊緣,而花旗銀行很有可能被政府國有化。

在那一刻,投資者面臨的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局面:堅持持有股票的話,手中的財富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雖然股市已經下跌了40%,但難保不會繼續下跌);或者在當時非常低的估值情況下出售股票,坐擁現金,那樣的話投資者不光忍痛割肉,同時也導致他們失去從股市反彈中獲利的機會,掙回之前損失的財富。事實上大多數投資者選擇的方式是出售部分甚至全部股票。

這一決定在今天看來十分錯誤,因為投資者們恰恰在股市達到底部時選擇割肉平倉,錯過了之後的大牛市。但要任何一個投資者在當時的情況下堅持持有股票,他可能會告訴你你一定瘋了。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2009年的反彈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割離股市了。

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可以向投資者提供一些緩衝,因為即使股票大跌,至少還有其他資產,比如債券,現金和房地產。

這也是MPT的貢獻之一,即所有的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債券,現金和房地產,在同一時間一起大幅度下跌的概率是很小的。


當然2008年的危機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在那時候股票,房地產和公司債券全都下跌,唯一挺住的是政府債券,現金和黃金。這也凸顯了在投資組合中囊括所有資產類別的重要性。

在2008年,如果投資者僅持有股票,或者股票和房地產,那麼在如此劇烈的金融地震之中,投資者最有可能的反應是割肉離場。但是如果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不光有股票,也有其他各類資產,那麼他堅持原本設計好的長期投資策略的可能性會高得多。


這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回顧美國在過去的210年的資產回報,我們會發現,在任何一個30年間,有91%的機會,股票回報會高過債券或者現金。然而,仍然有9%的機會,債券將提供比股票更好的回報,最近的一次是是1982到2011年。即使是最大膽的投資者,也許她也應該持有一些多樣化的資產組合,即使她有無限長的投資時間。同樣重要的,是保持投資地域的多樣化。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日本的資產回報。當日本的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29號達到了歷史高度38,957點之後,一直到26年之後的今天(2014年底日經指數在17,450左右)也沒有緩過神來。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日本人如果在這二十多年中投資了股票,那麼他的回報很可能是差強人意的。相反的,同一時期日本最好的回報是債券或者現金。縱觀歷史,大部分國家在一個夠長的時間範圍(20年以上)內,股票的回報總是最高的,但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總有例外,比如這裡所說的日本。

最後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未來總可能面臨未知的風險。多樣化的投資,是應對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畢竟,即使有上百年的歷史數據,誰又能保證他有能力預知今後會發生什麼呢?

艾薩克·牛頓爵士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動,但卻無法預知人類的瘋狂。”在金融歷史上從不缺少試圖以智取勝的聰明人。這些聰明人通常認為,他們已經戰勝了市場。殊不知他們可能只是一時被上帝的隨機性愚弄而已。即使是天才,也有失算的時候。美國著名作家Roger Lowenstein曾經寫過一本暢銷書叫做When genius failed,講的就是天才失算的例子。

聰明的投資者,會以合理的成本達到自己投資的多元化。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