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不可一世的曹操為何最終慘敗於剛剛崛起的劉備?

沁嶼


曹操並非不可一世,赤壁一戰,曹操不是大敗而歸嗎?實力雖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健因素,但並不是絕對因素,況且漢中之戰,劉備的實力要超過曹操。

此話怎講?劉備不是明明弱於曹操嗎?請看漢中之戰的來龍去脈。

一、漢中之戰的起因

劉備是公元214年才拿下益州的,剛剛拿下益州,處於消化整頓內部的時期,而在215年初,孫權就以劉備奪取益州後有了地盤,需要歸還荊州為由,要求劉備歸還南郡,劉備不同意,於是雙方就鬧起矛盾,並且一度劍拔弩張,劉備親自帶兵到荊州與孫權對峙,結果這個時候傳來曹操進軍漢中的消息,劉備立馬與孫權罷兵議和,雙方湘水劃界,劉備將桂陽郡及長沙郡還給孫權,然後馬上趕往漢中。



曹操搶先一步徵漢中張魯,就顯示出曹操的高明,曹操知道劉備奪取了益州後,下一步必然要徵漢中的張魯,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想要發展,必要奪取漢中,曹操看透了劉備的意圖,搶先一步,在215年3月南征張魯,到當年11月時,張魯就投降了曹操,於是曹操就奪取了漢中之地,令夏侯淵、張郃留守漢中。

在拿下漢中後,劉曄和司馬懿曾勸曹操一舉南下拿下益州,當時劉備不在益州,而且益州人心不穩,可是曹操並沒有聽從,之後就返回許昌。而劉備趕到益州後,在聽從了法正與黃權的建議,積極做好準備攻打漢中。

二、雙方參戰將領及兵力

217年,劉備在經過一年的準備,開始攻打漢中,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魏延、趙雲、黃忠、黃權等,謀士是法正,劉備方累計參戰兵力約有8萬人。

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曹操方累計參戰兵力約有5萬人,但漢中之戰最重要的時期曹操並不在漢中,而是在長安坐鎮。



三、漢中之戰大致過程

漢中之戰從217年持續到219年,時間近兩年。漢中之戰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對峙階段;二是戰爭階段,三是僵持階段。

對峙階段:劉備初攻漢中時,主帥夏侯淵據險而守,劉備佔不到便宜,形成對峙,時間近一年,曹操當時不在漢中。

戰爭階段:劉備見無法攻下險要關隘,從成都大舉增兵,達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以說劉備為了漢中志在必得,劉備採用法正聲東擊西的計謀,誘使夏侯淵出關,在定軍山雙方交戰,結果夏侯淵戰死,劉備方大獲全勝, 漢中曹軍皆退守險關,這個時候曹操也不在漢中。



僵持階段:曹操見夏侯淵被殺,這才親提大軍到漢中,可是劉備方避而不戰,曹操佔不到便宜,又因為補給困難,要從關中經過秦嶺,道路極其難走,於是曹操全軍退出漢中,放棄了漢中。

曹操為何敗了?有以下原因:

1、漢中對於劉備的重要性明顯要比曹操強的多,劉備重視,而漢中對於曹操來說,相對劉備沒有那麼重視,而且曹操在打漢中之戰時,北方的烏丸及鮮卑在蠢蠢欲動,導致曹操到達長安時,沒有馬上去漢中。

2、漢中之戰曹軍實力明顯不如劉備軍,劉備用整個益州的力量來奪取漢中,而曹操在漢中之戰中最重要的時刻居然不在漢中,而夏侯淵、張郃等不是劉備團隊的對手;



3、曹軍漢中主帥夏侯淵中了劉備的計,被殺,導致曹軍全軍軍心不穩。

4、漢中背靠益州,離劉備的大本營益州近,人員、物資補給方便,又有諸葛亮坐鎮後方,足兵足糧,而漢中離曹操方的大本營長安較遠,中間又隔著八百里秦嶺,道路難走,補給困難,導致最後曹操的撤軍。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中之戰,劉備為何能戰勝曹操?

