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麼呢?這裡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裡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二、統一文字、貨幣。

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範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後的滿清。

三、統一度量衡。

什麼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鬥;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於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後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

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繫。

五、修建長城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

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併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併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麼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併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裡,秦始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一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麼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件”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一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一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麼一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秦始皇,真的如同人們心目中那樣的暴君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人們瞭解和分析歷史人物,絕大多數都是以史書的記載為依據,進行分析和評價,這是很片面的;史料的編輯者的觀點和心態,往往會影響到讀這部史冊的人。如果史冊記載不實,會給人們帶來與錯誤的結論甚至與歷史情況相反的概念。

作為歷史人物的秦始皇,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所瞭解的秦始皇,無一不是從史冊中的記載和描述,形成了他的形象和對他的看法。更多的人們都是從傳說、演義、和戲劇中得來的。人們從這些途徑中得到的秦始皇的形象總結出這麼一個秦始皇:殘暴、貪婪、寡恩薄義,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濫殺無辜,嗜殺成性……把一切暴君所具有的特徵都加到了他的頭上,他所做的一切,沒有一件都不是壞事:統一六國被認為是貪婪;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獨斷專行;修道路疏通河渠修水利的好事沒人提;修長城本來是為了保護北方人民的安全,結果又被編出一個孟姜女哭倒800里長城的荒唐神話……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史書上對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多有記載,但一些沒有根據的,或者是莫須有的事件扣加在了他的頭上;在加上演義,小說和戲劇的渲染和擴大,使他戴上了“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由於這個印象給人們造成的影響極深,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以致現在如果誰說秦始皇不是很殘暴(不敢說其不暴),就會被眾人認為在歪曲歷史,受到責問甚至攻擊。這些堅持認為秦始皇是“頭號暴君”的人,似乎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心中根深蒂固這個概念的正確性。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為什麼秦始皇會給人們留下如此的印象呢,這地從他所出的時代和所做的事情來分析。他所做的被人非議且具有影響的事情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討論:

(1)兼併六國進行的戰爭造成的相當多人員傷亡;

(2)在執行統一後的體制改革,文化統一過程中採取了一些高壓政策;

(3)國家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徵調了相當多的人民服徭役;

(4)開拓疆土和保衛邊疆的戰爭中徵調了相當數量的人們服兵役。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在以上四項中,第二項看似不如其他難,實際上卻是難度最大,並且對中國此後兩千多年曆史影響最大,意義最深遠的。廢除地方割據,實行中央以下的郡、縣、鄉各級管理機構,要對全國的每個區域進行分劃,安排任命各級官員以及規定他們的職權及上下級之間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在過去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完成全國各地的佈置和安排,要進行多麼龐大和繁雜的工作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在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過程中的工作也是相當龐大的,比如說,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還必須把標準的文字式樣樣本分發到各地,找人負責宣傳和推廣執行;當時不僅沒有印刷,而且連紙都沒有,用刻抄的竹簡和帛書分發到各地,並且在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後的情況下,難度可想而知。

而度量衡的統一,必須做好標準的尺,標準鬥、升量具,以及標準的稱,分發到全國各地;這麼大的國家,知名度的地方,要做多少,如何安排使用和推廣,需要相當仔細的考量啊,因為當時生產和製造能力遠不能和現在相比,怎樣才能以最小的花費達到效果,需要有相當的能力和智慧。

秦始皇在短短的十一年就完成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以致這些工作的成果被我們中華民族各代享用了兩千多年。但也就是這項工作使他在他之後的中國人的心目中成為了千古第一號“暴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兵馬俑】

為什麼呢?

