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像一本书,而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精彩动人的故事,历史也像一条河,在这条河里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鱼儿,这些鱼就表示着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历史还像一座山,在这座山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也就表示着历史上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而翻开历史这本书,跳进历史这条河,爬上历史这座上,我们会发现,历史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因为他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历史知识,同样能给我们带来非常非常多的历史教训,而这些历史教训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启示。
所以,这也是从古人到今人都要去研究历史的原因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也便来研究一下一个非常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明君。在他统治的时候,促成了一个叫做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它的出现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的领导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因为李世民制定出了一个非常符合当时国情的治国方针。因为以他为代表的唐代地主阶级,都亲身经历过了隋朝由盛到衰并且最终毁于一旦的过程,他们亲眼目睹过在反抗隋王朝暴政中人心向背所产生的那种巨大威力,因此他们在深深的感叹之余,也十分重视曲曲隋朝灭亡的教训。在史书的记载中,李世民与他的臣子谈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的事迹,就将近有50处。而李世民也是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认识到了,关键就是要避免隋朝的暴政,并且还要注重收拢人心,在他教导他儿子的时候,也反复多次的用水来比喻人民用船来比喻君主,这也是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吧。当他认识到这些的时候,他也开始实施一些能够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而他治国的总方针就是使人民安定,是国家安宁。
一方面就是采取一系列让人民休息的政策,不强迫人们在违背农时的情况下去干活,并且减轻了赋税,同时也少了新建了很多工程,更重要的就是在动用军队征兵方面非常的谨慎。而另一方面呢,就是提拔重用那些具有优秀才能的大臣,积极的向他们寻求建议,并且非常的重视以法来治国,同时也实施了一个与当今社会非常像的政策,就是打击那些私自收取贿赂的贪官,让整个朝廷上下都戒掉那种奢侈糜烂的习惯,使整个朝野上下都形成了一种清廉自律的风气。
同时唐太宗还密切地结合了当时唐朝的国情,进行了一些切合时弊的重大改革。就比如在政治上为了强化他的专制,他设立了三省制,这个政策确实非常的有用,避免了很多错误诏令的发布,同时也让权力更加的集中在皇帝这边。这个政策也防止了很多草率的政令的颁发,例如在当时唐朝的制度中,18岁的男子才要服兵役,但是有的大臣在替皇帝起草诏令的时候改成了16岁个子高的也要去服兵役,而这个时候魏征认为这条诏令有违唐朝的规定,所以就没有同意签发,后来李世民出面干预这件事,在愤怒的情绪的推动下,他狠狠的将魏征训斥了一顿,但是魏征还是不肯签发,并且用兵不在多而在于合乎法律的道理,提醒了李世民要取信于民。而且市民听到魏征的建议也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便由愤怒转为了喜悦,还奖励了魏征,就这样一个错误的决策没有能出台。
而在经济上,唐太宗也让那些流亡的百姓重新回到土地上来发展农业生产,并且保证了各种劳动力还有赋税。同时还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政策,并且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让人口激增,扩大了耕地的面积使单位产量上升,同时也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大,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而当时也形成了一个社会财富,非常的充实人民的生活也非常的优越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很少见的局面。
而能形成这样的局面,也说明了唐太宗李世民统领国家的能力确实非常强劲,也能看出来他是一个真正关心国家,听从大臣的建议,知错就改的人。而有着这样一个领导者,这个国家又怎么会富强不起来呢?
閱讀更多 離愁念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