曹劉興兵戰漢中,勝負已分定輸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吞併北方,建立曹魏政權。雖徵孫劉失敗,然而卻智敗馬超,擊退張魯,坐擁漢中。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為了實現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戰略目標,率軍進攻漢中。自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劉集團在漢中相持將近兩年,最終曹操以失敗告終。漢中之戰,是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大決戰,劉備集團作為剛剛壯大的勢力,為何能夠擊敗不可一世的曹操。筆者認為又諸多方面的原因,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曹操沒有正視劉備集團,錯用夏侯淵,痛失定軍山。劉備剛攻取益州不久,就對漢中下手,曹操雖然積極應對,但還是低估了劉備集團的戰力,沒有足夠的忠實。話說劉備率軍猛攻定軍山,又命黃忠出戰夏侯淵,曹操親率大軍馳援漢中。曹操知道夏侯淵不是黃忠的對手,而且夏侯淵性情剛烈,沒有謀略,卻依然讓夏侯淵進軍,曹操聲稱:不進兵就是示弱。而夏侯淵為了掙功,更是積極主動,卻不幸中了黃忠的誘敵之計,被黃忠一刀劈開,死的慘烈。演義中曾這樣稱讚夏侯淵: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論之南,折傷一股。


其次曹操大軍冒進,又被趙雲打敗。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又令其劫魏軍糧草,命趙雲輔助黃忠。黃忠因建功心切,夜襲曹軍大營中計被團團魏軍。次日中午,已經到黃忠與趙雲約定的時間,不見黃忠回來。於是趙雲飛身上馬,前去營救黃忠。雲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左衝右突,沒人能夠阻擋,輕而易舉便救出黃忠。所到之處,曹魏將士紛紛躲避,曹操忙問是何戰將,回報說是常山趙子龍,操嘆道:昔日當陽長坂坡英雄尚存。演義中這樣記載趙雲: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黃忠告訴趙雲,大將軍張著也被魏軍圍困。於是趙雲前來解救張著,張郃、徐晃不敢應戰。曹操見趙雲連續救兩人,勃然大怒,親自率軍追擊趙雲。而趙雲已經殺回本部,見魏軍漫山遍野掩殺過來,雲單槍匹馬,立於營門之外,用弓弩射殺魏軍,又令軍士擂鼓吶喊。當時已是黃昏,魏軍不知有多少蜀兵,又急忙撤退,互相踐踏,落入漢水而死者不計其數。正在此時,劉封孟達又在背後燒了魏軍糧草,曹操只能回南鄭,徐晃、張郃也丟棄營寨敗退。


再次徐晃不聽勸告,逼反王平。

曹操兵敗後,並不甘心,又從斜谷進軍,企圖奪回漢水,命徐晃王平為先鋒。二人行軍至漢水,卻對是否渡河卻產生了分歧,王平認為如果渡過漢水,軍隊就無法撤退。而徐晃認為可以效仿韓信背水一戰,然而王平認為韓信的對手無謀略,最重要徐晃也不是韓信。徐晃一怒之下,讓王平拒守,自己渡河破敵。趙雲黃忠自告奮勇,前去迎敵,徐晃不能敵,卻在撤軍之時,被趙雲黃忠聯合夾擊,軍士死傷無數。

回到營寨後,徐晃大罵王平不救援,而王平聲稱已經再三勸阻,只因不聽勸告才導致失敗。並且說,如果前去救援,王平自己的營寨也無法保存。徐晃勃然大怒,要殺王平,平將營寨燒燬,投奔趙雲去了。劉備知道後大意:我得到王平,漢中指日可待。


最後諸葛亮巧使妙計,許褚醉酒誤事。馬超助戰劉備,而曹操進退猶豫不決。曹操知道王平投敵後,惱羞成怒,便向劉備下戰書。兩軍在中路五界山對峙,諸葛亮讓劉備假裝潰敗,引誘曹操,再次中埋伏,魏延、張飛率軍殺到,曹操急忙逃亡至陽平關,可謂其勢已窮。孔明又令張飛魏延偷襲曹操糧草,並讓小兵砍林木製作假象。


