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系人生?

活動中心17653708


佛系人生就是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過程!無始以來,我們多生多世積累的習氣,也隨著時間環境的變遷而逐步顯現出來。而“貪”是一切煩惱習氣的根本,貪也就是自私!在佛法中叫“我執”,有了我執,一切的起心動念,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站在“我”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的是非名利,金錢地位,從而產生了法執,形成了分別對立,縱橫交織,構成了我的空間高度。

人類之所以有矛盾、有戰爭,就是因為我們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去看待外部的人事環境,把自己的名聞利養最大化,無休無止的索取貪求……所以,造成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傷害,相互侵奪。

那麼如何打開“小我”的這個格局?如何能夠放下我執?如何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如何能夠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呢?道理說出來,每個人都懂。但是,我們無量劫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習氣根深蒂固,積重難返,在佛法裡叫“見濁”!在不明理的情況下,要想主動的、自覺的收斂自己,真的很難!要想打開“小我”的格局,就要找到打開格局的鑰匙,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個癥結就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自己和別人和萬法之間是什麼關係?

對於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萬象更迭的宇宙,我們就像井底之蛙,管中窺豹。以我們人類現在的能力,還不能完全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佛陀早在2500年前,就智慧的觀照到“萬法共一個本體”!盡虛空遍法界,就像一棵大樹,所有樹葉、樹枝、樹幹、樹皮、樹根兒都是一顆大樹;都是由一顆種子變現出來的。只是在樹葉的狀態,你不知道樹枝;在樹枝的狀態,你不知道樹幹;在樹幹的位置,你不知道樹根;每個部位都以自我為中心,都是本位主義,這叫自位不知他位!而站在全局的角度,我們就知道,所有的樹葉、樹枝、樹幹、樹根,其本性都是一個東西。

佛陀在楞嚴經裡打了這麼一個比喻。比如一個頻伽瓶(印度的一種瓶子),有兩個孔,用兩個蓋子塞住兩孔,這樣就把本來是一個虛空分割成瓶內、瓶外,而我們就固執的認為瓶中的虛空是“我”,而瓶外的虛空是別人。從此有了“我”與別人與世界虛空的對立。這樣就形成了世界、眾生、空間、萬法。這是我們人類的悲哀。我執、法執就是兩個蓋子,有了這兩個“蓋子”以後,我們從此就見不到瓶外的世界和自己是一個本體了。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就知道從哪下手了。破我執的過程,就像一個挖井的過程,每挖出一尺的土石,就會出現一尺的空間。修行就是把你的“我執”、“法執”、“所知”、慢慢的放下,看看別人是怎麼想的,聽聽世界的聲音;你會發現,很多問題你都看錯了、想錯了、做錯了。別人不一定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因為你不是別人。世界也不是你眼見的那種真實。我們之所以不能像佛一樣胸懷寬廣,包容萬法,慈悲一切,就是我們的心靈格局空間還不夠大。

當你放下了“小我”,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大;你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你!當然,破我執的過程,是一個歷事練心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是一個時時觀照、檢點自我的一個過程。當煩惱起來的時候,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關照萬法平等,都是一個本體;這個時候你會本能的體恤別人,自覺的換位思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停止傷害,普愛一切!





今令我見




佛系人生,隨緣不隨便,隨緣處事的方式,無論好壞的結果都安然接受。但自己一定會努力去做。亦如耕耘農田,盡力做所有自己做的事情,播種,拔荒草,澆灌,勤奮努力,收穫多與少,欣然接受,哪怕顆粒無收也不抱怨,但不影響下一次的努力與奮鬥精神。這是佛教教育學中的: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真正的佛系人生是淡泊而奮進,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



臺灣證嚴上人,1966年農曆3月24日正式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

證嚴上人號召弟子每天節約五毛錢修建免費醫院,至今全球修建眾多免費醫院,幾千萬義工跟隨做出奉獻,無數人受惠!

