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隨著建盞興起,越來越多人對有著金屬特徵的黑瓷碗越來越感興趣。每個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徵,雖是同一品種,但是在你的觀察下都會發現兩個建盞的差別,色彩的炫麗、厚重是其他陶瓷所不具備的。它喝茶的好處,欣賞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令人十分沉迷,這也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其形成的尤為關注,下面對常見的兔毫、油滴建盞的形成原理進行揭密。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一、兔毫建盞形成原理

因為胎中含鐵量高大9%,在窯中高溫時部分鐵質溶入釉中,釉層中的氣泡將鐵質帶到釉面,當燒到1300℃時,釉層流動把鐵質拖帶成條紋狀,冷卻時則從中析出一排排赤鐵礦小晶體,從而形成絢麗的兔毫盞。受燒製的影響,兔毫形狀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顏色還有金兔毫、銀白色等,又有金兔毫、銀兔毫、黃兔毫、灰兔毫、藍兔毫等別稱。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二、油滴建盞形成

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當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麵上漂游,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包裹團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這些液相小滴僅僅挨在一起。沒有熔為一體,就象一葉葉青萍靠在一起。當燒成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油滴主要分類:金油滴、藍銀油滴、紅油滴、虹彩油滴等。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三、曜變建盞形成原理

對於曜變,從曜變斑紋的形態與分佈狀況,其形成機理是高溫氣泡機理。華北油滴相對屬於低溫氣泡機理。(建窯油滴屬浮萍機理)。從現存的三件曜變傳世品看,碗外斑點極少,其原因是碗外器型呈凸狀,氣泡較早破滅,由於曜變在高溫燒成,由氣泡破滅形成的斑點很容易散開,在還原氣氛作用下,三價鐵迅速轉化為二價鐵,二價鐵是強熔劑,很快就熔入釉中,使斑紋消失。從曜變碗內的斑點也可看出斑紋消失的速度很快。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有些斑點較清晰,有些斑點較模糊,有些部位就沒有斑點。所以曜變斑紋的形成,就象夜幕中奼紫嫣紅的焰火,此起彼伏,持續時間很短,如果這個動態恰好被捕捉到了,它的跡象就保留下來,否則就成了黑釉盞。曜變斑點周圍的光暈,正是二價鐵消失前形成的,所以它很薄,成為干涉膜,在光照下就有變色現象。由上可知,判斷真假曜變,只要從斑紋的分佈狀態分析,就不難辨別。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不過建盞釉的配方是難以確定的,窯中各處溫度與氣氛有差別,導致配方很難適應,使製作者耗費大量精力也難適從。就是現代每窯僅燒數件作品,配方也要經常變,因為坯變或其它因素些許改變,配方要跟著變。所以最難且最貴的配方其實是難穩定的配方。

建盞的斑紋,是人為還是天定?

建盞區別於其他瓷器,其實有自己的奇妙之處:其他瓷器的紋樣花式多是由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而來。而建盞的花紋,除了巧匠的技藝,皆由窯燒過程中天然形成。黑釉在爐火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幻化出“可遇不可求”的花紋,呈現出變化萬千、絢麗多彩之態勢。這就是為何曜變多少工藝師努力都不得,對於如此異豪類的絕品,只能求諸與窯神的恩賜了。由此看來建盞燒製“七分天註定,三分靠人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