曹操忙派許褚前去護送糧草,而許褚卻喝的酩酊大醉。運糧官勸說不要走夜路,許褚偏要趁著夜色進軍,稱自己有萬夫不當之勇。不料正遇著張飛,許褚張飛大戰,只因許褚醉酒,被張飛刺中左肩,大敗而歸,盡棄糧草。


次日曹彰前來助戰曹操,操大喜,稱有黃鬚而在必勝,然而卻又被馬超偷襲了後軍,彰大敗而歸。這樣曹操便覺得進退兩難,夏侯惇問及晚上口令,曹操只說雞肋二字。然而楊修卻勸說惇收拾東西準備撤退,曹操怒斬楊修。次日曹操率軍再次與劉備決戰,卻不幸被魏延射傷,掉落了兩顆門牙,曹操突然覺得楊修說的是對的。於是三軍開拔,撤離漢中,這樣劉備便盡得漢中之地。

曹操失去漢中,在於情敵冒進,意氣用事,劉備志在必得。然而這些都是演義中的描述,只作為參考意見。

你是如何看待漢中之戰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劉備當時不弱的,由於跟劉璋的政權和平過渡,劉璋在川蜀20多年的積累全部落入劉備的手裡。包括糧草500多萬擔,分裝倉庫100多座,而且因為劉璋長期對抗張魯,大部分的糧草囤積在鋅潼,距離劍閣不過100裡左右,後勤戰鬥比例不到1比1;劉璋部分投降的軍隊大約63000人,再加上劉備原本的自己有的7萬人左右,總兵力是143000人上下,其中30000人留守荊州,整個川蜀的兵力總數是113000人。

同期曹操的總兵力大約有40萬人,但是在漢中地區的兵力卻只有50000人。這主要是因為後勤力量決定的,曹操在關中的基地直到214年徹底打敗馬超之後才開始屯墾,到漢中戰役爆發的時候都還沒開始出產,大部分的糧草依然要從許昌轉運。許昌距離1700裡地,戰鬥後勤比例高達6比1。為了供應漢中5萬人的糧草,曹操必須出動30萬人的後勤部隊來支撐,曹操再富也支撐不下去。

所以呢,曹操敗於漢中說到底還是實力問題!總兵力11.3比5,劉備兵力對比曹操是2.2比1;糧草損耗,曹軍是劉備的3倍,這不論是從短期作戰還是長期抗戰上曹操都是劣勢。


優己


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規模的遷民運動。

曹操佔領漢中時,張既曾勸說曹操,將漢中百姓遷往長安的三輔關中一帶。但曹操有自己的打算,遷民以充河北,把各地的百姓都遷徙到河北。

曹操的遷民工程極為浩大,從史料記載漢中,武都數據統計:從漢中遷徙8萬人到洛陽、鄴城;從武都遷徙6萬多戶到京兆、扶風、天水,其人口數量將近30餘萬。而且,曹操的遷民工程不止在漢中和武都,每一次的遷民背後是大量的經濟消耗和糧草運輸。

試想下,劉備從新野撤退,帶著全城百姓走,這一幕在曹操身上重現。

漢中之戰中,劉備成功襲擊曹操的糧道,加上遷民帶來的巨大損耗,給曹操致命一擊。

曹操丟失漢中後,劉備派劉封等人乘漢水奪取上庸,由此打通進軍襄樊的水路,至此,曹劉之間的戰略態勢開始轉向劉備。

在實力得到擴張後,劉備稱王。


五味社


說起曹操與劉備的漢中爭奪之戰!當時利用赤壁之戰大勝的劉備,趁機得荊州取西川擴大地盤使得勢力大增!還招覽人才還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將,此戰老將黃忠在謀士法正的指導下,刀劈夏候淵震驚了漢中!雖說劉備剛剛崛起、但其勢頭是處於上升期!@而反觀曹操在赤壁大敗之後、士氣低落!在漢中對持之時,曾有一謀士楊修對他說漢中不宜久留,曹操不聽反以雞肋事件把他殺了,臨死前楊修還勸他宜早撤兵!非但不撤曹操還強行進兵,結果可想而知、又中諸葛亮之計謀,還被老將黃忠一箭連門牙都給射掉了!最終漢中之戰以劉備勝,曹操是大敗而歸結束!