慈濟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開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七十一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



無論是東南亞海嘯、中國雅安、汶川地震不只捐錢,還派出最大的人力到現場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慈濟志工在50個小時內抵達四川救災一線,並累計向災區捐款5億多元人民幣,捐建學校、衛生院、受災群眾居住小區等。

他們的貢獻仍是不可抹滅的...相信這在很多災民的心中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005年夏天,《巖松看臺灣》

白巖松:我眼中的證嚴上人

最觸動我的,是上人與慈濟志工之間的約定:幫助別人時,要對別人說“謝謝”,因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了幸福,要感恩,對不對!

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災難,都天然地與慈濟有關,他們要伸出手去;在這天下午,一個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從這裡出發,轉機香港,晚上,一臺骨髓移植手術將在北京開始,一個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這樣的生命接力,在臺灣和內地之間,已進行了九百多次……

這才是佛系人生!



學誠法師為導師的仁愛慈善基金會在全國免費奉粥活動,每天全國各地義工凌晨三點起床熬粥,在冬天的清晨送出一份溫暖,夏天的黎明奉獻一份愛心!一份粥包含無需回報的大愛!

有一種溫暖叫做龍泉之聲傾聽熱線,聆聽每一個眾生心靈的聲音。參與志願者超過了7500人次,熱線長期堅持八年傾聽、陪伴來電者,幫助了很多人。這也是佛教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熱線將繼續為踐行佛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做出更大的努力。

傾聽熱線一直秉持學誠大和尚“傾聽、陪伴、鼓勵”的接線原則。這個平臺旨在傳遞正能量,願所有人遠離煩惱,獲得快樂和安詳。

這才是佛系人生



文全長老拿出一生積蓄創辦雨花齋,免費素食餐廳,全國各大城市都有,雨花齋全免費素食餐廳,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從店面,餐具,飲食蔬菜,前期準備與後續清潔,全由義工無私提供物資,錢財,服務,只為了延續佛陀教育的慈悲之心,傳遞光明!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雨花齋說:這裡有。在殺戮、交易、貪嗔無處不在的現實社會,雨花齋向世人證明,先輩告訴我們那句至理名言:人之初,性本善。

忽然想起以前看過一句話“天堂裡的人互相感恩”這句話,當時是沒有感覺的,但在雨花齋,忽然悟到:這裡,就是一個愛與感恩的世界,其實,雨花齋,就是人間的天堂!

這才是佛系人生!



佛教還有很多,很多,很多這樣的事蹟,慈善,每當寫出這些,都會熱淚盈眶,熱血沸騰,感動也改變我曾經對人生無所謂的態度。

佛教中與世無爭,也是不被瞭解而產生誤會。看到很多人諷刺、挖苦甚至辱罵佛教出家師父,但看不到被罵的師父為自己辯解,是因為憐憫與止惡的慈悲心。



比如:某人因誤會打罵我們,我們肯定不服,不受委屈,於是爭執還擊,對方更憤怒,來來回回,如往沸騰的油鍋添材加水,小事變大,越演越惡!

佛教中與世無爭,不是情緒的宣洩,也不是出於嗔心的反擊,而是止惡,自己憐憫慈悲不讓對方繼續造惡。

那些在網絡標榜佛系的人,抱著無所謂,隨便,怎樣都可以的態度,試問自己,當別人誤解辱罵自己,也能真正做到不辯解,無所謂,隨便,怎樣都可以的態度嗎?



佛系這個網絡熱詞近日甚囂塵上,然而這裡的佛系同佛學並無聯繫,它是現代年青人應對壓力和對選擇產生疲勞的一種被動性接受的行為。它表現為:不掙不搶不論成敗,一切隨緣怎麼都行的生活態度。表現的不是一種真正的灑脫,而是一種放棄一種隨波逐流的逃避。

佛系人生,是做一個內心充滿光明和被光明包圍的人,樂觀、積極、包容,善待、充滿力量,對生活充滿希望,能夠把握生命,創造人生未來,能夠找到生活的信念,能夠找到自己和這個世界融合的信心、忍耐和力量。

真正的佛系人生是對生活,時光,生命,包括對每個人都抱有積極向上,寬容,陽光,努力奮進,嚮往美好未來生活的態度!



