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禹唐體育注:

自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下發旨在進一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46號文件)以來,體育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意見》用一系列數字,勾勒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文件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五萬億元,使體育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個目標令所有中國體育產業人倍感鼓舞。據統計,之後由地方政府制定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的產業總值已經超過了七萬億元。當下,體育產業已呈迅速躥紅明星之勢,真可謂政府百姓均矚目(吸睛),大量資本齊湧入(吸金)。

這其中,有萬達、萊茵這樣的房地產企業,有阿里、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也有華錄百納這樣的娛樂產業公司,眾多行業巨頭紛紛跨界加入到體育產業淘金的隊伍中,渴望在五萬億甚至七萬億的大蛋糕中分一杯羹。用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的話來說,“中國體育產業投資的時機百分之兩百到了”。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體育人才作為稀缺資源

然而,與快速湧入這個行業的資金相比,能滿足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卻供不應求,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表示:“你如果能學會體育營銷、體育經濟、體育傳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們現在找這樣的人都找不到。”這既表現了王健林對體育產業人才較為缺乏的現狀所展現的焦慮,同時也是對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大勢的認可。矛盾之間,更凸顯了體育產業在未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舞臺上擔綱重要角色的地位。

而在其中作為稀缺資源的產業人才自然也變得相當搶手,一時間洛陽紙貴,眾多企業紛紛向他們拋出橄欖枝,由此,相關人才的流動也自去年以來變得相當頻繁。關於中國體育人才的問題,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無疑就是新媒體公司大規模的人才招攬行動。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拿出走央視的人為例,央視普通解說員年薪拋開部分活動收入通常不會超過30多萬,而互聯網公司動輒拋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年薪的“金元攻勢”確實令人難以拒絕。更重要的是,除了年薪外,互聯網公司給予他們更多施展的空間。因此,我們看到包括劉建宏、王濤、申方劍、段暄、王東、劉語熙等臺前的腕兒們以及更多的幕後工作人員紛紛離開傳統電視臺,轉投互聯網公司。

當然,這並不是說以央視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媒體缺乏競爭力;恰恰相反,正是得益於傳統電視平臺的培養,讓這批中國體育產業人才厚植了基礎,豐富了知識,開拓了眼界,造就了今日之風光。就體育內容製作而言,目前相關的頂尖人才仍多為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我們只能說,這正應了國家所大力倡導的“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主體”的精神,薪資看漲體現了資源以稀為貴的經濟原則,實現價值則是由此而來的人才流動。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這兩點在樂視體育的身上展現得十分清楚,出走央視,加盟樂視體育並在其中擔任首席內容官的劉建宏告訴禹唐,除了大幅上漲的身價外,從央視離職轉投樂視體育後,他感受到最大的不同就是如今他每天需要做幾十個決定,在互聯網公司中他們需要更快地做決策、更快地行動。這樣的環境無疑給了他們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間,更能實現他們理想中的自我價值,逐步攀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頂峰。

被稱為“體育傳媒教父”的馬國力先生也清楚地意識到體育人才的重要性,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體育產業是以人為本的產業,幾乎所有環節都要和人有最直接的關係……中國體育產業的春耕還需經歷漫長的努力,而春耕最重要的就是人。”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內容與變現

那麼為何互聯網公司會高薪聘請這些行業人才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如今的互聯網公司,他們購買了費用日益高昂的國內外體育賽事版權後,對觀眾呈現以及實現變現的連接點還是在於內容製作,對他們而言,“內容為王”仍是現在體現他們競爭力最重要的方式。滿意內容,持續關注,才能提升受眾對公司的認知度、美譽度乃至忠誠度。

內容包括圖片、視頻、文字、直播賽事、自創節目等方面。論及這些領域,以電視臺為首的傳統媒體仍擁有著人才上的絕對優勢。畢竟在之前,很少有互聯網公司會深入去做這方面的內容。而以電視臺為首的傳統媒體,早已在其中深耕多年,其工作人員經歷了千錘百煉,積累了許多的經驗,也擁有了不俗的能力。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與內容相比,如何運營版權內容並實現變現則是更大的考驗,畢竟這才是所有公司真正的目標所在。想要變現,自然離不開有著豐富從業經驗的領導者們。這些高管一部分來自於體育圈——就像在中超公司擔任過總經理一職的劉衛東,曾是SMG副總裁的張大鐘、在央視任職過的馬國力、劉建宏、段暄……另一部分,則是跨界投入到體育圈中來——比如曾在惠普、聯想等企業擔任過高管的魏江雷,在VISA擔任過中國區總裁的李勝等等。