一江春水向東流6254


應該說不上是慘敗,只能說漢中之戰,劉備最後勝利了。為了此戰,劉備差不多用到了蜀中的全部力量,達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見勝利來之不易。

漢中在漢朝時期在行政區劃上與蜀中同屬於益州,從地理位置上講,漢中是蜀中的門戶。沒有漢中,益州就無法割據。戰爭勝利與否關係到益州的政治生命。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投入的兵力財力要遠遠超過曹操一方。

漢中之戰,曹操一方後勤補給線拉得過長,經漢水一戰,喪失了大部分的糧食後,無法得到快速的補充,曹操一方不得不從漢中撤軍。

曹操從漢中撤軍是主動的,並不完全處於被動的局面,撤軍的過程中帶走了幾乎漢中所有的百姓。劉備得到的只有漢中的土地,沒有得到漢中的人口。

所以,對於戰爭的最後結果而言,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之間也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青青說文明史


1.曹操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已經無心戀戰

2.雙方僵持一年多,拼的是後勤補給,劉備佔據地利優勢,後勤有諸葛亮保障,相比而言曹操處於下風

3、劉備勢頭正盛,意志堅定,有法正出謀劃策,且劉備世之梟雄,就個人而言遠非之前袁紹,呂布,袁術,張秀之流可比,加上如今實力已然發展壯大,自然要刮眼相看


81101276


其實蜀曹漢水之戰,曹操並未直接參於(曹善聽良言,曹若親征,不會大敗),只能說才剛崛起的劉備打敗了曹操的軍隊。

爭奪漢中戰中,曹操欲從斜谷一條小路偷襲取漢中,派大將徐晃(有勇欠謀且暴燥)為先鋒,曹將王平因熟悉漢中地理,自告奮勇助徐晃取漢中,曹操逐任命王平為副先鋒。

在作戰計劃上,徐、王兩正副先鋒產生嚴重分岐。徐晃固執已見,強行進軍,結果慘敗。在徐晃危急時,王平卻安塞不動,沒前往救援,理由是若救援得全軍覆沒,且怨徐晃不聽勸言,造成後果應負全責。

陣前曹軍兩主帥劇烈衝突,徐晃要殺王平洩憤,王平明知已打不過徐晃,心一死趁夜放火燒了曹軍大營,連夜渡過漢水,投降了蜀軍陣前大將趙雲。

這便是曹軍大敗主因,加之趙雲巧設“空營計”,從背後箭雨偷襲,再有熟知曹營的降將王平出謀,曹軍大敗應在理數中。


魯陽揮弋


劉備打的時間差。

擊敗夏侯淵後,曹操親領大軍來報復。

可惜,正在上升期的劉備集團,堅壘不戰,利用有利地形,拖死曹軍。曹軍的重步兵與騎兵在山區很難發揮作用,劉備的輕步兵當然就有機動性優勢,雖然劉備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

無奈的曹操只能退走。


四川達州


漢中之戰,用賭徒二字來形容劉備、曹操吧。劉備初得益州,好不容易闖蕩大半生,有了自己的基業。漢中之險,是蜀地的門戶。劉備不敢輸,再也輸不起。所以押上了全益州之軍力、物力,勢在必得。

而曹操呢,這是已有了中原數州之地,不說內政、內逆還有不少要料理,東吳孫權還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威。這種已有點兒資本的心態下,真不敢與劉備對著拼,全押上家當。萬一拖住或失利,背動性太大。所以在此戰上,有些不是先前破袁紹、下荊州那麼利索果敢。

這一賭,結局是贏家歸了劉備。劉備憑此一戰,不只站穩了腳跟,還一掃以往逢曹就敗或逃的怨氣。

漢中一戰,說是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關鍵點也不為過。此戰,曹操不僅頭疼加劇,一統天下的心志受挫,還搭上了心腹悍將夏侯淵。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非成敗誰能料。漢中之戰,亦能沾得這首《臨江仙》幾分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