佛系人生是:世事隨他紛擾,活好自己內心的平靜和恬淡。並不是悲觀的代名詞,而是和氣,勇敢,善良,柔軟,積極,創造,美好和光明的象徵。

真正的佛系人生是傳播光明,溫暖這個世界,和平與愛護對待每一個渴望幸福快樂的生命!而並非網傳各種佛系無所謂對人生逃避的狀態。

祝福每一位的您吉祥如意!


菩提之心的光輝


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和理解。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太快,各種信息爆炸令人目不暇接,整天腦子裡、心裡亂燥燥的,人心浮躁,沒有人沉下心來做一件事。

有的人因為壓力大受不了,而退出,過起了佛系人生。

有的人因為攀比重,心靈煎熬,過起了佛系人生。

有的人受到了打擊,過起了佛系人生。

有的人各方面都好好的,主動過起了佛系人生。

現在年輕人採取這樣態度的也很多,不僅限於老年人。佛系人生往貶義了說,就是隨波逐流,就是得過且過,過了一天算一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思上進,不求進取,追求無為。往中性了說,是看破了、看開了、放下了。往褒義了說,是一種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心靈寧靜的優雅狀態。

有的人今天吃什麼,會盤算好久,想來想去,最後找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吃一頓飯就是如此,幹別的事情更是這樣。而佛系人生的態度是無所謂,有什麼吃什麼,碰著什麼吃什麼。

有的人會為自己定目標,我在兩年內必須掙到多少多少錢,升到什麼什麼職位,佛系人生是都可以,賺多少算多少,賺多多花,賺少少花,不賺不花。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態度,佛系人生有消極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現代年輕人抑鬱的、受不了的太多太多了,佛系人生可以緩解壓力大、抑鬱的問題,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口水丁羊羽


佛系,這是2017年年尾最熱的詞語,三天兩頭都會登上熱搜,甚至,各大網站,各大官微都開始在文中插入佛系二字,瞬間貼合了當下人的思維,那麼究竟,佛系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梗怎麼來的?   佛系,即代表著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隨緣」為指導精神的生活的總稱。剛開始在青年群體中流行。人如其名,他們將佛系二字作為自己的生活指南,過著佛系人生。



水年o


明《三世因果》《了凡四訓》。看得開!放得下?幸福美滿!



慈證


說句不好聽的,所謂的佛系就是“懶惰”。假借佛的名號光明正大地為自己的迷茫找出路,不作為,不思進取,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當今浮躁的社會,物慾橫流,靈魂跟不上慾望,當慾望得不到物質的滿足,只能從外部世界尋找精神上的歸宿,而佛家的“隨緣”,“放下”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寄託。自認為看破了紅塵,其實已經陷進了最大的執著,最大的執著就是“不執著”,終究難逃煩惱輪迴之苦。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讓光明之心不隨物而轉。“放下”不是讓你放下外物,而是放下對一切的執著。


塵谷行知


我說,此來決定與佛結個法緣。佛說,你頂禮膜拜,去除雜念,只管誦經。我說,每天得跪多長時間?佛說,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失主可以隨時下山還俗。祝你快樂!祝你發財!


手機用戶風雨虹


佛系的含義其實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太走心,看淡的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生活態度,這個詞語用小編自己的理解來說是因為是都市人生活的壓力很大需要自我消遣,自我放鬆的一種生活態度。似乎很管用。


每次做完一件事說我要過一種佛系的生活,其實。就像和尚做完一些事之後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一樣。


我認為這是偷換概念:人們把佛祖無慾無求的概念,換到自己身上。用佛系來代替: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一種淡然,追求無我的生活方式。


其實我是不贊成這種生活方式的。


本身年輕就應該奮鬥,而不應該是一種無為的態度,也許這僅僅是一種自我消遣,調侃生活壓力大,但是小編真的不希望我們當代人以這種方式來生活。


消息共享鋪


學會放下,不是放棄,學會隨緣,放下攀緣,學會少欲知足,放下貪而無厭,學會順其自然,放下患得患失……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佛系人生。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南無阿彌陀佛!


我看我亦非我


佛是人生修行的必然。又不是必然,佛是無形,但更有形。佛無處不在,佛處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