總體而言,當互聯網公司紛紛拿下體育賽事版權開始深挖內容並嘗試實現盈利時,雖然他們的行動速度超乎人們之前的想象,但也正面臨著相關人才稀缺的困境。事實上,目前市場對於中國體育產業人才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也亟需“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洗禮。而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相關體育人才自我培養的目標——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錢財易進,人才難得。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雖然人才的流動可以解企業一時的燃眉之急,但就企業或者說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根基。因此,通過以老帶新,從一張白紙開始培養剛就業的年輕人也應是企業人才培養計劃的一部分。

在體奧動力以80億元的價格買下中超五年版權並引發社會熱議後,社會上的求職簡歷紛紛投到了其公司人力的郵箱中。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女士曾告訴禹唐,從零開始培養熱愛足球、願意吃苦、情商高的年輕人是他們十分願意做的事情。因為這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會更容易對企業形成歸屬感,而企業也可以在新人們的“職業白板”上隨意塗抹,將他們塑造為企業想要的樣子。而從其他公司跳槽而來的員工,無論是對他們自己還是對體奧動力而言,都有一個彼此適應的過程。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培養新人不僅僅對於單個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它對於塑造整個行業持久、健康的生態環境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說到底,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整個體育產業想要獲得真正長遠的發展,除了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外,二三線城市的體育產業也需要不斷進行新鮮血液的補給,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當然對許多企業而言,他們也並不想要一塊完全的“白板”,起碼對應聘者的材質與紋理有著相應規定,也就是說,對剛畢業的學生是要有一些要求的。除去學歷與性格因素外,他們自然也希望學生對工作與行業情況有所瞭解,然而可惜的是,體育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們卻常常因為在校時所學內容與工作職位有較大的偏差,所以感覺在校學習給自己的幫助較為有限。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事實也確實如此,許多老師上課照本宣科,更可怕的是無論是“本”還是“科”,數年未變。而如今的產業現狀卻是日新月異,教學內容的僵化與落後使得在校教育令學生倍感受用之處頗少——值得一提的是,體育產業相對而言並不是一個需要太強理論支持的行業。此外,在實習階段,老師推薦的許多崗位也並不能符合學生自身的預期,從而進一步加劇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一步而言,推薦者缺乏對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清晰的認知和路徑的判斷。

據我們所知,無論是中國本地的學生、在外的留學生亦或是老外,都有強烈投入到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洪流中來的意願。此外,部分從業者也渴望著能夠通過平臺的轉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更大的裨益。而他們缺少的,或許並不是能力,而是一個能夠與體育企業或組織進行對接的平臺。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另外,中國在體育產業上無疑是以一個追隨者與學習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因此在本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與國際相關經驗與案例進行對比是產業人的日常關注點之一。而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的體量變得越來越大,國際體育產業從業者的目光也越來越多地被中國市場所吸引,而中國的一些體育公司中也慢慢出現了一些老外的身影。

老外自然有其獨到的優勢,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在技術上。硬件的使用與操作的種種細節是有經驗的老外們最具競爭優勢的環節,而語言上的優勢則更多體現在其與外國相關組織溝通上。同時,僱傭老外也是公司體現其“國際化”的一大標誌。

不過,僱傭老外也有一定的風險。更高的工資自然是最為直接的因素,除此之外,中西方文化習慣上的差異導致的其落地性不強也是要必須關注的。中國作為一個人情社會,人際交往中能力尤為重要。而在與政府的溝通方面,文化差異上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因此老外在中國的“接地氣”問題也是體育公司所要關注的,不然,雙方的磨合將會十分痛苦。

體育人才風向標——中國體育不缺錢,缺人!

結語:

由此看來,如今的中國體育產業並不缺錢,然而相關人才卻是難得而易失。作為體育產業的躬耕者,禹唐體育時刻關注著體育人才的需求與流動,同時,我們也深知體育人才供需雙方間的張力所在。

今年四月十六日,我們將首次主辦“禹唐體育·行業人才風向標”論壇,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巨頭、細分行業領袖、專業體育人士以及有志於投身中國體育產業的人才們提供一個近距離對話的平臺。而在近期,我們將陸續採訪國內外知名體育產業公司的相關人士,有關信息我們稍後將陸續發佈,敬請期待!

-------------------------------

禹唐體育每日準時奉送體育方面的新鮮資訊、數據發佈、產業趨勢、專題解讀、案例分享。平心靜氣的深入洞察,只為你提供最具價值的體育營銷解讀。

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ytsports.cn和微信公眾號yutangtiyu,每天給你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