因為他要統一文字,必遭到原來六國文人的激烈反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文字統一,他採取了強硬的手段和高壓政策,對拒不執行並阻礙他人執行者採取了極端的行為;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就是在那種情況下發生的。由於在文化領域上的強硬行動,得罪了以儒家為主的讀書人;而在此後的幾千年間,中國的文化領幾乎都是被儒家子弟所左右,史冊書籍和文藝戲劇、演義、小說基本都是出於儒生之手,從這些人手中出來的書中所描寫的秦始皇是個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研究歷史的人們對秦始皇殘暴的證據多數都是從司馬遷的《史記》等“正史”中引摘;而作為讀書人的司馬遷,他和秦始皇生活不是同一個年代,書中的史料也來自前人的記載和傳說,也同樣受在他之前的讀書人心態的影響;書中也難免有失實的地方。很多書中記載的阿皇宮,並沒有說,地廣三百餘里;但多種史書和故事戲劇及詩詞都加以擴大,加以想象和發揮而至。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最近考古發現的阿皇宮遺址,前殿8萬多平方米,總面積僅60多萬平方米,還不如現在的故宮(72萬平方米)大,而且還是建到一半就停工的未完的工程;另外多種史書中記載的長平戰役,秦軍坑殺被俘的趙軍40餘萬,這是大可推敲的問題,趙軍參加戰役的軍隊總共45萬,出去進攻時不可能一個守城的都不留,另外就是在戰鬥中60萬秦軍損失過半,而40多萬趙軍卻還能保持原來40多萬的人數,這對當時強悍的秦軍是不可想象的;並且出了一個取得殲敵一半而自己保持完好戰績的40萬趙軍,竟然被剩下的30萬秦軍全部俘虜的可笑結局。

假設趙軍在戰鬥中損失一大半,剩下的10多萬被俘後坑殺,這樣的結局似乎更站得住腳;這些史書的坑殺40萬戰俘的記載給人們加深了秦軍殘暴的印象。由於得罪了讀書人,所以從他們手中出來的各種史料不僅把他描述成為魔鬼般的暴君,而且對他的形象加以醜化,把自己民族的一個偉大人物描述成為一個身形猥瑣、身體孱弱的形象。

【劇照】

“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他們筆下的秦始皇不僅五官身形無一是出,而且可以從這些描寫中推斷出他有比較嚴重的氣管炎和軟骨病,伴有身理變態和心理變態。。。。。。我們民族歷史上偉大的君王,究竟是不是史書上描寫的這個模樣呢?

對於史料記載的真實性,生活在距他兩千多年後的我們,無法直接證實史料記載的真偽,用其他史料來做依據,並不是好的辦法,況且,幾乎所有的史料記載及民間傳說中的秦始皇,都被描寫成一個地地道道的暴君;因此只借助史料,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推斷。從史料記載的其他和秦始皇相關的事情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和史料記載的秦始皇有截然不同的結論。

一、秦始皇健壯威武,並且武藝高強。

他是否英俊瀟灑不能確定,但身體健壯可以確定的,其一,他每天閱讀和批示的奏摺都是用竹簡雕刻的,全國各地每天送來的竹簡奏摺重量至少在幾百斤之多,但他在五十歲的年紀還是親閱奏摺,並批示;第二就是“圖窮匕首見”之事,荊軻是燕國萬里挑一選出來的殺手,武功一定不同尋常;結果在佔有先機發動突然襲擊的情況下,竟然傷不到秦始皇,並且在秦始皇拔出佩劍後與之也是單打獨鬥,這萬里挑一的高手都不是秦始皇的對手,幾招過去就敗在秦始皇劍下;可見秦始皇武功之高。至於他的威武,敘述他威武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這一事件中,與荊軻同去的秦舞陽,本來是抱著必死之心而去的,但看到秦始皇的威武,竟然被嚇得失態。

二、秦始皇胸懷寬闊,對人誠懇,善於用人、勇於改過。

秦始皇的手下聚集了眾多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裡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他們能夠如此長時間為秦國效力,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如此多的事業,與秦始皇的胸懷寬闊,對人誠懇是分不開的。

三、最富有了中華民族寬闊包容的心和

他不像當時歐洲的亞歷山大、古羅馬那樣,只重征服,過後只是奴役被征服的國家和民族;秦始皇在征服六國後,即刻開始對原六國各地進行修道路,疏通河渠,發展農業,把原六國的人們和原秦國的人們同等看待。為這些人們融合形成漢族打下了基礎。

四、大規模的徭役多數是出於當時的形勢所迫。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國家隨時會處於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儘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因此須儘快建設道路。

由於多年的戰爭,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爭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復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